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疗法前列腺炎的中医疗法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男性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师中医养生知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馆#中医健康管理传播教育#中医治肺思路值得阅读#中医#中医健康管理



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男性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师  

中医养生知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馆

异常小指标  生病慢悄悄

心学一点  减少大风险

中医养生知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馆

耐心看一篇完整的健康科普

这对大家都好!



伤寒论原方简析

·《伤寒论 》第177条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外台秘要方》: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备急千金要方》:“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冬半升(去心),麻子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

方证分析

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为桂枝汤去白芍之衍变方,寓含滋阴温阳复脉治法。以君药名之“炙甘草汤”,以功效名之“复脉汤”。

炙甘草汤方共9味药,实际上十味药(煎药时用七升清酒)其中温药占5味,寒凉的仅生地与麦冬二者,但用量殊重,并重用甘草(炙),体现了炙甘草汤方阴阳并补、气血同治的特点。炙甘草汤由症候与方剂分析可知,其适用于里证,阳证,虚证,寒热不显,兼有津血不足,但不兼有瘀血、水毒及食毒。于症候而言,炙甘草汤证可见症候为:心悸、心慌、自觉心跳的明显、失眠、咳嗽、口腔溃疡、肌肤干燥、汗出、体力差、精不振、大便干燥,舌淡红或红,薄白苔或无苔,脉结代、脉微、脉缓弱等。排除的症候为舌老红、有厚苔、脉有力

  此外,临床应用时亦可兼有表证,或者说患者虽有表证,然并见脉结代,心动悸之症状者,若心悸动严重则先以治此,次治表证,或表证与此证同治为宜,否则当先解表。

  此外,由《伤寒论》、《金匮要略》、《外台秘要方》、《备急千金要方》中文字可知,炙甘草汤所主之症状偏于虚性症状,于患者体质而言则为虚弱型,表现为身体瘦弱,面色偏萎黄,肌肤柔软,容易出汗,食欲不振,眠差等疲劳消耗性症状者,因此炙甘草汤是一首具有强壮补益作用的方剂,具治疗心律失常、咳嗽之效。黄煌在《经方使用手册》中提到此方是“古代的止血强心强壮剂和急症用方,经典的滋阴方,适用于以羸瘦肤枯、贫血、脉结代、心动悸为特征的疾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除此之外,循证中发现此方加附片、补骨脂等药物,即可具有强壮阴阳两方面的作用,即可用于阴证见上述症状或阴证见关节痹痛者,效果优良。

?


《伤寒论》


炙甘草四两(10~20g) 桂枝三两(15g) 生姜三两(15g)

大枣三十枚(30~60g)人参二两(10g) 地黄一斤(15~80g)

麦门冬半升(15g) 麻仁半升(15g) 阿胶二两(10g)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何为君药


 

炙甘草汤何为君药,这应当没有什么疑问的。但在古代医家那里,却有不同认知。清代伤寒学家柯韵伯就不认为炙甘草是君药,他认为生地是君药,而炙甘草为佐药,他说:“反以甘草名方者,藉以载药入心,补离中之虚以安神明耳。”是说甘草仅是引经药,是载药入心安神的。即使《伤寒贯注集》作者尤在泾,也不认为炙甘草是君药,这种认知至今仍有附和声者。但多数医家认为,炙甘草应为君药无疑,其作用为“主持胃气以资脉之本源”(陈修园语)。《灵枢·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化源充足,则气血足,气血足则心脉畅,何患脉之结代!陶弘景更明确地说,甘草有“通经脉,利血气”之功能。或问之,原方甘草四两,生地黄一斤,不应以量多者为君药吗?非也!经方中君药用量小于方中他药者,如桔梗汤、白头翁汤、竹叶石膏汤、甘草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以及百合类方等,即是明证。

 



剂量之疑


 

原方中阴性药物用量重,如生地黄(一斤)、麦冬(半升)、阿胶(二两)、麻仁(半升)、大枣(30枚);而阳性药物用量轻,如人参(二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比较起来,阴性药物与阳性药物用量之比为7:3,阴主静,阳主动,如此怎能通血脉而除心悸?特别是大剂量使用甘寒性味之生地黄,滋阴生血力宏,其性能主静而非动,是否会影响血脉之运行?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医家都做了解释。曹颖甫云:“盖本方由七分阴药,三分阳药,阴药为体,阳药为用。生地至少当用六钱,桂枝至少亦须钱半,方有效力。”岳美中则解释:“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才能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假令阴阳之药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晞干,又怎能润枯泽槁呢?”这种分析颇有见地,值得我们借鉴。但大剂量的生地黄会引起腹泻,对此循证常加入炒山楂伍之,以免腹泻之虞。

 



麻仁之用


 

对于方中配用麻仁有些人不理解,认为麻仁是润肠之品,不宜使用;还有的认为麻仁为枣仁之误,应改为枣仁。如柯韵伯曾云:“此证当用酸枣仁,肺痿用麻子仁。”(见《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其实麻仁在方中不单纯是润肠,更多的是润血脉之举。明代张景岳曾说,麻仁有“润心肺,滋五脏”之功效。多数医家认为,麻仁与麦冬、阿胶、生地黄都以滋阴润燥为务,如清·钱璜云:“麦冬、地黄、阿胶、麻仁,同为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之剂也。”麻仁确实是以润肠通便见长,所以我们在应用时,要问一问病患大便如何,伴有便秘者,放胆用之,少则10克,多则30克;若有慢性腹泻,一日数次,粪便不成形者,可以用小剂量,以不超过10克为宜。笔者对伴有腹泻者,麻仁量10克,与肉豆蔻10克相伍,此润而固之之法也。

 



水酒共煎


 

炙甘草汤方后云:“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经方中用酒者,除此方外,还有苦酒(苦酒汤)、白酒(瓜蒌薤白白酒汤)等。多数医家认为,汉之苦酒,即今之醋;白酒与清酒,即今之米酒,《周礼·天官·酒正》载有“三酒”,即事酒、白酒、清酒,三者皆用米加酒曲发酵而成,俗称米酒。酒之气热味辛,有温阳通脉之力,与水浓煎,汁多气少,阴液充盈血脉,以利于结代脉之复常。但多数医家体验到,酒之于炙甘草汤,并非必用之品。据资料统计,在88例古今医案中,除11例有水、清酒煎药外,余均未论及。(见《关庆增等《伤寒论方证证治准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313)对于不耐饮酒者,最好弃之不用,以免使心悸加剧。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汉代一升约等于现代200毫升,七升即为1400毫升。如此多的酒来煎药,酒量不好的人岂不是要醉了?

阴阳并补,酒助药力,这就是炙甘草汤勇夺“补法之祖剂”称号的原因。

 



加减之妙


 

经方的加减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可随意更替。在《伤寒杂病论》中已有加减之范例。例如小汤、真武汤、小柴胡汤、四逆散等方,均有不同加减之法。曹颖甫在《经方实验录》炙甘草汤条下说:“古方之治病,在《伤寒》《金匮》中,仲师原示人加减之法,而加减之药味,要不必出经方之外,如阴亏加人参而去芍药,腹痛加芍药而去黄芩,成例俱在,不可诬也。如予用此方,于本证相符者则用本方,因次公(指章次公治验)于下利者去麻仁,遂于大便不畅者重用麻仁,或竟用大黄,遇寒湿利则合附子理中,于卧寐不安者,加枣仁、朱砂,要不过随证用药,绝无异人之处,仲景之法固当如此也。”但观今日经方之加减,多有杜撰之嫌,有的只选炙甘草汤二三味,而加入五六味,仍曰炙甘草汤治验,这种自撰方而冠以经方名者随手可见。治验虽真,但已无经方之味。笔者认为,要探讨经方真谛,在不影响原方君臣佐使结构的前题下,尽量采用经方之加减,即或个人经验,以增减二三味或三四味为好,不可随意增减,喧宾夺主。

“桂枝体质”患者的心脏疾患,通常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伤寒论》用炙甘草汤治疗“伤寒,心动悸,脉结代”。《千金翼方》用本方治疗“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外台秘要》用本方治疗“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都以心脏为主要目标。炙甘草汤所治疗的心脏病,以心律不齐为最多。《伤寒论》所说的“脉结代”,便是搏动缓慢而有歇止的一种脉象。临床表明,炙甘草汤对多种心脏疾患或心外其他因素而致的心律失常,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在中医学看来,心律失常的处方不仅有炙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胆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黄连解毒汤治疗心律失常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也即是说,心律失常使用炙甘草汤同样要辨证论治。因为中医的临床是以“证”为中心的。

从本方的药物组成看,方中除桂枝、生姜为温阳助阳药外,其余皆为补益气血的药物。这比桂枝加人参汤的补益强壮作用更强,是《伤寒论》中一首重要的滋阴剂。后世治疗阴虚症的滋阴、补阴方大多源于此。阴虚,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名。阴,是体内有形的物质;阳,是体内无形的能量。阴虚,即有形的物质的不足;阳虚,即无形的功能的低下。人体的骨肉形体,为有形之物,故消瘦、枯燥、干瘪、细小为阴虚;人体的功能低下、衰弱、抑制为阳虚。炙甘草汤最适合阴虚证的心律失常,其方证如下:

1.脉虚无力、三五不调;

2.羸瘦、面色憔悴、贫血貌,皮肤干枯,舌苔薄或无苔;

3.精神萎靡,动悸,汗出而闷,气促,便秘。

脉律不齐,是炙甘草汤的代表脉证,但脉虚无力是其特征。如果脉象滑大,多表示里有痰热,当用温胆汤类方;脉象郁涩不畅者,则表示里有瘀血,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可能脉象的鉴别比较困难,笔者经验,体型也是重要的鉴别点。炙甘草汤证多见于“桂枝体质”,形体消瘦且面容憔悴,常有贫血貌,如体型肥胖、面色暗赤或油腻者,多为痰热证或痰湿证,炙甘草汤不宜使用。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疗法杂谈)详解补心肺,心阴阳两虚证之炙甘草汤辩证思考发布于2023-05-31 11:08: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