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事儿》第二十三章:曹操的收获(下)

曹操得到了荀攸、钟繇和郭嘉这三个优秀的人才,进一步充盈了他的人才库。
曹操很满意,但他也有一个头疼的问题亟需解决,那就是粮食短缺的问题。
此时天下长期遭到战乱,老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再加上自然灾害蝗虫为患,农耕业受到空前的破坏。
天灾人祸以致各地诸侯们都面临着粮食匮乏的问题。
就连“四世三公”之后的袁绍和袁术,他们都不知去向谁打秋风来度日,谁家还有余粮呢?
无奈之下,袁绍和袁术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此时袁绍在河北,他的士兵们都已经把桑葚(桑树的成熟果实)当做主食来度日,袁术在江淮一带,他的部队近水江淮先得蚌,叫士兵们在江河里抓蛤蚌自行解决肚子问题。
袁家这两个大佬都过着如此凄凉的生活,其他诸侯的生活质量可想而知了。
此时的曹操,日夜思考着怎么样做才能解决粮食匮乏的问题,连日的睡眠不好加上工作过度,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他的头风病差点发作了。
曹操情倦怠,士兵们愁眉苦脸,整个部队士气低落。
曹操发不起工资,员工们没有钱养家糊口,谁的家里不是都上有老下有小,眼巴巴的指望着曹老板发钱粮来度日呢?
可是曹老板的家里也没有钱粮啊!

屯田

正在曹操计划着裁员以便减少开支的时候,有人给曹老板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就是自学成才的农业专家——枣祗和韩浩
枣祗和韩浩向曹操建议:应当实施屯田制,让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并稳定了下来。这样粮食匮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顺便还解决士兵家属和老百姓们的就业问题。
这真是一箭双雕之策啊!
但是很多人反对,反对者一致主张:计牛输谷,佃科以定”去施行,即是官府把耕牛租赁给佃户,佃户交一部分粮食给官府。
枣祗反驳道: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大不便”,
意思就是按你们的办法去施行,佃户即使大丰收了,交给官府的那点粮食对人数众多的部队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可是佃户们单干后遇到自然灾害,大家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枣祗据理力争,极力主张实施屯田制,按照汉代兵屯的办法,去搞农业生产合作社。
大家都反对说:“枣祗的办法,对官府大有好处,但对农民们坏处太大了。
这个所谓的“对农民们坏处太大了”指的是枣祗的办法屯田制伤害到农民们的利益。这一点留到后面再详细分析。
农业专家枣祗听了反对者的言辞后,又改行化身为会计师兼设计师,一边用木棍在地上给大家计算屯田制的利润,一边用脚在地上纵横交错画出屯田的设计图,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还不忘又客串了一回演说家,声情并茂的给大家演讲,指出了屯田制的种种好处来。
由于枣祗的再三坚持,再加上他的“洗脑”演讲的确是有道理,讲得曹操连连点头称赞。
于是曹操采纳了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开始实行屯田制。


这里先向大家说明一下,屯田并非枣祗首创,也不是曹操最先实施的,早在秦汉时期,由于持续战争引起军队粮食的短缺,执政者就已经尝试用屯田这一措施来解决士兵们肚子问题。
比如汉宣帝时期,西汉名将赵充国“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
以一万多名士兵开垦了两千余顷田地,储备了充足的粮食,有效的平定西北羌人发动的武装叛乱,成功的阻止了匈奴的入侵。
得到曹操的批准后,枣祗在许都附近进行屯田。
由于直接进行全面推广的风险太大了,曹操先在许都城郊给枣祗划分了一块试验田。
在这里,我给大家补充一些屯田总设计师枣祗的资料:
枣祗家族原本姓棘,因为先祖避难(一说避仇)改姓枣,这个枣姓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枣祗是东阿县的县令,他潜心农桑,对农业生产很有研究,堪称中国最早的一批农业研究人员,水平相当于现代的院士级别。
枣祗在跟随曹操镇压黄巾军余部时,就对黄巾军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个爱好学习的县令,自然没有放过研究这种新形式耕战做法。
枣祗潜心研究,经过一番刻苦的钻研,终于自学成才——成为一代农业专家!
再补充一点: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平定汝南、颍川黄巾余党,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
这也为曹操能顺利进行屯田提供了必需的农具和劳动力。
曹操签发了一个任命书,任命枣祗担任屯田都尉,真实身份只是个农民头儿。
枣祗首先将无主和荒芜的农田收归国家所有,然后招募大批无所事事的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屯田小组。
紧接着枣祗在许都开了一个讲座——《论土地生产关系的演变与屯田制的分配比例》,枣祗深入浅出的分析,用通俗懂的语言向农民们解释了土地生产关系,当然这个讲座也是科普讲座,也顺便讲了一些农业上的基本问题,比如控制浇水的时间和用量,如何在耕种的过程中除草和防止病虫等等。
枣祗讲了大半天,最后讲到了最重要的分配比例问题,这群农民听得快要睡着了,当枣祗说到了最切身自己利益的问题时,全部都打起了精神,全神贯注的竖着耳朵听着。
枣祗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响亮的说道:“农民兄弟们,国家的征收租税的办法是这样的:使用官牛的农民,国家六成私人四成;使用私牛的农民,国家与私人五五分成。
很显然,这样的征税比例是剥削的,也是上面反对者所担心的问题,当然他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因为在曹魏后期,屯田的剥削量日益加重,收成分配比例竟然达到官府八成,农民只有两成的程度,引起了大量屯田农民的强烈不满,导致大批屯田民逃亡和反抗。当然这是后面的事情了,现在接着说此时此刻的事儿。
老百姓听了枣祗的分配比例方案,觉得他们已经受够了颠沛流离之痛食不果腹之苦,虽然在分配比例上吃亏,而目前政府能向他们提供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便没有什么反对就接受了这个分成比例。
就这样,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枣祗亲自扛起锄头,到田地第一线抓生产,派农业技术人员去指导农民兄弟们开垦耕种,收获的谷物按上面的比例分成。
枣祗倡导的“分田之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虽然过程很曲折,但结果还是得到一个大丰收——实施的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达到了积粮供军的效果,曹操乐得合拢不了嘴。
值得一提的是,“屯田制”是枣祗首倡实施的,这也是他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
枣祗的这个加强生产建设的制度——屯田制度,对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枣祗“屯田制”的成功,为曹操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粮食短缺问题。
于是曹操发了一个通告下去,要求郡国都设置田官,招募流亡老百姓屯田。现在出了成绩,就要大力全面推广,屯田制终于经受了现实的考验。
兼职会计师枣祗正在日夜加班计算着屯田的利润,等待曹老板的工作验收。
但不幸的是,屯田总设计师枣祗劳累过度,不久就因病逝世了。
枣祗英年早逝,让曹操恸哭流涕,不得不去寻找一个人来替代枣祗,让屯田事业能继续顺利进行下去。
任劳任怨的任峻进入了曹操的视野,曹操知道任峻是一个搞农业生产的人才,便任命他为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适宜。
枣祗是东汉末年屯田制的首倡者,任峻则是屯田制的推广者,他们两人对屯田制的发展与继承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任峻接替了枣祗的位子,成为新一任的屯田总设计师,屯田事业终于走上了正轨,屯田制得到广泛地推行。
任峻在国家农业研究所大门口前竖起了巨型招聘农民工的广告招牌,上面的广告词如下:
本所因业务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农民工,现向社会急招一批有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身体素质好的农民兄弟。
男女无限,文凭无限,只要能扛得起锄头的劳动力即可前来报名,岗位无限多,介绍亲朋好友来就业的还可以领到政府的嘉奖红包哦!
来这里报名,我们给你们温饱!
备注: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待遇从优。做事认真、细心、勤劳、负责的人,还有机会晋升屯田主管!
任峻的广告打出后,一时之间,大量农民兄弟们纷纷涌来国家农业研究所填入职表。
填了入职表的农民兄弟们,人人可以分配到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大量的没人耕种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其实,任峻的这个招聘岗位是有一个专有名词:屯田客,即参加屯田的农民。
大规模的屯田开始了!农民兄弟们撸起了衣袖,扛起锄头,热情满满的在许都热火朝天的干活。
其实曹魏屯田有两种方式:民屯和军屯。
民屯即是每五十个农民为一屯,屯置司马岗位,其上再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即是由屯田长官全权去负责,其他不专业的高级别官员无权去干涉瞎指挥。
军屯以士兵屯日,六十个士兵为一营,他们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连著名史学家陈寿老先生也在史书中记载任峻“土殖谷,仓瘐盈溢,庸绩致矣”,肯定屯田的成绩“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几年之间屯田收获的粮食无计其数,凡是屯田的地方储备的粮食把仓库都堆满了。
曹操在短期内得到大量粮食,让士兵们人人都可以填饱肚子,并使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并稳定了下来。
由于政府积存了大量的粮食,曹操强兵足食,底气越来越足,事业也越做越大,开始“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在这里,再简单说一下曹魏屯田的积极作用与影响:
一、安置了大量流民再就业,大量食不果腹的流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直接减少了社会治安问题。
二、许多荒地被开垦,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对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屯田不仅增加了大量的人口,而且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从而加快了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
三、屯田制度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
自此以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纷纷不同程度地仿效,在明朝达到了最顶峰,可以说屯田制度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历史家们所认可的。
屯田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曹操的此举为曹魏政权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对于屯田制度,也是赞不绝口:屯田制使魏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一年收获百万斛,使军粮不再短缺。令曹操有雄厚的资本作支援,而在军事上占优。
当然,屯田制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不由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一身兼两职,一边在战场上拼死打仗,一边还要去田地上干农活,没有娱乐休息时间,估计夫妻生活也被严重影响了,每日累死累活,谁还有心情和精力去干那事儿啊。
我想大多数士兵们会在暗处骂娘:我呸!我们就是为了不种地才来当兵的,你却让我们当了兵以后继续种地,当兵还有什么意义?
他娘的,说好的“996工作制”,我们的时间去哪儿了?
现在我们国家《劳动法》第四章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如果当时有现在这样的《劳动法》规定的话,认真公正执行起来的话,我估计政府的用人单位会被罚破产了,政府应该是不太可能罚自己吧?


当然,上面的一些话有点偏题了,我们继续回到正题来说吧。
总而言之,屯田制度在早期是利大于弊,好处多于坏处的。
按照经济学的说法,屯田制度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从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不过在曹魏后期屯田土地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只有一些瘦瘠土地提供给农民耕种,再加上赋税过重,屯田制逐渐被破坏了。
但不管如何,当时屯田制度的巨大成功给曹操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储备,并且让他成为了大地主。
看了上文所写的屯田制度,估计大家有点明白了曹操是怎样变成大地主的了。不过,我觉得有必要再跟大家谈一谈这个问题——封建社会的地主是怎样炼成的?
在这里,我还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有一定深度并且抽象的问题,理解了这个问题,你就会得到打开历史规律的钥匙

地主是怎样炼成的?

其实,早在几年前,曹操刚当兖州牧时也进行过屯田解决军粮短缺的问题,不过那时候的屯田相对来说还是小规模进行的,而这次屯田的规模和作用之大却是空前绝后的。
所以,这时就很有必要来解释清楚,封建社会的地主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关系到社会制度若干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封建社会”这个词语的定义:指实行封建制度的一种社会状态,特征是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全无土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被地主剥夺。
看了封建社会释义,我相信各位读者有可能明白了地主的最主要特征,作者不自量力也来当一回业余的历史学家,再给大家啰嗦几句。
希望大家有耐心看下去,因为这个问题能否透彻理解,关系到你能否理解整个三国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制度。
“封建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当然我们可以不用专业的历史学家的那种深奥难懂的语言来叙述这个词语所隐含的内容。
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就用上文曹操的具体例子来分析封建社会,告诉大家地主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难题。
社会青年曹操组建团队创业,经过若干年的奋斗,终于占据了兖州这块地盘,有了几万人马,他的事业版图也逐渐扩大了。
而曹操所处的社会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大家吃的喝的基本上就是从土地上生产得来的,经济结构组织是比较单一的。
曹操有了大量员工,他必须要发薪水给员工们养家糊口,而这笔钱粮从哪里来呢?不用说,自然是从土地上来的。
是的,曹操拥有大量的土地,他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然后按收成比例来收租,但土地产出的大部分产品是要交给曹操的。
就这样,创业家曹操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大地主曹操。
在封建社会里,其实可以根据拥有土地大小来划分地主的级别。
一般来说,拥有非常大的土地的是大地主,拥有相对大块土地的是中小地主,而最低级别的农民手里只有很少土地或全无土地。
地主们把他们多余的土地租给农民,没土地的农民兄弟去地主家领一小块只有使用权的土地来耕种,间接为地主们干活,定期向地主们交税。
封建社会时代的农民只能靠土地吃饭,终身依附土地,并没有什么人身自由可言,这也是它的社会形态之一。
说了这么多,我相信大家已经能理解地主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问题了!
钱粮足备后,曹操调转枪头开始征讨张绣了,那么张绣究竟是什么来头?
请看下回:北地枪王
上一章:第二十三章:曹操的收获(中):“郭嘉不死,卧不出”,其实前面还有一句更经典
《三国那些事儿》陆续更新中……

完整版更新于:三国故事】的「三国那些事」 专栏

三国演义的故事三国演义故事情节三国故事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三国故事的成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曹老板:招聘农民工了,还可以领红包哦!——第二十三章:曹操的收获(下)发布于2021-06-29 12: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