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四柱八字命理理学——




文丨马克思很有趣


哲学和哲学史是密不可分的。


学习掌握中国哲学的历史,领会中华文明的中国哲学精,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哲学发展规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会深化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中国哲学萌芽于夏商周三代,成形于春秋战国时期。后来教传入,也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部分。以孔孟哲学为主要标志的儒家哲学,以老庄哲学为主要标志的家哲学,中国化了的佛教哲学,即儒道释三大派哲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传统,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1

先秦子学


先秦子学,又称诸子百家之学,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把这些流派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刘歆(xin)《七略》和班固《汉书》在六家之外,又增加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阴阳家主张阴阳五行;儒家主张以德化民;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法家主张信赏必罚;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纵横家善于言谈辩论,杂家提倡博采众长;农家精通五谷之术;小说家采集民间传说


先秦子学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02

汉代经学


所谓经学,主要通过解说传统经典的方式服务于现实政治,在哲学上讨论的主要是政治哲学、宇宙论、天人之际等问题。


经学最早的先河当属春秋末期孔子删述六经以教弟子。儒家经典后来拓展为儒学十三经,亦即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孔子和儒家经典在政治和学术上的主导地位。自此经学正式宣告诞生,可以将经学视为先秦原初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1773部、20427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03

魏晋玄学


汉末经学逐渐走入繁琐考证的歧途,于是道家思想再度兴起。名士们都崇尚清淡,于是玄风大盛,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以道家思想为骨干,结合儒道、会通孔老,这便是魏晋玄学。


所谓魏晋玄学,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观念应出自《老子》,王弼注《老子》时,曾提出“玄者,物之极也。”“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乃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的观念。


魏晋玄学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老子》、《庄子》被视为“玄宗”。


魏晋玄学经历了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等阶段,对有无、言意、自然与名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04

隋唐佛学


佛教于公元前6至5世纪产生于古印度,约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佛学逐步融入中国社会。


至隋唐时期,佛经翻译注释之作层出不穷,高僧、佛学大师不断涌现,教派林立,使学者、文士对佛学趋之若鹜,形成了中国化的佛学系统,对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民众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由充分吸收中国本土学术而发展起来的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其学术思想的特点是重视现实人生和个体心性,重视直觉思维而修行方法简便,因而流传甚广。


隋唐两朝儒佛道三者并立,以佛学的影响为最大,三者有并行也有论争,逐渐趋于大融合,大大促进了国学的全面发展。




05

宋理明学


为了应对释、道对儒家传统价值理念的冲击,接续儒家固有的人文传统,以重建圣学教化和外王事业之形上学的基础,于是兴起了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主要包括两大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其哲学思想的特征多以“心性义理之学”来概况。


程朱理学为“格物派”(一称“客观唯心主义”),是指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而且他是善的,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程朱理学其实是一门政治哲学,换言之,这门学说其实是讲给君主、讲给治理国家的士大夫群体听的;宋代理学家特别讲求的“理”,也是用来约束君主与士大夫的。


陆王心学是“格心派”(一称“主观唯心主义”),主要强调人的本心作为道德主体,自身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使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凸现出来。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为儒客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所大开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陈献章开明朝心学之河,儒客大家王守仁(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二字并发扬光大,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0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综上,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革故鼎新的发展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知行合一的知行观、社会和谐的理想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精神,形成了中国哲学的恢弘气派和独特风格。


然而,中国传统哲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不可能解决中国救亡图存和现代化的问题。但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实事求是以及主张变易、承认矛盾和追求和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为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符合中国的实际、符合中国的需要。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华夏大地生生不息的必然要求。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思想方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国哲学的历史演进发布于2021-05-07 09:19: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