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朱




 

姓氏起源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17位,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

第一支源于朱襄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其后代以朱为姓。

第二支源于曹姓。朱姓原作邾姓,相传周武王封颛顼帝的后代曹挟在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建立邾国。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曹挟的遗族以国为氏,姓邾。灭国后,邾国君主的子孙去邑(指去掉“阝”),改姓朱。

第三支出自宋国君主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宋微子的后裔公子朱死后,公子朱的子孙后代就以朱为氏。

第四支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

 

朱姓早期分布在今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一带,秦汉时期,遍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后随着战乱开始南迁。东晋时,朱姓有人迁居今江西、福建境内。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明朝时期,随着分封和赐姓,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居住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朱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当今朱姓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8%,总人口大约在1700万。



历史名人

理学家、思想家:朱熹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明太祖:朱元璋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明成祖:朱棣


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朱棣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文学家:朱自清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参加政治活动。但在衰病的晚年,他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挺起脊梁,宁肯饿死,也不接受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和气节值得称颂。

 

 

无产阶级革命军事家政治家国家领袖:
朱德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领袖。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及抗战胜利勋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同时指挥过国、共军队的军事统帅。

 


名句欣赏

1、 少年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 偶成》

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读书要三到》

4、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5、 活到老,学到老。——朱熹

6、 大度难容容天下难容之士,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朱元璋

7、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朱棣

8、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朱德 


名人轶事

朱熹当年讲学的地方长乐三溪紫阳阁外,有一片墨竹林。一丛丛竹竿漆黑如墨,婷婷玉立,婀娜多姿。


据说全中国只有三溪这儿才有墨竹!当时朱熹刚辗转来到三溪讲学,见山上只有松、梅二友,便吩咐人移来一丛绿竹,栽在紫阳阁外。


每天,朱熹讲学结束之后,将写字剩下的余墨、洗砚水泼在阁外竹丛上。日久天长,竹子就染成黑色的了,连新生的幼竹也墨黑如漆。


朱熹好生欢喜,点了点数,整整九九八十一株。这可是世间的珍稀品种啊!这事很快传遍长乐。许多人特地跑到三溪看墨竹,一时三溪村游人如鲫。墨黑如漆的竹身衬着翠绿的叶子在轻风中摇曳,如同一群风姿绰约的妙龄靓女,人见人爱。


好多商家财主爱不释手,纷纷向朱熹提出要用重金购买墨竹。朱熹总是面带微笑耐心规劝:“我劝你们还是别买的好。常言: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买了你们也种不活,即便栽活了也会变种。”人们将信将疑,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此事传到邻村一个叫邱八的财主的耳朵里。这人一肚子坏水,他居然花高价雇了当地几个痞子去偷掘墨竹。那痞子头叫刘二,家就住在三溪村西头,家中仅剩一个年近花甲的老母。刘二平时游手好闲,时常与地痞无赖聚众赌博、打架斗殴,村中的人们都像躲瘟疫似的躲着他。


那一夜,星月无光,寒风凛冽。刘二领着一群歹仔,各自带上锄头,偷偷窜到紫阳阁下。谁知一行人刚拢近那片墨竹林时,只听“嗖”的一声,竹林中蹿出一条丈二长水桶粗的大蟒蛇,吓得那伙人七魂去了五魄,哭爹叫娘,扔了锄头没命地跑。刘二见事情败露,自觉无颜见人,连夜离家出走,从此没人再敢来偷竹了。村里人都说这墨竹是天上物,玉帝派大蟒蛇来保护它。


再说刘二的老母,听说儿子干了这种丢人的事后羞愤交加。她忍受不了晚年凄凉的生活和邻里的嘲笑,在梁上拴了根吊绳一走了之。朱熹心地善良,亲自领着学生来帮助料理后事。可是朱熹囊空如洗,这丧事又怎么办得起来呢?邱八得知,马上派大管家赶到三溪求见朱熹,提出愿以每根一百两银子的天价购买五根墨竹。朱熹正愁无钱料理丧事,听大管家讲明来意后却又为难起来。朱熹背着手在墨竹林里徘徊了好一阵后,才咬着牙开了腔:“罢,卖了!反正墨竹长在三溪。”


大管家千恩万谢,掘了五根墨竹后留下一张五百两银票就走了。当晚,地上又蹿出五根墨黑如漆的幼竹。一数,还是九九八十一根,真是神了。


朱熹为刘二的娘购了一具棺木,还亲自为死者写了副挽联:“老松阅世忘年岁,丛竹生孙较短长。”出丧那天,村中男女老少来为刘二老母送行。送葬的队伍刚出村东头,就被跪在路中央一位披麻戴孝的人拦住了,原来是刘二闻讯赶回来奔丧。他见父老乡亲不计前嫌为自己母亲送葬,深受感动,扑在棺木上号啕大哭。哭毕他跪在朱熹面前,掏出一把匕首,当众削下自己的右手食指,决心今后要改恶从善。


此次丧事办得既风光又节俭,仅用去二两银子。朱熹见刘二家一贫如洗,又拿出十两银子给刘二,让他去做点小生意。刘二听从朱熹劝导,果然改恶从善。朱熹又将剩下的四百八十八两银子如数交给村祠堂,交代乡老用这些钱赡养孤寡老人。他还不收分文,招了十余名贫寒的农家子弟,教他们读书写字。


每天上完课,让这些学生帮助村中的老人劈柴挑水。在朱熹的教化下,三溪的乡风越来越好。年老孤独的人,每日只要将菜篮挂在门前,就有人代为买菜。水缸的水快用尽时,只要将缸盖揭开,就有人代为挑水。


再说那邱八,把墨竹带到临安当作贡品献给朝廷,被皇上封了个七品芝麻官,候补闽清知县。谁知墨竹种下不到两个月,竹竿的颜色就褪了。皇上颜大怒,立即降旨将邱八凌迟示众。


三溪紫阳阁外如今仍有墨竹,不少人从这里掘了墨竹移栽到家中,大都种不活。即便活了的过两三个月后,竹子也褪尽了墨色。更有趣的是从朱熹种竹到今天,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丛墨竹仍旧只是九九八十一株。一株不增,一株不减。你说奇怪不奇怪?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字典古汉语词典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百家姓第十七回:朱发布于2023-03-04 11:30: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