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阴阳五行象,不单是分类事物的体系方法,也包罗了对其分类的对象特征的形象性概括。
《易·系辞》又说:“见乃谓之象”,由直观的现象,要抽象为意象,如此阴阳、五行、卦象便有了更多的含义。
内经》法《周易》之象,形成了中医的藏象学说,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石。

 
所谓“脏”也做“藏”“臟”,藏也。藏,在汉字里面读[cáng]和读[zàng],两种读音。读[cáng],它既是指隐藏、藏匿的意思又是深的意思,指由上而下或者由外而内的距离大。读[zàng](藏)时,它是指储存东西的地方,也指内脏。在中医里,脏初写作“臓”([cáng])字,日后演化为“脏”。
历代书籍里面表述脏象这个概念的时候,使用的语言符号可以用这个“藏”,也可以用这个“脏”。腑,本作“府”,聚也,如同府库,是人体精气积聚存储的地方。脏与腑是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象”即外在的征象,指外象是内脏的征象,故以象便能测脏。
 

 
受到阴阳、五行、八卦及其相互联系的动态变化思想的影响,中医对人体的解剖和生理的认识也使用阴阳、五行与八卦的归类分析方法来进行。因此,中医就有了阴阳脏腑、五行脏腑、脏腑阴阳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论述。观察归纳、认识理解和阐述人体脏腑结构的生理病理关系,就离不开这些理论的指导。
中医藏象学说是据外象研究人体内脏生理病理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中医藏象学说的特点在于它把天象和藏象相互联系,如《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通于夏气”。同时,藏象学说也是形象与象的统一。因此,中医的藏象学说是完全不同于现代医学脏腑器官的一种解剖生理学说,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为对人体解剖生理认识的历史局限性,中医的脏腑学说同样存在缺陷和其不完善之处。

 
中医脏腑学说是通过解剖为基础,观察人体外在现象、征象,来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中医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学说,它与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共同构成了中医人体生理学说,用来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中医认识人体功能及其病理变化的基础。
古人把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和奇恒之腑三大类。脏主要指心、肝、脾、肺、肾五个重要脏器;腑则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络六个器官;奇恒之腑则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几个功能上与五脏六腑类似又不能归入五脏六腑的几个特殊器官。

 
中医藏象学说,是随着认识在发展着。它曾经历了一个五藏、九藏、十一藏、十二藏的阶段,形成了现如今已经认可的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以及奇恒之府的形式。这也不是已经不可变化的脏腑体系。在阴阳脏腑理论形成之后,十四藏的理论将更趋于合理。
脏腑的共同协作,构成了人体整体,完成了人的新陈代谢过程。而对脏腑器官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的认识,中医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这种认识过程,仍在发展之中。
中医脏腑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千百年的过程。由于古代解剖学发展的限制,人们很少有机会实地解剖人体,对人体解剖的认识也就存在很多错误和不准确之处。在不断的医学实践中,这些缺陷和错误逐步得到纠正,才逐渐形成中医特色的脏腑理论体系。

引伸阅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阴阳、五行、八卦与中医藏象理论发布于2021-05-04 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