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教外文化学者,对山水与道教文化之间关系的认知。读一读,挺好。觉得好,或者不好,其实说明了读者本人是怎么回事。俗话说,事上练心,在这里,小编要说的是,文上炼心,更历害。有兴趣的,可以留言跟小编交流一下,就说此文,可取与不可取,可取在那里,不可取又在那里,可好。

自然给予人们真善美的教育是无穷的、深刻的,其中蕴含着科学、哲理的成份。人们通过贴近自然,发现山水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和提高思想境界。山水之美,在人们用心灵去观察,拥抱自然景物的过程中,产生了诗、词、绘画,“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诗人、画家的眼里,山水能与自己产生感情的共鸣,心灵的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达成默契。从庄子的《逍遥游》,建安之后的“竹林七贤”到南朝“山泽四友”,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的山水游记,无不表现出儒、道、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赞美。山水是客观存在的,山水的文学艺术是人们创造的。泸溪河流经虎山,造就了两岸的秀丽风光。唐以前,在传统的文化地理观念中,江南被视为偏远蛮荒之地。唐时山水诗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这一时期涉及龙虎山的诗人多是官游者,从常建、顾况到吴武陵、王贞白,他们身在官场,而由中央委派,调动频繁,有机会接触异地的山水,培养了他们感受自然的心灵,同时也融进了他们“处江湖之远”的哀戚。正是这些官游者首先在龙虎山的山水间走出了一条诗的道路。

进入宋代后,道释对山水的占有达到了一个高峰期,选择自然优美的环境修身养性,并从山水的清静中得到了超出尘世的感悟,汲取了文化养分。无论道释,同样吸人间烟火,超凡脱俗只不过是一种境界的追求而已,因此道教选择山水,山水也孕育了道教文化。道教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崇尚自然的老庄思想必然指导和影响着道教将生命寄情于山水竹林田园之间,在与自然和谐中达到逍遥自在养生目的。宋代的张继先、陆象山,元代的方从义、赵孟頫、张宇初等成为发展道教文化的代表人物

自然山水以独特的形式而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审美情趣,成为历代文人雅士、道释逃避尘俗生活,陶冶情操,抒发情怀的理想场所。道教认为山水之美是福地,是炼丹修身的环境选择,不少有文化的道人以山水为家,从水中寻找乐趣,摄取文化养份,获得了诗、词、画的题材,并注入自己情感,使宗教增添了文化内容,使得山水又有了新的理想意境——寂静清幽。没有山水的孕育,没有文化人的加入,也就没有道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熊长胜  编辑/岳锋)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龙虎山道教


延伸资源下载(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山水与道教文化发布于2021-05-07 20:2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