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月經病

月经病病名。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或伴经色、经质的异常;月经的非生理性停闭;或多次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绝经前后所出现的有关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的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以经期异常为主的病有经期延长;以经量异常为主的病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时多时少;经色异常的有经来色淡、经来色紫、经来如黄泥水、月经来如胆水等;经质异常的如经来成块、经来如牛膜片等;非生理性停经的有经闭;伴随月经周期前后出现的病症有痛经、崩漏、逆经、经行吐衄、经行便血、经行身痛、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来浮肿等;绝经前后出现的病症有绝经前后诸症,年未老经水断、年老经水复行、经断复来等。详见各有关条。


 


正常月经反映下丘脑-垂体-卵巢(简称为性腺轴)经内分泌的正常调节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均可导致不同类型的月经失调。常见者有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多和痛经等。有时病因可能相同,但因所影响的部位或卵泡发育过程中受影响的环节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且可互相转化。


年龄与月经病的关系颇为密切,从月经初潮到绝经这一过程,因年龄不同,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有差异,其发病情况也各有偏重。在青春期,肾气初盛,发育尚未成熟,身体还不够盛壮,月经周期还不可能很好地建立,容出现月经期与量的改变。如年逾18周岁,仍未见月经初潮者,则属原发性闭经,应及早调治。如果在10周岁以前便月经来潮,往往由于肾气未充,易发生月经失调,应密切观察。



 

中年妇女既是胎产哺乳的生理阶段,又是工作学习比较紧张、家庭负担较重、社会事务繁忙的时期,阴血易耗,阳气易伤,每多阴血不足与七情内伤为患。此时期月经病的发病率很高,尤其是经行合并症的发生率更高。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虚少,易致阴阳失调,而出现月经期、质、色、量的改变。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分为月经提前,月经延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闭经五类。

月经期间,许多女性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因此,在经期到来前三天,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运动形式,以较为轻柔、舒缓、放松,拉伸的运动为主,如冥想瑜伽、稳迈舒运动按摩、初级的形体操,或只是在家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经期第五天,身体开始恢复,此时可以开始进行慢走、慢跑等有氧运动。不过,还是要避免一些球类及负重较大的运动。



通过这些轻运动帮助身体血液顺利流通,缓解压力。运动期间,一定要避免对腹腔施压、避免将腿位抬得过高。如果感到疲劳或发现出血量突增或暴减的情况,需立即停止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保持私处的清洁,使用可有效抑杀妇科病致病病菌的洗液,不仅在清洁私处的同时有效抑杀病菌,还可增加私处自身抵抗力。女属阴,女性的生理结构比较复杂,身体各器官比较脆弱,稍不注意便可引起妇科器官的生理和结构紊乱,进而引发妇科病。妇科常见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寒肢冷、痛经、月经量少、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治疗配合中药按摩、足浴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通过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常用的是稳迈舒运动按摩轮,由按摩轮带动的下肢整体协调运动,涉及大腿、小腿、膝关节、踝关节、脚底及脚趾等多个部位肌肉、骨骼,并重点针对足底和足侧产生按摩效果,可有效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缓解月经失调。达到防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從中醫看月經病與調理


古代医家对月经病的论述颇多,认为“妇人以血为本,其气盈月,月以三旬而一盈,经以三旬而一至”。临床上,妇人之病,经、带、胎、产是也。治疗方法,首重调经,倡导妇人病调经的重要性。

 

1、月经病的判断和调治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指出了肾气、天癸、任脉、冲脉与月经之间的关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任脉通,冲脉盛,两脉相资,方可月事以时下。可见直接关系到月经的是冲脉和任脉。然而冲任不能独行经,冲任二脉之盛,由脏腑各经之血一并灌注。


临床上冲任二脉之衰,由各经之血不足,不能聚于血海而直接引起月经病发生。冲任二脉之通盛,又受肾气与天癸的推动滋养。月经的产生形成了肾气—天癸—任脉冲脉—胞宫的生理特点。




月经病的产生,内为七情所伤,外为六淫所侵,均可使气血壅滞而不行,故见月经周期、量、色、质的改变。临床上以月经的周期、量、色、质为诊断月经病的依据。

 

经期失调


常见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

 

1)月经先期属血热者多,也有气血不足者。先期治以清热凉血,以先期汤、知柏四物汤之类,常用药如生地黄、赤芍、白芍、牡丹皮、栀子、黄芩、知母、黄柏、当归之类。先期属虚者,常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方剂,药用党参、生黄芪、生地黄、熟地黄、焦白术、当归、山茱萸、枸杞子、云茯苓等品。

 

2)月经后期属虚与寒。血虚者需滋脾化源,方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之类。属血寒者,当以温经为治,常用方如艾附暖宫汤、温经汤,常用药如肉桂、附子、吴茱萸、艾叶、桂枝、巴戟天等。


 

3)先后无定期,常因肝气郁所致,治以舒肝解郁。方以柴胡舒肝散、逍遥散之类。兼肾虚者则以傅氏定经汤,常用药如柴胡、附、枳壳、木香、炒白芍、焦白术、川郁金等。

 

◎经量改变


月经量的改变常见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连续不断。中医认为月经多则必血热,少则血必滞。

 

月经量多清热为先或以益气固摄,多宗四物汤加减。热者加黄芩、栀子、地榆、元参、麦冬;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川续断等药。

 

月经量少气血多滞,调经为先,治疗常用少腹逐瘀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调治,药用当归、川芎、赤芍、延胡索、红花、川郁金、丹参、牡丹皮、香附等药。


 

◎经血辨色


月经以暗红色为正,鲜红者血热也,黑者热极也,淡红者血虚也,淡白者气虚也,黄浊者湿兼脾虚也。随症定方,色正者调治,四物汤加减;血热色红加牡丹皮、栀子;兼有风热加荆芥、防风、白芷、秦艽。


黑为热结加黄芩、黄连、知母、牡丹皮。气虚则加党参、白术、山药、香附。血虚加麦冬、酸枣仁杜仲、续断、阿胶。黄浊痰湿,加陈半夏、陈皮、泽兰、川牛膝。色正者元气未伤,病浅易于调治。

 

◎月经质的改变


常见经血成块。血所成块,乃血结也,结乃血滞也。红而成块,血热也;紫黑成块,血热有伏火;黄浊成块,湿痰裹;淡红成块,乃风冷客于胞门,致血凝聚所成。


经血成块,治宜行血散滞为主,寒热湿痰审因立方。立方用八制香附丸,以香附为君,行气开郁,使气行则血行;常配以当归、川芎、炒白芍、熟地黄、牡丹皮、青皮等,多服则经自调也。


 

2、经行腹痛

 

经前腹痛者,气滞也,气滞则血瘀,法当行气和血;经期腹痛者,血瘀也,法当行血和气;经行后腹痛,气血两虚也,法当大补气立方以气血双治,有主有次。


行气常用青皮、醋香附、乌药、木香、枳壳;活血用延胡索、红花、赤芍、当归、川芎,配以温暖下焦、祛寒逐滞的肉桂、吴茱萸、艾叶、小茴香,以助气血运行,以求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痛经不外乎气、血、寒三者,经前重气,经行重血,经后气血并重。有热而痛经者少见。痛经用药不宜过于寒凉,以防留瘀反致腹痛。

 

有关痛经,书中常载有喜按为虚,拒按为实之论。而临床所见病人,不分虚实,喜按者为多,其喜按拒按之说实与临床不符。民间有治痛经三件宝,生姜、红糖、热敷好,也充分说明了痛经以温经止痛为治疗总则。



 

3、经闭不行

 

妇人经闭,当分虚实,实则血瘀寒凝,或有痰滞,或有气滞不畅;虚则脾虚肾虚,血枯痨。少女闭经,为先天禀赋虚而不足之证。

 

闭经或有癓瘕积聚者,治疗上实者通之以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健脾化痰、舒肝解郁等法治疗。经闭虚者,虚则补之。补肝脾肾,补先后二天,或补气血。对肥胖痰湿闭经者,更兼化痰祛湿通络。

 

4、崩漏

 

血崩漏下,常以冲任气虚不摄所致,也有血滞经络所致。血崩分虚实,实者清热凉血兼补气血;虚者升阳补阴兼凉血。血热者泻火为先,补血为佐;虚者补气补阳在先,凉血为佐。若崩而腹痛,止而复来,治当以温经活血,不可用涩法。若崩漏而无瘀,当大补气血并固涩止血为治。



 

5、经行错杂症

 

妇人素日血虚,虚而生热,血上行而经行吐血者,治以清热和血,队清编者注:疑为“气和”之误则血自循经也。行者分不当绝而绝与当绝而不绝,其有血虚血滞之分,虚则补之,滞则通之。总之,经乱多属气血有余或气血不足所致。

 

经行夹杂症。经行发热者,外感退热并凉血;内伤补血兼清热;经行寒热往来,从热入血室论治,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主之。经行泄泻多从脾治;经行呕吐调和胃气;经行兼带下者,健脾祛湿。


经行遍身疼痛,当温经通络;经行发狂乱语,宜清心神;经行烦躁易怒,当清肝火、养肝血;经行发斑,治以疏肝清热凉血。以上诸论,均可以四物汤辨证加减。



月经病药用方


中医认为凡寒、热、风虫、痰湿、七情所伤皆可导致月经异常,而养血、疏肝、益气、补肾则是治疗月经病的主要大法,下面就介绍以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9克)为基本方,根据不同见证加减化裁治疗月经病的方法。

1.理气法:

适用于经前两肋胀满,疼痛,乳胀脉弦者,选加青皮、香附、木香、手、橘叶、玫瑰花、夏枯草等。


2.血瘀理血法:

用于经行不畅,有血块,恶露不尽者,选加益母草、月季花、泽兰、丹参、茺蔚子等。若痛有定处,拒按,经血块多者,选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元胡、生蒲黄等。瘀重者用三棱、莪术。


3.祛痰化湿法:

用于体肥脂厚,痰湿较盛,月经量少者,选加橘红、半夏、云苓、车前子、薏米、扁豆花、川朴花、佩兰。


4.和胃法:

如经行呕逆泻利嗳气纳呆,选加生麦芽、砂壳、砂仁、陈皮、六曲、枳壳、竹茹等。阴虚选加石斛、麦冬、沙参;胃气虚选加太子参、白术等。


5.补肾固冲法:

用于冲任不固,经期延长,腰酸足软,选加杜仲、寄生、川断、菟丝子、巴戟、狗脊、鹿角胶等。阴虚者选加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生熟地、龟板、阿胶等。


6.温经逐寒法:

用于经冷腹坠,胞宫喜暧,腹冷呕逆,选加艾叶、肉桂、炮姜、乌药、沉香等。


7.清热凉血法:

用于热盛迫血妄行或口渴舌赤脉数,选加地榆炭、黄芩炭、生地炭、侧柏炭、草根、荷叶炭等。


8.涩经止血法:

用于经量过多、崩漏,选加棕炭、仙鹤草、藕节炭、血余炭、煅牡等。


9.养血安神法:

用于心肾不交,经断前后失眠诸证,选加浮小麦、炙甘草、大枣、夜交藤、合欢花、龙齿、炒枣仁等。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漢醫神農時綱


延伸阅读(中医方剂学、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醫月經病的病理发布于2021-05-06 14:3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