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书艺术教育

 

 

原文转载|续

 

虚和实之二 化景物为情思

 

宗白华

 

 

上面讲了虚实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是个虚实结合的世界,所以反映为艺术,也应该虚实结合,才有生命。现在再讲虚实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思想家还认为艺术要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的思想。

 

 

 

 

宋人范晞文《对床夜语》说:

 

 

不以虚为虚

而以实为虚

化景物为情思

从首至尾

自然如行云流水

此其难也

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

 

 

 

 

清人笪重光《画荃》说:

 

 

 

 

 

 

实景清而空景现

真境逼而境生

实相

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人邹一桂《小山画谱》说:

 

实者逼肖

则虚者自出

 

这些话也是对于虚实结合的很好说明。艺术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达出不可以描写的东西。

 

踏歌图,宋代,马远,绢本水墨淡色,191.8×104.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踏歌图(局部)
我们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三岔口》

 

《三岔口》这出京戏,并不熄掉灯光,但夜还是存在的。这里夜并非真实的夜,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虚构的黑夜,是情感思想中的黑夜。这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

京剧《三岔口》表演者:郝帅 郝杰

 

 

 
《梁祝·十八相送
 
《梁祝相送》可以不用布景,而凭着演员的歌唱、谈话、姿态表现出四周各种多变的景致。这景致在物理学上不存在,在艺术上却是存在的,这是“无画处皆成妙境”。这不但表现出景物,更重要的结合着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因此就不是照相的真实,而是挖掘得很深的核心的真实。这又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

越剧《梁祝·十八相送》表演者:吴凤花 陈飞

 

史记·封书》写海外三神山,用虚虚实实的文笔,描写空灵动荡的风景,同时包含着对汉武帝的讽刺。作家要表现的历史上真实的事件,却用了一种不捉摸的文学结构,以寄托他自己的情感、思想、见解。这是“化景物为情思”,表现出司马迁的伟大艺术天才。

 

 

 

范晞文《对床夜语》论杜甫诗:

老杜多欲以颜色字置第一字,却引实事来。

如“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是也。

不如此,则语既弱而气亦馁。

 

“红”本属于客观景物,诗人把它置第一字,就成了感觉、情感里的“红”。它首先引起我的感觉情趣,由情感里的“红”再进一步见到实在的桃花。经过这样从情感到实物,“红”就加重了,提高了。实化成虚,虚实结合,情感和景物结合,就提高了艺术的境界。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杜甫

力疾坐清晓

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

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

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

四海尚风尘

 

 

 

 

 

诗人欧阳修有首诗《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阑无赖客思家

 

这里情感好比是水,上面飘浮着景物。一种忧郁美丽的基本情调,把几种景致联系了起来。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于是成就了一首空灵优美的抒情诗。

诗经·硕人》: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娥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前五句堆满了形象,非常“实”,是“错采镂金、雕缋满眼”的工笔画。后二句是白描,是不可捉摸的笑,是空灵,是“虚”。这二句不用比喻的白描,使前面五句形象活动起来了。没有这二句,前面五句可以使人感到是一个庙里的观音菩萨像。有了这二句,就完成了一个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人形象。

 

 

  近人王蕴章《燃腊余韵》载:“女士林韫林,福建莆田人,暮春济宁(山东)上得诗云:

老树深深俯碧泉

隔林依约起炊烟

再添一个黄鹂语

便是江南二月天

有依此绘一便面(扇面)者,韫林曰:‘画固好,但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情矣。’”在这里,诗的末二句是由景物所生起之“情思”,得此二句遂能化景物为情思,完成诗境,亦即画境进入诗境。诗境不能完全画出来,此乃“诗”与“画”的区别所在。画实而诗为画中之虚。虚与实,画与诗,可以统一而非同一

 

 
 
柳溪晚钓图,齐白石
 

以上所说化景物为情思、虚实结合,在实质上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清代画家方土庶说: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

 

 

——《天慵庵随笔

 

这就是说,艺术家创造的境界尽管也取之于造化自然,但他在笔墨之间表现了山苍木秀、水活石润,是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世界上所没有的新美、新境界。凡真正的艺术家都要做到这一点,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都必须有新的东西、新的体会、新的看法、新的表现,他的作品才能丰富世界,才有价值,才能流传。

 

(原载于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论丛》1979年第6辑)

 

 

 

 

参考文献及图片引用

 

 

1、宗白华:《美学散步》(插图典藏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2、美学散步文化” 微信

3、故宫博物馆官网

4、部分图片及视频源自网络

5、音乐:QQ音乐

 


 

 

 

策划 | 艺术实践教研室

编辑 排版 | Rio

 

如有版权问题

原作者请联系本 后台我们会及时处理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化景物为情思:先秦诸子哲学思想中的虚与实(二)发布于2021-05-11 1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