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旧事、寻古迹,听岁月悠长回声、品崖州风华古韵。


清代,广东出了一位诗声蜚南粤的才女,名叫谢方端。她那如珠似玉的《小楼吟稿》诗集,自古流脍人口,独领女子诗坛风骚。在她生前,享有“蜀中才子”之称的翰林院编修、广东学政李调元,就将她誉为“岭南奇才”;《四库全书》编修冯敏昌,给她立生传,奠定其清代才媛地位。岭南第一位女博学家、广东著名文献学家和杰出女诗人冼玉清,在《广东女子艺文考》中,将她列为18世纪广东8位才女之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耀古烁古的南粤才女,曾与三亚史上的崖州结下不解的情缘、诗缘。少年时代的谢方端,伴随出任崖州学政的父亲,在崖州生活、学习了6年,撷采崖州风物,进行早期诗歌创作,留下了芳华倩影,清声雅韵,也留下了三亚历史人文一抹绚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父宦游   学诗崖州


谢方端(1724-1813),字小楼,广东阳春(今阳春市)人,是清代“循吏”、曾任广东崖州学正谢仲坃的女儿。谢方端生于父亲夺得广东乡试解元次年,正当门庭方显科举荣光之际,却不幸早逝慈母。“母早辞绣帏”,幼年的谢方端成了父亲膝下唯一爱女。

谢方端自幼聪颖善读,记诵不忘,在父亲的倾心诲教下,“学吟咏”、“涉诸史”、“读史记”,六岁便出口成章,成为了闻名阳春的小才女。她的闺友梁文娴,曾为她写了一首《寄赠闺秀谢方端》诗:“大家风度世间稀,文藻妆台肯让谁?诗压谢姬吟柳絮,才欺卓氏画娥眉。”诗中称赞她小小年纪,便才貌出类拔萃,堪比晋代才女谢韫、汉代才女卓文君。这虽是童言趣语,但后来果真有了应验。

谢仲坃会试中明通进士后,初授常宁县教谕。从此,幼年谢方端惜别故园姊妹,随父宦游,以父为师,“授以声韵之学”,“初好填词,后专学诗”(阮元《广东通志》卷117)。雍正十一年(1733),谢仲坃升任崖州学正,芳龄10岁的谢方端随父亲渡海来到崖州,及至乾隆四年(1739),先后在崖州生活了六年,由幼学之年,长成了16岁碧玉少女,诗华与芳龄俱长。 

在崖州期间,是谢方端诗歌创作日臻成熟阶段,崖州大地成为了催生她早期诗歌硕果的沃土。在崖州,她探访胜迹,纵览山水,撷采风物,丰富阅历,并以崖州及海南风情风物为题,写下了许多清新纯美的“少年诗”。她倍惜这些在崖州创作的诗歌,一直珍藏书箧,直到晚年时才结编入《小楼吟稿》诗集中,其中有《初到崖州》、《崖州署中偶作》、《含笑花》、《木棉花》、《自海口渡海至梅菉》等。这些“崖州诗”,留下了谢方端在崖州生活、学习和创作的印记,也留下了蜚声南粤才女吟咏崖州的清雅诗声。




清声雅韵   诗赋崖州


《初到崖州》、《崖州署中偶作》两首诗,从内容和时间上考,是谢方端寓居崖州所作,时年约10至16岁妙龄。其时,谢方端尚未成名,所作诗歌虽属“闺媛之作”,但却己显露卓异才情。后人在评价她的诗歌成就时,均将这两首“崖州诗”推为其优秀代表作。而今品鉴这两首小诗,仍是清新扑面,余韵留。而难能可贵的是,谢方端通过这一童趣纯真的兴吟,描摹了清代乾隆初年间崖州舆地上人文风物图照。 

 

初到崖州

轻车遥驻洗兵亭,十里青烟郭外扃。

古迹半荒毛牧洞,遗闻空记赵公铭。

畲田米熟椰升小,亥市鱼归血网腥。

冷落衙悬海外,乡关遥隔五峰青。

 

这是谢方端随父亲抵崖州后写下的一首“崖州风情诗。”诗题既标“初到”,作诗当为10岁左右,不及金钗之年。在“乡关遥隔”的海外遐荒崖州,虽然衙斋显得偏僻冷落,但这里荟萃的人文胜迹,诱人的渔耕风情,却样样令她倍感新鲜。这首小诗,就写出了她“初到崖州”的新奇感受。

 在崖州,她访古探幽,追寻名人芳踪,透过历史烟云,读出了蕴藏在这一海外奇甸的人文历史故事——南宋阳军知军毛奎,探舆地形胜,拓辟南山“大小洞天”,在这里营造了海外仙山胜景;南宋爱国宰相赵鼎,志固金瓯,抵卸卖国,面对奸侫秦桧的疯狂逼害,宁死不屈,在这里留下了“气壮山河”的爱国忠魂;南宋抗金名臣胡铨,力挽狂澜,请斩国贼,贬不夺志,正气天涯,在这里筑就“洗兵亭”,化干戈为玉帛,缔结了黎汉民族的亲和……她感悟到,崖州虽与乡关遥隔,但在这十里城郭的袅袅青烟中,正缭绕着浓郁的历史人文正气。

在崖州,她踏青田园,流连民间市井,撷采天涯风物,看到了一派渔耕兴旺的景象。“畲田米熟椰升小,亥市鱼归血网腥”。这一诗句,不仅流露出她亲睹崖州渔米殷实的欢乐,还反映出乾隆初期崖州农耕、渔业、集市、量器、捕具等世俗风情。

“畲田”,从一般常识上看,多指在荒山坡地上“刀耕火种”的农耕方式,其必然是粗种薄收,而谢方端在崖州看到的却截然不同。这里山肥地沃,风调雨顺,虽“畲田”耕作,却是岁常丰稔,米粮富足。诗中所称“椰升”,是古崖州百姓利用盛产的椰子内壳磨制成的一种量米容器,俗称“椰子升”、“米升”,在民间米粮贸中并不论斤计两,而只以“椰升”计量。谢方端捕捉这一奇特的计量容器,用“畲田米熟椰升小”的巧喻,写出了崖州年谷丰稔景象:这小小的“椰升”,量不尽“番田”丰登的稻米,而百姓的买卖交易,也不在乎那“椰升”的大小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亥市”,是古代交易集市类型。清代的集市,有定期集与定日集,“亥市”是定日集,即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痎”,本义疟疾,因疟疾隔日发作,“痎”亦引申指两日发生一次之事,为讳避疟疾之意,故借“亥”代“痎”,“亥市”之称由此而来。谢方端在崖州所见“亥市”,为定日集市,其集市类型反映了当时崖州城内集市的稳定和交易的活跃。“血网”,是崖州渔民特染的渔网,当地渔民习惯以特产红树皮取汁混和猪血,将渔网染成褚红色,俗称“血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崖州得天独厚,鱼产丰富,渔港繁荣,崖州城因之成为海南岛南部主要渔货交易集散地。“亥市鱼归血网腥”,谢方端用与白居易“亥市鱼盐聚”的异曲同工之妙,写出当时崖州城“亥市”渔盐物产交易的市井繁荣。

 

崖州署中偶作

竹屋穿林古驿西,衙斋冷落似山栖。

晓看黎母山中树,夜听占城雨外鸡。

蕉叶大时堪避暑,榴花开处每分题。

故园姊妹无消息,杜宇柳阴日日啼。

 

 这首诗抒写对故园姊妹的思念,看似“闺吟”之作,却未见丝毫哀怨愁绪,流露的是人在天涯的盎然兴味。她通过对崖州地理、气侯、物产的新奇感受,告诉故园的姊妹们,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和学习是何等惬意。

“衙斋”,是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清代崖州治所衙斋位于今崖州古城内,谢方端随父宦居,“衙斋”也就成了她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居住在茂林修竹的崖州“衙斋”里,虽然冷清得象居住在山中一样,但却别有风情趣味:天明之时,碧空如洗,可欣赏到延绵屏城的黎母山青峰翠树;夜阑时分,静卧竹屋,可以听到和着孱雨传来隔海占城异国的鸡鸣声;香蕉叶长了,如伞似扇,避除了炎州的暑热;在花簇如霞的石榴树下,与新结识的姊妹分题作诗,诗兴更盎然。“分题”,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数人相聚,分探题目以赋诗,称为分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榴花开处每分题”,写出了她在崖州与新姊妹饶有情趣的作诗学习生活。

蒙明珠  摄


以上两首诗,获选入清代温汝能编著的历代广东诗人诗歌总集《粤东诗海》,成为了谢方端诗歌创作才华的主要代表作。然而,现代不少诗评家在评析时,都将这两首诗视为谢方端在崖州感受“冷落”的忧思愁绪之作,这其实是误解了她当年的童真诗心。成年后的谢方端,在忆及随父宦游生活时曾写道:“少从严君游,不识愁与苦。涉猎翰墨场,雕缕花月圃”。可见她在与父亲宦游的日子里,是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在父亲的关爱下,她在崖州阅读经史,探研文辞,潜心作诗,在歌咏风华中度过了碧玉年华。访古皆胜迹,渔耕风情醇,避暑蕉叶下,学诗榴花前,谢方端在咏崖州诗中,流露的是对好物景和好时光的新鲜感受。“畲田米熟椰升小,亥市鱼归血网腥”,“晓看黎母山中树,夜听占城雨外鸡”,“蕉叶大时堪避暑,榴花开处每分题”,这些别致新巧的佳句,正跃自少女谢方端的快乐心境。  




诗旅人生   顾恋崖州


乾隆四年(1739),谢仲坃在崖州士民的感恩泣送中升任湖南常宁知县,至此,谢方端己在崖州度过了六年时光,由不及金钗之年,长成了花季少女。当她将要告别这块陶冶志趣之地时,似乎没有急切心情,而是更多了一份流连。为此,她以一首《自海口渡海至梅菉》,留下了对崖州的顾恋之情:

 

一派沧溟阔,洪涛直壁城。

风帆回港影,沙浦乱潮声。

蜃气通波渺,鸢飞逐浪轻。

白云斜卷外,山色绕堤营。

 

梅菉,原广东吴川县县治(今吴川市)。诗中所状写的即是告别崖州后,自海口港渡海至梅菉时,所见海岸、海景、海天的奇丽壮美:告别了生活六年的崖州,搭上渡船,在浩荡辽阔的大海中回眸眺望,仿洪波拍打着如壁直耸的崖州古城;那片片归来的帆影,定是满载返航的鱼船,崖州“亥市”的港湾,又呈现如潮的欢喧。自海口至梅菉,山海蔚为壮观,那奇幻的蜃光,直通浩渺天际,矫健的海鸟,在碧波中俯贴舞翔,极目斜卷的白云之外,梅菉港出现在那山色缭绕的海堤营寨之中。谢方端通过描摹海上景观,以诗言情,流露出她在返途中对海南山海风物的热爱和顾恋。

谢方端离开崖州后,依然伴随父亲过着宦游生活,先后到过惠州、广州、博罗、恩平、吴川等地,遍游广东、两湖地区,阅览了不少粤东名胜、人文风情,所到之处,皆用香艳之笔,写山水之奇,所作诗记与留咏,每首都有新意,常为人所抄诵,渐显诗名。

谢方端在崖州度过美好少年时光,这里的风物饶趣,诗意盎然,既让她难于忘怀,也成为顾恋的诗旅之地,以致离开崖州之后,每当看见“石榴”时都会睹物怀远,并为此写下了“啖石榴却忆崖州”佳句。谢方端结编行世的《小楼吟稿》诗集,大多是其在青少年时期与父宦游时所作诗歌,其中不少是在崖州期间所作的风物诗,留下了她诗旅人生的崖州情怀和崖州记忆。




播誉岭南   遗香崖州


谢方端长成后,许配同乡贡生刘宗衍,这才离开父亲,相夫教子。刘宗衍亦能诗,尚得夫妻唱和之乐,可好景不长,宗衍早逝离去。丧夫之后,谢方端立志守节,养育孤儿刘世馨。“夜纺授经,篝灯课读,四时不辍”,终将儿子培养成才,获选取“优贡生”,荐为学官,历任番禺等13县训导、教谕,升钦州府教授,诗文赡博,著有《粤屑集》四卷等行世,亦驰名岭海。

谢方端晚年又随儿子宦游,所到之处,“诸生络绎向她请教诗法,时人比之宣文君,于是名噪一时”。晚年居于官署,闲余与儿孙谈古论今,以名人史实激励晚辈。当她以80余岁高龄从官府返乡颐养时,“诸生送行盈道路,挥泪而别。”《四库全书》编修、享誉“岭南奇才”的翰林学士冯敏昌,亲自追送30余里,并特为她作了生传,感叹道:“天之生才,独钟于妇人乎?”

清代有蜀中“四大才子”之称的翰林编修李调元,在出任广东提督学政期间,慕名谒访谢方端《小楼吟稿》诗稿,欣然为之撰写《谢小楼吟稿序》,对其诗旅人生、诗歌才华给予首度盛赞:“其随父宦遍粤东,泛重溟,历珠崖…其足扩充耳目,抒发心胸者,罔不触其诗思,摅其怀抱,则诗之生于情,亦由境之有以启其情也”;“阅其诗,冲淡大雅,陶写天性,非涂脂抹粉、作闺闱儿女态者比”;“诗多警句”,堪称“岭南奇才”。李调元既在“序”中褒扬她“诗既有师承,而又以学教其子”的母教精,还旌表她为“松柏其节操”的“节妇”,“斧藻其词赋”的“贤母”。

谢方端“吐属雅正,意境清新”的诗歌,颇得清代诗评家美赞:“诸律俱出入唐、宋之间……闺才如此,恐道韫不能专其美矣”。其所著诗集《小楼吟稿》二卷附词,屡经刻印,流传于世,《粤东诗海》、《岭海诗钞》、《国朝闺秀正始集》等各家诗选皆多有录入。谢方端以其德艺双馨美誉,终获尊为岭南才女,成为独树一帜的清代著名女诗人。岭南第一位女博学家、广东著名文献学家和杰出女诗人冼玉清,在《广东女子艺文考》中,将她列为18世纪广东8位才女之一。

谢方端卒年89岁,清代阮元《广东通志》有传,现列为广东阳春县历史文化名人。广东才女谢方端,播誉岭南,遗香崖州,既为今日三亚留下珍贵的诗歌文献,也留下了一抹三亚历史人文绚彩。





主        编 / 全    妍

统        筹 / 林海涛  

责        编 / 陈    敏

编        辑 / 曾瑞祥

图文来源 / 崖州区委宣传部,《三亚文史》节选  徐日霖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崖州君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古韵崖州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崖州寻古清代岭南才女谢方端诗香崖州发布于2021-04-21 17: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