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文明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家的推动下,全国厕所掀起了革命的热潮,河南的厕所当仁不让,不但创造了全国厕所革命的样板,在中国厕所发展史上,河南出土也是响当当的。那么,厕所跟文明到底有哪些故事呢?


文明如厕从洗手开始


言苏伦 | 文

 豫记八字命理奇门遁甲六爻:hnyuji


被冷落的厕所

是最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地方

 

最近,全国厕所闹革命闹到了一个“高大上”的境界。

 

河南的郑州、南阳、洛阳、焦作、信阳受到国家旅游局的表彰,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城市”。而其中的信阳更厉害,今年11月19号,它拿到了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

 

据说信阳的厕所形成了“一厕一所长、一厕一景观、一厕一标牌、一厕一档案、一厕一地图、一厕一文化”的建管模式。

 

全市所有的公厕坐标数据都录入GPS导航地图,路边上的公厕指示牌有360多块,厕所还带着信阳的文化符号,大概30多种风格迥异的旅游公厕,居然成为一亮丽的风景线。



看来,现在到信阳,不仅不会憋死宝宝,连上厕所都变成了一种享受。

 

厕所闹革命,还能挂上全国性的荣誉奖牌,似乎是比较新鲜的。很多人都会有疑惑,为啥小小的厕所也能登堂入室?

 

其实如厕不是个小事情,吃喝拉撒睡,五件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它占两件,跟我们这么息息相关,怎么能说是小事?

 

吃饭喝水有多重要,上厕所就有多重要。但这么重要的事情,一直都被无视。

 

农村厕所的经典形象是:三面墙,两块砖,一个坑。大家用的都是公厕,基本上就是挖个坑,周围用木头、秸秆或者土坯挡一挡,上面盖点儿茅草,就是个厕所。

 

更有甚者,在猪圈旁边挖个坑,人和猪一起如厕。



农民将这类公厕称为“茅厕”也是名副其实。卫生条件就不用想了,蛆和蚊蝇到处都是,粪便不能及时清理,臭气熏天。

 

而在城市,也没好到哪里去,“难找、难看、难闻、难用”是城里公厕的真实写照。

 

当你内急的时候,就知道,找个厕所有多难,七拐八拐好不容看到个公厕,冲进去就无语了,那脏乱臭简直要把屎尿都吓回去了。

 

至于旅游景区,且不说沿途没有公厕的踪影,景区里的公厕也是稀缺资源,人稍微多一点儿,那排队排的,尤其是女厕所,队伍排到外面太正常了。玩儿都玩儿不舒心,没有强大的公厕资源,人生仿都没有安全感了。



咋看厕所都跟美、风雅扯不上关系,就是个污秽之地,但却有历史学家认为,厕所才是人类文明的起点。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西姆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厕。公厕怎样,城市文明就怎样。”著名作家梁实秋也说过,察人观耳后,看国家则看厕所。

 

也就是说,小小厕所藏污纳垢,却是最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地方,在厕所空间,嗅觉和视觉的沟通是世界通用,是最直白的文明沟通。

 

 

从一个坑开始

中国厕所变了多少花样儿

 

厕所跟文明挂钩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有几千年的历史。

 

5000年前,老祖先就开始讲文明了,西安半坡村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厕所,就是房舍旁边挖个坑。


 

西周的《仪礼·既夕礼》中说:“隶人涅厕”,意思就是掘地为厕,满了就让奴隶把坑填上,再挖新的。“坑厕”可以算是中国厕所的始祖。

 

公厕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周礼》中,夏商周时期,把建在路边儿的公厕称为“路厕”。

 

那时候就不再是挖个坑了,而是类似挖口井,又大又深。于是公元前581年的一个中午,晋景公姬孺吃撑了,肚子胀去上厕所,结果掉茅坑里淹死了。有史以来,死在厕所的国君,他是第一人。

 

这种死法史上罕见,也说明了当时厕所条件非常差,如厕需谨慎,不然要人命。

 

秦汉的时候,厕所跟猪圈联姻了,叫“溷(hùn)”,厕所建在猪圈上头,有梯子或者修个坡道,粪便就直接落到猪圈里,让猪食用。



不得不说,这是古时候的厕所革命,节能环保,很符合现在的绿色循环发展理念。

 

汉代厕所的形式进一步丰富,城里有“都厕”,分男女,宫廷贵族貌似还有豪华的私人厕所——坐便器,“马桶”也是这个时期诞生的。

 

商丘芒砀山西汉梁孝王王后陵墓中,挖出了中国最早的坐便器,难以想象,2000多年前,就有带着装饰、还有冲水管的石制坐便了,相当于今天的抽水马桶。

 

南阳东汉墓里的公厕,分男女,男厕便坑前还有个尿槽,跟现代的公厕几乎没啥区别了。

 

至于马桶,据说是汉代李广射死一只猛虎,让人铸了一个虎形的铜质夜壶,用来尿尿,并取名“虎子”,后来唐朝的皇族先人里有叫“李虎”的,为了避讳就改名“马子”,慢慢的,“马桶”的俗称就有了。



《西京杂记》里记载,汉宫廷用玉石做“虎子”,让随从拿着,以便皇帝随时上厕所。

 

而中国史上最讲究的马桶则是后蜀皇帝孟昶的,用黄金打造,镶满七彩宝石。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灭了后蜀,把后蜀皇宫里的宝贝都运回汴京(今开封)。

 

他非常喜欢这个马桶,但没想到这是便盆,准备用来喝,结果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看到了大惊:这是先王的尿盆……

 

尴尬的赵匡胤只好感慨:用这个当尿盆,咋能不亡国。

 

不光是马桶越来越奢华,上厕所的礼仪也不落下,比如如厕前要更衣、,还有一堆侍从陪着。


炫富如此


宋代,开封等大城市的公厕都有专人管理,形成一个行业。

 

明末清初,城市和农村的厕所都越发规范起来,甚至,清嘉庆年间,北京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收费公厕,为了竞争招揽生意,厕主还会在厕所里放书籍供人阅读。

 

然而,厕所的文明并不是一水儿往上走的,明清的帝都曾一度陷入厕所危机

 

明代王思任的《文饭小品》里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帝都:公厕稀少,还收费,所以很多人都随地大小便,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不例外。

 

京城满大街都是人和牲畜的屎尿,何止是一个巨大的厕所,还是一个巨大的垃圾站。这种状况直到清末才有所改善。

 

 

厕所是文明的面子

厕所革命要高大上更要务实

 

如此看来,厕所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厕所无疑是中华文明的里子,如果出问题,会严重影响到面子,泱泱中华的璀璨文明,岂能毁在小小厕所手里?



所以,中国的厕所不仅过去要革命,现在更要革命。

 

自2015年,全国厕所在国家旅游局的号召下,揭竿而起,各地使出浑身解数,在这个拉屎尿尿的地儿做足了文章,全国厕所呈现出一片“高大上”的气象。

 

各地五花八门的厕所,没有造不出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北京开发出首个叫“第五空间”的新型公厕,WiFi全覆盖,设置缴费设备、ATM机,可以给手机、电动汽车充电,废旧物资也可以在这里回收利用。

 

西安在厕所管理方面想了不少点子,推行“所长制”。对公厕采取购买服务、以商养厕解决日常管理问题。

 

而天津的厕所不但外表装饰得美,里面还有“标配”:喷香机、檀香、卫生纸、洗手液、防滑标志、婴儿台、储物柜、装饰画等。



南京的厕所更牛,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吐纸”。“刷脸”免费取纸,10分钟内只能刷一次,否则要收钱。既方便又杜绝了个别不文明的取纸行为。

 

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厕所革命启动以来,河南省共建设旅游厕所2578座,到今年年末要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标准。

 

厕所革命不仅仅是盖个房子那么简单的,得让人们不再为上厕所这件事而纠结,让如厕变成一件有文化的事儿。

 

现在厕所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也得时常洗把脸,醒醒儿,革命的热情是要坚持下去的。

 

况且,厕所终归是个拉屎尿尿的地儿,文明是应该的,但“高大上”过了头,就很可能沦为华而不实的摆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煤仓”平顶山胖到飞不动,决心减肥瘦成“尼绳”?

提起豫菜,我们再也不能只想到烩面和胡辣汤了!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豫记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国厕所进化史:夏商周已有公厕,茅坑里淹死过一个国君|豫记发布于2021-05-07 09:00: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