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提示 /


和谐的思想观念,是中华文化灵魂,也是中医学在治疗、养生、治未病方面的核心思想。几千年来,和谐的思想观念,始终全面地体现在祖国医学防治疾病,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理论法则。祖国医学认为,中医的正常生理观,就是人体的各个机能协调和平;机体的病理观即生理机能失去了平衡而不和。中医通过四诊诊断就是观外知内,察其不和。在治疗上就是执和致平,调其不和,调理机体阴阳之平衡。



和谐的思想观念,来源于《经》,也是中医学分析认识人体病因、病理、治疗以养生治未病等诸方面的思想基础。和谐思想普遍体现在《易经》天地三才合一的学说。它不仅体现的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为创建我国社会伦理学美术、文艺、建筑、治国安邦等思想理论基础。《易经·乾·彖传》说:“乾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说明《易经》六十四,就是以象征纯阳、纯阴的乾、坤二卦为开端的,其余六十二卦,皆为阴阳交合的产物。所说的“和”,就是阴阳之和,纯阳不生,纯阴不长,阴阳和而万物化生。南宋哲学朱熹注说:“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太和,阴阳混合冲和之气也,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保和者,全于已生之后。此言乾道变化无所不利,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以释利贞之义也。”当代易学家金景芳译曰:“保为常存,合为常和,使太和之气常运不息,永远融洽无偏,万物得此气已生已成。”可见二气,化生万物,保合太和,万物性命方可自全。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文化昌盛的黄金时代,学者辈出,诸子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但他们在崇尚和谐的思想观念上却大都一致,这个思想观念又为历代的学者继承和发展,并用于各个方面。诸如《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又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国语·郑语》说:“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淮南子·泛论训》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等等。


中医学来自于以《易经》为首的中华文化,和谐的思想观念,自然地会运用于中医学的理论和思想观念。“执和致平”以达和谐,是中华文化之灵魂,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灵魂。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健康,依赖于机体内部脏腑气血、阴阳二气之平衡、统一,机体之各种功能才会协调,生生之机才会盛而不衰,生机旺盛,人体自然健壮。如外感天地之风、寒、湿、暑、燥、火六气太过,或因伤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或嗜肥甘,饥饱失宜,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机体生生之机失去平衡和谐,则疾病自现。中医学治病的主要法则,即是通过药物等各种方法,使机体生生之机的阴阳二气恢复平衡、协调,生生之机功能正常,则疾病自愈而不复发。故“执和致平”调理机体阴阳二气调和,是中医防病、治病之纲。

中医学治病,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了很多治法,但总离不开调和阴阳二气之和平。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既说明,任何疾病,都是阴阳二气之失调而不和平,察其所在而调其和平,这也是治病必求其本。如何协调阴阳,而达和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这说明血和气两个阴阳,先审查二者之间有无一方过盛或不足,通过调理,使其和平,各归其循行之道,则病自愈。如何调理阴阳,必须首先辨证。《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尽平,长有天命。”这说明中医学在治病方面,首先通过辨证,判定疾病阴阳之偏盛,病位在表在里,在上在下,然后才能立法。疾病的部位有内外之别,感邪有微甚之不同,性质有寒热之分,临证应谨慎遵循阴阳之道理,选择有利的治疗方法,才能万举万当,使气血和平,保天命而长寿。气血是人体生命的主要物质,任何疾病,尽管其病变之部位与性质有所不同,但均可导致气血之紊乱。二者之恶性循环,将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这段经文,说明疾病和气血之关系,气血条达和平是治愈疾病的主要法则。即查病机时,首先通过辨证,查其所属,是表证,是里证,是实证,是虚证,同时又要察看有无风、寒、燥、湿、火对疾病的影响。在治则上使气血疏通,条达通畅,机体功能自可平和,而疾病痊愈。对疾病的原则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这段经文,说明各种疾病导致人体有关脏腑失去平和,功能失常的一般正治原则。适事为故,即适可而止,务使人体各种功能平衡、和平,治勿太过与不及,留邪为病。需要注意的是,阴阳变化常非单一,而是异常复杂的变化,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寒热交错,湿热蕴结,常常是一种病涉及几个脏器的功能失调。对此复杂重病,在调和阴阳的治法上,除《内经》有原则性的论述外,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和创新,本文不再赘述。


总之,和谐的思想观念,几千年来,通过无数实践应用,其原理之正确和效果,越来越被历代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和学者所认识,被应用和发挥于各个事物领域。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之健康,就是阴阳二气在人体脏腑、气血及诸肢百骸体现的协调、统一、和谐的结果。人体疾病的产生,是内外多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各个部位,阴阳二气失去平衡和谐而产生,是内外多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各个部位,阴阳二气失去平衡和谐而造成。治理方法,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正邪双方之盛衰,采用祛邪、扶正、扶正祛邪的三种治则。在指导思想上,通过各种治法,都是促进人体阴阳二气在体内各个部分达到恢复平衡、统一、和谐,以便邪祛而不伤正,或通过扶正祛邪,或以扶正为主,达到调整人体之功能恢复,以战胜病邪,达到根治疾病之目的。通过药物等各种方法,促使人体功能恢复,达到协调、统一、和平。经过数千年的反复实践,其独特疗效,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赏识、信任和应用。中医学在阴阳二气变化的哲学指导下,对人体生理、病理、治法的整体观,个性的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以及治法上的调整机体,达到平衡和谐战胜疾病的思想观念,必将进一步为现代科学仪器所证实,成为先进、发展的科学,为世界医学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有张正杰整理,为科技出版社已出版的《李振华临证经验集》文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明天将介绍关便秘产生的原因,请大家关注明天的微信内容。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张正杰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国医大师李振华讲和谐是中医学理论之核心发布于2021-05-04 20:26: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