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织经

原文:

权者,人莫离也。取之非,守之尤艰;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假天用事,名之顺也。自绝于天,敌之罪也。民有其愚,权有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难附焉。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事惟忠,庸则自从。名可易,实必争;名实悖之,权之丧矣。嗜权逾命者,莫敢不为;权之弗让也,其求乃极。机为要,无机自毁;事可绝,人伦亦灭。利为羁,去其实害;赏以虚名,收其本心。若此为之,权无不得,亦无失也。

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君子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利为上,愚者惟求良善。众之敌,未可谓吾敌;上之敌,虽吾友亦敌也。亲之故,不可吾亲;刑之故,向吾亲亦弃也。惑敌于不觉,待时也。制敌于未动,先机也。构敌于为乱,不赦也。害敌于淫邪,不耻也。敌之大,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甚。使视人若寇,待亲如疏,接友逾仇,纵人之恶余,而避其害,何损焉?

翻译

权力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东西。获取权力非常不容易,保持权力则更加困难;不够智慧的人得不到它,计谋有失误的人最终会遭受祸患,这是关乎生死的大事。如果依据天命行事,那就是顺应自然之道。如果割裂了自己与自然的联系,就是敌对自然的罪过。民众可能有他们的愚昧无知,但权力的运用却有其内在的智慧。如果德行不显著,人们就难以依附和信任。在乱世中要靠能力来治理,而在和平的时代就要避免灾祸的发生。在重大的事务中要保持忠诚,平时则随遇而安。名声可以改变,但实际成果必须争取;如果名不副实,权力就会丧失。那些渴望权力胜过生命的人,没有人不是因为权力的诱惑而行动;权力是不应该让渡的,人们对它的追求是极致的。机会非常重要,没有机会就会毁灭自己;一旦事情无法挽回,人际关系也就崩溃了。财富和待遇是一种束缚,放弃真正的利益是有害的;用虚名来奖赏,可以赢得人心。如果这样做,权力不仅可以得到,也不会失去。
人人都有敌人。敌人是利益冲突的象征,在涉及生死的事情上绝不留情;如果没有观察就无法区分朋友,如果不控制敌人就无法成就事业。这是一个大难题,必须解决。如果君子以小人为敌,也变成了小人;如果小人能与君子为友,也就变成了君子。名誉是虚无的,智者不会在意别人的批评和赞誉;利益是至上的,愚者只追求表面的善良。大众视为敌人的,未必是自己的敌人;如果权贵是敌人,即使是朋友也成了敌人。亲情原因不能成为放纵的借口,即使是亲人,也应该放弃。在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迷惑他们,就是在等待机会;在敌人还未行动前先下手为强,就是占据了先机。如果敌人企图制造混乱,就不能原谅;如果敌人放纵邪恶,就应该倍加鄙视。面对强大的敌人,最大的错误就是不了解对方;当灾难来临时,混淆朋友和敌人是非常糟糕的。如果将每个人都当做敌人对待,对亲近的人保持距离,与朋友相处胜过与仇敌,放任别人的恶行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这样有什么损失呢?

解读:

历史的舞台上,权力始终是主角,围绕它展开的博弈总是扣人心弦。我们试图从那些古典故事中,探寻权谋的智慧和策略。
春秋时期,智者管仲虽为齐桓公之相,但他的影响力迅速超越了普通的辅臣角色。他精妙的政策改革,使齐国成为诸侯之首,享有“管氏之政”的盛誉。然而,尽管管仲以其极致的智慧维系权位,仍难逃衰老带来的权势流失。他的晚年让人感叹:即使是智慧和权力的化身,也不能挡住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嬗变。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昭示了权力博弈的残酷与激烈。赤壁之战前,曹操依靠精湛的统帅能力和军事策略,侥幸掌握了汉朝的大权。但孙权刘备联手,借助风向和火攻的奇谋,成功地挫败了曹操的大军。这一战役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三方智慧和胆略的对决,最终决定了天下的走向。
再比如唐太宗,他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雄主,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他不断的吸收反面教训,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唐太宗对待权力的态度是审慎而开明的,他邀请谏臣直言,纳谏如流,正确处理了权力与民心、才智与谦逊之间的关系。就连对待敌对国家,他也能以弘扬文化、通商互利来化解矛盾,而非简单的武力征服。
这些故事或许只是沧海一粟,但都证实了一个道理:权力既是一场博弈,也是智慧和德行的试金石。那些颇有治世之能的君王,他们或借正义之名,或施仁政君心,都能在权力的天平上谨慎地寻找平衡。因此,在探求权利的征途上,融汇智慧与德行,方能臻至盛世。而历史,就是这样一幅幅权谋画卷的展示,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教训的警醒。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奇书《罗织经》控权卷:权力的艺术与敌手的制胜法发布于2024-04-04 10:35: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