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醉江南

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人们往往更加推崇那些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文人。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推动中国文化的不断前进。他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是华夏文明的重要遗产。
人们往往出于对历史名人的崇拜,爱屋及乌,片面认为他们一定是不同时期的正人君子,往往无法相信一直被世人尊崇的那些历史文人身上还会有那么多鲜为人知的丑陋。惊异之余,不禁令人唏嘘,原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横贯古今的一条永恒真理!
一、白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中期河南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诗王”之称。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应该说,白居易前半生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其后半生却醉生梦死,骄纵淫荡,尤其是对女人贪欲不亚于凡夫俗子。他写的许多诗中,都隐含着想把女子占为己有的变态欲望
唐代官吏狎妓成为习俗,甚至制度化。白居易狎妓几近疯狂,就是到了风烛残年仍无收敛。白居易时任刑部侍郎,官正四品,按规定只能蓄女妓三人,但他的家妓除了樊素、小蛮和春草以外,专管吹拉弹唱的就有上百人,这些女姬除了歌舞还要陪、陪宿。白居易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尽樊素、小蛮的风姿卓越,仪态万千。他还写了一首诗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这些都是他的家伎啊。更讨人嫌的是,白居易的《追欢偶作》中写道:“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意思是:他的家伎,每过三年多,就嫌她们老了丑了,要换一批年轻貌美的,十年间换了三次了。公然以此自我炫耀。而更加令人不齿的是,他竟多次勾引朋友的妻妾。


白居易和元稹私交甚厚。唐代女诗人薛涛闭花羞月,沉鱼落雁。白居易见后垂涎三尺,碍其是元稹妻子,不敢轻举妄动。在元稹离开薛涛赴外地上任后,白居易居然作了一首《与薛涛》诗“峨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此路迷;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此诗饱含亵渎求欢之意。可以说,白居易的这种做法令人鄙视。虽然元稹离开了薛涛,但当时还保持着元稹妻子的身份,并且还是他最好朋友之妻。白居易这样实在卑劣。


白居易好友张愔妾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能歌善舞,颇具姿色。张愔在世的时候,曾在关盼盼住所燕子楼款待过白居易。燕子楼位于徐州西郊,依山面水,风景绝佳。席间,张愔安排盼盼歌舞助兴。一曲《霓裳羽衣曲》后,白居易如痴如醉,想入非非,留下“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的诗句。张愔病逝后,白居易竟然狂热追逐关盼盼。写了一首诗: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这首诗深情含蓄,表露了作者对当年惊艳自己的女人独守空房,孤独惆怅的怜爱和自己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关盼盼矢志守节,十年不下燕子楼。在多次吃了“闭门羹”后,白居易居然恼羞成怒,指手划脚,又作了一首诗: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这首诗中白居易残忍的本性暴露无遗。他说张愔墓上白杨已可作柱,而生前宠爱的红粉佳人为何不以死殉夫呢!性情贞烈的关盼盼悲愤交集,绝食明志,十天后身亡。这位世人瞩目的诗人,就这样用自己的笔锋把一个软弱的女子逼上了不归路。


2、苏轼
苏轼(1037 -1101),别称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结发之妻王弗,16岁嫁给苏轼,与苏轼生活十一年后病逝。十年后,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千古第一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其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等重大事件。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先于苏轼去世。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苏轼給两任妻子的悼文,令人潸然泪下,充分说明他对自己妻子的一往情深。


然而,若是考察苏轼对待婢妾的态度,可就足以让现代人目瞪口呆,不得不对他的情感形象另作评价。苏东坡一生姬妾众多,风流韵事层出不穷,而他对这些姬妾的态度,则基本无情无义,仅仅将她们视作私人玩物而已。苏东坡贬官之时,将身边的姬妾一律送人。其朋友蒋某来为他送行,看见了一位叫春娘的侍妾风姿卓越,便要以一匹白马与其相换美妾。苏东坡立刻点头应允。但这个才貌双全的姬妾却死活不肯,指责苏东坡道:你这个堂堂苏学士,美其名曰怜香惜玉,却要将人换马!激愤之下,春娘当场撞槐而死!除了惨死的春娘,苏东坡的姬妾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朝云。


王朝云12岁便沦落风尘,以卖艺为生。她可谓是苏轼的红颜知己。据说当年苏轼携王润之游西湖,在船上听到美妙动人的歌声,看到优雅温婉的王朝云,便即兴赋诗一首,其中一句便是世人最为熟悉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王润之聪明又明理,懂其心意便暗中把王朝云买下当丫鬟。王润之临死前把王朝云叫到床前并嘱托她永远不要离开苏轼。王朝云是唯一没有被苏东坡送人、得以陪他流放岭南的姬妾。当时的苏东坡年近花甲,已经鳏居,尽管王朝云与他同甘共苦,还在惠州为他生下了一子,但仍然没有能够成为他的妻子。因为以妾为妻乃是当时社会大忌,这个出身卑贱而美丽聪慧的女子便只能逆来顺受,默默无闻,无力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她产后体弱,不久溘然离世,年仅三十四岁。


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墓碑上只写着“姬人”二字,但在墓上筑六如亭纪念她,亭柱上镌一幅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故事:“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妾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妾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曰:‘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如今王朝云墓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


3、董其昌
董其昌1556—1636),字玄宰,号思白,出身寒门,明松江华亭(即今之上海闵行马桥镇)人。据《云间杂识》记载,“董思白为诸生时,瘠田仅二十亩”,土地不多,还很瘠薄,糊口之难,可想而知。十七岁时靠他人资助通过府试成为秀才,直到三十五岁(1589年)才考中进士,授庶士、翰林院编修,充皇长子(即后来明光宗朱常洛)讲官。董其昌的书法,评价最高的莫过于清康熙皇帝,他说:“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康熙皇帝的“怒赞”,在清初书坛曾经掀起过董其昌热,其枯瘦疏淡的书风风靡一时。
董其昌作为京官和书画名家的双重身份,使他的财富和地位迥异往昔,与日俱增,成为拥有良田万顷、游船百艘、华屋数百间的松江地区势压一方的首富。富到连同为本乡本土的比他要大三品的前首辅徐阶,也对他“膏腴万顷,游船百艘”的家产,自叹弗如。官帙的光芒和金钱的力量,促使董其昌快速黑化、变质,成为一个横行江南的无耻恶霸。他骄奢淫逸,老而渔色,有多房妻妾,且招致方士,修练房中术,专挑美貌处女,采阴补阳,竟到了变态的地步。
1615年秋天,董其昌60岁大寿当天,生员陆绍芳派遣俏丽佣女绿英姑娘给董家送礼。已入花甲之年的董其昌见色忘义,许其为妾。绿英不从,董其昌便将其强行绑押。陆绍芳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乡绅,对董其昌鲁莽抢女的做法非常愤慨,逢人便讲,四处怒骂。本来松江民众早已对董家诸多恶行积怨已深,事发后就有人编了说唱曲目《黑白传》,到处传唱董其昌卑劣行径。董其昌大为羞恼,胡乱打听到《黑白传》是一位叫范昶的人编写的,便强行控制范昶并凌辱逼问,至其暴病而亡。儿子暴毙,范母伤心欲绝。于是带着儿媳、女仆十多人披麻带孝到董家哭闹,不知悔意的董其昌,指使儿子们带领家丁对她们拳打脚踢,并将几名妇女强行绑去,剥去衣裤,用棍子捣戳阴部,鲜血淋漓,悲惨之极。范家以“剥褌捣阴”之诉状将董家告到官府。但是,官府碍于董其昌地位,迟迟不予受理。


令人震惊的“剥裤捣阴”行径,引起人神共愤。范昶之子范启宋是府学生员,这一事件引起了松江、华亭、上海、青浦和金山五学生员的义愤,诸生聚在明伦堂声讨,激起了更加广泛的民愤。儿童妇女竞相唱传“若要柴米盐,先杀董其昌。”有人广发檄文,令人血脉贲张。檄文如下:人心谁无公愤。凡我同类,勿作旁观,当念悲狐,毋嫌投鼠,奉行天讨,以快人心。当问其字非颠米,画非痴黄,文章非司马宗门,翰非欧阳班辈,何得侥小人之幸,以滥门名。并数其险如卢杞,富如元载,淫奢如董卓,举动豪横如盗跖流风,又乌得窃君子之声以文巨恶。呜呼!无罪而杀士,已应进诸四夷,戍首而伏诛,尚须枭其三孽。……若再容留,决非世界。公移一到,众鼓齐鸣,期于十日之中,定举四凶之讨。谨檄。这是1616年的春天,松江及周边诸地掀起了“杀董抄董”浪潮,简直到了“怨声载道,穷天罄地”的地步。人们愤怒的情绪积聚着,到了十五日行香之期,不下百万的民众拥入松江,骂声如沸,将董家数百间厅堂阁楼、园亭台榭等全部付之一炬。
这场风波震动朝野。由清朝张廷玉编撰《明史》做了轻描淡写的记载:“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并以“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来美化这位流氓恶霸。作为康熙皇帝推崇的书画名家,按照为尊者讳的古训,张廷玉既不能不说这件事,又不能直说这件事,只好“和稀泥”了。

纪晓岚
纪昀(1724 -1805),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州献县)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嘉庆帝赞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纪晓岚死后谥号文达,这是对皇帝他文学成就的最高认可。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作为一代大文豪,在乾隆朝纪晓岚始终得不到重用。乾隆用人往往以貌取人,纪晓岚又矮又丑又胖,还口吃加近视。资料记载,乾隆“颇以貌取,文达(纪晓岚)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帝(即乾隆)所喜。”乾隆曾怒骂纪晓岚:“朕以尔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在皇帝看来,纪晓岚作为御用文人,不过与宫中豢养的戏子一样,有什么资格来谈论国事呢!作为编纂《四库全书》主编,纪晓岚为乾隆皇帝承担起 “阉割”或篡改历史的责任。作为一个小小的文人,为求生路,只能尽力讨好那个庞大的政权,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纪晓岚身上还有两个最大标签遭世人非议:贪吃与好色
根据清人的记录,“公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一壶耳。”纪晓岚一次要吃十斤猪肉,以猪肉为主食,他对肉的痴迷令人叹为观止,除了爱吃肉外,纪晓岚好色的程度更是令人发指。他曾说过一句十分荒唐的话:世上只有两种女人不敢动,一是生我的母亲,二是我生的女儿。纪晓岚也知道自己的生活习惯异与常人,曾自嘲自己是转世
清朝采蘅子写的《虫鸣漫录》描述了纪晓岚的好色程度,“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纪晓岚能日御数女,那个贪吃就可以理解了,毕竟要补充能量嘛。清朝孙静庵在《栖霞阁野乘》中说:“河间纪文达公,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据说,有一次,纪晓岚在宫中值班编纂《四库全书》,几天无女色,憋的眼睛充血、双目通红,满脸赤色。乾隆见状惊问缘故。纪晓岚也不加掩饰,如实回答。皇上大笑不已,随后派了两个宫女过来陪宿解急。值班结束后,乾隆下旨将两名宫女赐给他。纪晓岚欣喜若狂,逢人便说“奉旨纳妾”!


纪晓岚一生食色,快活潇洒,但仕途颇为不顺,未能实现毕生抱负。纪晓岚在69岁时为自己题了一副挽联,“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以此来感慨自己郁郁不得志。清朝作为一个以满族为主的统治政权,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十分严格,文字狱达到了巅峰。身为一代文豪,纪晓岚也许只能放荡形骸,沉迷酒色,以麻醉自己的灵魂,扭曲自己的个性,达到乱世偷生,苟延残喘的目的。当然,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归于清朝文字狱对他的压迫导致的也不客观,毕竟受到压迫的人太多了,却只有他老纪选择了这种令人耻笑的生活方式。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时代思潮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那些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丑陋发布于2021-05-06 22:15: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