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不管有名的还是无品的,不管英雄还是枭雄,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里,个人不过是浪花一朵。读史可以明智,可以知兴亡,可以医愚,可以清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观今益见古,无古不成今,自本期起,谢石老师的连载作品《历史人物琐谈》,将把笔锋对准《三国演义》系列人物,敬请大家关注、留言。



生于东汉末期的司马徽,既没有一点功业,又没有一本获奖的作品,甚至连在核心刊物都没发过一篇像样的文章,而成了名传至今的“水镜先生”。这真是历史上的一个“异数”。
 
他生在山东,后来黄巾起义和狙击黄巾起义的各路诸侯,就在冀、鲁、豫一带为各自的目的厮杀。烽烟四起,民不聊生,一批小知识分子,手无寸铁,也手无分文,更加手无长技,只好夹在逃难的灾民队伍中,往南方流窜。这支队伍就有司马徽、诸葛亮等一大批移民。


最后,他们流落在河南湖北交界处的南阳襄樊一带。学成文武艺,本来货与帝王家的。但帝王家自己都处于倒闭状态,谁还来重视你这些子云诗云的废话?
 
年轻人却不如此,虽然“欲济无舟楫”,但还是在自比管仲、乐毅,时时在盼望把那些当不得饭吃的“过剩的产能”推销给一个好老板。
 
年纪稍大一点的水镜先生可不这样。他看着李膺这批愤青想救国,却被宦官关了;宦官想救国,宦官又被外戚何进捅了;何进想救国,又被引进的边疆大臣董卓杀了;董卓想救国,又被足智多谋的王充用连环计套了。于是皇帝都只好下岗,关门歇业。各路诸候都各自抓一块国土放到自己家里,到碗里爱去了。

这一局势,水镜先生就都已看透。于是趁荆州太守偏安一隅,又没有争天下的野心,却又喜欢北方读书人的才能,于是便怂恿他拨了一些教育资金搞点文化事业,在离战争远的地方搞点虚假繁荣,尽管自己的一个家都没有治好。

水镜先生虽懂朝廷大事,但上马不能杀贼,下马又不屑于治民,于是就靠在刘表那里弄了几个办学的项目,终于在此立下脚来。


但他广招徒众,却不谈政治,不和地方任何派系来往。只间或和不图名利的庞德公、孟公威、石广元、崔州平等几个懒散的人,在风景秀丽的近郊远远足、喝喝。尽管也吟诗作对,却从不搞什么社联组织,连个微信网都不建,怕到头引来“党锢”一类的杀身之祸。
 
因此,水镜先生他们既没有上著名文化大词典,也没有片言只语的著作留传后世。
 
人是过路客,屋是歇凉亭。去费尽移山心力,冒着无端风险,去搞什么朱绂紫服,搞什么雕梁画栋,搞什么金银财宝做什么?这些东西唯一的作用是让自己留下祸患,被他人引为仇人!官服不维,斧钺不加,在清新的空气下,仰望蓝天,沐浴红日,吃着绿色无公害食品,过着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无罪以当贵的日子,真是南面王不
 
我还发现水镜先生,不但不治产业,而且也不管家务。肯定背后还站着一位伟大的女性,给他把柴米油盐酱醋都承包了。否则他怎么能“国事管他娘,家事他娘管”,活得如此滋润呢?要不是水镜先生偶然邂逅孜孜匡扶汉室的刘备,又多了一句推辞的多余话:匡扶汉室,找我没用。你去找他们吧!卧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若不多插这句嘴,可能水镜先生就和这里的老布衣、老农民一样老死林泉,与草木同腐,帝王将相、凡夫俗子,也不都是过把自己的瘾,荒冢一堆草没了吗?至死无人识姓名,这不正是陆游先生当年追求的境界呀。
 
可就是我们这位水镜先生,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害苦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在难于上青天的蜀和杳无人烟的陇西崇山峻岭之中,为了那个“王室不可偏安”和“汉贼不可两立”的达不到的目的,耗尽成都平原的财力,把益州人的血汗和自己那瘦得只有几十斤的一把老骨头,鞠躬尽瘁在那荒山野丘之中。


水镜先生这个玩笑就开得太大了。为什么水镜先生是坑诸葛亮呢?因为这位龙虎山中的真宰相,早就预料到这场旷日持久的分裂,不是在诸葛亮的寿命内可以完成的,而且大家都在各怀胎,各显身手,赢家不一定是你刘皇叔和诸葛大丞相
 
这就要回到诸葛亮准备出山时,水镜先生那句远见半个世纪之久的断语: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在仙风道骨的水镜先生看来,这场在人声鼎沸、狼奔豕突的拉锯战中,并非《隆中对》上的“口上谈兵”那么轻松。这场“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国家大事”,还真的不能进行到底。
 
刘备织草鞋出身,草鞋没样,边打边像。一个社会的形态形成,不是打草鞋,其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组成,自有它非工匠可以摸得到“样子”的规律性。这就是我们的水镜先生,站在高山之巅,超然物外,袖手旁观,从不插手的原因。


其实,水镜先生的如炬目光,已经看到“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大致情况了。刘禹锡感慨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又何尝不是当年水镜先生那种对历史时空的睿智的穿透?

罗贯中在写完《三国演义》后,煞费苦心地在众多诗词中,最后选中了杨慎的《临江仙》来作概括全书的主旨,其中“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就是他对历史中的龙争虎斗的看法。同样,司马徽大概也就是这样一位“惯看秋月春风”的渔樵人物,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草野奇才、民间高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谢石:湖南新邵人,湖南日报高级编辑。其作品《王羲之,他将瞬间定格为永恒》被选入湖南省高中语文必读参考书。


拓展阅读:
历史人物琐谈(一):宋朝那几个基层政法干部(上)|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二):宋朝那几个基层政法干部(中)|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三):宋朝那几个基层政法干部(下)|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四):急于立功的黄文炳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五)| 宋江的尴尬: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艰难挣扎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六)| 狡黠与狠毒:野蛮生长出来的读书人吴用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七)| “青苗法”的夭折:看王安石改革的不合时宜
历史人物琐谈(八)| 赵匡胤:“陈桥兵变”给宋朝带来永久的伤痛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九)| 衰世奇葩:宋代文化多姿多彩的背后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十)| 北漂青年的悲剧:吕布为何把一手好牌打成烂局?|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十一)| 性格决定命运:陈宫艰难选择的得与失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十二)| 诚信赢天下:败走麦城的关羽为何成为“全民偶像”?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十三)| 别小觑“碧眼儿”:“生子当如孙仲谋”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十四)| 只逞小聪明,没有大智慧:杨修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十五)| 动荡中的败落“贵族”:刘表在群雄中没有胜出的原因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十六)| 能力与平台的错位:何进是使东汉加速灭亡的推手 | 谢石
历史人物琐谈(十七)| 乱世纷抢:曹孟德棋高一着 | 谢石


编审:谢小玲
编辑:卢美安

传播梅山文化 讲好追梦故事

展现城市风采 共建精家园

“江水冷”配套视频号
有趣有料有温度
欢迎您的关注

随缘知识付费关注“江水冷”

投稿请加微信

857801085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江水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历史人物琐谈(十八)乱世闲人:袖手乾坤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谢石发布于2021-05-06 21:00: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