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

#南师讲《圆觉经

第六十六讲


这一段主要报告是忏悔这个问题,如何是真正的忏悔。而基本上忏悔的心态有所指明了,是憎爱、嫉妒、谄曲这三个,是结使里头,九十八个结使里头最基本、最基本的。我们平常这个心理上,经常有这种影子。不过一般人很难反省到自己心里有这种阴影的。要把这种阴影能够铲除掉,才可以进一步修行,才可以进一步打坐。现在这一段就讨论到这里,相关。下面做了一个结论,总结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名数门,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悔,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尔时”,这个时候,“世尊欲重宣此义”,准备重复一番,归纳上面讲的要点,“而说偈言”,把它浓缩作一个偈子。“圆觉汝当知”,现在答复的问题对象是圆觉菩萨。他说,你应该知道,“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末世众生开始修持,先应该结三七。三七起码三七二十一啊,你二十一天专修。这二十一天做预备工作,先要忏悔自己无始以来,不是这一生,过去过去多生累世的业力。这种障碍,所以叫做业力障碍,简称叫业障

“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忏悔以后开始专修。其实,甚至我们在家、出家,已经有所修持人,说今天要开始,仍然要走这个老路。因为大家这个心态没有转过来以前,不能说“哎呀,这个我已经呃打过这个七啦”,又打过观音七啦,弥陀七啦,什么七啦,七七八八的啦,反正以此就当履历一样,没有用,没有真正求忏悔。要真正求得这个忏悔,三七天。到达自己反省到真正纯善,发起了喜乐的境界。喜,心理的状态,所慈悲喜舍的心态。乐,生理上没有障碍,也没有这里痛、那里难过。什么气脉通不通都没有,发乐。“然后正思惟”,开始专修,专门修持一个法门。就是或者修止,或者修观,再不然修禅。    

“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不是自己理上懂得的要达到的这个境界,中途不能、不能管了。譬如有人念佛念念,呃,观音念佛,慢慢耳朵听到声音了。哎,各种声音,譬如昨天有个朋友,有个同学就来讲,“啊,老师啊,我这两天用观音法门。结果我在念经子时候,突然之间,外界好像很多很多的人都跟在念。有些声音非常大,有些声音非常小。”我说,“哎”,我说:“你小心啊,不要向外走了。一概关闭不理。你如果注意一下,马上听到事了。还有佛菩萨告诉你这样事、那样事,你都听到。然后讲某人事、哪个事,你灵。好了,二号,通二号来了。啊,然后慢慢变三号了。”

哦,一般人学佛,哎哟,看到什么事啊,这些都是…要记住,《金刚经》佛吩咐的话,你没有证得大彻大悟以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假的。这个假是哪里来?也是真的哦!现在再进一步告诉你,佛只告诉你原则,都是虚妄。何以是虚妄?那是因为你在用功,心理跟生理两个互相摩擦所变幻出来一种幻影。    

譬如你眼睛多揉一下,或者看一个东西,瞪到眼睛不眨、不动,看久了,它就有现象出来。哎,是你神(经)、拿现在讲是眼视觉神经疲劳,啊,一个机器一样摩擦过度了,所发生变态的现象。哎,可是一般修行人不晓得自己这个心理生理变化的境界,因此认为这是功夫,这是道,这是感应。完了,变二号去了。这样的人,我几十年看得很多了。那是棒都打不醒,只好让他去啦!去了以后,下一步,所谓堕入魔了,魔道之辈了,一点办法都没有。认为是灵感哪,认为是感应啊。

所以这里佛再三吩咐,你选定一个目标譬如念佛我只管念佛。即使到达佛境界,阿弥陀佛现前了,不是我的境界。你的境界所谓净土也要修清楚啊。什么是净土最高境界?就是我们净土宗的三经以外的一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楞严经》上摘出来的。最后到了最高是“净念相继”四个字,念念清净,没有杂想,没有妄念,乃至念佛号这一念也摆下。此也就是到了不思善、不思恶这个境界。“净念相继”,就是唯心净土来了。昼夜一路下去,中间没有杂念妄想产生了,也无其他境界。乃至身心绝对地清净了,生理、心理都清净了,就是“净念相继”。这样才是净的境界。哎,不要着相。所以佛吩咐“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绝不可以抓住。

          

“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名数门,是名三净观。”《圆觉经》告诉我们三个大路,三法门,一个是修止;一个是修观,叫三摩钵提,就是止观双运;一个是禅那。这三种。什么样叫做“奢摩他至静”呢?修止,就是我们普通讲打坐求静,静到了极点、心境。静到了极点,等于什么?这个心境,生理同心理像一杯混浊的水摆在那里,慢慢地澄清、澄清,澄清到极点。这个水干净到极点了,透明了。等于蒸馏水一样,没有一点灰尘,没有丝毫的杂念,也没有知觉,也没有感觉,可是一切清楚的。所谓“灵光独耀”,这个境界一灵不昧,这是定境,至静。    

这是修定修止的境界,所以“至静”到这里,也就是《法华经》我们引用过好多次,再提起来诸位的注意,《法华经》(应为《楞严经》)上说,“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证到这个境界,但是这个不能说是悟道

有人稍稍有一点定境,认为悟了,啊,那真“雾”了。那明年的二月间,啊,台北市开车,公路上都是大雾的雾,迷糊了。这不是,这是极的境界,这是“奢摩他”。奢摩他这个定,是一种大的境界。奢摩他,并不是每一个修行都能够到达至静。譬如念佛念到了杂念妄想都没有,六根关闭了,只有一句佛号了,这不能算一心不乱呐。也可以算一心不乱,这只能说一念不乱,念佛这一念没有杂乱。既不昏沉,又不妄想,这是的境界了,“奢摩他”。

假定你是学密的,观一个种子字,梵文字母,或者观一个月轮,或者观一个日轮,或者观一尊本尊的像,就看你修哪一个佛菩萨的法门。哎,这个静到了极点,这个是止定境界。观起…观想现前了,这是止定境界。不管你学禅、学密,学净土,到达了,要观什么一定现前,专一,心一境性,不变了,就是“奢摩他”,止。    

假定你修任何法门没有到达这个境界,认为我懂了,经典我也看了,理论会讲了,都在吹牛,都在自欺。好像懂了,那是你分别思想的懂,你没有亲证到不算懂,佛法要亲证。那么你懂了那个理可以著书,可以立说,但是欺人。所以人生只做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家欺。你没有证到就来写书,好像理论到了就事情到了,那是欺人。任何法门必须要自己修过,亲证,才可以著作。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啊,学问还没有到,乱七八糟就出书了。呃,将来的果报不可思议啊。自己没有亲证到,啊,就写书,(有)因果的哦,背因果哦!这是迷糊人,这种事在我们古代的受教育,不敢干的,啊,不能用的,必须要亲证到。所以现在,这个是止的境界。

三摩钵提,什么叫观?我们注意啊,观分两种。譬如学密宗的人经常提到观想,这个观同修止观的“毗婆舍那”这个观,是不是一样?不一样,绝对不一样!观想的观,等于在“奢摩他”修止的境界,要特定一个目标。譬如说,我要修白骨观,我要修不净观,我要修“绿度母”,我要修“红度母”,就是“红观音”啦、“绿观音”啦。或者我要修,啊,这个“玛哈嘎拉”,“玛哈嘎拉”那是财神法,啊,修护法的。呃,还不算是最高。最高大法,譬如说“时轮金刚”,或者“大威德金刚”,或者是这个这个、这个这个普贤如来的金刚持等等的法门,很多很多。

你得到老师、上师的教授,修一个(法),我把这个佛像本尊同应该观想的,观想现前,就是第六意识意境上有了。你看画画一样,这一幅画没有画出来,一个画家,我的意识上面已经有一幅画了。然后拿到笔拿到纸,把我意境上这一幅画放在纸面上,所以画家有这个。如写文章,脑子里有这一篇文章,拿到笔,就是把这一个思想用笔呀写在这个纸上写出来。必须要先有意境。    

所以观想境界凡夫也有,写文章啦,写诗啦,画画啦。如一个书法家写字写到那个境界,这个字下笔,我要写的…你看我们前面这一副对子,是个神仙祖师写的,宋朝那个陈抟老祖写的。呃,这幅对子啊。当然这个是也不怕偷的啊,这是复制品。那不是真迹,真迹不得了,挂在这里,恐怕三十多万卖不卖给你还是问题。但是,他是神仙境界字,每个笔力都好,要懂得书法,那普通人写不出来。那么当他写这一幅字时,他兴趣来了;所谓兴致来了,就是现在人讲灵感来了,他的意识状态里已经有这个东西,下笔这么就出来。啊,不要用心的。所以你叫他那个灵感不来(时候),再写一幅照这样,他写不出来了。他没有那个观想起来的境界。哎,那么也可以写啊,两个味道了。

所以观想,凡夫也有。学佛的观想呢?这个观想的想、学密宗,注重在想,想象出来一个东西。想象是第六意识境界,也是分别所生。不过不怕,要分别心。譬如说我们修密宗黄教的大法,当然此地还没有传过了。黄教大法,“大威德金刚”,啊,文殊如来,就是文殊菩萨,是文殊如来的化身。文殊成佛释迦牟尼佛还早。那么一个上座,霎那之间要自己观成本尊,啊,就观成这个这个这个“大威德金刚”。一下自己变成九个头,一个头还有两个角,牛一样。每个头上三只眼睛,啊,还着什么东西,脖子挂的什么,三十六只手、十八只脚,啊,这个这个这个呃呃呃三十六只手、十八只脚,每一个脚上都踏的东西,手上拿的东西,还挂着耳环、手钏…,霎那之间你就把他观起来。    

所以以前我们,我们修密的时候,我常常问他们:“哎,你们一念之间观起来没有?”有些这个老修行,啊,法师l'm,跟大家道友们、师兄弟们讲老实话:“呵,没有。”我说:“这个你都没有,你修个什么法?法本上告诉你,刹那之间就要观起。”“呃,呃,没有。呃,那你呢?”我说:“我要问你,当然测验测验你啊。你不要问我了。”问你呢?”我说:“我观起来啊。”他说“不扯谎吧?”我说:“我不会扯谎。哈。我告诉你观起来。”但是观起来,你怎么观起来,就要晓得巧妙。啊,这是观想。

所以观想没有成就,你这个法门修的什么?轰隆轰隆在那里念,是打妄想一样的嘛。不过“唵嘛呢叭咪吽”,你不要听我吽(谐音哄)…啊…,那搞一阵有什么用啊!念完了也没有用。啊,已经修满了一,一、两,你修一千也没有用,一万也没有用。呃,你自欺欺人。这是观想。

毗婆舍那,“三摩钵提”的观是慧观,智慧的开发。智慧开发。慧观要理解来,教理清楚了,一点一点去亲证。譬如说刚才提到,爱这种心态把它破了,智慧把它勘察破了,自己找出来,我这个动作是犯了什么一个结使。    

现在很多修行人,我常常讲,有些同学我告诉他,“你有这个习气,有这个毛病。”哎,他马上,“老师啊,我没有啊!”我就懒得理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再跟你讲,呃,你这个就…钝根众生啊,有什么用呢?哎,至少我是客观的。不要说“老师,我是客观的”,告诉你有这个毛病,你应该知道了嘛。哎,你不承认不承认,你搞你的呀,不要问我啦。呃,那就你对了嘛,对了何必问我,跟我说干什么呢?那不是多余?啊,不是这一回事。现在末世时候,钝根众生,自己心态的毛病、业力、结使都查不出来。查不出来怎么转得过来?怎么能够得解脱?解脱个什么呢?就是解脱心理这个状况,无始以来业力这个习气

呃,你看稍稍一学佛的人,他慢慢就是我慢来了,总觉得自己对了。你告诉他“你这个不对哦!”哎,他说:不是啦。”不是,去你的。因为我这个个性啊,又是嗔心大的人,啊,不是就是…我不是,就是你对了,你的一定对。呃,那我认为你不对,你又认为对,我们两个打架了,只好去你的了。哎,你叫我给你磕个头,可以啊。你是个菩萨,把你送走了,菩萨就送上西天去了。管他干嘛?对不对?所以真正的“奢摩他”的观,啊…,这个“毗婆舍那”的观,“三摩钵提”正观是慧观,慧力解脱一切的业力。

所以这里给你提出来三摩…“三摩钵提”是什么?正思惟,忆持。注意哦,忆持。真得了“三摩钵提”的正观、慧观,自己心境起心动念,细微末节,不止心理状态,乃至身体的状态,哪一点发动,气到了哪里了,或者到了肝脏,或者到了哪一部分,都清楚,而且马上能够把它转过来。智慧把它解脱转过来,就是慧观。    

去八十八个结使,每一个结使都形成生理的病态,都是有关联的。哎,都把它解脱了。所以“三摩钵提”,正,正思惟中间;忆念不忘,得了正定;持,保持那个修持所达到的境界。它同静…“奢摩他”不同,“奢摩他”只求止、,三摩钵提是求观。如果勉强来比方,“奢摩他”求空,“三摩钵提”是真空起妙有,呃,修有法。所以修密宗的入门,是修有法来的,最后修到空。显教有些法门入门,禅宗的,修空法来的,最后是真空再起妙有,妙有归到真空。不同的路线。因此《楞严经》上佛说的“方便有多门”,方法很多,“归元无二路”(《楞严经》原文: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到达的结果、成就是一样。现在佛说了两种。

“禅那名数门”,禅宗讲数,数是什么?不是天台宗的数息观,(是)观心念,结使的心心念念。一念之间,一呼一吸叫一念,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每一个心念感受、执着起来,自己要观察得很清楚,这是观心法门。普通观心法门,注意哦,普通入门,呃,你们都晓得观三段的观法,观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用《金刚经》的法门,走五祖、禅宗五祖这个路线。

五祖开始注重《金刚经》法门。所谓过去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还要想它干嘛呢?这是过去心不可得。就是那么简单,不要啰嗦加上了。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有来,你想它干什么?那么剩下来只有现在心,现在讲话的、听话的这个念头,听过了就没有了,现在心不可得。那么空了,空了以后是什么呢?过去心已经不可得,譬如一个水一样,打一个水障,一个一个堤防把它过去心挡住了;未来心不可得,未来心没有来,又是一个堤防把它挡住了;现在只剩下现在心,当前一念。当前一念知道,讲过了、用过了就空,空了就空了,干了。这一段永远空就保持了,永远保持这个空。呃,譬如…这是一个观心法门之一。    

但是你达到,你认为这就是禅了?你不晓得你在做梦,你保持现在心这一段空,这个正是现在心,是意境上一段空灵而已啊!意识上一段空灵,这可以造得成功的啊,做得起来的啊,可以用科学办法把你停止掉。譬如说,你这个人一进门,给你一吓,吓得“呃…呃…”,停掉了,切掉了。这个思想第六意识前面把你切开了,后面没有。就是,“啊,这个这个这个啊,这个啊,我悟道了”见你的耶,那是意识上偶然。

等于说吹汤见米,一个稀饭、很稀的稀饭,啊,我们上面一吹把这个米浆吹开了,看到下面这个碗底有米。这个看到你第六意识境界,当它分别三种,分别两头切开来,中间呈现意识境界的清明,偶然的一点量的清明而已。你这个所谓是感觉到这个是清净、这个是空,这个正是一念啊,正是现在当前一念。呃,晓得…现在心念落在这个上面。那么这一念是不是结使呢?是结使。因为你过去有修行的习惯,认为清净才是道,所以你这个结啊是打在这个清净面上。因此自己到了清净境界,认为我得道了,(结果)被结使住了,不能解脱。这个也不是。    

呃,所以禅那观心的法门是念念把它化掉,化掉的又化掉。因此你看《大般若经》六百卷有十八空,十八个空。换一句话,空的层次,你说证得了空,空还有十八层的层次呢。也可以讲造塔一样十八层的宝塔,一层一层、一层一层,空的境界不同呢!你纵然坐在那里,觉得很清净,第六意识念头空了。第六意识空了,有个空在,这也是意识境界,空还要空啊!你说我已经到达第二步,空也空掉了,那你还空不空?当然空,这个空还是第三层,还是要空掉。你都空掉心理意识,你觉得身体还坐不坐在这儿?感觉到还没有空掉,还没有空。身心都空了,你感受到空不空?空。你的感觉还没有空呢,多得很呢!那挺容易谈空啊?所以这个是禅那的法门,观心。

那么观心,修止、修观、修禅那,这三步法门都了解了,一步一步都要亲证。亲证,亲自证到,就是把身体、生理,身心投进去,专修。呃,所谓专修,生死已置(之度外)。就是说,修行到这里,充其量死掉就死掉了。要投进去,专证到。然后证到了,行舍,证到了还不要。因为菩提无相,本来是不增不减。这个证到境界也是作意来的,第七识、第八识的作意来,根根的作用:习气。还不留,还不住。哎,可是这三样都要亲证过来。三个还是原则哦,还不包括了八万四千法门

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总是把显教“四无量心”,六祖提倡“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懂到了多少?你懂了几个法门?哎,而纵然你学了也没有用,你没有修到那个境界,不算你亲证过来,你还没有资格教人,教人还走错了路,因为你都没有经验。止、观、禅,三净观法门,大原则要亲证过来。    

“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都是亲证过来,这个人等于现身活佛,现在佛,就是住持佛法,真正挑到正法的担子了。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悔。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假使末世钝根众生呢?没有成就的,应当努力真诚至心求忏悔。求忏悔什么?无始以来心中的一切习气、思想、行为、脾气,一切结使改过来,转变过来,“无始一切罪”都要把它忏尽。这个时候,无始以来业力的障碍才消除了。消除了你去修行,所以忏悔第一,“佛境便现前”,那么佛法的境界就现前了,自然就证到。所谓“现前”,呈现在你的前面,每一个境界呈现在你前面,你不要努力。其实你是努力来的,不吃力就到了,是佛做这个结论。

那么我们今天,对不起啊,早几分钟,这个…下面下一次这个经典差不多是结束了,不过还有一两次。我们补充《圆觉经》的这个境界,啊,下一次再发讲义。因为再下一次第十二位菩萨,啊,这个贤善首菩萨的结论,大概就是经文的结论,就是佛的会议记录,这十二位菩萨讨论会,最后出来作结论,主席做结论。那么贤善首菩萨提出来,说:“佛啊,你这一次所讲的叫什么经?将来流传下来叫什么记录?”就是这个问题。所以这个保留一下,今天个十二分钟啊。对不起!那么下一次我们讨论最后结论问题,再补充《圆觉经》的修观的方法,同他这个大乘修的法门。今天暂时到此为止吧!


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赞赏 
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先生:修止、修观、修禅那,这三步法门都了解了,一步一步都要亲自证到发布于2023-12-16 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