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夏、商、周时期)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国君

亡国之君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1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也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

2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商朝重要事件:盘庚迁殷。殷是今天河南安阳。★

4西周建立的一场重要战争是:牧野大战,交战双方:周武王PK商纣王,周武王胜。★

5、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国人暴动,“国人”指的是平民,赶走周厉王。


二、西周的分封制度★★★(必考)

1含义: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的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分封制的方式: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

4对象:宗亲、功臣

5内容:

周天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有较大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6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维护了西周王朝的严格等级制度。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发展历程:①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就出现了青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 “泥范鋳造法”

3、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

4、商周时期青铜器代表性作品:

商朝:司母戊鼎:河南安阳出土,地位: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②西周:利簋:腹内铭文记述了牧野大战的过程。


二、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较多)

1.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影响: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②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商朝开始。

3.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犁牛耕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二、王室衰微(春秋时期政治上的最大特点)

1、出现的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表现: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解体

②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春秋时期)★★

1原因: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利益,开始竞相称霸。

2、口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进行征战。

3、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的胜利)、楚庄王、秦穆公先后称霸,春秋末期,长江下游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课外延伸: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是什么?(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称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4影响(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评价)

利:有利于国家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同周边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斗争中,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弊: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1、形成过程:①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②三家分晋(区分春秋战国地图的关键点);③田氏带齐

2、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战争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战国时期著名战争: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注意:每个战争对应的成语。】

4、结束春秋战国动荡局面的是秦国

5、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参考上一课诸侯争霸的影响。


二 、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2、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4、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5、内容和影响(作用)★★


内容

影响

政治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使秦国国富兵强、确立了封建制度,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以后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

2、人物:秦国郡守李冰

3、地点:成都平原,岷江中游。

4、作用:防洪、灌溉、水运。

5、意义: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第八课 百家争鸣(战国)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文化是对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思想核心

政治思想:以礼治国;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


仁政治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②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①顺应自然。②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战国

庄子


①顺其自然和民心;②追求精自由。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②选贤举能③提倡节俭

法家

战国

韩非


①反对空谈仁义;②提倡以法治国;③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以德治国;道:无为而治;法:依法治国


二、百家争鸣

1、出现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2影响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含义:许多有识之士针对种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逐渐形成许多学派;各学派激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成长茹是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部编版七(上)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复习提纲发布于2021-05-07 08:47: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