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言谈识人:言谈举止辨真伪(下)

5.似乎什么都懂的人

浮沉之人,不能沉思。序疏数,则豁达而傲博,立事要,则涸炎而不定。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云亦云而随事沉浮之人,不能有深入的思想知识面宽,随意漫谈也能旁征博引,各门各类都可指点一二。若要谈及粗疏的大理,则豁然通达,并以博知为傲;若碰到重要事务时,则往往很难确定。

6.浅谈不能深入的人

浅解之人,不能深难。听辩说,则拟锷而愉悦,审精理,则掉转而无根。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心肤浅而见解不深之人,没有能力提出深入的问题。若听他人论辩解说,会因为缺乏见识而误以为言论深刻;若要针对精深奥妙的东西进行推理,则显得知识不足、没有根基。

7.说话平缓宽恕的人

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弘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缓而不及。


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情宽容而谦逊待人之人,说话平缓,回答问题按部就班、有理有序。如果论述仁义之道,往往显得弘远详细、礼貌文雅;若遇到应急的问题,则常常因反应迟缓而难以企及。

8.讲话温柔的人

温柔之人,力不休强。味道理,则顺适而和畅,拟疑难,则濡便而不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情温顺、志向柔弱之人,不争强好胜,力量不能完美而强大。如果按道理办事,则能顺适而和畅;弱遇到疑难问题,则优柔寡断而迟疑不决。

9.喜欢标新立异的人

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环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


这句话的意思是:崇尚奇巧、喜欢与众不同之人,开拓性强,独立思维好,追求标新立异。如果遇到权宜以及诡谲之事,则能风流倜傥而瑰丽壮观;如果探索事情背后难以发现的幽深道理,则往往偏离常理而空疏难通。

不同的谈话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性格,通过和别人交谈,看其分析问题的周密性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能力大小。

四、七种似是而非的人

虽然通过言谈可以对一个人做出基本判断,但是现实中也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情况,刘劭做了以下七种归纳。

1.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

这种人通常把老话题、老新闻拿出来陈述,并且不自觉地把它们当成时下的流行,好像能通晓现在和未来一样。

2.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

这种人知道的道理虽不多,但是总能找到很多借口搪塞,话语头绪繁多,所以表面上看起来说话的内容非常广泛,也只能是“似乎”很博学。

3.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

这种人本来没有听懂别人的意思,却曲意迎合,好像既理解又赞同别人的意见。

4.有处后持长,从众所安,似能听断者

这种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发表意见往往甘居人后,采人所长,观察并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好像颇具听断能力一样,经常在事情处理完以后高谈阔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事后诸葛亮”。

5.有避难不应,似若有余,而实不知者

这种人对疑难问题避而不答,好像胸有成竹,留有余地,实际上根本不懂。面对别人的求助,在表面上似有若无地答应,不会明确拒绝。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会碍于情面不愿承认,给别人造成“万事通”的假象。

6.有慕通口解,似悦而不怿者

这种人为了表现自己的通达,口头上表示理解,实际上却似懂非懂,对别人的发言总表现出羡慕或崇拜的姿态,经常赞誉别人。

7.有因胜情失,穷而称妙,跌则掎跖,实求两解,似理不可屈者

有的人在与人辩论的时候,因求胜心切,本来已经理屈词穷了,还声称自己仍然有更加玄妙的道理,牵强附会,勉强支撑,实际上是想求得平分秋色的结局。


目前多数企业招聘人员采用西方的人力资源模式,其中不乏过于程式化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通过一段不加设计的谈话试探出一个人回答问题的精确度、思维的敏捷度。


案例

不顾情面的土川元夫

日本名古屋商会需要一个管理分部的主任,西铁百货公司社长尾芳郎给其推荐了一个人。

土川元夫是名古屋商会的主席,他和这个人面谈后,立即告诉尾芳郎:“你介绍来的这个朋友不是人才,我不能留他。尾芳郎听完以后很吃惊,说:你仅仅和他谈了20分钟左右,怎么就知道他不能被留任呢?

土川元夫解释道:“他是一个口水人才。刚和我见面,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根本不让我插嘴。非常乐意宣传他的人事背景,说某某达官贵人是他要好的朋友,甚至炫耀她和某政治要员吃过饭。你说,这种人怎么能共事呢?”

尾芳郎听完土川的话后,认为土川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五、谈话判断上容犯的错误

曾国藩在《冰鉴》中将人们谈话判断上容易犯的错误归纳如下:


浅美扬露,则以为异;深明沉漠,则以为空虚;分别妙理,则以为离娄;口传甲乙,则以为义理;好说是非,则以为臧否;讲目成名,则以为人物;平道政事,则以为国体。


众所周知,谈话需要严谨周密,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言词不严谨、不确切,造成了别人的曲解,甚至发生祸从口出的事情。


【案例】

祸从口出父子俩

贺若敦是南北朝北周时的大将,以威猛出名,曾任金州总管。在参加平定湘州之战中立有大功,自以为能受朝廷封赏,但没想到因被奸人所诬,不赏反被降职,心中愤愤不平,当着使者的面大发怨言,引起皇帝的不满,被调回,最后被迫自杀。

临死之前,贺若敦对儿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说完拿锥子狠狠地刺破儿子的舌头,想以痛感让贺若弼记住他的临终遗言和血的教训。

转眼十几年过去,贺若弼成了隋朝的右领军大将军,帮助杨坚攻打南陈,立下很大的功劳。但是他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诲,对皇帝的决定提出了更多的抱怨,树立了很多敌人,满朝上下都对他不满。最后,贺若弼被人抓住小辫子,引来杀身之祸。


当说才说,不当说则不说。处理不平和偏见的最好方式是

淡然处之,心平气和,不怒不怨,知“止”节欲

第七讲 性格识人:江山易改性难移(上)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受环境、教育、经历等影响,一旦成型则很难改变,而人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性格上。典型的例子是刘邦项羽,刘邦本领不如项羽,但他善于听取张良、萧何等谋士的意见,能够团结人才;项羽虽有雄才大略,但他孤芳自赏,性情孤傲,从来不把别人的意见放在眼里,导致军心不稳,身旁将帅甚至投奔刘邦。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刘邦一呼百应,战胜项羽,成为有汉代的开国君王。

所以,识人不仅仅要考虑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文化程度,更要考虑他的性格特征。

一、性格特征的几种表现

1.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方面,好的性格表现为忠诚、正直、有爱心、守纪律;坏的性格表现为虚伪、自私、贪婪、嫉妒、粗暴。

2.在工作

在工作方面,好的性格表现为勤劳、认真、节俭、任劳任怨;坏的性格表现为懒惰、浪费、粗心、哗众取宠。

3.对自己的态度

在对自己的态度中,好的性格表现为谦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坏的性格表现为自大、谄媚、自卑、骄傲。

4.意志特征

在意志特征方面,好的性格表现为坚强、镇定、果断、勇敢、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坏的性格表现为懦弱、灰心丧气、惧怕困难、优柔寡断。

5.情绪方面

在情绪方面,好的性格表现为冷静、沉着、开朗、情绪稳定、自控力强;坏的性格表现为暴躁、惊慌、忧郁、拘谨、情绪起伏大、自控力差。

6.理智特征

在理智特征方面,好的性格表现为专注、有主见、求知欲强、思路开阔、应变力强;坏的性格表现为求知欲差、心不在焉、不求甚解、思维迟钝、应变力差。

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缺点,虽说本性难移,但是意志坚强的人却能够加以改正;相反,因为性格缺陷造成严重损失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案例】

范蠡失子

范蠡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之后,积极隐退,自称陶朱公,做起了生意,成为大富翁。

某一年,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并且判定要斩首示众。范蠡知道消息之后,决定派小儿子去营救。但是大儿子知道后,主动要求营救。见父亲不同意,便去央求母亲。范蠡的夫人就去劝范蠡说,范蠡最后才答应了。

范蠡给楚国的朋友庄生写了一封信,让大儿子将一千金和这封信交给庄生。庄生见信后找到楚王,向其进言说:“最近天象表明,大王须以大赦天下来获取民心。楚王接纳了庄生的建议,释放了很多囚犯。

陶朱公的大儿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并不高兴,因为他认为庄生应该只将自己的弟弟救出来,庄生提议大赦天下并不应该以自己的一千金为报酬,因此又向庄生要回了这一千金。可想而知,庄生十分生气,于是又向楚王进言:“大王大赦天下后,民众议论纷纷,说有很多大臣私自收授陶朱公的银子,为陶朱公杀人的儿子说好话……”楚王听到后立即下令,杀掉陶朱公的儿子。

就这样,范蠡的大儿子只带回来了弟弟的尸体。这时范蠡悲戚地说:“这是你的性格决定的。你小时候与我一起做生意,吃过很多苦,对钱财看得很重。你三弟出生时家里已经很富有了,他视钱财如粪土,无论庄生是否将事办成,他都不会将一千金向对方要回来,也就不会再给你二弟招来祸患了。


从范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两兄弟采用的都是“适当的方式”,不过都是自己认为的“适当”,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这就是生活环境不同导致的性格差异。

二、刘劭的性格观

1.推情论

刘劭在《人物志》中说:


夫学,所以成才也。恕,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以失。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信者逆信,诈者逆诈,故学不入道,恕不周物,此偏材之益失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通过学习,可以使人成才;推己及人,可以了解人之常情。性格成型之后就难以转移,虽然传授给他知识和技能,但是随着学习成才,其偏才的秉性也发展成缺点;虽然教诲以宽恕的道理,推情于人还是根据各人的心性。诚实的人推想别人也诚实,诡诈的人猜测别人也诡诈。因此学习不能掌握通常的方法道理,推己及人的自我内省仍不能宽容一切事物,偏才的缺点也就更加显著。

性格的形成固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而且定型之后有很强的稳定性。正如一母同胞兄弟姐妹,其性情可能完全不同,有的慷慨,有的吝啬;有的安静,有的急躁;有的讲道理,有的蛮不讲理。只有掌握了一个人的性格,才能真正认识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具有成功的性格。

2.《人物志》对性格的分类

刘劭在《人物志》中把人的性格分为十二类,归纳起来有两类,即内向型和外向型。

六种外向型性格

坚强凶猛型。

彊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

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

这段话的意思是:刚强而坚毅之人,天不怕地不怕,服人不服法,往往以自己的强势欺压别人。如果对方不反抗,他们则以为对方软弱可欺,因此更加肆无忌惮。这种人可以确定法度和法制,但是难以筹划机密,刚毅有余而矫正不足,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周密。

勇敢暴躁型。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与居约。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这段话的意思是:雄豪而强悍之人,气势亢奋而勇猛果断,却往往因为勇猛惹来很多麻烦。他认为顺从是胆小怕事的行为,反而会使自己的气势完全耗尽。因此,可以与之共赴危难,而难以和平相处。

第八讲 性格识人:江山易改性难移(下)

勇敢暴躁型性格的人在社会中往往容易被别人利用。

故事

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时期,晏子任齐国的宰相,在齐国的地位十分稳固。当时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人人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由于自恃武艺高,功劳大,他们非常骄横,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子也不够尊敬。

晏子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认为放任不管终将引来祸患。因此在拜见齐景公时,将想法说了出来。齐景公虽然觉得除去三位勇将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话也有道理,就默许了。

晏子准备停当后,假借齐景公的名义宣来三位猛将,说要赏赐他们。三人到了殿前,看见案上有一个华丽的金盘,盘子里有两个娇艳欲滴的大桃子。晏子对他们说:“宫里引进了一棵优良桃树,国君要请您们品尝这一次结的桃子。三位都是国家栋梁,可是现在熟透的只有两个,就请将军们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是个急性子,抢先发言:“我曾在密林捕杀野猪,在山中搏杀猛虎,我还得不到一个桃子吗?说完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个桃子。田开疆也不甘示弱,第二个表白:真的勇士能够击溃来犯的强敌。我曾两次领兵作战,在纷飞的战火中击败敌军,捍卫齐国的尊严。我还不配享受一个桃子吗?他自信地上前取过第二个桃子。古冶子仅仅客气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没了,怒火顿时燃烧他的脸庞,你们杀过虎,杀过人。可是俺当年守护国君渡黄河,途中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口咬住国君的马车,拖入河水中。别人能吓蒙了,唯独俺跃入水中与鳖怪缠斗。为了追杀它,我游出九里之遥,一番激战要了它的命。像我这样,是勇敢不如你们,还是功劳不如你们呢?可是桃子却没了!

前两人听后,不由满脸羞愧,“论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杀半日之久,我们赶不上;论功劳,古冶子护卫国君的安全,我们也不如。可是我们却把桃子抢夺下来,这是不仁不义。于是立刻拔剑自刎!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两具尸体,大惊之余也开始痛悔:“我们本是朋友,可是一会的功夫,他们死了,我还活着,这就是不仁;我用话语吹捧自己,羞辱朋友,这是不义。于是也自刎而死。

区区两个桃子,顷刻间让三位猛将都倒在血泊之中。

在这个故事中,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是勇敢暴躁型的人,在晏子导演的这场戏中,轻易地即被两个桃子抹杀了生命。

固执直率型。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彊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

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

这段话的意思是:气盛而固执之人,坚守自己的意志并坚决执行,不认为这是不对的,还用一些词汇吹捧自己,为自己的固执找借口。他们虽然可以坚守道理,但很难和众人相处。

【案例】

有功无名的于谦

明朝末年土木堡战役中,明朝皇帝被捕。扭转这一局势的关键人物是于谦,他扶持弟弟迅速登上帝位,进而抵制瓦剌的进军,最终在军事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胜利之后,于谦认为国家正处于艰难时期,因此没有接受朝廷的封赏。于谦这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不接受封赏的话,其他比他等级低的人怎么好接受呢?这就直接导致了于谦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离心离德。

热情大方型。

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与厉俗。

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

这段话的意思是:胸怀宽广的人,特别喜欢关爱别人,处理问题非常周到融洽。交朋友时鱼混杂,认为耿介是自己的作为,不认为这种交友方式是错误的,往往使朋友圈子更加混乱。因此,他可以安抚众人,但却难以改变世俗的习惯。

光明完美型。

修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以进趋,难与持后。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

这段话的意思是:完美修养的人,非常有理想、有思想,如果不改变,则往往心志过高、索求过多。他认为别人的沉静是滞塞不通的,因此更加锐意进取。所以,这种人可以共趋于前,而难以守护在后。

坦荡朴实型。

朴露之人,中疑实口,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与消息。

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

这段话的意思是:坦荡朴实的人,质朴直露,见解可疑而固执己见。他不戒备自己的心直口快,认为这是正直的表现。他认为计谋是怪诞不经之论,却不知道这种真诚显露得有些过分。因此,这种人可以诚信相守,却难以研讨变通的事情。正如《周易》所说:“君不秘则失臣,臣不秘则失身。”

六种内向型性格

温和善良型。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这段话的意思是:柔和温顺的人,心思缓慢而优柔寡断,不戒备做事没有次序的弊端,以为刚烈必然造成他人损伤,导致行为更加舒缓。因此,这种人可以遵纪守法,而但是难以权衡利弊,面对突发情况难以做出及时判断。

谨慎谦虚型。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这段话的意思是:多惧而谨慎之人,害怕祸端上身,而且十分多疑,认为懦弱是最好的作为,以武力解决问题是错误的行为。如果以武力拉拢他,反而会增加他的疑心。因此,这种人可以保全自己,明哲保身,却胆小怕事,难以坚守原则。

博学善辩型。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与立约。

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这段话的意思是:善辩而博识之人,论事说理非常周到,但往往用词泛滥、口无遮拦,认为典范是一种束缚和牵制,反而更加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因此,这种人可以泛泛而谈,而难以确立规划。

清正廉洁型。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

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戽。

这段话的意思是:清正廉洁的人,往往讥刺清流而荡击浊恶,瞧不起贪污受贿的行为,坚守着狭隘的思想,认为世俗红尘都是污秽不净的,导致自己更加狭隘。因此,这种人可以守持节操,而难以谋划变通之事。

文静专研型。

沉静之人,道思回复,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与捷速。

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

这段话的意思是:沉稳宁静的人,做事循规蹈矩而思虑再三,不改变遇到问题的沉静态度,认为求变必然导致疏漏不密,认为懦弱是一种美德。因此,这种人可以深谋远虑,而难以快速解决艰难的问题。

机智成府型。

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虚;是故可与赞善,难与矫违。

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这段话的意思是:深谋远虑而且计划很多的人,喜欢探究揣度,玩弄权术,往往偏离正道。他认为胸无计谋的人愚拙无用,更加崇尚虚浮和虚无。因此,这种人可以共成善事,而难以矫正违法乱纪的行为。

因此,所有人才均是可用之才,关键在于将其用到何处。

【案例】

圆满完成任务的太监

宋太祖时期,南唐使臣徐铉来宋朝进贡礼品,朝廷照例应派人去京郊迎接。大臣们都不愿意去,因为徐铉口齿伶俐、学富五车,大臣们都深知不是他的对手,怕万一他提个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太尴尬。因此三天都没选出合适的人选。

赵匡胤找到管事的太监,让他从皇宫里选了几个平时不爱说话并且不认字的太监,选了其中一个,对他说:“你去接徐铉。

太监诚惶诚恐地来到郊外,拜迎徐铉。徐铉一见来人,立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太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顾小心地微笑点头。徐铉讲了三天,太监都是一样的反应。到了第四天,徐铉自觉没趣,只得停止了言论。

就这样,太监竟圆满地完成了接待南唐使臣的任务。

第九讲 特质识人:出类拔萃论才能

一、领导者理想性格分析

1.中庸之德

成功的领导者需具备中庸之德。刘劭在《人物志》中提到: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绘,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这段话的意思是:中庸的实质无法用语言形容,好比盐水,虽有咸味却不苦涩,味道清淡却并非索然无味,质地柔软、颜色朴素却让人非常舒服,面有纹饰却不炫耀刺目。具有中庸品德的人,既有威严,又有感召力:有时谈辩流畅,有时缄默不语。中庸之德做事没有恒定不变的原则,完全依据实际的需要,以通达成功为准则。

2.领导者性格六忌

领导者识人的关键在于能否发掘有能力的人并实现双向互动,让彼此都熟知对方。在性格方面,领导者有以下六点值得注意:

第一,性格懦弱,缺乏自信;

第二,抱残守缺,拘谨多虑;

第三,心胸狭窄,固执偏见;

第四,办事拖沓,懒惰疲软;

第五,情绪无常,一暴十寒;

第六,容易冲动,好恶论事。

二、关于英雄

1.英雄之分

关于“英雄”,刘劭在《人物志》中说: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草类中的精华是英,兽类中力量最大的是雄。人类中优异的文武人才叫做英雄,就是由此取名而来。

除了具体阐述“英”和“雄”的意思,刘劭把英才和雄才各分为三类。

英才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


纸上谈兵之人。这种人能看到事情的开始,却不善于发现机遇,可以“谈”,但没有落实到“做”。即“聪能谋始,明不见机。可以坐论,不可以处事”。

勇力不足之人。这种人能发现机遇,但胆识不足,仅可以做一些简单平常之事,机变之事则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即“明能见机,勇不足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

智谋胆略皆备之人。这种人是智谋胆略兼具的英才,不但有敏感的洞察力,能发现事情的开端,还能抓住任何机会果断出击。即“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


要点提示

三类英才:

纸上谈兵之人

勇力不足之人

智谋胆略皆备之人


雄才

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


以力行事之人。这种人仅有一身蛮力,做事不懂得思考,有勇无谋。即“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为先登”。

可做先锋人选的勇士。这种人虽然智慧不足,不足以谋大事,但是能做到捷足先登。即“勇能行之,智不足断大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为将帅”。张飞是这种人的代表。

智勇双全的雄才。这种人不但体力强劲,而且智谋出众、胆识过人,是将帅之才。即“气力过人,智足断事。勇能行之,可以为将帅”。韩信是这种人的代表。


要点提示

三类雄才:

以力行事之人

可做先锋人选的勇士

智勇双全的雄才


2.英才雄才孰轻孰重

刘劭在《人物志》中说到: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自古以来,英才和雄才往往很难臣服于对方,《将相和》中的廉颇和蔺相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庄子》中的“内圣外王”意思和“英雄”相通,即强调兼具智谋和胆识。

现实中很多人在机会到来之际缺乏胆识,缩手缩脚,以至错过良机。例如,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批企业家,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英才不足,但胆识有余、能够找准时机,最终做出了一番事业。英才缺少的正是这种果断行事的品质。

三、如何通过志向识人

1.从胸襟气度识人成就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从一个人的胸襟气度往往就可以看出他的成就,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胸怀宽广、能够包容万物的人。

2.逆商决定荣福的长久与短暂

决定成功的最大要素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逆商。逆商就是指人们对待逆境的态度和摆脱逆境推动人生发展的能力。


【案例】

牛仔大王李维斯

李维斯早年像许多年青人一样,带着梦想前往西部追赶淘金热潮。但他到了西部时,却发现淘金很苦,大量的人没水喝,因此决定卖水。

不久,李维斯卖水的生意便红红火火。慢慢的,效仿他卖水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有人垄断了当地的卖水行业。李维斯想到:“我是第一个卖水的,凭什么不让我卖!于是第二天继续卖水,结果遭到垄断者的一顿暴打。

李维斯开始调整自己的焦点。他发现在来西部淘金的人的衣服极易磨破,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有废弃的帐篷,于是他把那些帐篷收集起来,洗干净,染上颜色,做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李维斯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李维斯面对困难时没有退缩,而是说:“太好了,这样的事情又被我遇上了,一定会给我新的启发。”这是逆商很强的表现,最终给他带来了成功。

3.谦卑含容与当仁不让

谦虚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谦虚的态度。但是遇到问题后,还需要找到“正确”和“错误”,需要谦虚时就要放低姿态,需要当仁不让时决不退让半步。

4.兢兢业业与嘻嘻哈哈

兢兢业业与嘻嘻哈哈的区别是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这两点没有高下之分,关键在于能否把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也就是人们能力的高低。


【故事】

不理政务的庞统

庞统投奔刘备时,被发配做县令,他认为这是大材小用,因此整天吃喝,不理政务。

张飞前去视察时,老百姓纷纷抱怨庞统不理县政,整日喝,因此就把庞统找来询问,庞统慢悠悠地说:“这样的小事,根本就不足以让我处理。张飞不解,于是庞统马上升堂,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把一个月内积压的政务全部处理完了。

庞统的行为不可谓兢兢业业,关键在于他有能力将事情处理好,因此得到了刘备的重用。

5.警惕“妇人之仁”

有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要注意一点,爱心不等同于妇人之仁。如果姑息处事,在不该仁慈的时候心软,终将后患无穷,东郭先生救蛇反被咬死就是最好的例证。

6.从“吃亏是福”考察一个人的真实意图

通常而言,人们倾向于认为吃亏的人是好人,但是吃亏也有真心吃亏和沽名钓誉之分。


【案例】

许武分家

许武是汉朝阳羡人,父母早亡,家里只剩下了他和两个弟弟。

汉朝时选举人才靠举孝廉,许武为了给两个弟弟谋出路,想了一个办法——分家。许武把父母的财产分成三份,自己拿了最好的一份,把最差的分给两个弟弟,但两个弟弟却毫无怨言。乡里们都说这两个弟弟很懂事,因此被举为孝廉。

弟弟们出仕之后,许武将两个弟弟找来,说当时分家分得不公平,自己那么做就是为了让弟弟能有出息。现在目的达到了,因此要把本属于弟弟的家产归还。

7.缺点就是优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缺点,聪明的领导者懂得如何因才用人,把别人的缺点用到恰当的地方,缺点也就成了优点。

8.从聪明看成就

聪明人不一定都能获得成功。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非常聪明,有思路,有计谋,但是一无所成,只会夸夸其谈,这个人就是“虚”的。




河洛易经八字命理四柱干支风水玄空六十四


延伸阅读(儒释道古本民间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握手观面识人生】的重要性(下)发布于2021-06-03 16:5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