在浩瀚的中药品种中,有不少品种闻之气沁人心脾并以香冠名的,如麝香丁香沉香檀香、降香等;有不少品种臭不可闻,使人掩鼻不及,如臭阿魏、臭芜荑、臭梧桐、臭菜等。这些中药有香有臭。但不能以药的香、臭来判断疗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诸香和奇臭中药的各自功效。

  


香气馥郁的品种


“诸香之冠”―麝香:为雄麝(亦称香獐)香囊中的分泌物,它的香味浓郁,经久不散,在诸多芳香药物中,其香浓烈持久,馥郁特异,《本草经》列为上品,誉为“诸香之冠”。


麝香性温,味辛,入心、脾、肝经,据测定,含有麝香酮、灰分、胆甾醇、脂肪酸等成分,具有开窍醒脑、宣痹通阳、祛瘀疗伤、消痈排脓的功效,临床应用,可开窍醒脑、祛瘀疗伤、消痈排脓、催产下胎、宣痹通阳。


《本草经疏》载:“麝香,其香芳烈,为通关利窍之上药。”在芳香开窍中成药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苏合丸、十香丹中都含有麝香,用以醒脑开窍;七厘散、麝香壮骨膏、麝香回阳膏等也加入麝香,以镇痛、消炎。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麝香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各种肿瘤癌症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对中风昏迷、惊厥、癫痫、心绞痛、痈疽肿毒、咽喉肿痛,难产等多种病症均有明显的疗效。


现代的药理学研究还证实,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脉搏、血压等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对治疗冠心病、小儿麻痹症引起的瘫痪淋巴结核等诸多病症均有疗效。临床上常用麝香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注意:麝香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孕妇忌用。


“百里之香”--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以其姿容媚秀、花繁香浓而被誉为“花中君子”。其性温,味辛,内含挥发油(主要为丁香油)、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胡椒酚、三萜化合物、山奈酚、番樱桃素等成分,具有暖胃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因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疝气以及妇女寒性痛经,均有较好的疗效。


《本草经疏》载:“丁香,其主温脾胃,辛温暖脾胃而行滞气,疗风毒诸肿,而香气又能走窍除秽浊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变形、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同时还有驱虫、健胃、利胆、镇痛、降低血压、抗缺氧、抗凝血、和抗惊厥的作用。


临床应用,治胃寒呃逆,可与柿蒂、人参、生姜配伍;

治久患心腹冷痛者,可与肉桂、干姜等同用;

阳虚衰、阳痿遗精、阴冷不孕;

腰膝冷痛者,可与肉桂、附子、鹿角胶等相配;

少腹寒疝腹痛者可与川楝子、附子、小茴香等相合。


特别提示:服用时注意丁香畏郁金,不可同用;凡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优淡之香”--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沉香树受到伤害之后,它自发的分泌出树脂等粘液来保护自己,而分泌出来的粘液与空气中的物质相接触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久而久之就成为沉香,散发出那种优淡的香气。


其性温,味辛苦,入肾、脾、胃三经,具有降气温中、暖肾纳气的功效,用于治疗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等症。


《日华子本草》载:沉香“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癥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为常用之理气要药。


沉香属阳而性沉,能下入丹田,保和卫气,故下焦虚寒者宜之。正如《药品化义》所言:“如寒湿滞于下部,以此佐舒经药,善驱逐邪气;若跌扑损伤,以此佐和血药,能散瘀定痛;若怪异诸病,以此佐攻痰药,能降气安神。


临床治疗肝气上犯肺胃,气逆喘息,胸膈不舒,常与乌药、木香、槟榔等药同用;

与附子、干姜等药配伍,治脾胃虚寒积冷,脘腹胀痛,肢冷乏力,大便泄泻等;

配附子、丁香、麝香等可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止痛。


同时,沉香即可降逆气,又可纳肾气,对于肾气虚寒,肾不纳气所引发的喘急可与五味子、蛤蚧、人参、熟地等药配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暗香浮动的降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根部心材。其性温,味辛,入肝、脾二经,具有理气、止血、行瘀、定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吐血、咯血、金疮出血、跌打损伤、痈疽疮肿、风湿腰腿痛、心胃气痛等症。


《本草经疏》载:“降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此吐血候也,急以此药刮末,入药煎服之良。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用此以代郁金神效。


临床上常与木香、元胡、桃仁等药配伍治疗心胃气痛,气滞血瘀胸胁作痛;

与乳香、没药、血竭等药配伍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治脾胃湿浊所致的恶心呕吐,脘痞腹胀,可与藿香、佩兰、木香等药同用。


近年来,临床发现,用降香配伍川芎、红花、赤芍、丹参等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明显效果。


清新幽雅的檀香:为檀香树的心材,其性温,味辛,入脾、胃、肺经,具有理气温中、和胃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等症。


《本草求真》载:“白檀香,凡因冷气上结,饮食不进,气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气上升。且能散风辟邪,消肿住痛,功专入脾与肺,不似沉香力专主降,而能引气下行也。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中垣曰:“檀香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极高之分,佐以姜、枣,将以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药。


治胸肺气郁,胀闷不舒,常与枳壳、瓜蒌皮、苏梗等行气宽胸药同用;

与砂仁、高良姜、乌药等药配伍,治心腹气滞疼痛;

菖蒲、半夏、丁香等药可治寒邪犯胃所致的胃脘痛,呕吐清水;

若饮食少进,噎膈吐食,与茯苓、橘红、人参同用治纳呆,噎膈,吐食。


临床报,用降香与荜茇、元胡、良姜、冰片等配伍,治疗胸阳不宣,心脉痹阻而引起的胸痹痛有较好的疗效。


芳香浓烈的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其性温,味辛,含有树脂约占36%,其余为油状液体。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其中包括挥发性的单萜、倍半萜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一齐墩果酸、齐墩果酸酮等,具有开窍、辟秽、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痰厥、猝然昏倒、胸腹冷痛、惊痫、以及冠心病心绞痛、冻疮、胆道蛔虫病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苏合香有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梗死、扩张冠脉、抗缺氧、抗心律失常、提高冠脉流量的作用。此外,还具有祛痰抗炎作用。温开类中成药苏合香丸、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等都含有苏合香。


注意:阴虚火旺者禁用。


除以上品种外,还有木香、藿香、安息香、九里香等等。



奇臭的中药


“奇臭无比”的臭阿魏:为伞形科植物阿魏的树脂,多在其未开花前,挖松泥土,露出根部,将茎自根头处切断,即有乳液自断面流出,上面用树叶覆盖,约径10日渗出液凝固如脂,即可刮下入药。它奇臭无比,中药房在调剂时,打开盛阿魏的容器,即臭气熏天,噎的人喘不上气来,有种窒息的感觉。在我年青时,参加一同事婚礼,有一小青年恶作剧,将一块臭阿魏抹在新郎的床下,其臭味在新房经久不散。


阿魏性温,味苦辛,入肝、脾、胃经,含有挥发油、树脂和树胶等成分,具有消积、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癥瘕痞块、虫积、肉积、心腹冷痛、疟疾、痢疾等症。


《本草经疏》载:“阿魏,其气臭烈殊常,故善杀诸虫,专辟恶气。辛则走而不守,温则通而能行,故能消积,利诸窍,除秽恶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阿魏有特异的臭气,味苦而辛;能自肠胃吸收,即使大量应用亦无显著毒性;可做驱风剂使用。其挥发油自肺排出,故对支气管炎、百日咳或哮喘息者,可用作刺激性祛痰剂。阿魏煎剂还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临床中还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精神病症、癫痫、昏厥等症。


阿魏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蒜臭,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为有强烈臭气的有机硫物。要使用阿魏就不能嫌它臭不可闻,最臭者为最佳,不臭则不能治病。


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忌服。


臭梧桐:为马鞭草料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每年6-10月采摘,捆扎成束,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平,味苦微辛,含有黄酮甙、生物碱、臭梧桐素、常山苦素及洋丁得酚苷等成分,具有祛风除湿、平肝降压、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痈疽疮毒、湿疹疥癣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臭梧桐煎剂、水浸剂、热浸剂及其提取物能降低血压;有抗炎作用,梧桐与豨莶草制成的豨桐丸,有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作用。


治感受风湿,以致两足软酸疼痛,可用臭梧桐与豨莶草研末,炼蜜为丸服用;

治风湿痛及高血压病,可单用臭梧桐煎服;

治偏头痛:用臭梧桐叶与川椒炒黄研末,火调拌,外用贴敷患处;

治一切内外痔,取梧桐叶、瓦松、皮硝同煎汤熏洗;

治湿疹或痱子发痒。可取臭梧桐适量,煎汤洗浴。


清热解毒臭牡丹:为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带根全株或干燥地上部分,生于旷野、荒坡、沟边及林缘。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湖南、湖北等地。秋季花开时采收,去除杂质,切段即可入药。


其性平,味苦、辛,含有生物碱、乳酸镁、琥珀酸、茴香酸和香草酸等成分,具有祛风除湿、平肝潜阳、消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疔疮、乳腺炎、关节炎、湿疹、牙痛、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臭牡丹水煎醇提取物及其总生物碱具有增强子宫收缩力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湿疹,可将茎叶晒干研粉,夹于单层纱布内,以温开水浸湿,敷于患处。


臭芜荑:为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的种子经加工后的成品,性平,味辛、无毒,具有消积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疳积,蛔虫病,蛲虫病等。


神农本草经》载:臭芜荑“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海药本草》亦载其:“治冷痢心气,杀虫止痛。又治妇人子宫风虚,孩子疳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臭芜荑有抗真菌作用,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2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醇浸提取物对多种寄生虫有显著的杀虫效力。杀体内寄生虫,用生臭芜荑与生槟榔同用;治久泄,可单用捣碎以饭做成丸口服;治虫牙作痛,可用臭芜荑捻成小丸,纳入蛀齿孔中,很有效。


还有臭菜,即白花菜子等,就不赘述了。


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中医典籍,中医常识,中医方剂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药里可不要以“香”“臭”论“英雄”发布于2023-11-12 20:19: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