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多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重大事件发生时,不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从容应对。


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


“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在失意和迷茫时细细品味,会豁然开朗的。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芳自赏,低不自暴自弃;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诸葛亮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俗气、燥气。


心烦意乱者有之,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此静气。


凡大事面前有静气者,反映出他修炼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静气"说起来容,做起来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爱恶憎,在一定的环境中某种情绪总是要表露出来的,这是人的秉性。


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曰:“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静气源于定力,道家强调修心,心定、身定、都强调的是定力。


大学》教以:“定后而能静,静后而能安,安后而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气"需要修养,需要自己去历练和积累,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每个人后天成长的产物。所以,境界有高有低。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文字与手工定格

记录不想丢失的故事

复古 怀旧   现代 未来

用心去体会

用双手感知世界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悟: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发布于2024-04-12 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