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第二批国医大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及河北中医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传承博士后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医”。与夫人田淑霄教授合著《脉学心悟》《濒湖脉学解索》《温病求索》《湘濡医集》《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中医临证一得集》《李士懋田淑霄脉学心得》《汗法临证发微》等 17部著作。

脉的形成原理,乃气与血耳。脉乃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荡。脉诊在疾病的诊断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脉的虚实,当以沉候有力无力为辨;阴阳脉诊强调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将出现在阴位和阳位的具有密切关系的不同病理脉象相关联,并应用中医脉学理论全面分析脏腑相关的病因病机。

阴阳脉诊肇端于先秦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完善和发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渐臻完善。《难经》首次确立寸口脉寸关尺三部分位法,并在此基础之上确立了阴阳脉的部位划分。《难经?十八难》:“三部者,寸关尺也”,即是将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难经?二难》首次明确提出阴阳脉在部位上的划分,即关至尺为阴脉,关至鱼际为阳脉。《二难》所云:“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灵活的运用阴阳脉诊治疾病。如“脉阴阳俱浮”,“ 阳微阴弦”,“阳脉涩,阴脉弦”,“脉阳微阴浮者”。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尤其重视阴阳脉之间的联系,如《景岳全书?脉章》云:“淋遗一证耳,病本在下,尺中所主也。若气有不摄,病在右寸矣;神有不固,病在左寸矣。” 


作者丨元元的缘

编辑丨菟丝子

中医养生国医大师经方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文字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权及使用不当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协商授权事宜。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医贯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国医大师李士懋阴阳脉诊理论与临证应用举隅发布于2021-05-04 19:57: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