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精家园



百年力群


董其中



力群是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我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木刻家之一。从1933年他在国立杭州艺术科学校参加进步美术团体“木铃木刻研究会”起,他从事木刻创作近80年。力群漫长的艺术生涯,大致经历了左联、延安和晋绥、全国解放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力群于1912年12月25日出生在山西省灵石县一个偏僻山庄——郝家掌村,原名郝丽春。1927年他15岁时,考入了太原成成中学,向赵缵之老师学习写生画和水彩画,成绩一直很好。在那谋生困难的年代,力群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也忧虑著“饭碗”问题,他想将来就靠卖字画维持生活,于是他决计学画。

         


1931年8月,他考入了国立杭州艺专。那时,学校向学生灌输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观,而鲁迅则提倡木刻,认为它“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为大众的艺术”,“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可是学校偏没有设置版画学科。于是“九一八”后,力群、曹白等于1933年春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通过这个团体在课外学习木刻。同年夏天,他在艺专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在力群拿起木刻刀最初的几年里,由于他奔走于杭州、上海、太原等大都市,生活极不安定,只好接触什么就画什么,我们从他这个时期的创作中,看到的是病中的工人——《病》、受难的青年——《三个受难的青年》、采树叶的妇女——《采叶》、无家可归的流民——《流民》,表现了作者对于最底层的人民大众的同情和对于三座大山压迫的无比愤恨。那时学习木刻,既无老师传授,又无先辈指导,也没有木刻技法书作参考,他们只好从鲁迅先生介绍的一些外国木刻家,如德国的梅菲尔德、珂勒惠支,比利时的麦绥莱勒等人的作品中求得木刻技法知识。力群于1933年刻的《病》,在技法上就是学习梅菲尔德的刻法。而1935年刻的《三个受难的青年》、《抵抗》,则可以看出是在向麦绥莱勒的刻法学习。

         

1933年10月,力群、曹白、叶洛三名木刻青年因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创作进步木刻作品,被反动当局逮捕,至1935年春出狱。但力群他们并未因此打击而灰心,出狱后仍然继续执刀刻木刻。1936年4月,当鲁迅得到了曹白3000多字的《坐牢略记》后,于7日夜愤然写成《写于深秋里》一文,尖锐地揭露了反动派对三个青年的迫害和对新兴木刻的摧残。1935年秋,力群从上海回到太原。次年春,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阎锡山大搞白色恐怖,鲁迅非常担心力群的安全,后来曹白写信告他力群安全无恙时,鲁迅才放心,并在5月4日给曹白的信中说:“关于力群的消息,使我很高兴。”这是对力群的最大关怀和鼓舞。鲁迅给予力群亲切教诲和具体指导,说:“他的木刻,是很生动的,但关于形体,时有失败处,这是对于人体的研究,还欠功夫的缘故。”1936年春,力群将《采叶》等三幅木刻,经由曹白寄给鲁迅后,鲁迅8月2日在给曹白的信中说:“郝先生的三幅木刻,我认为《采叶》最好,我也见他投给《中国的一日》,要印出来。《三个受难的青年》初看很好,但有一避重就轻之处,是三个人的脸面都不明白。”随后,力群又通过曹白将自己刻的一幅《鲁迅像》寄给鲁迅,8月4日鲁迅收到,7日鲁迅给曹白回信,指出一些木刻青年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型,陷在那里面”“构图有时出于拼凑,人物也很少生动的”等弊病之后接著说:“郝君给我刻像,谢谢,他没有这些弊病。”

     


1936年10月初,力群与江丰、野夫、陈烟桥、黄新波、曹白等在上海法租界八仙桥青年会举办了第二次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鲁迅于8日带病前往参观,予以赞赏,这对力群等木刻青年又是多么大的鼓舞。11天之后,鲁迅磕然逝世。力群在池田辛子和曹白的陪同下,往鲁迅家为其画下遗像,并参加了治丧活动。然而,得到了鲁迅巨大关怀的力群却始终没有看到活著的鲁迅,深感是他“一生中的最大憾事”。

         


以鲁迅为导师的新兴木刻运动把力群引上了革命艺术之路。1979年冬,力群在上海举行的一次版画座谈会上,深情地缅怀鲁迅,并无限感慨地说:“没有中国新兴版画就没有我力群。”

         

力群在木刻创作上经过了七八年的模仿和探索,深感“没有画出一幅真正为劳苦大众衷心热爱的画”。这反映了他为劳苦大众创作的强烈愿望,以及探索新法、创造独特风格的迫切要求。他在1941年刻的《延安鲁艺校景》,“流露的高原的树木与天空之间晴朗的空气相协调”(艾青语),与以往的木刻技法便有所不同,使用的仍是三角刀,而刻时是使手左右颤动刻出的。

         

1940年初,力群到了延安,在“鲁艺”美术系担任美术教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力群的木刻作品无论在题材内容或艺术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在延安的六年时间里,他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木刻作品,如《饮》、《延安鲁艺校景》、《毛泽东同志像》、《丰衣足食图》、《帮助群众修理纺车》等。这些作品,歌颂了解放区人民的民主幸福生活,流露著作者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1941年11月,力群在延安鲁艺光荣地加入了他追随已久的中国共产党。他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参加者,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在这个座谈会上发表的著名讲话。他在1944年创作的木刻《丰衣足食图》,是在毛泽东同志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之后,根据他同时创作的一幅年画刻成的木刻。作品中人物造型单纯完整,情绪乐观,构图对称饱满,色彩明快热烈,富有我国民间木版年画和民间剪纸的特点,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民族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它是力群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标志著力群创作上的突破。

         


1949年9月,力群从晋绥解放区进入太原。在全国解放后最初的几年里,力群坚持和发扬延安和晋绥的革命传统,大力提倡新年画创作。他身体力行,先后创作了《读报图》等一批新年画。1961年和1964年,他前后两次到宁夏和山东农村参加整风整社和“四清”工作,创作了《春夜》等新作品。《春夜》虽是宁夏一个农村公社办公室外景的写照,但通过窗户透射出来的寒夜的灯光、梨树下停放著的男式和女式自行车、办公室门旁的播耧,都清楚地告诉我们,男女队员和干部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共商春播生产大计。

         

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变化。力群在工作缠身不能下去长期生活的情况下,仍然创作了一些优美的城市风景和花卉木刻,以及根据短期写生刻的山区风景木刻,如《百合花》、《瓜叶菊》、《北京雪景》、《帘外歌声》等。这些都是作者“动于情”的作品,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所以也受到人们的欢迎。

         

粉碎“四人帮”之后,力群结束了在农村七年之久的“安置”生活,于1978年恢复工作。他壮志满怀,精神焕发,怀著对粉碎“四人帮”的无比喜悦和对人民的好总理的崇敬心情,创作了《周总理像》。他先后去过新疆、湖南和东北等地,陆续创作了《天山之夏》、《林间》、《北国早春》等一批新作品。《林间》画面上那两只正在树干上嬉戏追逐的小松鼠多么逗人喜爱,他为观察松鼠的生活习性,在家喂养著小松鼠。正因为他对松鼠如此体察入微,倾注著自己的爱,才表现得如此真切感人。



力群坚持党的文艺路线,实践发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留下不少传世之作。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曾分别向他颁发了“造型艺术成就奖”、“金彩奖·成就奖”、“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日本日中艺术交流中心给力群颁发了“贡献金奖”。1992年5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力群“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2012年2月10日,杰出的版画大师力群走完了他百年人生,这是我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他大量的艺术作品、他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能画能文、朴实抒情的画风文风、深厚的文化修养等高尚品德和风范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学习。

         

他心中有人民。1942年力群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说:“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教导下,我心中有了人民,勇敢地抛弃了木刻创作上的欧化风,从而建立了作品上的中国特色,赢得老百姓的喜闻乐见。”人民群众对作品的喜闻乐见,一直是力群创作作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坚持生活是根本。1982年力群在《讲话》发表40周年时说:“40年来的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生涯使我得出如下的结论:‘生活是根本,题材是骨肉,形象是生命,主题是灵魂,形式是仪表。而生活之所以是根本就因为没有生活就没有文艺的题材,没有生活就没有文艺的形象,没有生活就没有文艺的主题。’”力群1940年到了延安后,至1941年间刻的《听报告》、《打窑洞》、《帮助抗属锄草》、《饮》、《延安鲁艺校景》等木刻,都是有生活体验、反映延安军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优秀作品。《饮》著力刻画了坚强健壮如雕塑般的陕北农民形象,造型功力扎实,艺术魅力至今不减。

       



1948年,他参加土改归来创作的《选举图》,是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年画,据他说,创作这幅作品时,下笔如有神,土改中的贫下中农形象都涌现在他的画中了。

         

深厚的文化修养。力群知识渊博,修养全面,兴趣爱好广泛。他爱读文学作品,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文化大革命”后力群又拿起笔来写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等。1984年,上海出版了力群的散文集《我的乐园》,获“儿童文学园丁奖”。1991年,又出版了力群散文选《马兰花》,冰心作序,并称赞说:“我一口气把这本稿子看完了,觉得他写得很好,感情真挚而浓郁。”1985年,他被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的文论有的放矢、旗帜鲜明。1945年冬,力群到晋绥边区工作,任《晋绥人民画报》主编。1949年冬调太原工作,创办《山西画报》,任主编。1953年,调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副总编。1955年,调中国美术家协会,任《美术》杂志副主编,《版画》杂志主编。力群在上述与文字有关的领导职务上,撰写了大量的文艺评论,推介了众多的中青年美术、文学作者,不愧为文坛伯乐。

       

从1955年我与力老通信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我和他从相识,到1958年我被分配到他家乡山西工作,再到1965年我与力老同年调入山西省文联,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们一起开会学习,研究工作和创作;一起下乡体验生活、到基层观摩草图;一起参加全国会议和评选活动;一起出国访问……我和力老这样近距离相处和接触,他言传身教,我耳儒目染。他是我木刻创作和人生路上一位不花学费的难得的老师。

         

2000年12月18日力老移居京城,一个多月后他在给我的信中说:“我想我们之间虽然住得远了,但关于版画事业还应互通消息,彼此多来往的……我买了五合板,还打算刻些木刻。”力老这种矢志不渝、老而弥坚的精神令人敬佩,定会激励我们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中创作更多的为时代所需、为人民所爱的美术作品。

      

在力老百岁华诞时我敬献贺联一副:

三十年代迅翁书信关怀执刀向木堪称版画先驱

八秩春秋毛公讲话指引著书育人无愧美术泰斗

2012年·太原







董其中,曾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美协主席,现任山西省文联荣誉委员、山西省美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晋中中华文化促进会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晋中中华文化促进会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人物春秋之百年力群发布于2021-05-07 11: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