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沈






姓氏起源



沈姓来源比较复杂。第一个还是来源于姬姓,但它绕了一个弯,来自于姬姓底下的冉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来是夏禹子孙封国的国名。文王第十子冉季载因为平叛有功,被封在了冉国。因为古时候冉和沈的读音是一样的,冉国又名沈国。春秋时,沈国被蔡国所灭,冉季载的子孙就奔逃到了楚国,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他们都改姓沈。这是沈姓非常重要的一支。


第二,出自芈月的芈姓。这是个很古老的姓,最早源于楚国。楚庄王之子贞被封在沈邑,所以他的后代也以沈为姓。


第三个来源,是夏商时的一个国家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后代便以国为姓。


此外,还有些小的来源。比如楚国有位王族曾当过沈县的令,他的子孙就姓沈了。同时,在兄弟民族当中也有很多姓沈的。

沈姓最早起源于河南、安徽两省之间,宋朝大约33万人口,如今全国已近600万。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苏和浙江,其中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江苏。 





姓氏名人





唐代诗人:沈佺期

沈佺期,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




北宋科学家:沈括

沈括,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末明初富豪:沈万三

沈万三,元末明初富豪。在中国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中,朱元璋与沈万三的较劲故事可是惟一的一次大政治家与大商人的角斗。至高无上的皇权,必然地取得了胜利。选择这一多少带有悲凉意味的题材,只是意在以一个开国皇帝和一个富可敌国的富商之间的善缘恶缘为切入点,在更深的层次上探讨中国近百年积弱的滥觞。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沈雁冰

沈雁冰,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作家:沈从文

沈从文,中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作品《边城》、 《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名人轶事




笔名趣事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

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怒斥编者    

茅盾性格向来是温和的,但是也有被人惹到生气的时候。1978年,新版的全国通用教材修改完毕,其中收录了茅盾的散文《风景谈》,编写组将修订后的教材排样寄给茅盾参看,茅盾发现自己仅仅3500多字的文章竟被修改了100多处。

对此,茅盾异常愤怒,当即回了一封信给编写组:“你们改字改句,增字增句,多达百数十处,我不懂为何有此必要。大概你们认为文章应该怎样写,有一套规范,不合你们的规范,就得改。那么,又何必选作家的文章来做教材呢?每个作家有自己的风格。你们这种办法(随便删改,却又不明言),实在太霸了,不尊重作者的风格。

茅盾在信中举例说,如把骆驼脖子上挂的本来一样的铃铛补加“大小”,茅盾讥讽地问:“事实上,骆驼挂的铃铛只有一种,你们为什么要改为‘大小铃铛’呢?”接到茅盾的信件之后,编写组不得不做了退步让《风景谈》保持了大部分原貌。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字典古汉语词典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百家姓第十四回:沈发布于2023-03-04 11:3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