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王


古代最高职称-王



01

王最早出现于殷周时期,是对天子的称呼,如商纣王、周穆王

《六书·故疑》言:“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

”关于“王”的字形含义,《说文解字》解释:“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本来称呼为公(如秦穆公、齐桓公)的诸侯们纷纷称王。


秦统一全国后,天子称作皇帝,也不再封王。汉代,汉高祖刘邦封赐异姓功臣为王,王自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最高封爵。后异姓王发动叛乱,刘邦将之尽行剿灭后,封赐宗室子弟为王,并规定后世非同姓不得封王。此规矩为后来历代统治者所遵循,异姓臣子功劳再大最多封侯(但也有统治者对拥兵自雄的武人无力剿灭而被迫对其封王的情况,如清代的三藩王)


西汉时,发生了同姓王叛乱的“七国之乱”,西晋也发生了同姓王叛乱的“八国之乱”。此后的历代统治者均认识到同姓王也不可靠,因此对同姓封王时只是赐其爵号,不再封地。自此,王成为封赐宗室的最高爵位,直至清亡。





02





称王的起源



 ● 继承:

在一些王朝或国家中,称王的地位可以通过家族继承的方式确立。例如,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继承方式。


 ● 战功

在战争时期,一些有卓越军事才能和战功的人可能会被拥戴为王,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和领导能力。


 ● 选举或推举:

在一些部落或社群中,可能通过选举或推举的方式选出一位领袖作为王。


 ● 宗教力量

在一些宗教或神秘主义的传统中,称王可能与某种特殊的宗教仪式或神秘力量相关联,通过特定的仪式或认可来确立。


 ● 自身实力:

一些人通过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逐渐崛起并获得称王的地位。









称王的发展历程



 ● 部落时期:

在原始社会,一些部落的首领可能因为其能力或功绩而被尊称为“王”,这是称王制度的雏形。


 ● 先秦时期:

在夏、商、周等朝代,称王是天子的专称,其他诸侯则被称为公、侯等。此时的称王制度与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密切相关。


 ●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各诸侯国开始相互争霸,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称王,如楚庄王、吴王阖闾等。


 ●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称王制度逐渐被皇帝制度所取代。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着称王的传统。


 ● 封建时期:

在封建社会,称王的情况较为复杂。一些朝代的地方藩王可能被封为王,或者在国家分裂时期,一些割据势力也可能称王。


 ● 近现代:

随着历史的发展,称王制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在一些文化和传统中,仍保留着对王的尊称。









称王的局限性



 ● 权力集中:

称王制度往往导致权力高度集中在王者手中,可能会滋生独裁和专制。


 ● 社会不公:

这种制度下的等级分明可能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限制普通人的发展机会。


 ● 缺乏民主:

称王制度通常缺乏民主机制,民众的意见和诉求难以得到充分表达和满足。


 ● 容引发战争:

为了争夺王位或扩张领土,各王之间可能会频繁发生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


 ● 限制创新:

在称王制度下,一些新的思想和观念可能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3

称王的影响力



政治格局

称王制度确立了封建等级秩序,影响了中国政治格局的演变。


社会结构:

它使得社会分层更加明显,贵族阶层的地位得到巩固。


文化传承

称王制度与礼仪祭祀等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民族认同:

在一些历史时期,称王的民族或政权会对民族认同产生影响。


文学艺术

相关的传说故事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素材,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




称王的伟大人物



1、周武王:

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他在牧野之战中击败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了天下共主。


2、楚武王:

公元前704年,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因为在南方,跟南蛮住在一起,所以楚人建国的时候,就一直被视作蛮夷之国,就连爵位也是低等的子爵。每次周天子举行祭天仪式的时候,中原各诸侯国都有祭天的资格,而楚王却只被任命为“火师”,不能祭天。


3、齐威王:

田氏经历四代国君,到了齐威王时期,发展也越来越强大。




待续...







分享转发 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国学杂谈:36、王发布于2024-04-17 16:43: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