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任

复旦大同中华民族寻根工程研究院 院长

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 院士

 
中医数千年的实践中,经络理论是明显有效的。经络的医疗实践主要有两个方面,对经络穴位针灸,以及根据经络对应的属性配备药剂。用现代科学的各种实验和分析证实,这两方面的各种实践都有显著效果。对各种穴位的针灸方案有显著治疗相关疾病的功效。而草本药物所含化合物成分对应的经络归属,也完全符合特定的数学模型,因此归经属性是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预测的。基于各种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国内外一直有很多人相信经络的存在。

但是,在过去的解剖学研究中,却从来没有发现符合经络模型的结构。这说明经络如果有解剖结构,也肯定不是血管或经那样肉眼可见的管线状结构于是国内外很多团队试图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式找到经络存在的证据。

1950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团队通过解剖尸体,发现穴位的位置上都有密集的神经分布,因此推测经络现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1]。此后也有很多学者提出各种经络与神经系统对应的假说。但是神经系统的分布无法与经络线路吻合,也无法解释经络按照节律开合的现象,因此这一假说无法自圆其说。因为在尸体上寻找经络没有结果,1970年,法国军事医学院的J. F. Borsarello提出应该用远红外线来观察活体的经络活动[2],但是在此后数十年的各种实验都没取得可信的结果。

对于中国人来说,承认经络是祖先虚构的事物,中华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完全子虚乌有,这是很难接受的。更何况很多人对经络是有直观的感知的。1980年代的大量实验研究也往往揭示经络穴位部位的各种性质与其他部位不同,特别是电导性和热导性。因此,中国在“八五”、“九五”计划中设立了国家攀登计划来研究经络。复旦大学化学系的费伦教授、力学系的丁光宏教授联合一大批相关专家,从物理化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经络和穴位部位的组织特异性。

1998年,费伦等教授在《科学通报》上公布了课题组的三大成果[3]:①经络穴位是有物质基础的,是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具体结构是由三条胶原纤维构成纤维条,再由五条纤维条卷成一束,数量繁多的这种线束结成片状。分子层面是由数种不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种生物液晶态的物质。胶原纤维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成经络的复杂体系,称为结缔组织结构。②穴位对应的深层结缔组织结构中,富集有钙、磷、钾、铁、锌、锰、铬元素。特别是钙,较经络之外区域高100~200倍。③经络结构中的液晶态胶原纤维具有高效率传输红外光的特征波段。实验证明此种胶原纤维对9-20微米的远红外线在径向方面具有近100%的透光率,横向方面则几乎完全不透光,具有光纤维的物理特性。2000年,丁光宏等教授又发表论文展示了人体穴位的红外辐射有稳定而特异的频谱特性,并不仅仅是热量导致的[4]。这一系列重大项目进展,为经络的物质基础研究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在这些基础上,中医科学的研究者提出了各种经络结构的假说,除了最早提出的神经传导说以外,还有体液循环说、生物电场说、甚至综合各种组织形成的结缔组织间隙说[5]。实际上,后面的三种假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观点。以胶原纤维束为基础,其间隙中会流动大量的体液,带动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和带电离子,必然会产生生物电场,产生热辐射和特殊的红外辐射。所以经络活动所产生的多种多样的反应,是经络活动的结果,并不是经络本身。经络本身可能就是费伦教授提出的胶原纤维束。这种结构最早其实是1954年由匈牙利科学家Foldi等发现,并发表在《匈牙利科学院医学学报》上,称为“细胞间质”,是体液和大分子流动的通[6]。但是这一结构很少受到学界关注,对其功能的认知也很少有进展,国外更不可能将其与经络联系起来。2018年,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团队在《科学报道》上发表显微核磁共振观察细胞间质的结果[7],发现身体各个部位都存在这种结构,在胶原纤维束的外围还包裹着特殊的细胞层,就像光纤外面的塑料皮层一样。这些间质通道也并不是整体连通的,而是分段链接的。这一成果公布以后,中国部分媒体立即报道说国外发现了经络的解剖结构。实际上,到此为止还是不能完全证明细胞间质通道就是经络。虽然人体内存在这些体液和大分子通道,但是目前的研究都是看到局部的显微结构,无法确定这就是经络。只有宏观地看到人体中这些通道的整体分布规律,证明这些通道的分布规律与中医经络的线路完全吻合,才可能确认这些是经络。因此,复旦大学的团队一直在努力探索,不见经络不甘心。
 
 
在3月11日的Quantitative Biology(《定量生物学》)期刊上,刊登了复旦大学李辉教授团队的论文《叶激发的人体红外影像显现经络系统》[8],首次公布符合人体经络传统描述的系统性影像,让我们“看见经络”。(中医养生中医理论四柱八字命理查看论文)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1959)关于针灸经穴形态基础研究的初步报告. 全国中医经络针灸学术座谈会资料选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13.

[2] Borsarello JF (1970) La cartographie isotherme est-elle un moyen de mettre en evidence les meridiens de l'acupuncture chinoise? Meridiens, 11(12),91-96.

[3] 费伦,承焕生,蔡德亨,杨世埙,许建荣,陈尔瑜,党瑞山,丁光宏,沈雪勇,唐颐(1998)经络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展望. 科学通报, 43(6):658-672.

[4] 丁光宏,姚伟,褚君浩,沈雪勇,黄志明,刘辉,王盛章,杨静,魏瑚,费伦(2000)人体手臂几个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特征. 科学通报, 45(23):2530-2535.

[5] 华萍,吕虎,原林,唐雷(2006)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及其分析. 中国针灸, 26(6):407-413.

[6] Foldi M, Yusznyak I, Szabo G, Magyar Z (1954) Studies on the function of lymph capillaries; the spread of the fluid and macromolecules in interstitium. Acta Medic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e, 6(3-4):229-54.

[7] Benias PC, Wells RG, Sackey-Aboagye B, Klavan H, Reidy J, Buonocore D, Miranda M, Kornacki S, Wayne M, Carr-Locke DL, Theise ND (2018)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an Unrecognized Interstitium in Human Tissues. Scientific Reports, 8:4947.

[8] Jin WL, Tao YC, Wang C, Wang LF, Ao X, Su MJ, Hu BW, Ouyang YX, Liu JX, Li H (2021) Infrared imageries of human body activated by tea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meridian system. Quantitative Biology, https://doi.org/10.15302/J-QB-021-0239 .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贵州梵金茶叶有限公司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李辉教授谈经络研究新进展发布于2021-05-05 22:54: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