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章法概述

章法也叫“谋篇”,是指作品的整个布局,这对任何书体的作品都是至关重要的。作家写小说,作文章,需要立意章法,推敲词句,斟酌字眼,安排层次结构;诗人写诗填词,要讲求格律平仄,炼字炼句,合仄押韵。书家创作一幅作品,同样也要讲究章法布局。我们从成功的、高水平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精心布局的匠心所在。

篆书的章法和行、草书相比,相对要简单些,尤其是小篆,与楷、隶书有不少共同之处,如平整匀齐,横竖成行。但大篆、甲骨则不尽然,要丰富复杂些,因为它们年代久远,字形太古老,又是刻或铸在不同形状的骨片或铜器上的,不象在平正的纸上好安排,因此章法也不尽相同。

(一)小篆的章法

小篆的章法,与楷、隶书比较接近。按时期不同约分两种:一种是唐以上至秦代的模式,与楷书章法相近,平正整齐,横竖成行,行距、间距一致;一种是清代以后的模式,这是从清代邓石如开始的,邓集秦汉两代篆书之长,对小篆的形体、用笔及章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用长锋羊毫书篆,变化多端,内涵丰富,字形狭长,垂脚舒展。章法上成横式排列,左右字距紧凑,上下字距宽松,给人以整齐美。此种章法至今盛行。

写小篆最好叠格、打格或衬格。小篆一般呈长方形,所以要叠长方格,(也有少数写成方篆,甚至是扁篆的)。比例一般为32(也有拉长为21的),上下之间的字距稍宽一点(一般为左右字距的一倍),可打或叠成双线,写熟了,单线也可以。边款书体宜用行书、行楷或行草书,但不宜用楷书和草书,也不宜用篆书本体,因楷书和篆书本体显得单调呆板,草书不识。如写中堂、条幅、长联等,最后一行不要少于四个字(字数限死的可例外),这需要在写前精心计算好。如最后一行空白位置较多,可接其下落款,不必另起一行;如空白不多或正好写满行,则应另起一行落款,这也需要事前计算好,预留出落款的行格位置。边款的字大小多少也很重要,字的大小以比正文小一半以下为宜,不可过大或过小。字的多少要看空的行格的长短宽窄而定,分长款、中款和短款(也称穷款,仅落名用印)。款字不可过密挤或太松散,也不可题得太低(沉底)。总之,要与正文和谐,珠联璧合,相辅相成,锦上添花。

(二)大篆的章法

大篆的章法与小篆稍有不同,要复杂一点。主要有两点不同:

1)需加释文(如所书内容是尽人皆知的名作,不存在不可识的问题,可免加释文)。要求书写前计算行格时,预先把释文所需位置计算进去。释文一般写在正文的后面(和题款一样,用行书或行楷书等较易识而又不呆板的书体书写为宜)。对联可例外,释文可写在上联左边、下联右边的中部位置;也可单面写在上联的上首(右边),下联的下首(左边)落款,还可将释文和款识联起来在上下联的两边(共四边)书写。

2)写大篆有时可象写小篆那样横竖成行,也可只有竖行不设横行,象写行草书、简帛书那样大小长短参差错落,富于节奏感,写起来自由、自然、生动,易于根据各个字的形体特点和笔画多少随机应变,发挥出理想水平。

中堂

中堂分为大中堂和小中堂。

所谓“大中堂”,是指长宽尺寸较大的中堂,一般常见的是长四市尺,宽二市尺的标准宣纸,2×3尺、2.5×5尺的也属中堂,3×6尺的就算超大中堂了,除了老房子和别墅,如今这种超大中堂已很少能在居家悬挂了,只能在展览馆、艺术馆、博物馆展示了。

用篆书创作大中堂,如写小篆,一般以字数较多的内容较为适宜,最好40字以上,100字以内,过多或过少字数会影响水平的发挥和艺术效果的体现。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这要看作者的功力和驾驭能力,功力深厚的书家字数多少都不能限制其艺术的创造力,都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如用金文大篆创作中堂,字数一般少一点为宜,因为字数过多,写得密密麻麻,要体现最好的艺术效果,难度要大些。但我同样指的是“一般”,水平高的书家同样有能力处理好,达到极佳的效果。

所谓“小中堂”,顾名思义,就是指长宽尺寸比大中堂小的中堂款式,一般指1.5×3市尺的纸形。除一般字数不宜过多外,其章法布局和大中堂无大的差别,由于纸的长度比大中堂短,款的字数相对要少些。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篆书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篆书】篆书章法概述发布于2021-04-22 13:49: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