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

(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



成就:

①儒家学派始创人,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至圣”“圣人

②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③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并倡导“因材施教”等开明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使传统文化教育惠及整个民族

著作:

①与弟子重新编订《五经》,修订《春秋》,以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

②孔子的思想和言论被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因此其是孔子的“言行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成就:

①被称为“亚圣”

②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著作:

作《孟子》七篇,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孟子 ·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 ·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荀子(名况,字卿)


成就:

①曾传道授业,弟子有韩非李斯

②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著作:《荀子》(青出于蓝,即出自《荀子 ·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著名学者朱熹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即为《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春秋》。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十三经”

指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其中,“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尔雅》

是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知识拓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提出的,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化了专制皇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二、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形。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其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形

庄子

姓庄,名周,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南华经》),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所以庄子的作品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黄老思想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兼采阴阳、儒、法、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西汉初期以“无为而治”为统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三、法家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代表人物:


李悝(法家始祖)、商鞅、韩非(集大成者)、李斯

代表著作:《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成为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其制定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总集,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

著名思想:法家的政治口号是“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


知识拓展

《吕刑》是西周第一部成文法典,也可称为我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其后也有很多法典,只是不太完善。


四、理学

理学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理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

理学分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强调理高于一切;陆王心学,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


程朱理学


北宋程颢

①著作有《定性书》《识仁篇》等

②认为“良知乃出于天,故明心可见性”,主张“识仁”,而以“诚敬”存之,并须身体力行,在实际生活中去验证真理

北宋程颐

①著作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

②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敬”即专一,不怠惰,“穷理”即穷究事物之理

典故:程门立雪(杨时、程颐)

南宋朱熹

①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在先,气在后”“格物致知”,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强调“知先行后”,又认为“知行相须”,突出“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等

②儒家代表人物,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合为“四书”,取代了“五经”的权威地位;其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是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1.以“心即理”为其思想核心;

2.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心中,“心”是唯一的实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明朝阳明

又叫(王守仁)

①平定宁王之乱,创立“阳明心学”

②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③知行关系: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即所谓“知行合一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职言职语数据库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专题3诸子百家发布于2021-05-10 15:27: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