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列表

古琴文化|太古遗音 化声为琴


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谓国琴

文:吴寒

古琴历史

古琴原称“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丝桐”,近代为区分琴与西方乐器中的琴,因此添加“古”字,称之为古琴。早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人们常说的“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

古琴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是中国最古老且富有华夏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也是世界文化中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传说原始时代黄帝就创造了最初的古琴,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见,三千多年前的华夏周代,琴已经流行。后来,由于孔子的提倡,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须具备“琴、棋、书、画”修养传统。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说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人与乐合一共同显现出一种平和敦厚的风范。在孔子的时代,琴乐还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于琴乐之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其中,人们膜拜它,赋予它关于德的信仰。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


【琴之佳传史事】

一、高山流水觅知音——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

二、琴挑文君——司马相如《凤求凰》借琴博得卓文君爱慕之心,成就传奇自由婚姻

三、琴心永驻——竹林七贤之嵇康赴刑场,还操琴一曲,至《广陵散》绝音;

四、剑胆琴心——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

五、无弦素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陶渊明妙弹无弦之琴;

 

【古代四大名琴】

一曰“号钟”周代的名琴。齐桓公所藏,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

一曰“绕梁” 为楚庄王之爱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受万上羡慕。

一曰“绿绮”梁王慕才赠司马相如之琴。相如操此琴弦歌《凤求凰》求得卓文君芳心,传为千古佳话。

一曰“焦尾”是东汉蔡邕亲斫。以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成为最具盛名之琴。

【琴之诗】

《听蜀僧浚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
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对琴待月》

唐·白居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共琴为
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
金波出雾迟。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琴联】

清●林则徐

 

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拜仲尼,忆子期,琴指古道,但使琴韵尽作古;

弹阳关,抹流水,弦思知音,愿留余音永绕梁。

---吴寒撰

观棋不语真君子

聆琴心静乃知音

【著名琴人】中国历史琴人部分 (吴寒癸巳年秋阅史整理)

上古商周◆

伏羲(公元前三四千年旧石器时代),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演出,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古琴文化的历史,即从伏羲而始。“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太古遗音》)。这是有关古琴最早的传说。

 

黄帝:(公元前二三千年) , 复姓公孙,亦姓姬,号轩辕氏,又称有熊氏,华夏民族之祖。善于琴,曾作琴曲《华胥引》。记述的是黄帝梦游华胥国故事


唐尧:(公元前 2200 年左右),尧有圣德,深受人们的爱戴,组成了中原部落大联盟,出现了国家雏形。传说“尧使无勾作琴五弦”(《太平御览》引《通礼篡》),并曾自作琴曲《人畅》,意传尧与神的对话。

虞舜:(公元前 2200 年左右),上古华夏部落联盟领袖。“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据《礼记 . 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得治天下……。

姜子牙(公元前十一世纪),人称姜太公。由于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姜子牙为本家人物,故其被尊为“百家宗师”。所作琴曲《渭滨吟》存世。琴曲是文王躬身于渭滨得见姜子牙。这就是“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周文王(公元前十一世纪)名姬昌。上古之琴,本为五弦,而至周时,文王、武王复加二弦,以合君臣之德。文王还作有琴曲作品《古风操》、《思舜操》、《拘幽操》、《文王操》。  

周武王:(公元前十一世纪)名姬发,建立了周王朝,定都于镐。作琴曲《克商操》,是武王伐纣之曲。武王伐纣时,欲上告苍天,下昭民众,故作此曲。

春秋战国

伯牙:(约公元前 600 年前后)姓俞,名瑞,字伯牙, 春秋时期楚国人,

琴中所述志趣。《高山》《流水》觅知音成为千古佳音。伯牙的琴曲作品《水仙操》、《高山》、《流水》、《石上流泉》、《江月白》、《听琴赋》、《吊子期》

 

 

孔子:( 公元前 551 年 — 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 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音乐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文人公尊他为“至圣先师”。
  孔子有多首琴曲作品,包括:《幽兰》、《猗兰》、《获麟操》、《将归操》。

墨子(约公元前 476 年 -- 公元前 390 年)名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自然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常为善事。名曲《墨子悲丝》即墨子所作。墨子出行,见到洁净的素丝被人们染成黄、黑等色,触其景而感叹,人性本洁,然为世道所染。

 

庄子(约公元前 369 年—公元前 286 年)名周,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曾作琴曲《秋水》,写意自然的浩瀚,非常人所能想象。后来其曲的部分章节又被后人提出,而成为《神化引》、《翔操》等著名琴曲。另外,庄子的琴曲作品还有《逍遥游》。其曲托诸鲲鹏之变,寓蝉蜕尘浊,逍遥世外之意。也是一首不朽的名曲。

屈原:(公元前 340 年 -- 公元前 278 年),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屈原善能于琴曾作琴曲《离骚》,其曲意是根据他的长诗《离骚》而成。其曲中满是感伤悲切之意,实为不忍见宗国将危,于是付诸于琴音,以告天地国人。《离骚》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同样也是琴曲中的经典。

 

秦汉魏晋
 

张良:留有琴曲《圯桥进履》。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 179 年 -- 公元前 117 年),字长卿,西汉时期大文豪,司马相如一曲自作《凤求凰》赢得美人心的故事也传为佳话。


王昭君:(公元前 52 年-公元前 19 年)名嫱,与春秋西施、汉末貂婵、唐代杨玉环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昭君精于琴,曾作琴曲《龙朔操》,记述她远出边塞的情形,表达她离乡远嫁漠北的复杂心情。此曲后来成为古琴名曲。

赵飞燕:(公元前 45 年 — 公元前 1 年)原名赵宜主,因舞姿轻盈而称为赵飞燕,汉成帝之后。善长琴曲《归风送远》。


蔡邕:(公元 132 年 — 公元 192 年)字伯喈,是东汉文史大家,同时也是琴文化史上顶级的琴学大家,他著有《琴赋》、《琴操》等重要琴文,对琴文化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蔡邕的琴曲作品很多,他所作的《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是传世名曲。另外他还有《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等作品。


蔡文姬:(公元 177 年 — ?)名琰,字文姬,是大琴家蔡邕之女。名曲《胡笳十八拍》即蔡文姬所作,表达她的思乡之情。所谓“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作为琴文化史上著名的女琴家,蔡文姬对琴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诸葛亮:(公元 181 年 — 公元 234 年)字孔明,号卧龙,琴曲作品有《水龙吟》。《水龙吟》通过对龙归沧海的描写,写意诸葛亮的凌云之志。后世传谱中说此曲“其意沧大高广,有九霄之音”。

阮籍:(公元 210 年 — 公元 263 年)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思想家,为人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老庄之学,爱饮,能长啸,善弹琴,文学艺术才能超群。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回归自然,常托兴于诗酒,表达对时政的不满。阮籍善能于琴,曾作琴曲《酒狂》, 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酒,终日酣醉,于世沉浮。其《酒狂》之醉,非真嗜酒,乃是籍酒保身而不入世之恶流,实为形醉而意醒。

嵇康:(公元 224 年 — 公元 262 年)字叔夜,是曹魏时期的大琴家,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好老庄之学。他的琴和学问在当时都非常有名。他本是魏国皇亲,又做过中散大夫。但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不与掌权的司马氏合作,则为人所忌。后来,嵇康被司马氏借故处斩。临刑之时,嵇康仍最后索琴弹奏了《广陵散》,可见其对琴文化的热爱。其临刑弹奏《广陵散》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嵇康的重要琴著《琴赋》,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嵇康所作的《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后来曾和《蔡氏五弄》一起被隋炀帝列为考取进士的必考科目。另外,嵇康还有琴曲作品《风入松》、《孤馆遇神》。而嵇康善于弹奏的琴曲中,以《广陵散》最为传神。  

 

陶渊明:五柳先生善弹无弦之琴自入化境。

 

梁武帝(公元 464 年 — 公元 549 年)即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国皇帝。他崇尚教(有菩萨皇帝之称),也非常爱好琴道,曾著有《琴要》。皇帝热衷于琴,当然就会起到很大的影响。由于萧衍对琴道的喜好和研讨,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隋唐盛世

赵耶利:(公元 563 年 — 公元 639 年),世人尊称他为“赵师”,并称他的琴学可以与司马相如和蔡邕相提并论。

 

唐玄宗(公元 685 年-公元 762 年)即李隆基,称为 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又称唐明皇。精于琴,曾作琴曲《广寒游》,记述自己梦游月宫之事。其曲意趣高远,音调清越,飘飘然有独步太罗之想,凭虚御风之趣。


董庭兰:(公元 695 年 — 公元 765 年),又称董大,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琴学大家。董庭兰把他擅长的《胡笳》经过整理,形成《大胡笳》、《小胡笳》二曲。二曲皆取意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就是其写照。


王维(公元 701 年-公元 761 年) 字摩诘,苏轼曾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由于其崇信佛教,故有“诗佛”之称,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提。同时,他也是中国文人画的奠基人。王维多才多艺,不仅精于诗画,亦善能于琴。他的《渭城曲》既是著名诗作,同时也是一首著名琴曲。其琴曲又名《阳关三叠》, 感慨人生聚少离多,临别之际,把酒三唱阳关,是描写依依惜别之情的经典之作。

李白:(公元 701 年—公元 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大诗人,李白醉心诗酒,好弹琴击剑。他以诗句描述自己“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他不仅是个好弹琴的琴人,同时也写下了一些琴诗,如《听蜀僧睿弹琴》等。

白居易:诗人,他爱好喝酒、家酿美酒,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柳宗元:(公元773— 819 )柳宗元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他的散文在唐代具有积极影响。他的写景小诗在短小形式中形象地描绘景物,是十分清新隽永的。《渔翁》一诗通过日出前后的景色变幻,抒发出渔翁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的心情。其曲调见于明、清各谱,称《渔歌调》或《极乐吟》。常作为同一题材的大型琴曲如《欸乃》的序引。《渔歌调》声调悠扬动听,颇能体现原诗的意境。

◆五代宋元◆

赵普:(公元 922 年—公元 992 年)字则平,琴家,曾作琴曲《雪窗夜话》。一天晚上,天上下着大雪,皇帝来到赵普家中,与赵普商议讨伐北汉之事。后赵普为记此事,作琴曲《雪窗夜话》。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陆游《老学庵笔记》:“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范仲淹有《与唐处士书》,意欲拜师唐处士学琴,写得有趣,特能看出北宋人重理性而又未失天真的性情,开篇:“盖闻圣人之作琴也,鼓天下之和而和天下,琴之道大乎哉。”继而慨叹秦以后琴道散失,而他所在的大宋,“文明之运,宜建大雅”;他曾向志于琴道的崔遵度请教“琴何为是”,并请问还有谁与崔公志同道合,崔公说是唐处士,于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将师其一二。”他为自己寻到能学琴与琴道的老师快乐如孺子。《履霜操》传为西周时的曲子,离范仲淹的时代约有1800年,范仲淹于琴中思古,诗曰:“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何以报昔人,传此尧舜曲。”(范仲淹《鸣琴》)

 

僧知白:(公元十世纪末前后) ,北宋琴家,是慧日大师夷中的著名弟子。知白的琴艺精湛,欧阳修曾写诗赞美他:“岂知山高水深意,久已写此朱丝弦。”知白得到了夷中的真传,被认为是能继承夷中的衣钵。欧阳修的诗中曾写:“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失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遗音仿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


欧阳修:(公元1007年—公元1072年) 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他学问渊博,又酷爱弹琴,师承孙道滋。由于他在当时的影响,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他的文章也对琴文化有很大影响。如琴曲沈遵所作的琴曲《醉翁吟》即根据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所作。


苏轼:(公元 1036 年 — 公元 1101 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北宋文豪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文章脍炙人口,书法也是当时的典范,在琴学上也同样有很深的修养。他曾为唐曲《阳关三叠》(《渭城曲》)填词,又曾为根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作的琴曲《醉翁吟》填词。另外,他还作有琴曲《鹤舞洞天》,又著有琴学著作《杂书琴事》,对琴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宋徽宗(公元 1082 年 — 公元 1135 年)即赵佶,宋神宗之子,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书画皆为一代宗师,曾独创“瘦金体”书法,并自成“院体”工笔画风。他 对琴文化极为重视,除其本人是琴家以外,他还在内府设 “ 万琴堂 ” (百琴堂),广罗天下珍贵名琴,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普庵师:(公元1115)出生。俗姓余,字印肃。二十岁礼寿隆贤和尚出家。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袁州开元寺。九年后入湘,访沩山牧庵忠禅师而开悟,绍承禅宗临济之法绪。孝宗乾道五年(公元 1169)跏趺而逝,时年五十五岁。著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

用最愉悦、慈悲的方法驱离虫、鼠、蚊、蚁;

用最简单、轻松的方式避开凶邪、冤结、恶煞。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又称“玉泉居士”,契丹人。他到新疆时曾携带一张古琴,不时弹奏,声音亮如洪钟,细如涓流,妙不可言。这张古琴名叫“春雷”,据说“春雷”是唐代著名的古琴制造家雷威一生中作的最好的一张琴,后流传到北宋大学者苏轼手里,苏东坡在《家藏雷琴》一文中详细记述了自己所藏“春雷”琴的情况。东坡死后,有人把这架琴献给了宋微宗赵佶。这位皇帝虽在政治上昏庸,但在艺术上确是内行,喜爱绘画音乐,还是古琴收藏家。他在宫内设置了一个万琴堂,在万琴之中,“春雷”位于首位。正因为这架琴的珍贵,金兀术攻下北宋京城开封后,便首先命人到“万琴堂”把“春雷”琴取下,带回北国献给他的父亲金章宗。金章宗也是个古琴迷,他早就听说过这张春雷琴,一见到便爱不释手,视之为“御府第一琴”,死后随葬于墓。出乎意料的是,在金章宗死后不久,这张琴却被盗墓人从墓中掘出,高价出售。最后被耶律楚材把它搞到手。至此这架名琴已流传了四百多年,是我国音乐史上最珍贵的一张琴。后来,“春雷”琴流落民间,不知下落。

 

刘志方:(公元十三世纪),南宋琴家,是古琴浙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作琴曲《鸥鹭忘机》、《吴江吟》等。其中《鸥鹭忘机》为千古名曲。

明清两朝◆

刘伯温(公元 1311 年 — 公元 1375 年)名基,字伯温,明初开国功臣,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善于琴,曾作琴曲《客窗夜话》。此曲是刘基功成身退,于篷窗之下,怀今忆古的写照。另外,古琴形制中的“蕉叶式”,亦称为“刘伯温式”。


朱权: (公元 1378 年 — 公元 1448 年),号 臞 仙,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为明室宁王。朱权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琴学大家,《平沙落雁》即是朱权的名曲。另外,他还曾作琴曲《秋鸿》。

崇祯帝:(公元 1611 年 — 公元 1644 年)朱由检,即明思宗,明朝第十六位皇帝。热爱琴学,能弹奏琴曲三十余首,尽为蜀人杨正经所传授。崇祯帝爱琴,对当时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刘墉:《刘文清公遗集》卷九有《琴意写照》,写自己弹琴,卷十三有《弹琴次七弟韵》,写其堂弟弹琴。卷十六有《仙人抱琴图》:“湘娥愁对九嶷青,却抱朱弦下紫庭。太古遗音谁识得,洛滨弹向玉妃听。”

康熙:清朝年号(1662年-1722年)

雍正(1678年—1735年),雍正喜欢琴,在其诗中屡屡提及,即位之前的《雍邸集》中即收录了八首与琴相关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一些画作中也能见到雍正抚琴的形象。观清宫档案,更可见其对琴的用心。“秋宵噭噭云间鹤,古调泠泠松下琴。皓月清风为契友,高山流水是知音。” 这是清世宗雍正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清秋之夜,空旷寂静,主人于松下抚琴,白鹤在云间飞鸣。皓月、清风是为契友,高山、流水是为知音。此诗不仅是主人公的抒怀之作,也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爱好收藏,《乾隆珍藏宋徽宗御制古琴将拍卖》报道中说:……乾隆年间,将107把古琴藏于圆明园,并为之编号,御制「乾隆御题琴谱册」 , 乾隆六年(1741年)起,大臣梁诗正、唐侃均奉命将圆明园中藏琴重新鉴别分等,并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特制随形琴盒保存的艺术盛举  “松石间意”是“有等次琴”中的“头等二十二号”,乾隆六年即辛酉年,则“松石间意”应就是六月二十三日装匣的二十一张琴中的一张。此清乾隆辛酉年(1741)御制《乾隆御题琴谱册》,各琴说明文字均录有“乾隆辛酉年装”,琴盒内所刻乾隆御题诗文结尾均署“臣梁诗正、唐侃同审定”,与此“松石间意”琴琴体御铭体例及琴盒、铭刻诗文、落款体例完全相合,惜至“头等十二号”戛然而止,其后尽失,包括“松石间意”之“头等二十二号”。然昔日乾隆皇帝追宋徽宗为古琴编谱造册之古风,整理宫中藏琴,绘图考订,品评等级,登记造册,题咏刻铭的文艺盛举。

【吴寒简介】 号九琴轩,幼年时受到家学影响痴爱琴诗书画,现为:中国古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秘书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等,翼云国学堂始创者,斫琴与琴史研究学者美术评论家。

1999年秋始创【翼云国学堂】,2006年在北京什刹海畔一明清古宅四合院中创办【三和斋文化交流中心】,在中国文联、清华、北大、佛协等多家机构专家的关心或支持参与下,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举办了众多国学艺术类讲座和传习、传播活动,组织了《琴幽避尘》、《鹤鸣九霄》、《忘忧亭抱琴待月--仲秋之夜映辉雅集》、《北京三和斋甲午年博雅集美--清明古琴音乐会》、《琴邀秋月 品味中秋●甲午年北京文人四艺雅集》、《韵染千灵古琴雅集》、《君子大美--水墨琴韵古琴心灵音乐会》等数十次古琴音乐会和古琴雅集,并投入了大量精力深入从事古琴研究、收藏、学术交流和教学活动,先后教习指导中外古琴爱好者逾三百人。

吴寒还大量查阅古籍,研究整理关于古琴美学、理论、律学、演奏、传谱、记谱法等资料,并将古琴艺术与中国书法、绘画、道、艺等进行美学和哲学比较,近年来受邀赴多地进行古琴讲座近百起,撰写了《寻源四大名琴》、《再述华夏国乐之父—古琴的精神内涵》、《古琴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走近大美古琴》、《古琴秋意》、《琴逐夕阳别阳关》、《唐画中的慢生活--周昉之调琴啜茗图》、《中国历史琴人(吴寒增补后)》、《华夏正音--天地之音》、《扇画与古琴》、《中国式手工》等更多文章。

另外,多年来还组织并策划《中国文联书画交流中心2000年全国普及展》、《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首届藏品展》、《海峡两岸书画大展》、《许世友将军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书画展》、《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系列活动》、《第四、五、六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韵动四海-首届国际古琴文化周》、《首届古琴书法拓片展》、《君子大美---琴书海峡两岸巡回系列展》、《中国古琴与书法艺术展览》等超过百起书画、古琴展览交流活动。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古琴文化|太古遗音 化声为琴发布于2021-04-17 12: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