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故事:建筑针灸


徐甜甜
DnA建筑设计事务所


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人口比重大,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1980年代早期,经济改革的启动,使得乡村人口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工作机会,导致中国城镇人口集聚,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随着大多数劳动力从乡村向城市转移,大量乡村地区只剩下老人孩子为主的少量留守人口、无人照管的农田、空置破败的房屋,以及日益衰减的农业文化传统。 


松阳县隶属于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也未能免于这种城乡失衡的发展趋势。2014年,松阳县有超过400个行政村,地域面积达1406k㎡,户籍人口达24万,城乡人口比例约为1:4。古老的村落群和盘山而上的树丛星散在连绵起伏的丘陵间,这如画般的田园景致掩饰了失衡的人口分布和低迷的经济状况。为了化解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并振兴乡村,松阳县人民政府从2013年开始发展乡村建设,这正是我们和松阳展开合作的起因。我们的第一批项目分布于县城外的大木山茶园和大大小小的村庄里,包括平田农耕馆、大木山茶室、竹亭(图1)和竹林剧场(图2)等。


▲ 1  大木山茶园中的竹亭

▲ 2  竹林剧场


这些项目的合作过程,让我们学习并理解当地的建造材料和技术,也在交流中更新了当地的建造理念。许超然是竹结构项目的工匠和工程承包商,我们通过他学习了竹结构建造的各种要求,比如竹子的提前加工处理、竹钉节点的衔接加固等(图3)。横坑村口溪流的施工村民,教会我们如何在冬季枯水期利用极少量的石头和水泥砌筑微型堰坝将小溪转化为村口的叠水景观。然而,在平田村同吴炳松共事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对于村口这组废弃的小房子,我们提出更新改造内部空间,保留村庄的肌理和历史,把它作为村里的公共空间,以及村庄的平田农耕展示和外来驻村工坊(图4~8)。老吴是当地一位能工巧匠,此前一直负责修缮当地村庄祠堂,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修复平田村口几栋几近倒塌的老房子的价值和必要性,所以在施工初期一直磕磕碰碰。过程中的摩擦和沟通促成了双方的相互理解和认同。项目快完工时,老吴站在工坊的天窗下仰头说,他想在自己家的村子里也建一栋这样的房子。平田农耕馆建成后成为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文化交流空间。建造过程中和老吴以及施工队交流讨论的改造经验,已经在松阳县其他村庄的老屋改造中开始推广使用。从当地业主到施工队,在这个过程中都经历了从最初的不解、质疑,到完工时的欣喜,以及对传统民居未来潜力的信心。这种从观念上对传统村落的否定到自信、重视的转变过程,也许才是乡建最有意义的部分。


▲ 3  竹结构节点和建造过程

▲ 4  平田村废弃的老房子

▲ 5  改造施工中

▲ 6  农耕馆外景

▲ 7  工坊内景

▲ 8  农耕馆内景


这些早期项目不仅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必须以建筑介入解决的乡村问题,也帮助我们发掘建筑介入在提升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方面所蕴藏的潜力。在我们打交的这几个村里,每个村庄的村民都有一些引以为豪的内容,比如,平田村的萝卜和云海,横坑村的竹林和竹笋。我们开始思考一种策略,能不能通过这种乡村内在文脉传承,重新展现村庄的文化历史和身份标识,重建乡村的文化自豪和荣誉感。2016年初,我们提出“建筑针灸”的工作方法,作为县域范围开展的系统可持续的乡村振兴策略。针灸,一种传统中医的理疗疗法,同松阳的乡村建设有着相似的理念:以村庄和村民为主体,依照各个村庄特定条件把脉问诊,通过小体量公共功能的植入,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有机更新,提升村庄的传统文化元素或产业,结合特色旅游,在县域范围形成一个文化经济的社会循环系统。结合乡土材料和建造技术,建筑针灸将功能多样的公共空间编织进不同的村落和乡村地区,重塑乡村标识,缓解乡村症状,通过文化和经济循环带动乡村的观念转变以及自我康养。正如针灸在人体不同的经络穴位释放受限的能量达到整体康养理疗的目的,建筑针灸旨在激励并启发乡村和社区基于长远发展的自我振兴。此外,建筑针灸致力于激活蕴藏的社会资源,并在松阳县域的村落间达成循环,进而使其同周边地区乃至更广大区域建立互动。


大东坝镇石仓村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地典型的客家村。村庄名称源自传说:山上有个巨石石洞,每天流出稻米,成为当地米仓,后人因贪婪之心砸开石洞,从此米仓不再流米,而是流出石头成为石仓。1000多年来石仓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但石仓人世代都不忘米仓变石仓的故事。清乾隆至道光时期,石仓就形成了极其活跃的土地市场、乡里社会,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契约文书。石仓七村村民阙兴家中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古契约,是中国体量最大的客家契约文书藏品,也是重要的客家文化遗产。客家契约不仅呈现百年乡土生活,展示了石仓阙氏从福建迁徙、买田置地、淘沙炼铁、开枝散叶、历史兴衰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经济形态,也体现了传统乡村是由一个个充满法则的村庄组成的具有高度商业精的契约社会。而传说中的石仓名称起源,也是源自人与神灵之间的契约精神。由此而产生的客家契约博物馆,既是外来者和村民交汇共享的场所,也是村里的公共文化活动和村民休闲场所。契约博物馆依山坡而建,房屋墙体全部采用当地石材砌筑,从远处看过去,如河岸或山上梯田的挡土墙,与环境融为一体(图9~13)。这种手工建造工艺在当地已渐渐失传,项目施工初期,在周边县区范围仅找到3位熟练工人,通过这个项目施工过程,培训出10多位年轻工匠,也是这种传统手工建造工艺传承的一个契机。整个项目还包括闲置荒废民居的修缮改造,作为博物馆的服务配套设施,利用闲置民居资产将这些功能分散开,将博物馆的功能延伸进村庄。由此项目招商引资的鸣珂里·石仓文化民宿,可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和特色餐饮,将民宿作为根植当地、融入村庄的运营载体,展示当地的特色产品,还可以组织农闲在家的农妇制作竹编等当地非遗工艺产品。


▲ 9  石仓村与契约博物馆

▲ 10  当地石材砌筑的墙体与院落空间

▲ 11  乡里社会的契约文书

▲ 12  契约博物馆内景

▲ 13  基地与契约博物馆分解轴测


樟溪乡兴村位于大木山茶园附近,红糖是这里重要的村产业。村民至今保留着古法工艺制红糖的传统,已有上百年历史,产品在周边地区很受青睐。兴村由于业态活跃,农民经济收入良好,现有常住务农人口稳定,很多村民新建了三四层的楼房,整个村庄的传统风貌破坏较大。和仍然保留大量夯土墙传统民居的传统村落的空心现象不同,兴村这样的水泥楼房和夯土墙民居并置的村庄,可能不具备评选传统村落的风貌条件,却保留着活跃的传统业态和稳定的人口。我们相信即使建筑“硬件”不再具备传统风貌,人文“软件”上的丰富生机仍然可以持续地给村庄注入活力。作为兴村非遗传承的红糖工艺和产业成为重塑乡村标识的策略和内容。但是原有的红糖家庭作坊基本由简陋的轻钢棚架搭建,管理杂乱无章,而且卫生条件不好,也构成村里的火灾隐患。新建的红糖工坊选址距离村庄生活区一定距离,以减少生产季节日夜全时工作对村民的起居干扰。兴村红糖工坊兼具红糖生产厂房、村民活动和文化展示,是衔接村庄和田园的一处重要场所。工坊作为村庄与四周田园间的过渡延伸,村民在生产活动的同时能够欣赏田园风光,并成为村民田间劳作之余的休憩场所,外来的游客也可在此停留观看。兴村红糖工坊中的生产活动也是生活现场,视线开放的空间设计让生产现场如同戏剧表演现场;工坊的表演性、展示性赋予了它“舞台”的性质,既是村庄生产活动的舞台,也是乡村生活、田园诗意叠加的舞台。兴村红糖工坊投入使用后,不仅极大改善了传统小作坊式脏、乱、差的生产条件,使传统个体红糖加工转变为集体产业化加工,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吃-品红糖、住-红糖特色民宿、游-甘蔗田风景,购-传统红糖产品、娱-体验红糖加工”的红糖旅游系统,提高了村民收入,而且成为了村庄的公共文化场所,作为村里木偶戏演出剧场和其他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据2019年底统计,已有50多位村民回乡定居,12位村民加入了红糖生产合作社,年游客总数从2016年的200人增长到2019年的1.5万人(图14~18)。


▲ 14  兴村与红糖工坊

▲ 15  工坊中的红糖生产现场

▲ 16/17  工坊中的木偶戏表演/工坊中的电影放映

▲ 18  红糖工坊剖透视


地处城郊结合部的王村早年已经被划入工业区,周边被中小规模工厂围合,烟囱林立,村庄内村民自建三四层水泥房屋较多,村里为数不多的传统夯土墙民居也已年久失修,连祠堂都被村民当作茅厕和柴火间。与松阳县众多村落的传统风貌和优美景观相比,王村村内满是杂乱破败的场景,村庄发展前景不乐观,村民对于村庄建设意愿消极甚至抵触。2015年秋天,通过对《王村王氏宗谱》以及王氏祠堂旧物的整理,发现明朝《永乐大典》总编王景为松阳王村始迁祖王端衡七世孙。史志办、博物馆等相关专家对所有王村族谱进行全面考究,并远赴云南、安徽、绍兴、河南等地实地考察、收集和整理,经考究最终得出望松街道王村为明朝名人王景出生地之定论。作为松阳历史名人的王景是王村人的论证,给这个破败古村带来了新的希望,村民谈起这位先祖也是一脸骄傲。而对于王村这类风貌破坏较大、自然景观资源贫乏的平地村落,重塑人文景观,可以作为旅游资源,也能重建乡村人文自信。以此立项的王景纪念馆,落址于王氏祠堂对面的一块空地上,成为松阳“建筑针灸”的乡村博物馆的一个子项目,既作为外来交流的文化展示,也是村里的公共文化活动和休闲场所。王景纪念馆开幕日上,数百位村民盛装打扮参加纪念仪式,这个场景我们至今难忘。王氏祠堂修缮和王景纪念馆的建设,整个王景故里及玉林街区也开展了进一步的保护性调整规划工作,形成以王村王景故里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玉林街周边修复为轴线的松阳县内最大的祠堂历史展览区,同时和附近改造后的石门廊桥聚合成一个景点区域,形成从延庆寺塔-黄家大院-石门廊桥-松阴溪-王村的主要线路。文旅结合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自从2018年初项目完工以来,30多位村民创业成立小规模旅游服务商业,目前已经创立玉林常品牌并着手推进以王景名人文化为特色的王景状元饼、王景状元等文创产品(图19~24)。


▲ 19  位于王村中的王景纪念馆、王氏祠堂与王村

▲ 20  王景纪念馆与王氏祠堂

▲ 21  王景纪念馆分解轴测

▲ 22  王景纪念馆内景

▲ 23/24  村民在王景纪念馆开幕日参观/王景名人文化特色产品


蔡宅村是一个沿河而建的传统山村,历史已逾200年。蔡宅村以豆腐产业闻名县域。但是,传统家庭作坊的产品无法达到食品卫生的标准。新落成的豆腐工坊,建筑与村庄环境融为一体,顺着地形原有的趋势,从村口绵延向上。工坊的车间功能按照生产的工艺流程沿地形阶梯向上。在空间上由原料准备区、磨浆区、煮浆区、炸制区、摊晾区及品尝区等6个功能区组成。工坊内的所有生产空间的设计以及设备的选用都达到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保证了豆腐产品的质量。豆腐制成品的冷藏环节可以延长保质期,通过物流进入城市的超市售卖。半室外的通廊成为一个休闲场所,游客和村民可以依次观看豆腐制作的各个流程。沿着山坡到达顶端的品尝大厅,既是休闲场所,也可以作为村里的文化活动空间。工坊整体采用木装配结构,在实现现代工坊生产目的的同时,也与村庄内传统的榫卯结构房屋相呼应。通过这个工坊项目在村级成立了原材料和加工户的合作社,工坊整体运营由合作社完成,村镇也帮助联系县里的一些企事业单位食堂提供豆腐产品供货渠道,使得原材料收购和制成品销售价格都得到提升,让村民成为直接受益人。现在也有不少农户已加入了合作社(图25~29)。


▲ 25  蔡宅村基地与豆腐工坊轴测

▲ 26  豆腐工坊分解轴测

▲ 27  顺溪畔地形绵延而上的豆腐工坊

▲ 28  半室外通廊

▲ 29  豆腐制作与参观


针灸工作方式也让建筑成为一种更加多元化、多维度的表达,为这里的村落和村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每个村庄的建筑介入都着眼于自然、村落和社区的整体融合,通过建筑针灸重塑不同乡村标识的独特性,吸引游客,展现村落的传统和特色。不同于一些耗资巨大的旅游村落,松阳的针灸策略仅在政府投入的少量建设资金内施行,以激励并启发当地社区的自我振兴,同时吸引外部的投资和资源。


前期的一些项目落成不久,逐渐呈现的效应让越来越多的村庄表达了加入针灸系统的意愿,一些村庄甚至主动提出了详细的项目方案。例如,经过村里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大岭根村集体提出了造纸工坊的计划。这些不同点位的针灸项目渐渐形成县域范围的文化社会循环。其中工坊和家庭作坊也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循环。实际上,所有这些针灸项目激发了村庄或者社会投资者更大的积极性,并形成了一个整合文化遗产、传统产业以及乡村旅游的乡村经济新模型。


乡村的住房状况通常与城市相反,大多数房屋空置,由于城乡收入的差距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流失、经济的落后、房屋村貌的逐步衰败。以上田村为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年前,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它完整地保留了“村落-梯田-山水”的村落自然形态,时至今日,也逐渐成为“空心村”,只剩下寥寥几个家庭依旧延续着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和县里其他民宿经济体有城市私营资本投资不同,在这个项目中,村民、村集体以及政府达成共识,村民自主参与,村里现有居住人口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原住所,或者搬到村里的集中居住区块后将原有房屋入股,通过建立一种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村集体资产和公共资金折股量化,以村民为主体、市场经济的方式运营,成立“原乡上田”民宿经济,盘活闲置资产。建筑针灸作为一种空间策略,在满足了盘活整村的地理面貌的需求下,设计上遵从传统村落保护导则,尽可能保留原有建筑外观,仅在房屋内部调整空间格局,提升居住舒适度。村庄环境也在保护原有风貌基础上进行整理提升,将村庄的一些节点景观提炼出来。村庄里有3座历史文化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文化价值,成为村里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间。原有的厨房和生产用房都保留修缮,恢复村庄旧有的打米粿、做豆腐、熏火腿的传统民间生活民俗,以及配制中草药、制作端午茶的传统民间中医技艺。“原乡上田”提供了一种新的民宿模式——联合乡村生活、生态农耕、研学为一体的民宿体验。一方面,采用了传统建筑技艺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格局、村落尺度,尊重了原有的农耕生活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建立一个村集体所有、村民和当地政府共同出资的混合制集体经济实体的新的社会架构。它是一种由公共资金、村集体资产与本土经济整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集体经济。有别于村民以及外来资本改造自建的民宿空间,通过政府调度和村民参与、村民为主体入股的方式,这样的经济模式使得利益最终能回归到本地,村民也能因此获益;公共资金的资助变成了一种可循环的经济模式,促进乡村经济的动态发展(图30~34)。


▲ 30  上田村村落、山水、梯田

▲ 31  民宿院落

▲ 32  修缮后的厨房和生产用房

▲ 33  村落公共空间

▲ 34  上田村村落平面


乡村不仅仅包含一个个的村庄,也涵盖了大片的乡野地区。松阳的乡村建设范围逐渐从村庄扩展到更广大的乡村地区,通过景区服务设施、散落在各处的水利基础设施等,形成新的交汇点,建立村与村之间或城乡之间新的联系。


独山坐落于松古平原的松阴溪南岸,又称“百仞云峰”,是古时松阳十景之一。2016年开始的松阴溪景区规划,将独山作为两岸60多公里绿道的一个重要节点,串联起沿线的松阳田园风光。独山驿站位于松阳母亲河松阴溪畔的一块下洼湿地,面向独山,规划功能定位为游客资讯服务以及水上运动中心,包括专业运动训练和休闲水上活动设施等,三角形湿地区块也将改造成船只的停留小港。设计将周边区块统一考虑,功能的多样性通过水面上的螺旋形展开,分为近端中心的游客功能以及远端的运动员训练空间。东西方向的直线廊道贯穿螺旋体量,形成直接交通路径。由于水位不同而形成的C形坝面向独山,围拢船只停留港湾,同时也成为游客以及观光电瓶车的步道。建筑功能和景观廊道坡道等互相融合,通过水面上起伏的户外游廊路径,展现松阳山水景观的持续转换视角。独山驿站是建筑、景观、文化与水利基础设施的综合,成为松阳门户驿站,既是县城和乡村的交汇处,也是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交集场所(图35~37)。 


▲ 35  面向独山、位于松阴溪畔的独山驿站

▲ 36  螺旋形廊道

▲ 37  户外景观坡道


松阴溪是松古盆地最重要的水系资源。松阴溪水利历史悠久,水利工程消除农田旱灾及水患,保证当地的农业灌溉水运、渔业、粮食增产、居民日常用水等需求。位于松阳县城外横山区块白沙湖堤坝及发电站西南侧的水文博物馆,功能原为松阳县河道堤防和水库安全监测中心,包括监测大厅、水利部门办公、食堂、档案资料、防汛物资仓库等。松阴溪景区创建将此项目扩大成松阴溪绿道上的水文公园,成为提供文化及休闲服务设施的关键节点。水文博物馆的建筑功能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调整,将监测、档案资料、食堂3部分原来的内部使用功能对外开放,档案资料扩大作为水文历史展厅,监测中心可以提供参观和教学,食堂对外营业作为休闲餐饮以及青少年活动区。依托白沙湖水电设施的水文博物馆和水文公园,通过功能定位以及空间体验的多元性,展现松阳地方水利文化及生活形态,也成为县城和乡村交汇、城乡共联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图38~40)。


▲ 38  位于白沙湖堤坝及发电站西南侧的水文博物馆

▲ 39  餐厅

▲ 40  档案馆


松阳的乡村建设既不是割裂乡村和城市,也不是将乡村转化为城市。相反,其目标是通过重塑乡村身份以激活城乡互动关联。随着乡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年轻一代的劳动力受到鼓舞返回他们的家乡。此外,乡村宜人的自然环境和住宿条件也将吸引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甚至定居乡村。得益于互联网和现代基础设施,乡村可以提供城市以外的另一种生活方式。针灸策略不仅针对村庄症状,也致力于促进城乡互动。例如,由大木山茶室年轻的经营者孟小雪推出的茶文化教育项目和创新茶产品,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数千名学员。从杭州返乡的叶科和刘玉立在平田村开办的织染工坊,通过电商平台为这个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的商务机遇。建筑针灸的策略重在点位激活,形成辐射效应,建立县域循环系统和城乡联动,促进城乡均衡以及社会系统的平衡发展。


松阳县这些年的乡村建设已经逐渐看到成效,其人口、旅游业以及相关商业获得显著提升。松阳县旅游业总收入从2014年的84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4190万元,截至2019年城市返乡人数近6000人,大多数人凭借着他们的城市教育背景和经历创立或者参与了乡村发展项目。2019年5月30日,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在其举办的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宣布同中国松阳县人民政府合作开展“松阳乡村创新发展项目”(松阳项目)。“建筑针灸法”也经联合国人居署列为城乡联动的启发性实践。松阳故事旨在提供一个在概念和实践方面皆可持续的模型,可以推广并应用到其他乡村地区。


<本文有部分内容基于作者在《The Songyang Story》(Park Books, 2020)一书中的英文文章“The Songyang Story:Architectural Acupunctur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刘可协助完成了原文的翻译工作。>


(正文完。原文刊载于《建筑学报》2021年01期,总第627期,更多详细内容请见纸刊。点击链接或页面下方“八字命理六爻”即刻购买本期杂志。)
购买纸刊,请前往建筑学报官方淘宝 jianzhuxuebao.taobao.com
进入【《建筑学报》杂志社】官方淘宝店,请复制这条信息¥vwm91NpB4N4¥后打开手淘
进入【《建筑学报》杂志社】官方微店,请点击《建筑学报》微店链接


建筑学报

本期微信编辑:赵朴真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建筑学报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疗法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建筑学报徐甜甜松阳故事:建筑针灸2021年1期发布于2021-05-06 07:47: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