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尔泰曾经讲过:国家的繁荣昌盛仅仅系于一个人的性格,这就是君主国家的命运。”

在一个君主专制国家里,国运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的见识、水平以及性格特点,这对于整个国家以及全体国民来讲,无疑是一种悲哀。

法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十五曾经说过:“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作为一国之君王,生前享受着几乎不受任何约束的特权,以及由此带来的玉盘珍馐、绫罗绸缎、倾城佳丽,那么,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他就应该对自己的国家和位子负责,常怀忧患意识,夙夜在公、枕戈待旦,付出自己的所有。

在忧患时期,大部分君王是能够做到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毕竟,外界的恶劣环境,不允许他高枕无忧

唐太宗曾经与魏征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唐太宗问:“守天下难吗?”魏征说:“很难。”唐太宗说:“依我看,只要选用能人贤臣、乐意接受批评就可以了,这有何难?”魏征却说:“古代帝王,忧患之时,往往能够做到选贤任能,而一旦到了天下安定的时候,必然懈怠。”

魏征建议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常怀忧虑意识,不要麻痹大意,怀有侥幸心理。唐太宗深以为然。

但很不幸,魏征的这一番话,在唐太宗曾孙唐玄宗的身上言中了。

唐玄宗的一生,是过山车般的一生。前半生,他成长于忧患之中,励精图治、毫无倦怠;后半生,他懒惰昏庸、选人不淑,亲手葬送了自己半生建立起来的事业。

唐玄宗的一生,给我们后人哪些启示呢?

一、忧患之中淬炼成钢

历史选择李隆基成为让大唐走上巅峰的人,纯属偶然。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所以他又有“三郎”这个昵称。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他继承皇位的机会极小。

而且,他的父亲李旦,还是唐高宗的第八子!按说,皇位无论怎么轮,都不会轮到李旦头上。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因为武则天的存在,太子李显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就被废掉,性格懦弱的李旦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成为唐睿宗。

李旦软弱无能,但李隆基显然没有遗传他这一点。8岁的小李隆基曾经呵斥守卫皇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吾家朝堂,干汝何事!”

据说,连一代女皇武则天都对李隆基的霸气行为赞叹不已。但是,她对这个孙子并未有十足的好感,因为不久,李隆基的生母就被武则天杀害。

公元705年,大臣张柬之等发动“之变”,拥立被废的唐中宗李显复位。

李显软弱且昏庸,被他的妻女韦后、安乐公主轮番欺压。韦后欲效仿武则天自立,最终害死了李显。

这给李隆基及其姑母太平公主提供了天赐良机。姑侄二人联手,拥立李旦重登皇帝宝座。李隆基因为拥立之功,被立为了太子。

两年后,对政事心灰意冷的李旦,主动让出皇位,李隆基完成了由王子向皇帝的华丽转身。

从公元705年“神龙之变”,到公元712年李隆基继位,短短7年之间,唐宫之内经历了6次大变故,5次皇位更迭。

唐玄宗李隆基经历了这些腥风血雨,早已淬炼成钢,成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

 

 

二、安乐之中背离初心

李隆基即位时28岁,正值盛年,他以挽救李唐江山为己任,展现了一代青年帝王的蓬勃朝气。

史记载,他在请姚崇出任宰相时,曾经有过一段谈话。姚崇提出了10个条件,涉及到当时的内政、军事、用人、法制等种种弊端,唐玄宗欣然应允,给予他极大的支持。

唐玄宗本人有改革弊政的决心,手下又有了姚崇、宋璟、卢怀慎、韩休等一干忠臣贤相,大唐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终于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开元盛世”的局面。

不过,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危机。其中,尤其以唐玄宗本人的问题最为突出。

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的兄弟相继去世,这让他本人也产生了极大的恐慌。为此,他和历代帝王一样,开始迷信和寻求长生不死之

唐玄宗把一个叫张果的道士请进宫里,封为“通玄先生”,开始了划向深渊的第一步。

后来,他的爱妃武惠妃身死,这对其精神又是一次严重打击。唐玄宗与武惠妃感情深厚,对其深信不疑,甚至曾经受她的蛊惑,杀掉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正当唐玄宗心灵空虚的时候,儿媳妇杨玉环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中。

唐玄宗不惜违背人伦,玩了一把“曲线救国”,将杨玉环纳入到自己的后宫之中。

人的堕落,往往是从志得意满、麻痹大意,管不住自己的“小节”开始的,而唐玄宗敢冒天下之不韪,说明其已在深渊中不能自拔。

开元时代末期的唐玄宗,认为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该是享受人生的时候了。他的作为,不幸正好印证了魏征与唐太宗的对话:国家陈平日久,国君生活安逸,必然陷入懈怠,也便不再选贤任能,操劳国事了。

唐玄宗先是把国家交给奸相李林甫,后是把朝政全权委托给无能的杨国忠,自己则专心做起了音乐家,与舞蹈家杨玉环在华清池琴瑟和鸣、珠联璧合。

唐玄宗大概忘了,当初他向姚崇承诺十件事、改革朝廷弊政,如今这些顽疾都借尸还魂,如野草般死灰复燃。

 

 

当然,早年间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唐玄宗,也不是完全昏聩无能。他知道李林甫、杨国忠实无宰相之才,但作为压制太子、朝臣、边将,搞政治平衡的工具,李、杨二人还是称职的。

但是,在安乐窝里呆久了,唐玄宗变得不是偏听偏信,而是不愿听、不愿信,完全活在一种侥幸的得过且过之中。

哪怕是天天掩耳盗铃,只要自己活着的时候不爆雷就好!这恐怕是晚年唐玄宗的内心写照。

于是,当唐玄宗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时,他身边的老奴高力士忧心忡忡的说:“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

高力士话中有刺,可唐玄宗依然装作听不见:“卿勿言,朕徐思之。”

危机深重,大祸临头,唐玄宗不可能不知不觉,但却只在那里掩耳盗铃。在他心中,或许只有法王路易十五那句话:“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洪水滔天,唐朝,唐玄宗,君主,君王,魏征,李隆基,李旦,杨国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唐朝中道衰落的主因:唐玄宗掩耳盗铃发布于2023-07-28 11: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