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盘棋”  可订阅哦!
【原创字数】3451字
【阅读时间】5分10秒
【文章类型】深度分析
 
诸子百家,“诸子”的本意是若干被称为“子”的人,而“子”是当时对成年男子的尊称,能被称为“子”的必定不是一般人,比现在的院士还要稀有。如果把诸子的生卒年代罗列对比,就会发现韩非是诸子百家的最后一人,也就是最后一个被称为“子”的。
 
紧接韩非的是李斯,他当官当得好,学问做得也不错,按照惯例也应被称为“子”,但古今所有史料典籍从未有称李斯为“李子”的,固然李斯的主要职业是官僚,而且人品广为古今诟病,但秦孝公时商鞅主要职业也是官僚,其学说也被指责为毫无人情味,奇怪的是,商鞅却偶被称商子,其著作《商君书》也被称为《商子》。
 
所以,李斯不被以“子”相称绝非偶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追溯至韩非。百家争鸣的自由时代为什么到韩非就戛然而止了?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以禁百家之学?为什么说焚书实践是来源于韩非理论指导?
百家争鸣图



一、焚书:统一思想的极端手段


深入分析之前,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思考清楚:为什么诸子百家最后一人是韩非子?因为韩非之后的秦朝再无百家。为什么秦朝没有百家?因为秦朝缺乏百家争鸣时期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为什么秦朝没有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因为秦始皇通过焚书事件禁止法家之外的百家之学。所以,大家的目光可以聚焦至秦始皇的焚书事件。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要求效法古代施行分封,所谓“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对此,丞相李斯当庭驳斥,认为当时的儒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大谈特谈私学之害,所谓“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最后建议秦始皇“禁之便”
 
李斯为何如此仇视私学?私学,即中国古代私人开办的学校,由私人招生授课,讲授内容多为开办私学者个人的学说。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被称为伟大教育家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私学在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而私学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了西周“学在官府”的学校教育被官方垄断的局面,也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学一体的旧官学教育体制。
 
可以说,春秋战国之所以出现百家争鸣这样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涌现出诸子百家之多的学术流派,私学功不可没。周天子权威不足以维持全国思想一致的前提下,正如李斯所言,私学使世人可以“各以其学议之”,鼓励思想自由,提倡表达自由,不必拘泥朝廷礼法,更无需在意言论管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但是,秦始皇作为极力主张集权与统一的第一号专制皇帝,绝对不能接受思想界的百花齐放,更不能容忍学术圈的百家争鸣。他索求的是集权,大大的纯纯的君主专制,他渴望的是统一,绝对的全方位无死角的统一。而且早在商鞅变法时,愚民弱民(商鞅学说日后另作文详述)就是秦国的一贯主张,何况现在天下都尽在掌握呢?
 
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烧秦史以外的列国史记,私藏《诗》《书》也要限期交出烧毁,超过三十天没有烧毁的就黥面,有敢谈论《诗》《书》的立刻处死,以古非今者直接灭族,而且查禁私学,学习法令者要以吏为师。这就是著名的焚书事件。
 
一言以蔽之,焚书就是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为进一步巩固专制统治,在全国学术界采取的统一思想的极端手段。透过现象看本质,表面烧的是书,实际目的是钳制非统治者认可的诸子思想。
 
只凭烧几本书就能统一思想么?显然不是,所以焚书事件的关键在于“以吏为师”,即只能拜专研法术的官吏为师,崇尚法家学说的同时,将其他各家打入死牢,永世不得翻身,百家争鸣式的学术自由自然也随着始皇一炬化为乌有,甚至有学者认为,直到民国时期的“黄金时代”,中国学术界才找回先秦风采。
秦始皇焚书坑儒广为后世诟病



   二、禁私学理论肇始于《韩非子》


韩非之后无百家,秦朝一统灭诸子,这种局面出现的直接乃至根本原因就是焚书事件,而焚书之所以对当时学术界祸害如此之深,关键在于查禁私学。《韩非其人:孤愤的终结与新的开始》(点击可查看)一文中可知,韩非虽然未得任用就死在秦国,但秦王嬴政与丞相李斯却几乎将韩非思想全盘接受,转化为治国实践,指导秦从耕战强国到扫灭六国,从偏据西方到一统天下。查禁私学也不例外,因为禁私学的理论其实肇始于《韩非子》

 
韩非对私学的批斗主要集中在《韩非子·诡使》篇中,开篇他罗列了一些社会反常现象,其中就包括“私学成群”,这些反常现象直接后果就是“入则乱民,出则不便”,韩非给私学扣上了“乱”的大帽子
 
读过“好大一盘棋”韩非系列文章的读者都知,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行法废私,私作为公的对立面,被韩非视为仇雠,所谓“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私者,所以乱法也”。遗憾的是,当时却存在不少“士有二心私学……大者非世,细者惑下”。更令韩非痛心的是,君主对私学这样的反常行为不加禁止,竟然给予鼓励,所谓“上不禁,又从而尊之以名,化之以实”。
 
私学不禁止,后果很严重。最令韩非担心的是,私学中的师徒单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得到君主青睐和封赏,不少还当了大官,这是对韩非法治理论的严重践踏和破坏,更是对韩非以法治国政治构想从根源的摧毁,所谓“上有私惠,下有私欲,圣智成群,造言作辞,以非法措于上”。因为在韩非理论体系中,君主的奖赏只能出于一个途径,即法律规定的功劳,有功方能行赏,此外别无他途,但这些私学师徒未立尺寸之功,却得到封赏,“是无功而显,无劳而富也”,韩非岂能容你?
 
韩非又挑起眉毛,咬牙切齿,对君主言道:“凡乱上反世者,常士有二心私学者也。”这个罪名足以令每个君主听后不寒而栗,韩非直接将私学与犯上作乱加以因果关系,还说:“国不事力而恃私学者其爵贱,爵贱,则上卑,上卑者必削。”(见《韩非子·心度》)国家依靠私学的后果就是君主愈加卑微,国家日益贫弱。之后,韩非又说,私学如此猖獗,都是你君主不加禁止的过错啊,“上不禁塞,又从而尊之,是教下不听上、不从法也”。
 
好一个韩非,竟是赤裸裸的肉体消灭主张者。对于私学,他建议君主:禁其欲!灭其迹!禁其行!破其群!散其党!这三字三字的连珠炮,不就是从咬得咯咯作响的牙缝中射出来的么?
 
两千年后看韩非的论述,颇觉不可取,但秦始皇可不这么想,再伟大的人也跳脱不开时代的枷锁:他叫李斯一起,捧着《韩非子》彻夜攻读,二人在秦王宫昏暗闪烁的烛光中,发出连连称赞,夹杂着惊叫的崇拜,吓得值夜宫监在宫殿门口不时向内张望。
 
天亮了,嬴政和李斯虽然一夜未眠,但仍精抖擞走上朝堂,丞相李斯出班奏道:“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烧之!”始皇陛下曰:“可。”
 
天黑了,先秦诸子的天彻底黑了,这一夜竟过了两千年。
天黑了……



三、学术自由扼杀者韩非的作茧自缚


学术成果,是不能完全以实用主义标准衡量其价值的,更多的学术履行着储备职能,即使不能立即转化为生产力,但其仍有提供某种思路和方法的价值意义,在未来某一天,或许就会发挥作用。

 
退一万步讲,哪怕一个学说完全不可能有现实价值,但其存在就是一种价值,至少为学术理论界的多元化贡献了一份力量世界因多元而丰富多彩,这也许就是当今许多人追慕百家争鸣时代的原因吧。
 
在先秦时期,思考自由,表达自由,交流自由,更重要的是,思考无罪,表达无罪,交流无罪。嬴政和李斯用坑与火结束的争鸣时代,早就被韩非用刀与笔结果了!全国学术界只发出一种声音,都秉持同样论调,“万马齐喑究可哀”,这样的统一,我不敢想。
 
韩非啊韩非,你为法家学说的独尊操碎了心,不惜自家性命,但你想过没有:几十年后儒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者会不会用你的说法,主张严禁法学,来一次对法术之士的彻底肉体消灭呢?
 
儒家的形象向来宽和温润,绝不会举起屠刀杀尽百家。相形见绌,韩非显小,这个小是手段的小,也是目的的小,是不能容人的小,也是作茧自缚的小,是格局的小,更是灵魂深处的小,是集市屠户的小,也是学术自由扼杀者的小。被他一起带入小境界的,有李斯,也有伟大的嬴政大帝。
 
韩非以后,再无百家,亦再无争鸣。韩非这个学术自由扼杀理论的提倡者,也上演了一出漂亮的作茧自缚,这个茧缚住了韩非自己,也缚住了大秦王朝的蓬勃生机。
 

狄更斯《双城记》有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如今新社会,是一个学术百家,竞相争鸣的好时代么?

郭沫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书法作品



这盘棋启发我们:
1.焚书事件是秦始皇为进一步巩固专制统治,在全国学术界采取的统一思想的极端手段,关键在于“以吏为师”的查禁私学。
2.禁私学理论肇始于《韩非子》,因为私学是对韩非以法治国政治构想从根源的摧毁。
3.韩非与嬴政联手扼杀学术自由,结束了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但也作茧自缚,坑害了自己。


荀子系列】点击可查看:

《荀子其人:高寿+经历丰富+不得志》

《荀子学说:先秦思想集大成者》

《秦亡真是缘于荀子说的不施仁义吗?》

《荀子为君主专制插上绝对权力的翅膀》

《荀子入秦:儒家与统治者联姻的肇始》

《荀子:何计身后评》



【声明】本文原创,如要转载,请添加客服,联系相关事宜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好大一盘棋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诸子百家最后一人为何偏偏是韩非子?发布于2021-05-10 14:56: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