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李清照的词开篇——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怎敌他、晚来风急?喝着闷酒,因酒力,汗孔当开,风邪入侵,恐非养生

儿童时期,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发育最迅速的阶段。但因其脏腑娇嫩,腠理不固,且饮食不能自调,也是人生最发病的“多事之秋”。我们试从衣食用药等方面论述,以将经验分享给各位家长。

 1.衣着初生小儿肌肤娇嫩,贴肤穿的衣裤最好用柔软的棉布。若用化纤衣料,可致瘙痒、瘾疹等皮肤疾患。许多父母认为小儿不耐外界之寒,故多以厚衣襟包裹之,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小儿衣着应以保暖为度,但不可太暖。隋代巢元方曾言:“小儿初生,肌肤未实,宜旧絮护其背,不可太暖”。保暖过度,令其汗湿衣衫,或冬卧电热毯之上,皆可致阴液耗伤;在发热期间,甚至可变生高热惊厥等症。又如在婴儿游泳馆中,小儿运动后毛孔开阖,家长急忙为其穿好衣物,而内衣已微汗湿,此时出馆当风,往往易感染风邪。如何着装,才能保持小儿衣着暖而不过?古人言: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婴童类萃?调理五法》。背部有肺俞二穴,若伤风受寒,使皮肤毛窍闭塞,易变生咳嗽、喘促、呕吐、恶寒、高热等症,故宜保持背暖;肚为胃之所居,胃为水谷之海,若受凉则传化不利,食入之物不能腐化,易出现肠鸣腹痛、呕吐、泄泻等,故宜保持肚暖;足阳明胃经绕足而过,足影响着整个胃经经络,常言道:寒从下起,故宜保持足暖;而头部“乃六阳之会,诸阳之所”及“髓之海”,过热则“髓溢汗出、或颅囟肿起或颅囟开解、或头疮目疾”,故宜保持头凉;“心属丙火,若外受客热,内接心火,则内外俱热”,轻者可出现口干舌燥,重者可引起惊叫抽搐,故宜保持心胸凉。冬日儿科急诊时,就能遇见婴儿捂热综合征的患儿。正常情况下,小儿衣服比成人多一件薄外套或背心即可。活动时或进饮食时衣服酌减,静坐当风时宜加衣,多汗者勤换衣服或背部垫以毛巾,咳喘者重在护其背,泄泻者重在护其肚,凡此种种,举一反三。

2.饮食古人言“忍三分饥,吃七分饱”,可谓至理名言。对于乳儿,乳母宜饮食清淡,少吃辛辣肥腻、炙煿厚味之物,亦不可贪凉饮冷,且宜调情志、节六欲。“否则,阴阳偏胜,气血沸腾,乳汁败坏,必生诸症”(《幼幼集成?初生护持)。乳食宜定时,初生婴可2-3小时哺乳1次,3个月后则可延长至4小时1次。常见一些母亲但见婴儿啼哭,不管其为何啼哭,即予哺乳。岂知婴儿哭有因过热,有因寒冷,有因口渴,有因尿布湿,有因蚊叮肤痒,甚至抱恙不适等,哺乳过多,毫无规律,反致饮食积滞,损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伤则百病由生。曾接诊一6月龄患儿,脸肿如盘,细询之后得知,其乳母一周前食蟹一只,小儿无不适,其贪嘴,遂于昨日食蟹5只,故致小儿过敏而血管经性水肿。要使小儿脾胃健,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肥厚甜腻、辛辣燥之物,不宜以煎炸之快餐代替主食,不宜多饮碳酸饮料;亦不可过饱,食得八分饱、使之下一餐前有饥饿感,此为饮食得宜的标志。部分家长在孩子病后,立即予食补品及高蛋白食物,希冀尽快补充由于疾病、少食所损失的营养。结果往往使疾病死灰复燃,或引起呕吐、泄泻、伤食积滞等。多年前曾接诊一腹泻患儿,住院7日腹泻痊愈,出院仅1日及返院,因其归家后,奶奶给炖了只土鸡。

3.服药常有家长认为小儿初生,内蕴胎毒,用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水泻其胎毒,可防其日后生疮、发热;亦有家长以为小儿经常发热是由于热气太重,故擅自给小儿频服板蓝根之类凉药。有些家长则希望参、芪类的补药能增强小儿体质。有些家长,一遇小儿发热或咳嗽,即予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和各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有时看似有效,但往往致疾病迁延难愈且易生他变。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易虚,指正气易虚;易实,指邪气易实。常用寒凉药物,损伤小儿正气,可使疾病接踵而至。常服参、芪等补药,则阳气偏亢,易发热,甚至有早熟之虞。故其服药越多,疾病越多,此应引以为戒。有是病则用是药,无病则不可轻服药,体弱者日常服药调理,亦必符合辨证论治原则。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悬壶居主人刘舫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疗法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儿科医生谈小儿护理发布于2021-05-06 10:52: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