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动则病”与“是主x所生病者”是《灵枢?经脉》中描述经脉病候的两段文字的开头语,其具体含义争议不断,笔者参考不同研究角度的资料,发现基本都指向了同一个答案,现将将论证过程整理于此,好对这个问题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里先抛结论“是动则病”说的是该经脉动异常所出现的症候,而后者则是立足于治疗的角度,说明的是该经(穴)能够治疗的病症。

上述结论是近人经出土文献考证得来,自《难经》以来,前人多将“是动”与“所生”当作一种病症的分类方法。《难经?二十二难》首先提出:“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后来的各个注家也只是对气与血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而不离“是动”为气病,“所生”为血病这一模式。

 

明清才有注家提出质疑,明代张景岳提出“《难经》之言,似非经旨。”并用“动言变也,变则变常而为病。”来解释“是动则病”,突破了以往以来,以气血病之不同作为解释的认识。此后又有清代张隐庵《灵枢集注》:“夫是动者,病因与外;内所生者,病因于内。”以内外区分,徐灵胎《难经经释》:“是动诸病,乃本经之病;所生之病,则以内推而旁及他经者。”以本经与他经区分,再有冈本一抱提出“是动”为经络病,“所生”为脏腑病。

 

现对以上说法,一一指出及难以自圆其说处。先是《难经》气血之分。肾经是动病中“咳唾则有血”不可归于气分病,肺经所生病“咳、上气、喘喝“等症也难以归入血分病。此外,肺经、大肠经、胃经所生病的描述中更有“气虚”、“气盛”的描述,这更不可能归于血分病。

 

以内外因判断是动与所生也不是那么合理,如肺经是动病中的“喘咳”与所生病的“喘喝”,其到底是由外因引起,还是内因引起,很难作出一个单向的判定。至于他经病为所生,本经病为是动的说法,可用五阴经皆明确提出主本脏所生病反驳。而以经络脏腑分者,各阴经中有主“脏”所生病的记载,各阳经还见未有“腑”病的记载,反而详述外经病。故言上说皆难以令人完全信服。

 

那有没有更合理的说法?还是得先回到《阴阳》与《足臂》的内容里,《阴阳》中经脉病候的记述形式可分两部分“是动则病”与“其所产病”,《足臂》则仅有“其病”。

 

将《阴阳》的“是动”部分与《足臂》对比,两者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相同的部分很少很少。而“所产”部分的对比中,除手脉中的太阴脉外,《阴阳》的所产病基本包括了《足臂》的病候,少阴脉的病候描述甚至保留了《足臂》的原貌,足脉中除厥阴脉外,两者也呈基本相同的特点。

 

另外,分析《阴阳》病候中的指示代词,“是动”部分皆用“是”字,如“是动则病”、“是X脉主治”,而“所产“部分却用”其“字,即”其所产病“,与《足臂》之”其病“的”其“同,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足臂》与《阴阳》“所产”部分的源流关系。除上述,《阴阳》所载病候还有一个特点,即“是动“与”所产“中有部分病候相同或类同,其中大部分又可见于《足臂》。

《阴阳》“所产“部分之前内容的行文结构可概括为:“脉名-循行-是动病候-是X脉主治-所产病候。”《足臂》:“脉名-循行-病候-诸病此物者,皆灸X脉。”《灵枢?经脉》则为:“脉名-循行-是动病候、所生病候-治疗原则。”在论述结构方面,三者基本一致,对比《灵枢》与《阴阳》,前者将治疗放到了是动与所生之后。

 

对比《灵枢?经脉》较《阴阳》增加的病候,则可见《灵枢》将相当一部分《阴阳》未载的《足臂》病候归入了“所生“部分,同时将《阴阳》”所产“中近似于《足臂》的病候恢复如《足臂》之原义或原文。这些增加的病候大部分在”所生“(52个)中,“是动”仅15个,其次,《灵枢》“所生”部分有明显地将《阴阳》“所产”与《足臂》病候加以综合的特点,“是动“部分却基本是照抄《阴阳》,变化不大。

 

于此,我们现在大概有这样一个认识,《灵枢?经脉》中的“是动”部分基本承袭于《阴阳》的“是动”部分,其“所生“部分则继承于《足臂》病候与《阴阳》“所产”部分并大加发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发展变化?

 

学者指出“是动”与“所生“并不是一种病症的分类方法,而是基于不同角度,对疾病的不同认识,故分而述之。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认知角度呢?

 

先看“是动则病“。如张景岳所言,动即变也,指的是脉之变,《素问·之真要大论》:”所谓动气,知其藏也。“也就是说,根据脉之动(变)来知藏的变化。而这种察人身之脉动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比较诊脉法(三部九候法、人迎寸口脉法),即医生通过触诊人体不同部位的动脉搏动处,这些部位又多出于十一脉或十二脉的起止处,以感知局部脉动的变化或将其与其他搏动地对比,以此来作出诊断。”是动则病“则是依照这种方法进行后,察知脉的异常搏动以知相应的疾病。

 

史记·仓公传》有具体的相关脉案:“臣意诊其脉,曰:“病气疝,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使人腹肿。”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内。所以知出於病者,切其脉大而实,其来难,是蹶阴之动也。脉来难者,疝气之客于膀胱也。腹之所以肿者,言蹶阴之络结小腹也。蹶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足蹶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

 

仓公所下诊断疝气及表现症状腹肿正为足厥阴脉“所动病“。其诊断逻辑大概如下:切其脉大而实-厥阴之动-厥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三个”动“指的都是脉的异常搏动,腹肿是因为厥阴脉络解释于小腹,厥阴脉动则腹肿,而脉动的原因则在于疝气客于膀胱。

 

因此,“是动则病“的症候群,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比较诊脉法感知到某条经脉搏动异常,脉之搏动处于该异常状态下出现的一个个症候。

 

至于“所生病“,分析《足臂》十一脉病候所涉部位,多与脉的循行部位相应,甚至连病候排列顺序也与脉循行的方向大致一致。现在我们再来看《灵枢·经脉》的病候变化,”是动“变化较少,其原因可能与诊脉部位没有什么变化有关,而”所生“变化大,则与后来经脉循行路线的大幅变动有关。另外,《阴阳》在记述完病候后,均对该脉”所产“病候的数目加以统计,如足少阳脉”其所产病…..为十二病“。却没有涉及”是动病“的数目,这可以说是对”所产“的重视,其在《灵枢·经脉》”所生“的发展也可佐证该点,这种差异也可能与后世比较诊脉法的衰落有关。

 

综上,“是动“与”所生“实为对同一条脉疾病的不同归纳,前者属于脉诊病的范畴,后者则是据经脉体表循行所归纳的症候群,这也回答了为什么《阴阳》”是动“与”所产“为什么会有重合部分这一问题。细究前文所提《灵枢·经脉》将治疗行文于”是动“与”所生“之后,即皆统于”为此诸病“,表明成书作者认为临床治疗上,两者并无区分并要,行文区分只是出于对疾病不同认识的意见保留,相当于对不同论文的观点,以不同的表述方式记于一书中,而不是对病候进行的一种分类。

 

而导致后人难明“是动“与”所生“的原因,其主要是《灵枢·经脉》对《阴阳》的改动。《灵枢·经脉》将《阴阳》”是X脉主治。其所生病”改述为“是主X所生病者”。其中“是主X”表示的是该脉与脏腑的联系,并未涉及主治问题,后人之误则是因无《阴阳》参校,多将“是主X”与“其所生病”误读为一句,并由此来解释“是动”与“所生”的病证分类意义。

 

关于《灵枢·经脉》“是主X所生病者”又有其他见解。其观点大概是“是动”与“是主X”中的两个“是”皆指代之前所论之脉名,主语在于“是”指代的脉名,因此“是主X”的重点关键在于“主”,意思是“主治“,放过”主“字却在“生”字上发挥未免轻重倒置。因此“是主X所生病”意指本经(穴)能主治某一方面的病证,是从治疗的角度来谈,“是动”则是本经异常会患的有关病症,立足的是发病的角度。

 

上面两段关于“所生”的内容虽然有所争议,但其本质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是动”与“所生”是古人关于疾病的不同认识记于同一处,而不是对疾病的分类,本文所用结论取自于后者。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平平无奇笔记本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学习小结:经络腧穴理论发微—“是动”与“所生”之议(三)发布于2021-05-05 23:0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