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学大师王力也深有感悟,他在《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中说:"学习古代汉语,我看要多读些好文章。可以读读《古文观止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 古代汉语文学古代汉语文学 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群”“费”,古代汉语词典。






~●~●~●~●~●~●~


——以上内容非正文——


?




*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袁行霈版



第四编 隋唐部分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中唐的文体文风改革:自内容言明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与政治改革有关;自形式言由骈而散,是散文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是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称为“古文运动”。



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一、前人的努力。

(一)西魏苏绰、隋李谔提出文体复古主张,未产生实际影响。

(二)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在唐代影响很大,但未形成文体文风改革普遍风气。

(三)文体由骈而散,开元时已有相当发展,安史之乱后作为改革思潮出现。

二、背景—变革中兴的愿望。复兴儒学的思潮:

(一)唐初修《五经正义》重章句之学,疏义理探讨,受到刘知几和王元感批评,却未能改变此学风。

(二)安史乱后,儒学出现重大义而轻章句的新倾向,代表有独孤及、柳冕、权德舆等,代表学派是啖助、赵匡、陆质的《春秋》学派(对《经》越过传注回归本义,从章句之学回到义理探讨,促成儒学复兴和致用)。

(三)韩柳将复兴儒学思潮推向高峰。

1.韩愈:

(1)重建儒家道统,越过西汉后经学复归孔孟;

(2)着眼点是“适于时,救其弊”,解救现实危难;

(3)最严重是藩镇割据和老蕃滋,前者导致皇权削弱;后者影响儒家思想传播。

(4)写《原道》等政治论文,明君臣之义,严华夷之防,抨击藩镇、佛老。

2.柳宗元。与韩愈不同,对儒家道统没多大兴趣,不排斥佛教,更重视源于啖、赵学派不拘空名、从宜救乱、通经以致用的经世儒学。

三、永贞元年(805),以王叔文为首,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为中坚的一批进步士人,发起一场旨在打击宦官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实施一系列改革,使贞元弊政廓然一清,直接影响到元和中兴。

四、经世致用的需要促成文体文风改革高潮

(一)韩柳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1.韩愈“修其辞以明其道”(《争臣论》),“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目的是建立儒家道统,并用“道”充实文的内容,使文成为参预现实政治的舆论工具。

2.柳宗元改革失败后,主张以文明其“道”。

3.出于相同的政治目的,韩柳以文明道、反对不切实际的文体文风,将文体文风改革作为政治实践的组成部分,赋予文以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品格,去其浮靡空洞返归质实真切。

4.主力有:张籍、李翱、李汉、皇甫湜、樊宗师、侯喜等。



第二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一、导致文体文风改革的因素:儒学思潮和政治改革触发;文章发展内部规律。骈文发端于先秦,成于魏晋,盛于南北朝,弊端如对偶求工、四六句型限制内容表达、用典求繁使晦涩难懂、追求华丽辞藻使内容空虚,华美形式成为表达思想、反映现实障碍。

二、唐骈文的新变化:

(一)初唐“四杰”始,不少作品于工整对偶、华丽辞藻外,展示出流走活泼的生气和注重骨力的刚健风格,如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杨炯《王勃集序》、卢照邻《释疾文》。

(二)盛唐骈体文风更大改变。

1.张说、苏颋在骈文写作中崇雅黜浮,运散入骈,展示出雍容雄浑的气势

2.李白诗笔情调注文中,破板滞为流动,变用典为白描:《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3.中唐陆贽的奏议较彻底地去除丽辞浮藻,不用典,不征事,代之以散体文气,达骈文变化极致。“真意笃挚,反复曲畅,不复见排偶之迹”(《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如《论裴延龄奸蠹书》《奉天改元大赦制》。

(三)理论批评。

1.初唐。杨炯指斥朔文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集序》);陈子昂提出应继承“汉魏风骨”,反对“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作品。

2.天宝中期后。元结、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权德舆等形成若干文人群落,以复古宗经相号召,以古文创作为旨归,从文体角度倡导改革。

(1)萧颖士、李华倡导宗经,因而走向文学复古,否定屈宋尤其魏晋后文学,表现追慕古风,希图由文返质的文学发展观。

(2)独孤及主张“先道德而后文学”(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引),抨击“俪偶章句”(《赵郡李公中集序》)。梁肃承其观点,强调文章的内容、气势和骨力,是对当时空洞浮靡文风的批判,对其弟子韩愈文气说具直接影响。

(3)柳冕理论主张更系统、集中,也更绝对:

①以文明道,极力突出文章的教化功用:“文章之道,不根教化,别是一枝耳。”(《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

②由教化论出发,否定与教化无关的文学性作品:“屈宋以降,则感哀乐而亡雅正;魏晋以还,则感声色而亡风教;宋齐以下,则感物色而亡兴致。教化兴亡,则君子之风尽矣。”(《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实质要由文返质,倡导复古。

(4)上述文论的意义:

①一味强调教化乃至否定一切文学性作品的态度是偏颇的;

②缺乏实践性品格,带空言明道性质,不可能给创作带来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生命力;

③宗经复古、以道领文、充实文章内容而反对浮靡文风等观点具积极意义。

3.韩柳古文理论更明确、更具现实针对性。

(1)内容:

①“文以明道”。

②重道亦重文的态度,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博采前人遗产。韩:“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生书》)“沉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上兵部李侍郎书》)柳:“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耶!”(《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③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韩:学习古文辞应“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在文章体式上主张写“古文”,在具体写法上反对模仿因袭:“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答李翊书》述创新三阶段:开始欲力去“陈言”不;接下来渐有心得有所去取;最后对古人之言“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达到随心所欲、“浩乎其沛然”的自由境界。柳:反对“渔猎前作,戕贼文史”(《与友人论为文书》)复古而能变古,反对因袭而志在创新,是韩柳古文理论的关键。

④韩认为写好文章的关键是重视作家道德修养和文章情感力量

A.“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答尉迟生书》)“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答李翊书》)认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文章才能充实光大。

B.发展孟子“养气说”和梁肃“文气说”,提出为文普遍原则:“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气”是修养的结果,其中既有道德因素贯注,又有源于个性秉赋和社会实践的精气质、情感力量。

C.强调“郁于中而泄于外”的“不平之鸣”(《送孟东野序》),主张“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等“勃然不释”(《送高闲上人序》)之情的畅快渲泻。

(2)韩柳理论核心是“文以明道”说,其文体文风改革以之为标志。但就内涵看,与之前理论家相似;而且一旦作为一种普遍理论,便会成为宣传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理论依据,使得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充满道学气;其理论精华在于对“文”的论述。

(3)韩柳古文理论之所以重“道”亦重“文”,甚至有时重“文”超过重“道”,是受杂文学观念影响。

三、“杂文学”。

(一)相对于纯文学而言。纯文学指非功利、重抒情的美文;混美文与非美文为一的称为杂文学观念。

(二)早期文学与非文学不分→魏晋后文学逐渐独立成科→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仍指文章之学→齐梁际有文笔问题讨论,有把美文与非美文区别开来的意向(萧绎《金楼子·立言篇》把是否有浓烈的感情和声律、词采之美作为区分文、笔的标准;萧统《文选》将史传、诸子排除)。

(三)唐时仍有影响→盛唐后逐渐消退,文笔之分为“文章”概念取代。陈子昂后,用“文章”包括一切文体的用法成习惯,这反映了杂文学观念的复归,提高了古文地位。韩柳文体文风改革与杂文学观念的影响相关。

(四)杂文学→文笔之分→以“文章”合一的现象,就文学自身演进来说是倒退;但就杂文学观念在特定时期重建的意义而言进步,因为蕴含以复古为新变的内容。



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散体文的发展:

(一)唐初文风仍延江左之旧,但一些总结历史、议论时政的文章已较少浮词赘典。如魏征《论时政疏》《论治道疏》《十渐疏》等,虽为骈体,却多杂散语单句;王绩《无心子传》《醉乡记》《五斗先生传》等,用语更明白晓畅,情感真切自然

(二)陈子昂在唐前期文风转变的关键作用。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一些章表奏疏用间有骈句的散体写成,绝去雕饰,“疏朴近古”(《四库全书总目》)。如《谏灵驾人京书》;开元末写散体文人数增多,表现领域扩大。如姚崇《十事要说》、张说《并州论边事表》;张说碑志叙中杂议,使内容沉实厚重,对韩愈碑志有影响。

(三)出自诗人之手的书信和抒情小文。如李白和王维,将诗人的激情意绪注入文中,既具诗的特点,又不失文的本色,形成盛唐时特有的“诗人之文”。李白《与韩荆州书》,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崔颢《荐樊衡书》,王昌龄《上李侍郎书》。

(四)天宝中期后,元结、李华等的散体文。如李华《著作郎厅壁记》《御史中丞厅壁记》,元结《菊圃记》《右溪记》诸篇,于平易中寄寓感慨,发为议论,开柳宗元山水游记先河;建中元年科举策问始用散体,出现独孤及、梁肃、权德舆、柳冕等。

(五)这时散体文不具备与骈体文一争高下的实力,主要原因是缺乏艺术独创性,大都对先秦两汉文体文风模仿,语言和表现方法陈旧,生气不足。清赵翼“今独孤及文集尚行于世,已变骈为散,其胜处有先秦两汉遗风,但未自开生面耳”(《廿二史札记》)。

(六)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的开拓:

1.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1)文学观念上否定六朝“文笔”之分,把散文引入杂文学路途;

(2)创作实践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突破文体界限和陈规旧制;

(3)辞采方面,既反对骈文末流,又吸收骈文优长,用整齐的四字句夹杂于散体句间,造成长短错落、音调铿锵的声情效果,在破坏的同时,重视散文重建;

(4)语言既倡“去陈言”,又强调“文从字顺”(《南阳樊诏述墓志铭》)和“体备”“词足”(《答尉迟生书》)。柳重视遣词造句和文势营造,并对常用助字的性质和作用予以辨析:“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复杜温夫书》)主要目的在于严格语言文辞的使用标准,避免歧义;

(5)从技巧看,韩善用变化多端的构思方法组织文章,通过比喻、排比、细节描写丰富文章形象性和感染力,又有规律可寻,在无法有法间,创立了新散文规范秩序。

2.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中,加强了作品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提高古文地位。韩在应用文中感怀言志,以感激怨怼奇怪之辞,发穷苦愁思不平之声,既变“笔”为“文”,又使“文”具源于现实的情感力度;柳文简古峭拔,立意精警:书信充溢身世之悲;游记渗透人与自然亲和之情。韩柳文于浑厚坚实中寓精神气脉和情感力量。

二、韩愈。

(一)论说文

1. 从内容上分:

(1)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等;

(2)或多或少存在着明道倾向,重在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鸣,而且不少还有反流俗、反传统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师说》。

2.艺术。

(1)善辩主要源于胆壮气盛,使其议论文具震慑人气势。如《原毁》《讳辩》《争臣论》《论佛骨表》等,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排宕顿挫、感情激烈。

(2)有为而发,不平则鸣,无意塑造形象,而形象在情感激流和雄辩中自然展现,是它近于文学性散文的主要原因。

(三)杂文更自由随便。如《进学解》《送穷文》;最可瞩目的是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短文,如《杂说》《获麟解》《伯夷颂》等。

(四)序文言简意赅,形式多样,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石处士序》《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祭十二郎文》。

(五)传记、碑志状物叙事。

1.如传记文《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用传记体为毛笔立传,以戏谑形式讽刺现实;《石鼎联句诗序》以传奇家笔墨,将道士轩辕弥明与刘师服、侯喜联诗的情景给予戏剧化表现。这两篇作品已与传奇小说无甚差别。

2.碑志。

(1)重细节描写,借琐事将传主性格、心态巧妙展现,使之成为人物传记。如《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等。

(2)借墓主事迹发议论、寓讽刺,表现强烈爱憎之情。如《柳子厚墓志铭》等。

三、柳宗元。

(一)哲学论文:冷静思考各类社会人生问题,如《贞符》《封建论》《天说》等。

(二)杂文:

1.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被贬幽愤,如《答问》《愚溪对》等。

2.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如《骂尸虫文》《憎王孙文》《斩曲几文》等。

(三)寓言文大都结构短小而富哲理意味,如《三戒》《罴说》《蝜蝂传》等。

(四)传记文与抒情文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祭吕衡州温文》最动人。

(五)山水游记。

1.是悲剧人生审美情趣的结晶。如《囚人赋》《永州龙兴寺东丘记》等,以渲泻悲情表现自然,将悲情潜于作品中,形成“凄神寒骨”特色。

2.永州记游之作大多表现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山水。如《小石城山记》《钴鉧潭西小丘记》都具“借题感慨”(林云铭《古文析义》)特点,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善选深奥幽美型小景物,经过精心刻划,展现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美。如“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石涧记》);“流沫成轮,然后徐行”(《钴鉧潭记》);“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袁家渴记》);园林之石“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山野之石“涣若奔云,错若置棋,怒者虎斗,企者鸟厉”(《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袁家渴记》)。“牢笼百态”。

4.上承郦道元《水经注》成就,又有突破性提高:不是纯客观描写,而是贯注寂寥心境,且借之表现永恒的宇宙情怀。如《钴鉧潭西小丘记》。



第四节 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一、韩门弟子如李翱、皇甫湜等片面发展韩创新主张,追求奇异怪僻,渐失生命力。

二、晚唐小品是韩柳杂说寓言小品等文体新发展,晚唐社会矛盾产物。基本特点:

(一)篇幅短小精悍;(二)多刺时作,批判性强;(三)情感炽烈,生气贯注。

三、皮日休,字逸少,后改袭美。宗旨:“上剥远非,下补近失”(《皮子文薮序》),往往发前人所未发或不敢发,使其小品文如弹丸脱手,字字见血。如《读司马法》:“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原谤》等。

四、陆龟蒙,字鲁望,后隐居甫里,自号甫里先生。小品文主要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

五、罗隐,字昭谏。

(一)文集名《谗书》多“愤闷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著私书而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谗书重序》)。

(二)好谐谑,遇感辄发,多取寓言形式,一针见血。如《说天鸡》《英雄之言》《蒙叟遗意》《越妇言》《辨害》。

  鲁迅:“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

六、晚唐文人分化明显,多走上消极颓废一途,寄情声色之乐,追求形式之美,于是骈文卷土重来,呈现出复归式演进的形貌。

(一)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擅骈体文。

1.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三人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

2.提倡以四、六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不少作品无异于文字游戏。

3.技巧和文风上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华丽浓艳。

(二)李商隐。

1.早期致力于古文,如《李贺小传》《刘叉》。

2.后投令狐楚门下通习四六之文。其骈文除上述特点外,还呈现出既宛转流畅又典丽清峻的风神。如《为濮阳公檄刘稹文》《为濮阳公陈情表》《上河东公启》等。

3.“尤善为诔奠之辞”(《旧唐书》),如《奠相国令狐公文》《祭裴氏姊文》《祭小侄女寄寄文》等。

4.章、表、书、启类作品,“以磔裂为工,以纤妍为态”(朱鹤龄《新编李商隐文集序》),一味用典,文意晦涩,过于重词采,缺乏情感力量,宋初形成“西昆体”。




EN


?


——以下内容非正文——






古代汉语文学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


古代汉语文学




欢迎加入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古代汉语文学[1]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古代汉语文学 )
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

古代汉语文学

加入古代汉语文学[3]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的方法(请点击)

若无法点击,请看群资料中的链接(电脑上操作)

“群”“费”,古代汉语词典。(不是给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发送。)



古代汉语文学[2]:

加入古代汉语文学[2]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的方法(请点击)

若无法点击,请看群资料中的链接(电脑上操作)

“群”“费”,古代汉语词典。(不是给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发送。)



古代汉语文学[1]: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加入古代汉语文学[1]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的方法(请点击)

若无法点击,请看群资料中的链接(电脑上操作)

“群”“费”,古代汉语词典。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名校课堂】诗词格律与写作(全集)

一简对多繁汉字

一簡體字對應多繁體字對照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全集)
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集)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
72 《左传》(十一、十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
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
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
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
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
15 怎样判断入声字
14 古文标点的要诀
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
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
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09 同义词辨析
08 引申义与假借义
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
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
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宫室与数目类基础字形讲析
服饰饮食类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
《中国通史》100集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50 南北朝乐府民歌
49 北朝散文
48 庾信和北朝文学(下)
47 南朝骈文及辞赋
46 南朝诗歌
45 陶渊明(二)
44 陶渊明(一)
43 两晋文学
42 嵇康、刘伶和向秀
41 正始文学与阮籍
40 建安七子和蔡琰
39 曹植
38 曹丕
37 建安文学与曹操
36 魏晋南北朝文学 总论
第二章 秦汉文学
35 汉代文人诗
33 汉代乐府诗歌

34 汉代骚体赋
32 汉代散体赋
31 《汉书》的写作特点
30 班固和《汉书》
29 《史记》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28 《史记》的思想内容
27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
26 西汉后期和东汉的论说散文
25 西汉前期和中期的论说散文
24 秦汉文学总论

第一章 先秦文学
23 屈原的影响和宋玉
22 屈原的作品
21 《韩非子》(二)
20 《韩非子》(一)
19 《荀子
18 《庄子》的艺术成就
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
15 《老子
14 《墨子
13 《论语
12 诸子散文概说
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
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
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
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
5 《诗经》的内容(二)
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复旦课堂|古典诗词鉴
第六讲 
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
温庭筠词二首
词的演化过程
第五讲
唐诗
锦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过故人庄
寻隐者不遇、行宫
久别离
春江花月夜

第四讲
南朝诗

南朝诗歌的诗体变化
南朝诗歌的结构变化
南朝诗歌的声律变化
山海经·其一
饮酒·其五(下)
饮酒·其五(上)
咏怀诗·其十七
第三讲
汉诗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陌上桑
妇病行
战城南

第二讲
楚辞
楚辞 九歌·山
《楚辞》的作者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第一讲
诗经
唐风·山有枢
王风·君子于役
周南·关雎(下)
周南·关雎(上)
《诗经》概述
诗经 绪言(骆玉明)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
五、大丈夫出处行实
孟子谓蚳蛙章
孟子之平陆章
孟子将朝王章
天时不如地利章
《公孙丑下》 本篇概说
四、于心不忍,集义养气
本篇小结
子路告之以过则喜章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
尊贤使能章
夫子加齐之卿相章
夫子当路于齐章
《公孙丑上》 本篇概说
《梁惠王》篇回顾
三、忧乐天下,与民同乐
《梁惠王下》 本篇小结
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章
齐人伐燕取之章
汤放桀章
所谓故国者章
人皆谓我毁明堂
交邻国有道章
庄暴见孟子章

《梁惠王下》概说
二、有仁义,行王道
《梁惠王上》篇 小结
齐桓晋文之事章
国天下莫强焉章
寡人之于国也章
孟子见梁惠王章
《梁惠王上》篇概说

一、孟子其人其书与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孟子传统
孟子的思想世界
《孟子》的成书流传和内容结构
孟子的生命历程
身边的孟子
孟子的生命历程
课程说明

国学精品课|《左传》
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
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中国文学史
清代文学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志异》
清初白话小说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绪论

明代文学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汤显祖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明代杂剧的流变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明代前期诗文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绪 论
元代文学
元代诗文
元代散曲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白朴和马致远
王实甫的《西厢记
关汉卿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绪  论
宋代文学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宋初文学
绪 论
隋唐部分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李商隐
晚唐诗歌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大历诗风
杜甫
李白
盛唐的诗人群体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绪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
小说
辞赋、骈文与散文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永明体与宫体诗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辞赋
两汉乐府诗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1~24)


原典
《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
16 《四库全书》
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4 《永乐大典》
13 胡应麟与辨伪学
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1 宋四大书
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9 唐代佛经翻译
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
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2021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真题(文学615)
2021年温州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2021武汉大学839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考研专业课真题
2021年山东大学古代文学613真题
复旦大学古籍所2021古代文学方向真题
2021年山东大学古代文学613真题
2021陕西师范大学(716文学综合)汉语言文学考研真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2021年考研真题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纪录片
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
第8集 涅槃
第7集 变革
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
第4集 称霸
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
第1集 初生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
第八集 芳华永驻
第七集 浴火重生
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
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
第二集 高天长河
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以下为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


(《古代汉语词典》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使用的中型语文工具书,1999年11月,《古代汉语词典》获得第三届中国辞书奖二等奖)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广告合作请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发信息给本公众号。

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古代汉语郭锡良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国文学史 隋唐部分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发布于2023-03-04 1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