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画像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他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誉为“宰相之杰”,与三国诸葛亮唐朝魏征比肩齐名,开创了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但其死后,因位高震主,被削尽官职,家被查抄,祸及子孙

关于居正公远祖世系,因其家谱失传,史实不足,没有很好的佐证,故而形成了各家之说,至今尚未有确论。作为张姓一员,我有幸担任湖北监利县竹庄河张氏福涧公(实万公七世孙)支祠《张氏宗谱》主编。正当各处为居正公寻找家谱、考证家世迷惘之时,我却在本支家谱中我发现居正公不仅与我支宗祠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而且在本支家谱发现了关于居正公远祖吊头、世系的明确记载。当时我也曾怀疑家谱的不可尽信,因为傅会名人的家谱多得去了。但为了正本清源,还家史一个清白,笔者采取严谨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结合族谱及国史、方志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与论证。最终,笔者得出了一个定论:居正公是实万公的嫡裔,且是实万公第18世孙。   

荆楚地区张姓自鼻祖挥公至九皋公世系,各支谱系基本相同,尊九皋公为104世祖,114世祖实万公以被大多数荆楚地区张氏所认同,尊实万公为迁湘始祖。至于实万七世孙“福”字辈之后便出现了较大争议,各地谱系不尽相同,因为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加之正值元末明初战乱不休,天灾人祸,再加上明初几次“大移民”,致使续谱之事有所搁置或断代,同胞同房宗亲形同陌路,后来各地族谱还出现了很大杜撰臆测的成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愈是是受贬名祖中的家谱愈有改动之嫌,故而出现多支同宗族谱无“雷同”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我支宗谱较为真实可信,理由有四:其一,传记完整。源流考、先世分支迁居考等对祖籍、发源、迁徙作了详细记载;其二,世系连贯。自鼻祖挥公至九皋公有历代远祖名讳,自九皋公至今有完备的吊头世系记载;其三,主旁兼录。有的家谱只记本宗直系而丢掉旁系族亲,对无后嗣之祖和分支迁祖不予辑录,而我支宗谱对无后嗣之祖照录不删,对分支旁系祖也做辑录。其四,续修不断。我支自唐朝首创宗谱,宋代尚祖公时有黄綾谱,明初肇基祖大鑑公携谱而迁,至其五代孙建祠续谱,清代乾隆、光绪时两修,民国38年续修,新中国成立后两修,尽管日寇入侵、文革破旧,我支也有保谱如命的宗亲让家乘得以延续。1997-2003年荆楚张氏大联宗都以我支宗谱为重要凭据才得以真正厘清世系。现在,我们要探究居正公的远祖,还得从唐、宋两代说起。

一、“朝廷赖其赞襄,边防得其谋议”

宋敕封紫金光鱼袋大夫?张实万墓

实万公(923-1050),字文采,宋敕封紫金光禄鱼袋大夫,其远祖九皋公出生于唐天授元年(690),卒于唐天宝十四年(755)。居广东韶州府曲江县,是唐代名相张九龄的二弟,历仕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帝,官至谏议大夫,封曲江县伯。

到了后唐长兴二年,实万公的父亲汉杰公,他是一个武官,本来是要从湖广江陵去武昌任职的,一家人乘坐官船,泛舟而下,经过临湘,泊入碧峰潭后,实万公睹其山清水秀,一下子被这一方水土迷住了,无奈实万公独钟于山水,对仕途没有了兴趣,说什么也不愿走了,父亲只好丢下儿子,与家人到武昌做官去。据后来当了天章阁侍制、河南东京府尹、特进同平章事的张尚祖所写的《碧潭记》:“先大人雅意山水,往来于湖湘之间,得今之居曰碧峰潭。严严峭拔,巍然特立不群者山也,溶溶涟漪,耿然澄清不淆者水也,清幽雅洁有契于君子居,因而徙而家焉……”。于是乎,实万公筑室碧潭,后来成为湘邑之始祖。

实万公生有三子:长子尚祖公,是临湘县的第一个进士,宋真宗咸平五年王曾榜进士,仁宗庆历时任河南东京府尹,累官至节度使平章军国事(位同宰相);次子尚宗公,中宗参政鲁宗道之婿,赠郎中太史;三子尚阳公,仁宗赐婚升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实万公的后嗣可谓威震朝野。《临湘县志》载,张尚阳一生利用其特殊的“驸马”身份和过人的才智,为加强宋朝西北防务,协助朝廷大臣治理国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实万公死后,仁宗皇帝为其亲撰祭文,文中对其子嗣大加赞赏:“朝廷赖其赞襄,边防得其谋议,他日垂绩凌烟,谅公为之色喜。”实万公已离开人间近千年了,其后嗣繁衍数万,48个“福”祖下江南,散居各处,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实万公嫡裔中出了26位进士(宋代15位,明代11位),有的叔侄同榜,有的兄弟同榜,实属奇谈。这其中,有四位宰相(张尚祖、张治、张居正、张瑞图),一位哲学家(张载),一位书画家(张瑞图),真可谓“中国进士第一门”。

又据史载,明代张姓出了五状元,三榜眼,两探花,一会元:张信,浙江定海人,洪武甲戌状元;张异,江西南城人,成化乙丑状元;张怵,浙江山阴人,隆庆辛未状元;张懋修,湖广江陵人,万历庚辰状元;张以诚,南直青萄人,万历辛丑状元。张显宗,洪武辛未榜眼;张春,江西省临江府新喻县人,明嘉靖丁未科榜眼;张嗣修,湖广荆州府江陵,万历五年丁未科榜眼。张瑞图,福建省晋江人,明宣德丁未科探花;张天瑞,成化辛丑探花。张治,湖广陵人,正德辛巳会元。这11人当中就有9个是张实万的嫡裔。故有人题联赞曰:“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高日月;状元榜眼,二男登两第,学冠天人”;“宴列琼林之首,胪传鼎用之中”。 

二、千古实万藏伟器,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实万公的子嗣不仅才识出众,而且繁衍甚蕃,长子尚祖公和次子尚宗公各生五子,三子尚阳公生三子。实万公7世孙(“福”字辈)中,尚祖公支下二十九支,尚宗公支下十八支,尚阳公支下八支,共计“福”派五十五支,而真正散居的湖广只有四十八支,此所谓湖广张姓中流传的“四十八福祖下江南”。湖北省监利县竹庄河张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福涧公的后裔。

说到竹庄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唐代,竹庄河还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宋时,荆河所挟之泥沙,悉入洞庭,淤泥累积成滩,形成了洞庭湖北坝一块较高湿地。洲滩外是宽阔的江面,这里舟楫如梭 ,上通荆襄,下通岳郡,商贾云集,买卖热闹,是“河道”上的一个重要埠头,时称“小汉口”。到了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的部队与陈友谅旧部及元朝残余势力在湖广进行长达数年的战争,造成了湖区人口锐减和大迁徙,这里“原土著居民散亡,田园荒芜”。

话说大鑑、二铭、旺钱公三兄弟(实万公第13世孙),世居河南信阳州大槐树张家湾,家道还算殷实,只因山东山西流民犹如洪潮般涌入河南,当地有财者深受其害。明永乐二年(1404),大鑑公三兄弟逃难来到了这“千里为虚”、“荆棘没人”的荒凉无人之境,他们和其他客族流民一起绾草为记,插标为业,靠打鱼为生。

地理位置来说,竹庄河处于巴陵郡北部门户,长江与洞庭湖在此交汇,荆江口窄,洞庭湖宽,此处呈瓶颈状,当川湘两水同时暴涨时,洞庭之水横截堵塞,波涛澎湃于监利江面,故每年夏秋之交,洪水泛滥。八百里洞庭浩浩荡荡,然其水患却成了湖区人民的心头之痛。     

明隆庆年间,居正公为了保护江汉平原,当然也有人说是保护在湖北安陆的“显陵”以及他自己家乡江陵的安全,想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针,在荆江北岸筑黄檀长堤,堵塞荆江北岸穴口(九穴十八口),但由于诸多原因一度搁置。(引《巴陵府志》)

到了万历元年,居正公任内阁首辅,他根据“江之利在蜀,江之患在楚,楚之江患,荆郡其首也。”遂上书万历皇帝,奏请治理荆南水患,终于得到了万历皇帝的批准。万历2年(1574),居正公乘官船选址勘地,他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洞庭湖北坝尺八穴,在一座颇有灵气的洞庭庙里歇脚,于是求指点,可否筑堤?从何地开锹动土?洞庭王爷大显威灵,连发100对胜,并指示:从南河口(今尺八镇)动土,堤段40里,且此事得有同宗人支持,方可成事,事成能彪炳史册。居正公随即派人打探同宗人,探报洞庭庙附近的竹庄河人全都姓张,居正公一行来到竹庄河,问其户首,才知竹庄河张姓是临湘县碧潭人实万公的后裔,与自己同出一宗,甚喜。宰相大人的到来,加之又是同宗人,竹庄河沸腾了,酌7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酒杀鸡以待。酒过三巡,居正公想起了供职于自己门下的圣实公(1480-—1571),迅即问及身体状况,户首答道:“圣实公已于前年(1571)病逝。”居正公感叹曰:“论起辈分,圣实公还是我的父辈,他 27岁任云南北胜州刺史,政绩卓著。后来事我左右,清名遐迩。想来隆庆元年,我替他过米寿,他奏题请事牌解组(辞官),我见他年以高寿,体有贵恙,就准了他的奏。”酒散,居正公当着族人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朝廷要筑修黄堤,治理水患。”于是在竹庄河张氏宗祠设立指挥部,并增建一进官厅,挂上首相匾,开始了荆江大堤第一段的施工。


后来竹庄河清乾隆20年(1756)《张氏宗谱》作了详细记载:“前有居正公,系江陵人,因号江陵氏,乃我前代尚祖公四世孙分支通敬公之后裔也。明万历二年甲戌岁,奉旨币修皇堤,来祠设立公馆,挂首相匾一块于官厅,以显公返本之心,以彰公全族之诣也。如是开土局修江堤,上自柳港口起,下至南河口止,共计四十余里。自甲戌春兴工,至八年秋方使告竣。我族遵禹、遵道、遵仁三公亦协办十载,完工时撮名新挽垸。使后监巴两县减芦添银,能保国太民安,得居正公之力也。且族有此等之人,而又有此等之力,方成此等之事,皆因朝廷有此等之福也。公能举此大事,可以保全赋命,乃国家之幸盛,亦万民之幸盛矣。”

直到万历八年(1580年),完成了堵筑庞公渡(穴口)工程,并连堤并垸,荆江干堤始成雏形,全长480里,老百姓将其称为皇堤,其时监利县境新挽江堤180多里。皇堤筑成后,有效地控制了长江——洞庭湖水患。(引《监利县志》)

居正公修筑黄堤时,投亲问祖,并且在竹庄河宗祠增修一进官厅(原来只有两近:百忍堂,玉皇殿),在官厅挂首相匾一块,左文魁右武魁。试问,在封建社会,没有宰相身份的家族能斗胆挂上首相匾吗?还在祠堂前牌坊上题写对联:谏止修宫力可回天返日;丹成得道法能伏虎降。竹庄河祠堂一直保存到文革时期才被拆除,现在还有当时祠堂图为凭。

打开竹庄河清代光绪28年(1902)和民国20年(1931)《张氏宗谱》,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下记载:

1、实万公第四世:平胜公 字日强,庠生。生于宋景佑四年,终于宋宣和三年,葬上河潭伏虎山尾左。妣田氏。生二子:通诚、通敬。

      实万公第五世:通敬公,太学士,居湖南碧潭。其后裔迁湖北江陵,后至居正公,明万历首相,又有懋修公,字维时,明万历八年庚辰科状元。

2、此乃洞庭之北坝矣,彼时洪荒之世,泥沙淤滩之所,鑑、铭二公落业时,报请升科费用多金,上自后湖刘姓起,下至孙家湾止,概属我张姓之业者矣。前有居正公系先世 尚祖公第四代孙分支 通敬公之后裔也。明万历年间,奉旨领币挨大江筑修皇堤。上自柳港口起,下至南河口上,名曰新挽院。堤外大江上通荆襄,下通岳郡,无如天道循远变生莫测,大江东淤西崩,实乃沧海成桑田矣,且傍脑所生之洲,名撮新套。

3、惟尚祖公第四子太兑公生子二,长平升,后裔分迁绵竹、陕西,次平胜生子二,长通诚,次通敬,裔迁江陵。

4、圣实公:字东湖,生于明成化16年(1480)庚子四月十六巳时,正德二年(1507)任云南北胜州刺史,隆庆元年(1567)公清廉洁勤,事宰相居正公,奏题请事牌解组,殁于隆庆五年辛未十一月十一亥时,享年92岁。

居正公治理洞庭湖水患鲜有人知,我们只得从监利、巴陵两地的方志上找的点滴,现在能从《张氏宗谱》中找到之一史料,实在难得。张家出了个居正公,实乃张姓之荣耀,明朝出了个张居正,实乃明朝之万幸也。居正公在明神宗时当了十年内阁首辅,整饬吏治,整肃教育,革新税赋,推行“一条鞭法”,使本已出现祸乱的明朝政权得以巩固,甚至强化,使开始走向衰败的明朝得到了中兴。他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近代学人梁启超说:“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

?2012年重建的竹庄河张氏宗祠

综观国史、方志及竹庄河《张氏宗谱》等相关资料,不难得出论断:居正公实属实万公嫡裔,且实万公第18世孙。

以上,就是我对居正公远祖世系的认定,希望居正公家史研究专家及其嫡裔参考认证。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监利人》杂志第38期;编辑: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平台。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传统文化”添加本站编辑。

胡氏宗祠、张氏宗祠、龙川胡氏宗祠、吴氏宗祠、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张居正的身世与竹庄河张氏发布于2023-03-04 23:05: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