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峰毅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禹乡后背掌村地处吕梁山区,土地和临汾市的汾西县相连,村子分别与本乡的罗汉、枣岭、刘家掌等毗邻。

 

关于村名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说后背掌原名“后背拳”。

从“拳”到“掌”的变化过程,体现了一个从文到武历史的演变,当初为了防御外患,保护家园,要求老幼男女聚在一起练武,人在走路散步时,将双手向后背,双拳紧握,顾名思义“后背拳”。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争斗打闹的社会现象逐步被文明进步取代,人们在行走散步时,将双手向背,双拳放开,根据一位叫王可双的村民提议便将村更名为“后背掌”。当地崇尚武功,行侠丈义的民风由此可见一斑。

 

该村以王姓为主其祖先六支干,为静升王氏支系称为“西王”。在王氏家族中发生过一门两代父子五人报国从军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祖籍后背掌现居新疆乌鲁木齐市的离休伤残军人——王传珍,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

 

 

  

王传珍   男  中共党员 生于1931年六月初二 现居新疆乌鲁木齐市,祖籍山西省灵石县王禹乡后背掌村,1938年至至1947年读书,1947年5月在孝义县立中学做勤务工作。孝义解放后先在贺中学读书,毕业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16师46团炮兵连任文化教员。参加了咸阳、渭北、兰州等战役,战斗中负伤。1949年11月4日进入新疆,7月由卫生部调6军汽车队任文化教员。1951年6月由6军汽车队调6军减租反霸工作组。1952年4月由昌减租反霸工作调迪化县(乌鲁木齐县)政府工作,同年9月至1953年11月由迪化县人民政府派乡村搞土改工作,后期调南山六区建立供销社,建好后又调八湾供销社任供销社主任。之后调回县政府肃反办公室工作。由于表现突出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调粮食局任办公室主任。由于煤矿人才紧缺根据工作需要调任八道湾国营煤矿办公室主任。后期任水磨沟粮站工作八道湾粮店主任。1962年受反右扩大化的影响,全家六口被下放回原籍山西农村劳动,任山西省灵石县王禹公社后背掌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1983年平反落实政策,全家六口由山西农村迁往乌鲁木齐市落户,1986年9月离休。

 

一、父亲传奇

 

1、命运坎坷玉汝于成

 

1931年农历六月初二王传珍出生在灵石县王禹乡后背掌村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王孝礼在河南省警察局当书记员,母亲赵凤莲是一个缠着小脚的家庭妇女。然而,在他还未出生前一场飞来的横祸就降临在了他们母子头上。王孝礼在从河南回家的路上遭受土匪打劫不仅财物荡然无存甚至连性命也搭了进去,真可谓血本无归。正在怀孕的赵凤莲得知这个噩耗如五雷轰顶。肚里是未出生的儿子,外面是永远回不来的丈夫,如此打击对一个三寸金莲的裹脚女人来讲其痛苦可想而知。后来,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到了王孝礼被害的确切地点,但一方面孤儿寡母,另一方面抗日战争爆发兵荒马乱,以致于王孝礼最后连尸骨也没有找到,留下了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丈夫去世后赵凤莲只好带着自己幼小的孩子回到了娘家王禹乡柏苍村寄居下来。王传珍这个苦命的孩子在姥爷、姥姥、舅舅们的呵护下一天天成长起来。1938年在本村小学上了两年后,便跟随时任教师的舅舅赵厚诚先后在本县西庄高小、慈云寺、儿童教养院读书。1946年,年仅15岁的王传珍在舅舅赵厚诚的帮忙下来到孝义县县立中学做勤务员工作。孝义解放后,王传珍积极报名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贺龙中学(后改名为西北军政大学)学习,从此王传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舅舅赵厚诚

王传珍在旧居前留影

 

2、贺龙中学煅造品行

 

1948年9月,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解放战争需要,更大规模的培养人才,贺龙报请中央军委批准,贺龙中学与陕甘宁晋绥步兵学校合并,在晋南临汾成立西北军政大学,并附设贺龙中学。遵照贺龙的指示,为了在实践中摔打学员,在二钱油三钱盐,用麦草打地铺,用双腿当课桌,用树技蘸笔尖极其的艰苦条件下实行边建挍,边招生,边战斗,边学习。临汾是太原至西安交通线的战略要地,盘踞在太原的国民党阎锡山和占据西安的胡宗南都把被我占领的临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对临汾不断的进行破坏和轰炸。为了建挍全校师生就冒着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随时可能进狂轰滥炸的危险,从城西穿过临汾城,扛运修建校舍所需木料,背用全校所用粮食,学员们在战火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王传珍坚定了跟党走,解放全中国的远大理想,1949年5月贺龙中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前方去工作,上级批准了他的请求,从此,他便溶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贺龙中学旧址

 

 

 

3、边关大漠报国从军

 

1949年5月他从贺龙中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第16师46团炮兵连任文化教员。第6军16师46团的前身是红25军225团,该团是汇集了各路精英的老红军团队。战斗作风顽强,执行命令坚决,作战经验丰富,攻守兼备,战斗力很强,是冀鲁豫军区的四大军种主力团之一,也是军师主力团。

 

 

 

第6军军长:

 

罗元发  男 (1910年11月15日一2010年5月10日)福建龙门县龙门县龙门村人。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福建龙岩列宁青年队队长,红12军军部特务连政治委员,红13军第14师机枪连政治指导员,红十军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红九军团第14师42团代理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红三军团第5师15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政治委员,红一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第二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政治处主任,独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中军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雁北地委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和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六军军长,参加了保卫延安、宜川和进军新疆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疆军区司令员兼中共北疆区党委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顾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2010年5月10日逝世,享年101岁。

 

兰州战役   是第一野战军于1949年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

 

从1949年8月12日至26日第一野战军以伤亡8700余的代价,歼敌2.7万余人,消灭了马步芳集团的主力,使西北其他反动军队完全陷入分散、孤立的境地,打通了进军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的门户,为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铺平了道路。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王传珍身负重伤后被评定为因战四级残废。

 

 

 

 

4、和平渠边民族情深

 

和平渠的水流来自于乌鲁木齐河,乌鲁木齐河源于天格山一号冰川,向东北流经后峡在英雄桥出山口,经乌拉泊洼地转向北沿河路穿城而过,进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东道海子一代消失在准格尔荒原。和平渠从南到北串起了乌鲁木齐市的六座大公园:南公园,人民公园,红山公园,儿童公园,鲤鱼山公园,新城公园,是乌鲁木齐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49年,王震将军带领解放大军进疆,其中约有7万人留在乌鲁木齐市开展建设。当时的乌鲁木齐市人口为8万人,耕地面积约10万亩,为了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王震将军决定在五家渠开辟个30万多亩的垦区,实现部队的自给自足,这时水成了最急迫的需求。而解放前修的和平渠,下段质量差,渗漏严重,王震将军决定重修和平渠,从1949年冬至1950年春,为了重修和平渠,王震、罗元发等一批高级将领与普通战士一起顶风雪,冒严寒,拉爬梨运石块到和平区沿岸,扩建整修和平渠。王传珍拖着残疾的身体和战友们拉石块,运沙子表现非常积极被评为劳动模范,也就在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5、减租反霸心向人民

 

1951年6月,王传珍由6军汽车队调6军减租反霸工作组。与同事们一起深入距乌鲁木齐市30多公里的昌吉市开展减租反霸工作。昌吉市位于天山北路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总面积7.39万平方公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的必经之地。境内居住着回族,汉族,哈萨克斯坦,维吾尔族,蒙古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满族,东乡等37个民族。地域辽阔,情况复杂,他和战友们一道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密切联系各族干部群众,做到:方向明、政策准、措施实使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边疆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一年之后,转业到迪化县(乌鲁木齐)搞土改工作。由于表现突出,这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6、建社置业保障供应

 

1954年根据工作需要,他由迪化县肃反办公室调到南山六区组建供销社并担任八道湾供销社主任。

 

1953年照片

 

7、井下巷道负重前行

 

乌鲁木齐八道湾煤矿是当时的国营煤矿,由于条件艰苦无人愿意去,在国家急需的时候他主动要求去该矿工作并担任国营煤矿办公室主任,主管办公室一切事务及井下工作,经常拖着残疾身体入井下,进巷道检查安全生产。

 

 

 

8、粮油食品事关百姓

 

民以食为天。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遇到困难时期,粮食短缺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当时,水磨沟粮站急需有文化的工作人员于是组织再一次选择了他。1960年他被任命为水磨沟粮站八道湾粮店主任,由于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八道湾粮店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1961年照片

 

新疆工作时全家合影

 

9、返回原籍不改初心

 

1962年受反右扩大化的影响,他们全家拖儿带女被下放回原籍山西省灵石县王禹乡后背掌村劳动。

 

回到家乡后,他不改初衷继续为党工作。历任小队会计、大队会计、煤矿会计、村治保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除了每天劳动种地外就是忙于集体和煤矿的事情,经常加班加点整理帐务,有时通霄达旦就在大队过夜,第二天继续工作,家里事几乎不闻不问,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家乡的建设事业当中,多次受到县革委、人民公社和大队的表彰奖励,矮小屋子的墙壁上几乎贴满了奖状。

 

 

1983年照片

10、平反伸冤安度余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政策的落实王传珍的问题终于得以平反。1983年在经历了整整二十年的农村生活后,全家七口由山西农村迁往新疆乌鲁木齐市落户,1986年9月办理离休手续。

上图为1983年落实政策后举家迁往新疆乌鲁木齐市时合影

 

1986年照片

 

2018年照片

 

与七子王家峰合影

 

 

二、男儿的担当

 

王传珍共有7个儿子,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往部队参军,在一次欢送新兵大会上他曾坚定的表示,要把7个儿子全部送往部队,为国尽忠。后来,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这一愿望未能实现,但老二、老三、老四、老七都身着戎装为国孝力,也体现了这位革命前辈的担当和奉献精

 

 

次子————王家生,1958年出生,1974年罗汉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曾任大队团支部书记,1978年二月应征入伍,历任海军航空兵战士,台长,排长,指导员,协理员,教导员,(1988年9月至1990年9月海军政治学院学习)海军少校军衔。1996年9月转业大连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任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党委书记。2018年九月退休。

 

入伍时照片

 

1979年入伍时的王家生

 

与战友们合影

 

 

 

 

三子————王家成(王家程)1961年12月27日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1979年11月至1986年三月军在北京军区工程建筑第149团司令部工作。1986年3月至1991年5月在63集团军187师561团煤矿财务科长。1991年5月至1994年4月,北京军区临汾办事处主任。1994年5月至1998年10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第六办公室处长(总参办二部山西办事处)。现在榆次区交通局工作。

 

 

与战友们合影

 

与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在一起

 

毛泽东侄子贺麓成(毛岸成)合影

 

毛主席女儿李讷和女婿王景清在一起

 

与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女婿王景清、刘志丹的外甥周四院、中国驻朝鲜大使车大使在一起。

 

与中国法学会长河山在一起

 

与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在一起

与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雅安合影

 

与全国毛体书法协会副主席梅云端合影

 

与战友们在一起

 

与二哥一家合影

 

四子————王家明,1963年10月22日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王禹乡后背背掌村,1968年至1977年在校读书,1978年3月在灵石县富家滩国营饭店工作。1979年1月在王禹乡人民公社任事务长、炊事员。1980年12月应征入伍在新疆军区36007部队修理连工作,曾三次受到嘉奖,1983年调北京军区1409团工作,1985年在149团荣立三等功一次。1984年中国共产党,1985转正。1985年8月调北京军区后勤部工作,86年1月改为志愿兵。1996年4月批准转业至王禹乡人民政府,现在灵石县煤炭工业局工作。

 

入伍通知书

 

部队照片

 

七子——王家峰   1969年生  1985年入伍  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多次受到嘉奖 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1991年退役   后分配到乌鲁木齐市饲料公司工作

 

 

 

 

 

 

2019年“八一”前夕,社区街道领导前往医院看望和慰问王传珍

 

 

尾声

 

王传珍,一个身残志坚的退伍军人,走过了起起落落,沟沟坎坎的生命旅程。虽然历经磨难,倍偿艰辛但初心不改,意志坚定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顽强品德。他没有忘记党的培养,没有忘记组织的关怀,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后又把自己的骨肉送入军营为国尽忠,这是精神力量更是伟大的传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需一代又一代的接力,需要一茬又一茬的传承。唯其如此,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加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后记

 

本期美篇得到了王家生、王家程、王家明、王家峰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欢迎社会各界为我们提供灵石籍革命前辈的故事线索,我们将无偿为您服务!

电话:13934081539任恒旺

微信:r13934081539任峰毅

王禹乡,老革命,王传珍,贺龙王禹乡,老革命,王传珍,贺龙王禹乡,老革命,王传珍,贺龙王禹乡,老革命,王传珍,贺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人物春秋】王禹乡后背掌村老革命王传珍的故事任峰毅发布于2021-05-07 10: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