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疗法前列腺炎的中医疗法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男性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师中医养生知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馆


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男性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师  

中医养生知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馆

异常小指标  生病慢悄悄

心学一点  减少大风险

劝君提升健康管理学习意2识

耐心看一篇完整的健康科普

用学习改变健康

这对大家都好!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


 


"痰"


      说到“痰”,不是学中医的人往往会想到从口中吐出的“痰”。实际上,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此外,有些疾病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昏或癫狂等也可能由痰引起。这种看不见的痰,就是无形之痰.

   

痰最爱藏在肺脾肾

      中医认为,痰湿的产生主要受脾、肺、肾三大脏腑影响,故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之说。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容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对于“有形之痰”大家可以自己分辨的主要有寒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寒痰


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欢喝热的,舌苔薄白。这种情况多由感受寒邪引起。患者可以多用些陈皮、桔梗等化痰的药物泡水,同时治疗风寒感冒








“热痰


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清热化痰了。饮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竹沥水或者梨汁。









“湿痰


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者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等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这时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药等食物。同时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燥痰



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这时要多喝水,可适当用沙参、麦冬等养阴的药物代饮,同时保持呼吸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



     因痰从肺出,所以人们多认为肺生痰。但中医认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水行不利之象。那么咳嗽即为风不调之象,咳痰即为水不调之象。均非肺之独病,而是与其他脏腑均密切相关的。



水代谢,中医认为由肺、脾、肾三脏所主。水谷入胃后,对人体有生理作用的津液浮游涌溢,输注于脾,通过脾的运化作用,布散津液到全身。其中一部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调,水液得以下输至膀胱;同时又通过肺气的作用,以三焦为通道将津液布散于周身。下输至膀胱中的水液,再在肾的气化作用下,一部分(浊中之清的部分)上注于肺,润养肺金,一部分(浊中之浊的部分)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临床上,脾脏最怕受困,一是气困(生气不布),二是湿困。脾脏相当于全身气机中央枢纽,负责着水谷的转输。如果思虑耗神,元气受伤,生气不布,困厄脾阳,或久居湿地,淋雨涉水,外湿内侵,困厄脾阳,则津液转输不利,化成痰湿,上输于肺;同时,脾亦受痰湿之困,愈加重气困,两因相缠,脾越虚,痰越多。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如气困重于湿困,应首选补中益气汤,健旺脾气(人参、白术、炙甘草),升补元气(黄芪、当归、升麻、柴胡),燥化湿邪(陈皮)。如湿困重于气困,应首选二陈汤,燥湿化痰(陈半夏、陈皮),理气和中(茯苓,甘草,乌梅,生姜)。

那么,如何来辨脾生之痰呢?此痰色白稠厚易出,仿有从咽喉滑入口中之感,不需用力咳出,故古人常称此为湿痰嗽,不称为咳痰。如《万病回春》卷四言:“湿痰嗽者,有痰,痰出嗽止是也。”







 
肾为圣坛之本

《医贯·痰论》更值得注意的是,张景岳云:“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张景岳认为:“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饮食不化,土不制水也。”历来占主导地位的“脾为生痰之源”的学说受到了冲击,肺脾肾三脏对痰病形成的影响列成一个新的序列:肾为本,脾为标,肺为客

素问·水热穴》肾对体内水液所司开合之功,具体是靠肾中阳气温煦蒸化的气化作用,肾的气化作用正常,则升降开合有度。开,则代谢的水液得以排出;合,则机体需要的水液能在体内保留。如此维系着体内水液运化输布代谢的相对平衡。肾的气化作用,除了“为胃之关”,“将两脏”之处,无论是脾的运化,还是肺的宣降,悉依赖于此。一旦气化失职,开合不利,水液的输布调节失常,清津不能运化,浊液不得排泄,水湿停积,便酿为痰浊;命门火衰,不能温运脾阳,即所谓“火不生土”,水反乘脾,聚而成痰。概言之,肾水亏而生痰,其结果有二,或肾虚不能制水,水不归源,肾水上泛而生之;或阴虚火动,如火出海,则肾水沸腾而生之。其所生之痰,既可凌心射肺,发为水肿;亦能内阻肺络,使肺失宣肃;还能壅津于脾,使脾失健运,甚而痰凝气滞,阻滞血运,结为淤血。
        考察张景岳“肾为生痰之本”说,还与其痰分虚实观紧密联系。张景岳认为,痰有“可攻”与“不可攻”两种。可攻者乃实痰,多见于年力犹盛,血气未伤者,或以肥甘过度,或以湿热盛行,或以寒外闭皮毛,或逆气内连肝膈;而不可攻者乃虚痰,多见于形羸气弱,年及中衰者,忧思色,致成劳损、中风、卒厥、脉见细数、脏无阳邪、时为呕吐泄泻、气短声哑等。张景岳认为,脾家之痰有虚有实,而肾家之痰则皆为虚证。在他的痰证学说中,“源”与“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痰之生成不外乎脾、肾两脏,脾与肾皆为生痰之源。但其为源者不一定就是根本,根本所在当从治病的性质去追寻。既然“痰之可攻者少,不可攻者多”。因此在痰病生成之“源”中,无疑肾是主要症结。脾之生痰,实乃“肾水亏,则水不归源而脾痰起”。《景岳全书》卷三十一从肾入手施治,才可谓切入病根。张景岳的这一论述,发展了痰病理论。其“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使根本渐充”的治则,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故治痰从肾着手可防止痰湿再生。


这张图是理痰汤的主治范围,“百病皆为痰作祟”,痰这种病理产物在人的身体里各处流窜,引起这么多问题!理痰汤出自于《张锡纯52效方心法真传》,这是一张治痰的绝妙之方。

理痰汤



我们首先看这个君药,半夏降胃化痰。我们前面反复地讲,茯苓能够利水健脾,我们利中上焦的水,我们把茯苓放在脾胃这块。那么如果降肺,我们会用什么?用白芍,色白入肺,再用陈皮收敛肺气,让肺气下降,让水之上源向下走,变成人的真、真液。那么我们,我们选用了芡实还有黑芝麻。我们经常说肺为储痰之器,脾胃为生痰之源,那么呢,为生痰之本,也就是痰之根,我们要想治痰,就得把水纳住,我们要想纳住气,收纳住水,我们就用生芡实。


它这个芡实这个东西很干,你砸开它很干,是粉剂的,它就能够把水吸住,因为它是果实嘛,果实就是入的。我们前面反复讲,干果都是入的,这是一个收敛。黑芝麻呢,补。柏子仁呢,是宁心安神,放在心这儿。同时呢,柏子仁和黑芝麻还能够润肠,因为它是果仁类的,又富含油性,因此上它能够润大肠、通便。大肠是管什么的,大肠是降气的,气一降,痰自然下降。我们综合来看,其实这里边涵盖了二陈汤,要比二陈汤更加完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疗法杂谈)从肾为生痰之本 浅析张锡纯理痰汤辩证思路发布于2023-05-31 11:2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