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肺金:传统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4.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厥:即厥症。泛指突然晕倒。

9.荣、卫:营气、卫气。

10.肝痿:又称筋痿。

11.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真火:指肾阳。

14.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

15.雷之火:指肾火,肝火。心肾之火。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 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 :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 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 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 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 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 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 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 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 后天;指脾胃。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6. 肝为肾之子: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为肾之子,而肾为肝之母。

27. 骨蒸:“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

28.心肾不交: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29.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同时又出于会阴部,上至前阴,沿着腹部正中线,通地脐部,上至胸部,颈部,是阴部经脉的总纲。

30. 君:即君药,指这个处方中的主药。

31. 真水:指的是肾阴,是与肾阳相对而言,肾阳指本脏的阴液(包括肾脏所藏的精),是肾阳功能活动的基础

32. 肝木,脾土:中医五行学说:把肝归属于“木”,因为肝主疏泄条达:把脾归属于“土”,因脾主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到全身,故同土的生化万物的特化相联系。

33. 腠理:指人体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是气血流通灌注之处。腠理外连皮肤,为卫气散布和汗液等渗泄的通路。

34. 往来寒热: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体的情况。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200个中医名词解释大全总结版,建议收藏!发布于2021-05-05 14: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