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活出你个人性的本体,
也就是你真正的身份,
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定位于本体的。

还是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
但动机和目标已经大不相同

你的本体是非常有智慧的,它会丢给你一些冲突,让你有机会观察这个冲突,然后你才能认清一些事。


这些状况并不是要为难你,如果视其为一种困境,你一定会很难过很痛苦


假设你能看见自己会跌跤和受苦,是因为被路上的某些东西绊倒了,那么你就会认清障碍是什么。


有句苏菲谚语是这么说的——



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这句话具有多重的意义,根据你自己的状况、发展及理解力,你对这句话会有不同的解释。“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其实是个定位问题,我将会探讨这句话的意涵。



一个婴儿的成长

从“本体”到“人格”

婴儿刚诞生的时候,他的生命形态可以说是一种纯然的存在,或是全然活在本体中。当然,婴儿的本体,和充分发展及证悟后的成人本体是不同的。那是一种无区分性的、与母亲浑然一体的婴儿本体。

这个初生儿一旦开始成长,他的人格就会借由与环境,尤其是跟父母的互动而逐渐拓展。因为大部分的父母认同的都是他们的人格而非本体,所以他们无法认出或鼓励孩子活在本体中。几年过后,本体逐渐被遗忘,于是人格便取代了本体。

本体被不同的身份所取代。孩子开始认同父母之中的一个,或是此种经验、彼种经验,以及各种攸关他自己的概念。这些身份、经验和概念会变得越来越坚固,因而逐渐形成了人格。

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自然而然地相信这个人格结构就是他真正的自我。

"本体"被掩藏,却从未泯灭


一开始,本体已经存在了,而现在它还是在那里。虽然你看不见它,认不出它,甚至以许多方式拒绝了它、伤害了它,但是它仍然存在着。为了自保,它只好藏身于地下,而掩盖于其上的便是人格。

拥有人格并不是坏事——你必须拥有它,缺少了它,你根本无法生存。

但如果你错把人格当成了自己真正的身份,那么你就是在扭曲事实,因为你并不是你的人格。


人格是由过去的经验、理想、概念及身份所组成的。不过你还是可以发展出真正的个人性——个人性的本体(以作为人类的个人性,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对自身之本体的不断领悟,编者理解,仅供交流)——它和掩盖于本体之上的人格是截然不同的。然而这份潜力通常会被我们所谓的自我以及习得的身份感所接管。


一个人若是因认同既定的概念或过去的经验而深信他就是他的自我,那么他就可以被称为“属于世界,但不活在世间”(没有真正“活”着)。他无法察觉他真正的身份其实是他的本体。这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除非我们偶尔能觉知到自己的本体。

于是,自我或自我认同便取代了我们的真实身份,而人格则取代了本体。人格只是一个冒牌货。对本体或人格而言,世界都是相同的那一个,不过它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属于世界,但不活在世间”的人,他定位的方向一定是人格而非本体。


认同人格,造成了扭曲与痛苦

始终记住:自我只是另一个东西的反射。

让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认同人格为什么扭曲了事实,并且会造成痛苦。


想要证明自己是独立自主、坚强、成功、有地位的...这是人们最在意、最关心的题目,几乎每个人都会设定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源自于本体,也可能源自于人格,其中的差异非常巨大。

独立自主,意味着建立起本体的个人面向,这其实是一份内在的成就,也是一份很深的想要实现自己的欲望

活出真正的你,则意味着摆脱过往建构出的所有错误身份,这和你在世上的作为无关。

你在世上的作为,或许能显示出你是谁,但是它无法定义你这个人。

而一旦活出你个人性的本体,也就是你真正的身份,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定位于本体的。

通常你会认为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比如:园丁、物理学家、母亲...等,可以带给你一个真实的身份,然而这意味着你认同的只是你世俗的那个部分,这也意味着实相被扭曲了。

当一个人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下工夫时,通常无法区分出什么样的选择是由人格驱动的,什么样的选择是由本体驱动的。

他可能以为选择此事而不选择另一个事,会比较能“活出自己”。但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指导原则。不但缺乏指导原则,而且基于与人格的自我认同,他相信了人格驱动他去做的事,而且非常猛烈地捍卫这些事,并宣称:“这就是我,我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对我最有利的事。”

但如果你质疑他对未来的计划或对自己所抱持的概念,他就会感觉受到威胁。因为,即使稍微质疑这些心智建构,都意味着你可能会摧毁他所有的信念。



“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我认为人格寻求自主和身份的驱力,其实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反射;它真正想要的是本体的某个面向——我们称之为个人性的本体

你要如何将“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应用于其中?

这意味着你还是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你继续当你的物理学家、园丁或母亲,但你始终得记住这只是你更深刻本体的反射,而你最深的渴望就是去实现自己的那个部分。

因此,你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去了解你的那个部分,并且去实现它。如果以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你虽然活在世间,动机却大不相同了。

你不再属于这个世界,你的人生目的不只是做个物理学家、园丁或母亲,而是去发现那珍宝,个人性的本体。

即使你是一名物理学家,你可能连连得奖;即使你是一名律师的话,则可能成为州检察官。但若是无法找到那个珍宝,你还是不觉得满足,你仍然想做更多的事,尝试更多的经验,证明自己是更有能力的。你可能把一生都花在追求更大、更美好的结果上。

请不要误解我现在所说的话。我指的并不是不能去追求目前你正在追求的东西,也不是说你必须坐在家里,一心只想着这个珍宝。我说的是你必须将目标定位于本体,真的把这个人性的本体实现出来。

因为你的人格即是那真实之物的扭曲,所以它也能指出那真实之物。借着对它的理解,你会开始认清心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真相。(以人格对齐你对本体之领悟)

那句古谚语并不是在说“不属于这个世界”,它指的是“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活在世间意味着你确实是在这个世间生活,而不是跑到山上去冥想或住进寺庙里。

你的人生就是一场历险,无论在世上做什么都不是终点,而是将矿石熔成纯金的一场严酷的考验。

一旦认清自己便是个人性的本体,做什么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你自然会选择能拓展及加强“真我”的工作

除非你已经证悟了你最重要的那个部分,否则就不可能拥有持续不断的满足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它的地位。



延伸资源下载(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如何"活在世间,但不属于世间"?发布于2024-02-16 16:43: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