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期间,一方面因为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对服饰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虽然基本衣着承袭汉制,但是人们的思想开始强调自我个性的解放。

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

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在衣着方面新成了褒衣博带的风格。女子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在颜色方面,魏晋时期规定宫中朝服用红色,常服用紫色。平民穿白色。北朝的服装义红色为主,穿小袖长身袍,平民女子一襦袄为常服;南方的服饰主要以襦裙为主,还有袍和衫。

 

 

 

穿衣层次

 

 

上身:方衣/裲裆——衫——襦——半袖

下身:褌——袴——裙——蔽膝

 

 

 

 

 

 

形制

 

[方衣]

 

未有文物佐证,只在衣物疏里见过,猜测是女子内衣。

 

 

[深衣]

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之曰“臀”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名为“ 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煞是迷人,故有“华英带飞辉”的美妙形容。南北朝时,有些将曳地飘带去掉,而加长尖角燕尾,使服式又为之一变。

 

 

[褌裆]

造型类似背心,原本是内衣,后来也可以外穿,男女皆有穿着。

 

 

[衫]

贴身穿着的第一层衣服,没有花纹和袖口缘边,相当于现在的打底衫。这个时期的衫大部分是有腰襕的。

 

 

[襦]

襦穿在衫外,两侧不开衩。有腰襕,可塞入裙内也可外露,亦有异色腰襕。

 

 

[半袖]

半袖的袖子比襦短,一般袖长及肘,类似今天的马甲。有些袖口缘有荷叶边。

 

 

[大袖]

据陶俑和文献显示,大袖的袖跟较窄,大约在肘部以下放宽,呈长片的刀状。形状和现在的魏晋风大袖衫不同。

 

 

[褌]

第一层贴身下装,有裆。膝挥稍长略及膝,犊鼻褌短小似三角。底层人民会直接穿着褌干活。

 

 

[袴褶]

褶是不开衩的通裁上衣,搭配下挎合称袴褶。穿着方便,男女皆可穿,甚至后来还担任过隋唐时期的朝服。

 

 

[裙]

这一时期的主流剪裁方式是交窬,即将多块梯形布料缝合在一起,有些还会缘荷叶边。现在也称破裙、间裙。

 

 

[蔽膝]

装饰在裙外的衣物,有梯形、舌形和尖角围成的花瓣形。穿起来仙气飘飘,非常漂亮。

 

 

 小tips

小伙伴们要知道哦! 魏晋风≠晋制

相对于魏晋风的飘逸潇洒来说,晋制汉服看起来是比魏晋风要端庄大气一些的,但是两种衣服属于不同的风格的。襦裙与衫裙的主要区别在于上衣的形制。怎样区别汉服是“襦”还是“衫”关键看所穿的上衣有没有腰襕 (腰襕就是上襦衣摆的位置拼接出来的一块布,当我们将上襦掩腰穿的时候腰襕是看不出来的) 是不是单层、有没有交领形制。

 

 

上襦,是指有腰襕的短夹衣单层叫单襦,双层叫复襦,典型者叫晋襦。晋制汉服的下裙大部分是破裙,破裙和普通的一片式下裙是不一样的,破裙是由几片形状相同的梯形布料拼接成的,一般有几片布料就被称为几破裙。

这种裙子通常都是由不同颜色的布料拼接在一起的,它穿起来会显得人的身形十分苗条。晋襦是有腰襕的,因为它被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分开剪裁的。所以晋襦的中间往往都有一条缝。襦的长度是不超过膝盖的。有腰襕侧边是不开叉的,是外穿。襦可以跟袄裙一样衣服盖住裙子,也可裙子包住上衣。

 

 

 

在衫还没有出现前,人们贴身穿的衣物叫汗襦(也就是曲领襦),大约在魏晋向南北朝过度时,衫逐渐形成,衫和襦一样也有腰襕!但是它没袖缘。

大约在唐时襦逐渐消失,然后衫不仅作为内穿衣物也开始作为外穿衣物,衫的领形也多变起来了,有直领对襟、直领大襟(交领)、圆领大襟,而且衫也没有太多长度限制,长度在未过膝盖的叫短衫,长度过膝盖的叫长衫,长度至脚的叫袍。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历史承上启下”服饰概述(魏晋南北朝)发布于2021-05-09 18: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