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病,必须掌握好辨证、选穴、手法三个重要环节,亦即是融理法方穴术于一体,应用恰当,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1、常用针刺基本手法


1.1进针法———手法轻巧 无痛少痛 

进针是整个针刺手法中的第一步,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进针时少痛或无痛是患者乐意接受针刺治疗的重要方面,故医者要达到手法娴熟轻巧。具体操作如下:

(1)速刺法:进针时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无名指顶住针身,针具靠在押手指甲缘,在进针时切按稍重,右手运用腕力、指力迅速按压刺入皮下,而后将针缓慢插入或稍带捻转,使针刺至要求的深度。


此法较多的适用于1.5寸以内的毫针。长针进针法,可用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在押手的协同下,一压一刺迅入皮下,再作插入或捻转至一定深度。若针头面部等皮肤浅表部或施透刺法时,可改用提捏押手法相结合的速刺法。以上进针方法,只要定位准确,一般可以达到少痛或无痛的目的。亦即古人云: “针入贵速,既入徐进”;“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

(2)缓捻法:在押手的协同配合下,用轻、慢、细的捻转并微加压力,向皮下捻入,此法常用于腹部腧穴及体质虚弱者。总之,在进针时可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进针术式,但两手的协同作用很重要。古人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确为经验之谈。


1.2行针法——多种术式 务求得气

进针后再施以一定手法,称为行针。行针技术是针刺基本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插法和捻转法又是行针中最常用的方法,定要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这与针刺得气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前提,亦是施行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

(1)提插法: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均匀上下提插,待针下有沉紧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催令气至,这是一种激发气至(或气至病所)的常用方法。行补泻法时,在进针得气基础上,重插轻提为补,提重插轻为泻。


(2)捻转法:进针后拇食两指均匀捻转,以催气至,或结合提插作上下捻转,以加速得气。在应用补泻手法时,拇指向前力量增强,食指后退用力稍轻为补。反之,拇指后退用力稍弱,食指前捻力量稍强为泻。


(3)搓针法:若用上法不得气时,可用搓针法运气,即将针单向捻转几次,这时多数能令气至,而后将针反方向捻退1~2次,再轻提插1~2次,注意勿令滞针。应用此法后,一般多能较快得气。


(4)辅助法:其它如弹法、循法、刮法、摇法、飞法、弩法等等辅助手法均有一定的催气、行气作用,或可留针候气片刻,再作行针手法。


1.3留针法——发件久暂 灵活应用 留针法时进针运用一定手法后,讲针留置穴内,以加强针感的持续效应。目前常用动留针或静留针两种方式.


  (1)动留针:于留针过程中,每隔若干时间,结合捻转或提插等手法(或结合其它补泻手法),又如电针等亦属动留针范畴。


(2)静留针:针。使用动留针或静留针,以及留针时间的久暂,均须视病情、针刺部位等灵活应用。



1.4出针法———双手协同 轻捻缓提 

施术完毕后即可出针,在出针时仍用押手按住穴位(最好用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旁),刺手作小幅度轻捻转,同时边捻边提,轻轻将针提出皮肤,押手按揉针孔,若遇针孔出血可用干棉球多按一刻并拭之。若用放血治疗,则不闭孔(按补泻法则以速闭其孔为补,不闭其孔为泻)。

2、补泻手法的应用


针灸治病必须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历代医家创造了许多有关补泻的操作方法,兹摘举古典手法与笔者实践中提炼后的补泻操作手法几则,简介如下,请同指下。


2.1烧山火又称“热补法”

呼吸、徐疾、提插、捻转、九六、开阖等单式手法中的补法组合而成。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确定穴位的针刺深度,分为三等分(古称“天、人、地三部”),随呼气进针至天部,用紧按慢提(重插轻提)法九次,然后将针插入人部,再紧按慢提九次,再插入地部,紧按慢提九次(也可结合捻转法),若已有温热感,将针由地部退至天部,随吸气时出针,速闭其孔。若无温热感,可按上法重复操作多次,然后出针。

笔者操作方法:在进针得气基础上,将针插入1~ 2分( “豆许”),重插轻提多次,然后用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单向捻转多次,紧握针柄,毋令气散(不使针尖脱离针感),使得气感增强或有温热感,一次不效可重复数次,在出针时以拇指向后退1~ 2次,并轻提插1~2次,防止滞针,然后退出皮下,速闭其孔。此法有温阳调气作用,多用于寒麻冷痹虚寒性疾病


2.2透天凉 又称 “凉泻法”

由呼吸、徐疾等单式补泻手法中泻法组合而成。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吸气时进针,直达地部,用慢按紧提(轻插重提)法六次,退至人部;慢按紧提六次,然后退至天部;慢按紧提六次为一度。若无凉麻感,再依前法重复施术多次,呼气时退针,出针时不闭其孔(或摇大其孔)。

笔者操作方法:在进针得气基础上,将针提出1~ 2分( “豆许”),然后重复提重插轻多次,再以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单向捻转多次,紧握针柄,勿令气散,使得气感增强或有凉麻感。不效可重复数次,出针时摇大针孔或慢按其孔。此法有泻热作用,常用于热痹或急性肿痛和实热性疾病。

2.3阳中隐阴 先补后泻法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得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证,先补后泻也。”

笔者操作方法:按穴位所针之深度,分为浅深二层操作,先在浅部行补法(紧按慢提多次和拇指向前捻转数次,紧握针柄稍候,再进针至深层用泻法(紧提慢按多次或拇指向后捻转数次),稍停,然后出针。这是一种补泻兼施的手法,常用于先寒后热,虚中夹实的病证,含补中有泻之意。


2.4阴中隐阳 先泻后补法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微凉,即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证,先泻后补也。”

操作方法:与阳中隐阴相反,先进针至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和拇指向后捻转多次),稍停,将针提至浅层,行重插轻提,拇指向前捻转多次行补法,稍停,将针起出,揉按针孔,这亦是一种补泻兼施手法。常用于先热后寒,实中夹虚的病证,含泻中有补之意。


3、注意点


在临诊中只要辨证、选穴、手法适当,一般均能应手取效。但在具体操作时应详细观察,对某个病人或某一病症,某个阶段用某种手法,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以临床效果作为检验标准。为此要因人、因病、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效应。

⊙版权 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备注:凡分享本文章及转发微信群的朋友,关注此微信 以后我们将免费随机赠送医学视频资料电子书



开课指南




【3月26日-北京】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传承

主讲导师 | 石学敏

3月26日丨北京




课程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2021年3月26日

培训时间:2021年3月27日—31

 医学课程


康复理疗师证书(高级)考试-网络课

【3月22号-广州】全国微创穴位埋线技术综合班

【3月25日-广州】线雕减肥美容、针刀减肥学习班

【3月25日-广州】《整脊手法结合影像临床实践培训班》内附视频—广州站

【3月26日-北京】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传承班

【3月26日-北京】新脊椎矫正学精品实战班

【3月26日-洛阳】膝关节畸形矫正一针复位术-松骨针法-临床实践班

【4月7号-郑州】新中医望诊特色诊疗暨新四诊(手诊面诊眼诊耳诊)精修班

【4月9号南宁/4月23日北京】新型膏药、液体膏药培训班

    报名热线:杨老师 15703790680

扫描二维码免费赠送福利转发及分享   赠送医学类书籍或视频资料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西医学资料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疗法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针刺手法(针灸医师必看)发布于2021-05-06 09:4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