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理论核心之一是【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运行气血的经络系统。这个系统是人体各部之间的联系通路。
     在人体的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体表与内脏之间,由于经络系统的联系,才能将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脏腑气血,诊断治疗等方方面面,对中医各科的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在《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医学入门》中也说:“医而不知经络,犹人夜行无烛”。由此可见,历代医家都十分强调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临床上的重要作用。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经络把人体内而脏腑,外而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肉,筋,骨等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和阴阳,是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者~~径也,路径的含义,贯穿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络者~~??网络也,是经脉的分支脚,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脉与络脉,就食指与功能而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①,经脉为主干,因而粗大络脉为分支,因而细小。
②,以部位而言,经脉分布较深,而络脉分布较浅。
③,以数量来看,经脉少而有计数。络脉多,除15大络以外,数以千计,难以计数。
④,以长度而言,将一条经脉与相应络脉相比,则是经脉长而络脉短。
但就起经脉与络脉的总长度来比较,则是络脉长,而经脉短。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表里络属关系;阴经属脏络腑,为里;阳经属腑络脏,为表。

?           ????????经络系统的内容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则包括:十五络脉,以及数以千计的浮络和孙络。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十二脏腑分出来的十二条经脉,每一个脏腑各联系一条经脉,分左右对称,循行于头面,躯干,四肢,纵贯全身上下,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所以又称为十二正经。
【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各经联系的脏腑,阴阳属性,表里内外,手足上下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定其名称的。?,比如:将隶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称为阳经。隶属于六脏,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循行于手的称为手经,循行于足的,称为足经。因此有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名称,总称为十二经脉。
【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脏与腑又有表里相合的关系,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
【分布与络属】
十二经脉中,有阴经阳经的区别,阴经属于脏而络于腑,阳经属于腑而络于脏。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部的为手足三阴经;循行于四肢外侧及背腰头面等部的为手足三阳经。它们分布于头身四肢所处的位置,一般是手足三阳经,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阳明在前;手足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在小腿下半部至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以后,才是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走向与连接】
十二经脉的行走方向,根据《灵枢?逆顺肥瘦篇》的记载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的交接:
1,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末梢衔接。
2,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相接。比如: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都通过鼻旁;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均通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均通于目外眦。
3,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十二经脉营气流注次序】
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的流行灌注,是一经交一经的依次相传,起于手太阴肺经,终于足厥阴肝经,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转相灌溉,如此构成十二经脉的整体循环。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都有自己固定的运行时间,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尽职尽责的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异于十二经脉的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由于它们与十二经脉不同,既不直接与脏腑相连属,又无表里配合关系,而是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之间,“别道奇行”,故称为“奇经”。奇经有八条,所以称之为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后各自循行,称为?“一源三岐”。
?奇经八脉的特点
1,走行无规律
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遍布全身,其走向亦不似十二经脉有上下,内外,顺逆的阴阳表里循行规律。如人体的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围腰腹一周,冲脉有一分支向下行走外,其余诸脉,都是从下肢或少腹部向上行走。
2,与奇恒之腑相互联系
除督脉(贯脊属肾,贯心)外,与内在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但与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有联系,比如:督脉入属于脑,络于肾,贯心。任脉,督脉,冲脉均起于胞中。
3,无表里关系
奇经八脉之间是没有表里相配的关系的。这也是它与十二经脉的不同之处。
???【奇经八脉的作用】
1,统摄气血,协调阴阳。
奇经八脉纵横交错的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蓄积和渗灌。
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的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
奇经八脉中的督脉和任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正经”。十四正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侯和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交错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六阳经有关,称为“阳经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
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经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冲脉与任脉,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的作用;
      带脉约束联系纵行于躯干部的诸条足经;
     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理;
      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宁寤寐。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正如李时珍在《可经八脉考》一书中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之中,唯任督二各有其所属输穴,故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脉,十四经脉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所属病侯及腧穴,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部分。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全身十五条比较大的络脉。络脉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脉的横斜分支。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有一条络脉,加上脾之大络,共有十五条络脉。因为络脉分出的地方有穴位,所以络脉名称就以络脉发出处的穴位为名。
     络脉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各脏腑阴阳表里的经脉,加强十二经脉的营气流注,运行气血,濡养全身。并能主治经脉循行区域和表里两经的疾病
    络脉有大小的区别,大者十五,名十五别络。小者不计其数,遍布全身。其中浮行浅表见的称为浮络;络脉的细小分支称为孙络。孙络和浮络的作用是输布气血与经筋和皮部。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其名称与十二正经相同,包括在十二正经的范围以内,故又称别行的正经。
    经别的循行特点:经别所循行的路径,大都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分出来,进入胸,腹,腔内部,与所属脏腑相联系,然后浅出体表头项等部。凡属阳经的经别,浅出体表后仍然合于本经经脉;凡属阴经的经别,浅出体表后,不合与本经经脉,而是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汇合。
   经别的分布可用“离,合,出,入”四个字来概括。依照表里关系分成六组,称之为六合,六合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表里脏腑之间的关系。有渗灌濡养脏腑的作用,补充正经在体表,体内的循环之不足。

?何为离?
就是从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分离出来,这种现象叫做离。
何为入?
就是从肘膝关节以上与正经分离,离开正经后进入胸腹腔,这种现象叫做入。
何为出?
与心是经别进入体腔,表里两经并行,加强了内脏的联系,然后浅出体表,这种现象叫做出。
何为合?
就是经别与内脏联系之后,浅出体表,阴经经别与相表里的阳经相会合,组成六合,这种现象叫做合。

经别的临床意义:?比如:手阳明大肠经,其脉上颈贯颊,并达不到咽喉,但在病理上却会出现咽喉疼痛,取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穴可以治疗咽喉疼痛,就是因为本经经别上沿喉咙之故。
承山穴能治痔疮便秘,是因为膀胱经的经别入于肛门之故。
足三阳经并不通心,为什么又会出现心病证呢?就是因为足三阳经经别上通于心的原因。
手足三阴经虽然不上头,但通过互为表里的阳经经别上头,所以六阴经的输穴,也同样能治头面,五官的疾病,这些与经别的内在联系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也是经别在临床上的实际意义。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中,在肢体外周的联属部分。
1,分布特点:
十二经筋的名称,依照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名称而定。经筋联属于十二经脉,行于体表,不入内脏。他的循行走向,均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躯干,胸腹,头部等骨骼附近。手足三阳经的经筋,分布在肢体外侧及头面;手足三阴经的经筋分布在肢体内侧及胸腹;几乎完全是十二经脉的伴随者,它们有长短不同的分支。
2,生理功能:
十二经筋主要是约束连缀四肢百节,骨骼肌肉,使躯体保持一定的位置和形态,人体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运动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肢体屈伸,转侧伏卧,内收外展,则依赖于经筋维持其协调和平衡。《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痿论篇》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均说明经筋能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
3,病理变化:
《素问?长刺节论篇》说:“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经筋发病,多为痹症,筋脉牵引,肌肉挛急,驰缓不收,转筋强直,肢体抽搐等证。临床常见者,如:软组织损伤或劳损,肌肉关节风湿痛,运动神经所引起的肌肉痉挛或瘫痪等证,均属经筋为病的范围。??
??十二皮部
??1,什么叫皮部?
即:经络在皮肤的分部。也就是十二经脉的浅表部位及经络脏腑在皮肤的代表区域,是面而不是线。皮肤与经脉之间,是由经脉来联系的,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脉之气散布的所在。《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
2,分布特点:
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为依据。《素问?皮部论篇》说:“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因此,经脉有十二条,故人体的皮部也分作十二部分。
3,生理功能:
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相应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布散的区域。皮部是一身之躯壳,在内包括脏腑,在外掌管皮毛腠理之开合,从而为邪气出入的门户。皮部是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有保卫机体,抵抗外邪的作用。由于皮部居于最外层,也是刮痧的主战场,因此可以说皮部是保卫机体的卫外屏障,对刮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病理变化:
病邪侵犯人体,皮部首当其冲,如果机体卫外功能失常,外邪会先由皮部而入络脉,由络脉而入经脉,由经脉再传入脏。反之,内脏有病也可通过经脉,络脉而反应于皮部。正如《素问?皮部论篇》说:“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因为刮痧是内病外治,主战场又是皮部,所以经络学说是刮痧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学好刮痧的必备课程,所以必须熟练掌握。

欢迎大家关注紫涵灸道痧艺,一起花点时间,爱上中医,为健康加油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紫涵灸道痧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刮痧的理论核心【经络学说】发布于2021-05-05 22:42: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