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云永不居    


  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本义来看老子,他所说的,完全相同于周文王周公(姬旦)、孔子等祖述传统文化的思想。


在《》的、交辞中,再三申述宇宙的一切法则,始终不离循环往复的因果定律。    


  有与无,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的。它的重点,在相生的这个“生”字。


当然也可以说是互为相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采用生的一面,并不采用灭的一面。    


  难与易,本来互为成功的原则,它的重点在难易相成的这个“成”字。


天下没有容易成就的事,但天下事当在成功的一刹那,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凡事的开始,看来都很容易,做来却都大难。


但“图难于易”,却正是成功的要诀。    


  高与下,本来就是相倾而自然归于平等的。

它的重点,在相倾的这个“倾”字。


高高在上,低低在下,从表面看来,绝对不是齐一平等的。


天地宇宙,本来便在周圆旋转中。


凡事崇高必有倾倒,复归于平。即使不倾倒而归于平,在弧形的回旋律中,高下本来同归于一律,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也便是同此意义。


易经》泰卦九三交的交辞上说“无平不破,无往不复”也同此理。    


  音与声相和,才构成自然界和谐的音律。因此又有“禽无声,兽无音”的说法。


礼记》中的《乐经》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为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前与后,本来是相随而来,相随而去,没有界限的,无论是时间的或空间的前后,都是人为的界别。


它的重点,在这个相随的“随”字。


前去后来,后来又前去,时空人物的脚步,永远是不断地追随回转,而无休止。    


  总之,老子指出无论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现象界的种种,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


没有一个绝对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


因此,他教人要认识的妙用,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着,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无为


所以他便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所谓“处无为之事”是说为而无为的原则,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应为,作应当作的事。


作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痕迹,不有纤芥在胸中。    


  所谓“行不言之教”,是说万事以言教不如身教,光说不作,或作而后说,往往都是徒费唇舌而已。


因此,如推崇道家、善学老子之教的司马子长(迁),在他的自序中,引用孔子之意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都是同一道理。    


  引而申之,老子又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比如这个天地间的万物,它们都不辞劳瘁地在造作。


但造作了以后,虽然生长不已而并不据为己有,作了也不自恃有功于人,或自恃有功于天地。它们总不把造作成功的成果据为己有。


“弗居”的“居”字,便是占住的意思。正因为天地万物如此这般,不自占为己有的在作为,反而使人们更尊敬,更体任自然的伟大,始终不能离开它而另谋生存。


所以上古圣人,悟到此理,便效法自然法则,用来处理人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为上智。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七日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南怀瑾视频儒释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老子他说】流水行云永不居发布于2021-07-07 2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