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这个词的出现在“筋脉”、“血脉”、“脉”之后。经络是经脉、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经脉”和“络脉”是在发现很多的“筋脉”、“血脉”后分出的不同类别。


“经”,有路径、途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说文》这样解释:“织从丝也。”这里的“从”理解为《韩诗》中“横由其亩”之意。“其说曰东西耕为横,南北耕曰由,由即从也”,所以“织之从丝谓之经”,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南北为经,东西为纬”的意思。


“络”,有联络、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理论针灸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阐述了人体各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调控规律,既可反映经络内连脏腑的生理、病理活动,又可将其接受到的外来刺激信息传至脏腑而调节其功能。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以及十二皮部,将人体内外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是后天气血传化的路径,经络几千年来对中医临床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长春中医药大学 李建彦:《经络气血相关的文献研究》硕士论文 25页

 


联系脏腑



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联系人体各细微部分。这样,经络将人体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还反映在经络具有传导功能。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体表。脏腑病变有时也会通过经络传出体表,在体表某些部位出现压痛、结节、隆起、凹陷、充血等反应,这些都是经络联络沟通作用的具体表现。

 



运行气血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抗御病邪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


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参考献文——河北以岭医院主治医生 付殿跃:《经络的作用》

https://www.miaoshou.net/voice/376256.html

 


寒热虚实的多种症状都是以经络的阴阳气血盛衰为根据的。如果经络的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这就是《素问·疟论》所说的:阳虚则寒”;经络的阴气不足而阳气亢盛,则会出现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或全身发热等症状,这就是所说的“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

 


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之所以能防病治病,正是因为经络具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作用。运用针灸等治法要讲究“调气”,要明了经络的通路,“审于调气,明于经隧”《灵枢·官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针刺治疗必须“得气”,针刺中的“得气”现象和“行气”现象是经络传导感应现象的表现。

 

得气、行气是针刺传导感应的全过程,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由此可知,针刺调整虚实是通过传导感应而实现的,而针刺感应是在经络中传导的。

 

经络在针刺或艾灸的刺激下,可使不同的病理变化都向有利于机体恢复的方向转化。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经络对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都能发挥多方面、多环节、多途径的调整作用。

 

参考文献——长春中医药大学 李建彦:《经络气血相关的文献研究》硕士论文 33页

 

 

那么经络与气血有什么关联呢?

 


经络理论和气血理论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乃是融入在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全过程中。

 


黄帝内经》一书以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为主导,论述了如何治疗及预防疾病,其实就是调理脏腑经络的气血阴阳。经气来源于先天元气,又依赖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运行,调控气血的运行通畅,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气血阴阳的协调平衡起着统领作用。



 

气血在经络中循行,对全身器官组织起着营养、保卫和联系的作用,从而保证人体的各种正常机能。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这说明脏腑与体表、五官、九窍的联系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的。

 

我们也可以理解成经络是经脉脏腑间运行气血的联络系统。

 

当然,只有气血充足,才更有利于全身经络的通畅,有了充足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人体的脏腑才能得到很好的濡养而使功能强健起来,气血、经络、脏腑三者实现了互相之间的动态平衡,才是人体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态。

 

达到了这样一个健康状态的人,就有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强大的免疫体系,既能够及时清理内部的各种毒素,又足以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

 

反之,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弱,就破坏了三者的动态平衡或者说造成了严重失衡,因此而形成内部环境的一团混乱和千疮百孔,这样的人可想而知,既没有力量及时清理内部的毒素,更缺乏抵御外来致病因子侵的能力,因而,也就成了致病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养生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持人体经络通畅。无论是推拿按摩,还是针灸刮痧都是为了使人体的气血与经络更加通畅。

 


今天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经络通畅的几个小妙招:


第一、多吃紫菜、大蒜、海带、黑木耳、萝卜、阿胶、生姜、山楂等具有行气活血作用的食物。
 
第二、经常运动。
因为“动形以达郁”,“动则不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经常运动,气血才能周流全身,经络也才能通畅。
 
第三、保持心情愉快。
因为人心情不好时气机就会郁结,气机郁结就会导致经络不通。人们常说的“气死周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不管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要想得开,这样才能保持经络的通畅。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所以,保持十二经络的通畅是获得健康的基础。



中医认为心情不好导致气机郁结,最终的结果是导致经络不通。所以还要保持平常心,但凡是碰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要想的开,这样才能保持经络的通畅。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经络养身视听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经络与气血的关系发布于2021-05-05 22:5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