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辅


三辅



01

三辅本指西汉时治理京畿地区(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的3个官职,后指这3个官职所管辖的地区。


汉景帝时,将首都长安城以及城郊地区大体分为3块,分别设置左内史、右内史、主爵中尉(后改为主爵都尉)管理。因共同管理京畿地区,故合称“三辅”。


汉武帝时,此3个官职又被命名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其总共管理区域大致是今天的山西中部地区。


后世其具体的行政区划虽然有所变更,但直到唐代,人们仍然习惯称京畿地区为“三辅”或者简称“辅”。





02





三辅的起源



 ●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 陵邑制度:

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施,对于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 郊县:

由都城的经济县和一般县构成,集中手工、冶铁、技术等生产活动—经济型的卫星城。一般县城人口规模2-3万人,经济萧条,人口稀少。









三辅的发展历程



 ● 秦朝: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灭司马欣的塞国后分其地置渭南郡、河上郡。汉高祖二年,杀章邯后又在陕西关中西部置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即在公元前198年,罢除三郡,设为内史。


 ● 西汉:

汉景帝二年时又将京畿设置为左右内史,初步形成京师之二辅制。汉武帝又剥夺了主爵都尉的职权,改左、右内史为左冯翊和京兆尹,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从而确立了京师“三辅”制。


 ● 东汉

东汉末至魏初时,京兆改置为京兆郡,京兆尹改为京兆郡太守;左冯翊改置冯翊郡,右扶风改为扶风郡,长官均改为郡太守。


 ● 隋唐以后:

简称“辅”。









三辅的主要职责



 ● 行政管理:

负责辖区内的日常行政事务,维持社会秩序。


 ● 司法审判:

参与司法案件的审理和裁决。


 ● 税收征收:

确保国家税收的征收和上缴。


 ● 人口管理:

登记人口,管理户籍。


 ● 地方监察:

监督地方官员的行为,防止腐败和违法行为。


 ● 军事防御:

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军事防御的任务。


 ● 社会治安: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 经济发展:

推动辖区内的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商业等的繁荣。


 ● 文化教育:

推广文化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


 ● 执行政令:

贯彻中央政府的各项政令,确保政策在地方的实施。


 ● 人才选拔:

推荐和选拔优秀人才。


 ● 灾荒救济:

在灾害时期,组织救济工作,帮助民众度过难关。








03

三辅的影响力



1、政治方面:

 ● 作为京畿地区的治理机构,对朝廷的政治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 其治理模式和政策对其他地区具有示范作用。


2、经济方面:

 ● 促进了京畿地区的经济发展。

 ● 保障了都城的物资供应和经济繁荣。


3、文化方面:

 ● 成为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的文化产生辐射作用。

 ● 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社会方面:

 ●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

 ●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历史方面:

 ●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 其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迁。


6、城市发展方面:

 ● 对长安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模式。




三辅地区的代表人物



1、班固: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汉书》。


2、班超: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3、苏武:

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


4、马援:

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5、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6、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7、杜畿: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


8、赵岐:

东汉经学家。




待续...







分享转发 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国学杂谈:49、三辅发布于2024-04-17 16:4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