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厚土下卷


第三回


省城婚礼贯中西

赣南脐橙露头角


民国时期的小学音乐课本


上回说到少女踏青春风吹帽,上尉跃马海底捞月,我们接着往下说。只说玉梅姑娘次年女子学校毕业,上尉出面帮忙周旋,安排在省城东湖旁边一所小学校任教音乐课。那时教员工资待遇尚好,每月有15个大洋,警察叔叔只有8个大洋。


有个成语叫水到渠成,又有个成语叫瓜熟蒂落。青年男女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要谈婚论嫁。那时候,已经风行自由恋爱,但真的要谈婚论嫁,还是要按古老家族章法来。外公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卫队和厚礼去铜鼓求婚。那气派是相当的大,连县长大人都得到县界去恭迎大驾。

据说外公外婆的婚礼是中西结合。红地毯,白婚纱,西装革履,教堂牧师亲自主婚,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商贾大亨云集于此。一曲婚礼进行曲,小号中号大号长号圆号,单簧管双簧管大提琴小提琴西洋鼓架子鼓,奏得气势磅礴,声震环宇,听得激情澎湃,回肠荡气。

一般的小户人家,结婚娶亲,放挂鞭炮贴副对联吹个喇叭喝杯喜,就算不错了。再好一点的,请抬四人花轿,配齐响器班子,摆上几围酒席,已经是很体面了。再好一点的,就是八抬花轿,车队马队迎送,酒店承办宴席,晚间还有堂会。

民国时期的西洋婚礼

再好一点的,我都说不上了。只能说是时髦一点的,去教堂请牧师放乐曲,穿西装披婚纱吃洋餐。但是,那只是用手摇留声机放乐曲。前面还好,后面可能是电力不足,听起来飘飘忽忽怪腔怪调,令人起鸡皮疙瘩。

上尉和玉梅婚礼上的西洋乐曲,是中央军军乐团现场演奏版,那绝对是真家伙。那阵势真是气派,就是省城的人也未必人人见过。教堂外面的小广场,围满了前来观西洋景的布衣百姓。一个个仰起脑袋伸长脖子掂起脚尖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生怕漏过了每一个细节。然后回去添枝加叶,吹点小牛口水滴滴。


婚礼酒宴,选在省城最著名的八仙楼举办。婚礼搞点洋派有新鲜感,吃喝还是中式更有气氛。八仙楼八仙桌八仙过海,按党政军三会商依次坐定。党政军不用说,三会商有必要说明一下。三是三青团,会是慈善会,商是总商会。

我们只说酒。三鞭酒四特酒七宝酒,红酒黄酒白酒黑酒泡酒补酒药酒老酒新酒蛇胆酒虎骨酒蛤蚧酒蝎子酒老鼠酒......什么?茅台酒?没听说过,那是红军长征打下茅台镇,用酒来清洗治疗伤口,后来才出名的哦。

民国时期的中式婚礼


外公长袍马褂外加礼帽,披红挂彩。外婆一袭大红旗袍喜气洋洋,魅力四射。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新式婚礼,那在当时的省城是领风气之先。

省城办了婚礼宴请宾客后,又分别在外公老家罗坊,外婆娘家大段分别摆酒设宴。按中国最古老的方式,爆竹唢呐大花轿,婚联盖头闹洞房,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轰动一时流传至今。

罗家斥巨资在包家花园买了大宅院,作为陪嫁礼物送给外婆。胡家自然不甘落后,又在乔家珊附近买了一个园子,供他们遛狗跑马,种菜养花,练习打靶。再配一些老家用惯了的佣人听候调遣,小两口的幸福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外公平时督军操练,早出晚归。外婆起先还去学校上课,教那些孩子歌舞弹唱,自得其乐。半年下来,已怀身孕。一朝分娩,分外顺利母子平安。是个男孩,圆头方脑,手舞足蹈,取名松峻。两家老小自然欢喜,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无论如何,都不让外婆再去学校上课。

大约过了一年多,又生一女孩。五官端正,四肢修长,眉清目秀,逢人就笑。真的是灿若桃花,脸如满月,人见人爱。因哥哥已取名为松峻,故顺其意取名为松云。

我的外婆和我的母亲

民国时期的家庭合影

写到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外公的副手是保定军校毕业的曾副营长,分宜人氏。为人正派耿直,宁折不弯,典型的军人性格,与外公很是投缘,配合默契。关键是比外公小一岁,尚未婚配。外婆出面张罗撮合,把妹妹嫁给了曾副营长,也就是本文中多次写到的曾姨婆。


古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知什么时候起,天下开始不太平。上司一声令下,外公自然要领兵上战场。那时主要的任务是罗霄山脉井冈山“剿共”,也就是老人诗词里写到的反第一第二次大围剿。如:黄洋界上炮声隆,报敌军宵遁。如: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顺便说一下,95年我参加深圳某大学笔会,见到国军师长张辉瓒的孙子。那年应该是四十岁上下,国字脸,大高个,浓浓两腮连鬓胡,堂堂一表好人才。那时他任大学美术系主任,正好负责同本人接头。介绍人说完公事,最后带了一句,他爷爷很有名哦,国军少将师长张辉瓒。

我一听兴趣来了,同张主任聊了半天,颇为投机。聊国父孙中山,聊国母宋庆龄。聊翠亨村中山陵,聊总理遗训。聊宝岛台湾,聊国共合作。聊于佑任书法,聊张大千晚年。聊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后来又聊到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由这首词又聊到其它的诗词。这时我有点得意忘形只顾卖弄,不知不觉犯个一个大错误。记得当时我摇头晃脑地朗诵了毛公的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张主任脸色顿时有点尴尬,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好像还自嘲地说了句,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说完就匆匆转过身,去忙别的事去了。看得出来,他平常经常要面对这一类的询问,虽然不是很乐意,但又无可奈何。

后来朱毛红军势力扩大,便放弃井冈山,转向更广阔的赣闽粤三省交界处,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在红都瑞金成立了苏维埃人民政权。老人家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文章,并即兴挥毫题词。那文章书法,颇有点气魄,一时国内外影响很大。

红军告别红都瑞金

老蒋这下真的慌了,急忙抽调赣闽粤重兵五十万,全面围剿苏区新政府。并派公子经国先生坐镇赣南,全面主持政务军务一应事务。这次三省围剿,老蒋下了血本,举全国之力,同以前几次大不一样。政策是堡垒推进,步步为营。

胡家军也奉命出征,奔赴剿匪战场。那是蒋委员长亲自下的命令啊,谁敢违抗?上军校第一课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切行动听指挥。上面说打谁就打谁,管他红军绿军还是白军黑军!当兵吃粮拿命换钱,养家糊口谁容啊?

黑云压城城欲摧。那是1933年的9月。当时红军不足十万人,人力财力物力都有限,处于劣势。尤其是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占据了党内统治地位,中央领导人博古,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不顾敌强我弱力量悬殊,要求红军积极进攻,和敌人拼到底打消耗战。

此时的红军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面临灭顶之灾。组织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搞什么AB团,军事上死拼烂打冒险主义。有一个电视剧叫后卫师,里面说的就是这段史实。

艰难困苦的长征途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内外消耗实力大减,根据地也大大缩水。不得已,只好决定撤离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即史书上说的长征二万五千里。实话实说,当时也不叫长征,而是叫远征。就像我们即将要说的长沙保卫战,阿兰惟几面对薛蛮子的天炉战术里应外合时,为了避免被包饺子一口吞掉的可怕结局,无可奈何只好命令日军反转。

问题又来了。撤离转移也好,远征长征也好,关键是从哪里撤离,转移到何方去?当然,我们现在肯定知道,到陕北去,到延安去,到敌人后方去,到抗日前线去!当时的情景恐怕没有这么乐观喜人,也没有这么清晰可见吧

五十万蒋军把个苏区围得铁桶一般,甭管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都不是省油的灯。校长口喻:朱军长人头奖励大洋一万,毛委员人头只有五千!其他各级官员,都有明码实价,可谓对号入座,绝对童叟无欺。

若干年后,很多报刊杂志作家专家纷纷撰文,批评蒋校长看人不准办事不公赏钱不明。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凭什么朱军长脑袋就值一万大洋, 毛委员脑袋只值五千大洋

其实也很好理解。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说井冈山朱毛会师,没听说过毛朱会师。中华民族历来都非常重视名次座次,绝对不能顺序颠倒,胡乱编排的。你看蜀中五虎将,依次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水浒传108将,专门有一集写英雄排座次。这个至为重要,马虎不得。不懂排序,从小里说,是不懂规矩。往大里说,可以说不懂中国文化

还有就是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一篇课文,叫做朱德的扁担。从没听说过老人家的扁担,对吧?听说曾经有人提出过,把这个扁担改成老人家的扁担。所有的人都举手同意,老人家自己不同意。理由很实在:我从来就没摸过扁担,不合适不合适!只好作罢。

再说这文凭吧。朱军长人家是保定军校毕业的,据说历年都是三好学生。从大头兵干起,一级一级往上爬。不知道经过多少枪林弹雨,说不清多少次死里逃生,才混到如今这军长的头衔,容易吗

毛委员是湖南一师毕业的,虽然后来去了北京大学,听说只是旁听生,没有文凭的。而且是图书馆下班了,才有空去听课,那能听到多少东西呢?文凭的含金量不一样,懂了吧

再说职务,人家是响当当的军长,你才是个小小的委员,显然不是一个级别!校长的钱也是钱,你管他从哪弄来的?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老百姓都懂,堂堂校长岂能不懂?自古以来,只有买错,没有卖错!还有资历年龄,不说了不说了。

民国时期的市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别说一万大洋五千大洋,就是一百大洋五十大洋,就有人卖血卖命!诸位看官,我们大家一起来算下帐呗。民国二十年,一个袁大头可以买到一担大米,或者在北平吃一顿三菜一汤,或者在上海吃两顿西餐。四个大洋可买一头驴,九个大洋可买一头大水牛。就是娶个媳妇,也只要二十个大洋,相当于五头驴。

蒋军弟兄从上到下,谁都想发大财,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红军今天就从自己的地盘过,一大早起来两手不空,拎着朱毛两人的脑袋去领赏钱。我的天呐,一万五千大洋是个什么概念?先买个别野土,再娶几房姨太太,还要买担油条来,放开皮带吃个够......

单说外公的胡家军按照上司指令,把守在瑞金通往广东福建的山林峡谷中,厉兵秣马,虎视眈眈,只等红军突破一线包围圈。那时蒋军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现在叫做潜规则。就是凡遇战事,总是地方军打头阵,中央军养精蓄锐,静观其变。地方军赢了,奏得胜曲班师回朝。地方军输了,对手大损元气,此时出手,稳操胜券。

整个红军,包括中央机构及作战部队,都被围在一个狭小空间。有如鱼儿被渔网四面围住,无法脱身。只得左冲右突,拼死一搏。至于往哪冲往哪突,当然还是有点章法有点诀窍

就像比武,对方练的是金钟罩,铜墙铁壁刀枪不入。但是再厉害再硬朗,你还得有个灶门。这个灶门是最软弱最无用的,不用刀也不用枪,听说用根棍子轻轻一捅,对方就直挺挺倒下去。

练武之人的灶门,一般都选择肚脐眼。一是肚脐眼小,好照料。二是肚脐眼在前面,好看顾。三是肚脐眼在正中,好保护。但是话又说回来,天下万物,相生相克。你想的到,对方自然也想的到。

红军派出大量侦察小分队,到处打探国军的灶门肚脐眼。国军将计就计,到处伪装成灶门肚脐眼,暗地里埋下伏兵,引诱红军上当受骗。若干年后,赣南脐橙横空出世,风行天下,不知与当年红军四处寻找灶门肚脐眼,是否有点关联

中华国粹一一测字

胡家军埋伏在峡谷两侧,已经两天一夜,毫无动静。外公和姨爷不免有点心焦,九江师爷献策:何不测个字问问?外公正举起望远镜看峡谷,头都没抬顺口就说:峡谷的峡字吧!

九江师爷拈着老鼠须,沉吟了一会说道:峽者,左边是山,右边是夾。山者三也。夾者,众人也。现已过两日,明日兵马一定到来。

曾副营长笑了,也报了一个字:既然会来,那就测测胜负吧,峡谷的谷字。师爷眯缝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谷者,鼓也。得胜鼓,收兵锣。一鼓作气,势不可当。好兆头,必胜无疑!

外公被逗笑了:如真若你说的,我包你官升一级!姨爷也笑了:不管说的准不准,今晚严加防范,不可大意哦!于是传令下去,部队轮班休息,做好战斗准备。提高伙食标准,配足武器弹药。

天下事有时就那么凑巧 。正好红军侦察兵经过反复测定试探,认定此处也是软肋灶门之一,先头部队最后选定了这一线路。第二天凌晨,敢死队呼啦啦不顾死活往前冲。所有的轻重武器集中起来,组成一张张吐着舌头的火力网,拼命把包围圈撕开一个大口子。

地方军自然抵挡不住,纷纷退避三舍向后退去。红军以为突破防线,便趁势扩大战果,全面冲将过来。不料想,刚进峡谷,两边早已居高临下严阵以待的胡家军,一声令下枪炮齐鸣。只见峡谷地带,硝烟弥漫,人肉翻飞,鲜血直淌。

血战到底

中央军的素质装备那是没得说,与地方军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红军显然有些轻敌,误以为把地方军杀个落花流水七零八落,就可以长驱直入,扬长而去。不料想遇上劲敌,先头部队就像割麦子一样,一片片直通通栽倒下去。那可都是成百上千个活生生的年轻生命啊!

红军自然不甘心撕破的口子就这样封杀掉,经过短暂的调整,又重新组织部队再扑上来。怎奈人家在暗处,你在明处。人家在高处,你在低处。人家以逸待劳,你是长途奔袭。人家兵强马壮,你是疲惫不堪。人家装备精良,你是东拼西凑。

红军连冲三次,死伤无数。不但未进半步,对方似乎丝毫不动,好像一个邪乎乎的黑洞,等着红军送上门去,一口吞噬。红军则有点像是飞蛾扑火,那火不但不灭,反倒越扑越亮。红军高级指挥官上前一看,就知道遇上了硬骨头。这仗再打下去,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耽误了时间,只好撤下去重新选突破口不提。

这一仗,让胡家军一战成名。在战后的嘉奖令中,三营赫然在册。上尉胡平邦榜上有名官升一级,连同下面的部属,都各有晋升赏赐,皆大欢喜。

后来红军改变策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金钱美女外加烟土,买通了粤军一个姓陈的旅长。双方商定:粤军让路红军通过。但必须从江西经广东到福建,再从福建回到广东转去湖南。造成红军是从福建突破重围进入广东的印象。校长再精明也抓不到什么把柄,没啥好说的。这就叫作,人家把你卖了,你还帮着数钱。

若干年后,有个段子很经典,其中有这么两句:

北京人什么牛皮都敢吹
广东人什么生意都敢做

其实这也不奇怪,天下生意,无所不有。水浒传里就有:

此树是我栽
此路是我开
若要从此过
留下买路财

粤军陈旅长居然具有超现代意识,令人咋舌。我一直怀疑他不是军事院校毕业,而是商学院NBA毕业。正如若干年后一句流传甚广的经典台词:你好我好大家好!广东有个大企业据此编成广告词,一时铺天盖地风靡全球: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刘伟力,江西新余人氏。少年轻狂取名过大,后改微力戏称微哥。


一不小心成了书画家。隶古朴厚重,草书奔放大气。绘画作品笔墨清新,尤擅山水竹荷。


最神仰是玄学家。遍访名山大川,苦研古方秘籍。尤擅相字测字,临场每有奇效。


勉强也算是作家。出版《现代公共关系》、《到深圳求职》等书籍多种。姓名联格调高雅,堪称一绝。目前正撰写教师四部曲:民办教师,公办教师,特区教师,美国教师。


最动人处为人豪爽,谬语憨笑,交游天下。人无贵贱,只为投缘。万物有灵,皆有因果


2013年《中华国粹》封面人物。《中国收藏》誉其为一一实力派,国学底,文人气,多面手 。


※  ※  ※







推荐阅读:


刘伟力 || 全鱼宴(小 说)
刘伟力 || 培训( 小 说 )
刘伟力 || 改稿(小说)
刘伟力 || 挂牌(小说)
刘伟力 || 猪羊共舞(中篇小说 ?上篇)
? 刘伟力 || 猪羊共舞(中篇小说 ?中篇上)
? 刘伟力 || 猪羊共舞(中篇小说 ?中篇下)
? 刘伟力 || 猪羊共舞(中篇小说 ?下篇)
刘伟力 || 雪芹后人曹自已(中篇小说 ? 上集)
刘伟力 || 雪芹后人曹自已(中篇小说 ? 中集)
刘伟力 || 雪芹后人曹自已(中篇小说 ? 下集)
刘伟力 || 美女校长(中篇小说 ? 上 集)
? 刘伟力 || 美女校长(中篇小说 ? 中集上)
? 刘伟力 || 美女校长(中篇小说 ? 中集下)
? 刘伟力 || 美女校长(中篇小说 ? 下集)
? 刘伟力 || 花痴 (中篇小说 ? 上集)
? 刘伟力 || 花痴 (中篇小说 ? 中集)
? 刘伟力 || 花痴 (中篇小说 ? 下集)
? 刘伟力 || 错位(中篇小说?上篇)
? 刘伟力 || 错位(中篇小说?中集上)
? 刘伟力 || 错位(中篇小说?中集中)
? 刘伟力 || 错位(中篇小说?中集下)
? 刘伟力 || 错位(中篇小说?下集)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中篇小说?楔子?第一回)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中篇小说?第二回)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中篇小说?第三回)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中篇小说?第四回)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中篇小说?第五回)
? 刘伟力 || 逝去的足音(电影文学剧本 ? 一)
? 刘伟力 || 逝去的足音(电影文学剧本 ? 二)
? 刘伟力 || 逝去的足音(电影文学剧本 ? 三)
? 刘伟力 || 逝去的足音(电影文学剧本 ? 四)
? 刘伟力 || 逝去的足音(电影文学剧本 ? 五)
? 刘伟力 || 逝去的足音(电影文学剧本 ? 六)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中卷 ? 第一回)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中卷 ? 第二回)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中卷 ? 第三回)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中卷 ? 第四回)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中卷 ? 第五回)

   ? 刘伟力 || 自作题画诗九首

   ? 刘伟力 || 罗浮山闲居偶得

   ? 刘伟力 || 题画诗十二首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下卷一)  学子避暑访铜鼓  英雄护粮杀倭寇

   ? 刘伟力 || 皇天厚土(下卷二)少女踏青风吹帽 上尉寻梅梦成真 


编辑:杨来治(河南洛阳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艺笋


延伸阅读(测字,测字术,辨字,辨字术,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太乙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刘伟力皇天厚土(下卷三)省城婚礼贯中西赣南脐橙露头角发布于2021-04-21 11:17: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