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

#南师讲《圆觉经

第二十五讲
         
我们今天《圆觉经》是一百零四页,上次讲到这个,答复这个弥勒菩萨的问题啊。这是第二组的问题开始,那么所谓弥勒菩萨一生补处,未来为佛教的教主的。因此他答复的问题不同,说一切众生不能成佛有两种障碍。
一种是这个理障,一种事障。理障就是知识上的障碍、学识上的障碍。所谓学识越高,理解的东西越多,对于的障碍越大。第二种是事障,事情上,就叫做烦恼障。理障还有个名称叫所知障,所知道的越多啊,障碍越大。等于普通哲学所讲的,知识越高烦恼越大,啊。第二种是事障,另一个名称也叫做烦恼障。人生来就有许多的事,有事就有烦恼。这两种障碍不能成道,这个笼总的。
我们这两种障碍,因此他把人类同成佛解脱这个痛苦烦恼,解脱物质世的这个人性种类,佛学分成五类,叫做五种性。这个观念在《经》上也提到过,尤其在唯识的《成唯识论》,啊,乃至唯识宗、法相宗讲很清楚。现在他是简略提,但是非常扼要。
          
声闻种性除障   
我们现在开始讲这个人性啊,所谓学佛五种种性的关系。他说:
【云何五性?】
你看这是佛经文学啊,翻译的文学。“云何”就是怎么说呢,哪五种种性?如果照我们中文原文写法,五性云何?那么这个往往外文翻成中文啊,有时候用一种倒装的文法,所以云何五性。那么现在开始讲五种种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那么就是哪五种种性笼的说法,假使…,所谓成佛最困难,修行最困难,烦恼障与所知障,事障与理障。这个障碍所谓叫业障,普通就是业障。这两种没有断,断除了,啊,没有断除得干净,就叫做没有成佛。这个文字很简单。下面分析啊: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第一个先讲声闻性的种性。可是我们要知道哦,现在佛说的五种种性啊,等于我们在学校里选每一个班上最优秀学生来讲,普通学生还不在其内,还没有资格,第一种种性都不够。最优秀学生再加分类,他分成五种种性。
普通是凡夫,我们中文叫凡夫,就是一般平凡的人。平凡就是极普通的不谈啦。哎,那么拿我们现在这个当兵的术语,充员兵,点数字的有那么多。啊,有一万兵、十万兵,一百万兵,会打仗的不晓得是十个人啊、五个人啊,不知道啊。将来能够成为上将军大元帅的,也许百万人中一个人。普通所谓凡夫,凡夫是平凡,普通一般人还不谈。
在普通一般学佛里头,假使“若诸众生永舍贪欲”,永远舍除了广义的贪与欲,尤其是狭义的男女之间的情爱。因为这里答复弥勒菩萨的问题,生命的根本由于情爱而来。他说能够永远舍、舍除了贪与欲。这个永远舍、“永舍贪欲”四个字就很困难。尤其我们在的,好像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现在的学术界流行的心理学,一般的学说两个东西啊,一个是马k's的z本论,是g'c主义shz'y思想,一个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发展成各种心理学。
那么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看法,几乎接近于佛的佛学的初步,人类的一切行为都与性的有关系。呃,甚至于以他的看法,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性世界。不过又改个名词好听一点,就是荷尔蒙的世界。性怎么来?荷尔蒙捣乱来的。那么他说这个,说一切宗教家的拜拜,乃至十字架,乃至什么都同这个有关系。以他看来,一切世界逃不出这个范围。不是没有道理,是一部分道理。
其实佛学也有这样的说法。这是欲界里头爱欲。所以爱欲、贪欲之所以能够舍除,非常困难。因此佛学的出家戒律,第一条就戒这个。戒这个,爱欲舍除,那不是那么简单。
譬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啊,所以我常讲,我们这个中国人,现在青年,我们老年的发现,既不能吃苦又不能耐劳,乃至生病一点痛苦也受不了。不像我们当年,看到我们这个年龄的虽然很瘦弱,能够担负很多的痛苦与烦恼。哎,尤其是经过几次的这个时代的变动,一点病痛啊,那个烦恼,那都是有这个气概,大丈夫打落门牙和血吞,没有关系。痛就痛吧,发烧就发烧啊。现在人不得了,现在年轻人,呦,发烧,打点滴哦,赶快…不得了。我说打点滴是干什么你知道吗?哈,他也不知道。哈,都莫名其妙。
呃,为什么讲到这里呢?就是说现在教育上,你看,以我看来教育的经验,我经常给一般办教育的讲,小孩小学、中学教育已经有了问题,几乎百分之七十的小学生都在犯这个性的罪恶行为,恐怕当家长的都不知道。尤其是中国人表面上,“哦,这个东西!”道德…;实际上啊,是害很,祸害很大。至少你们青年同学叫做和尚不吃荤,听了都是肚子里有素(数)。啊,和尚不吃荤啊肚子有(数)。几乎很多都在犯遗精的毛病,甚至于中年、老年都有。你有时候遗精,呃,这个在佛学的名词,这个代语、术语就是漏丹。
这些等等…这不是罪过啊,我也没有去犯贪欲的行为。实际上啊,为什么如此呀?这是贪欲来的,业识根本。你绝没有动这个念头,但是有,他是这个生命上有这个习惯。
所以这个贪欲进(一步)仔细研究啊,范围非常大。就是这一句话,贪欲、不贪欲之间这样一个题目,可以做一个医学博士的论文,乃至心理学博士的论文。资料太多了,现在我还只提到男性方面,女性方面更严重,但是自己都不知道已经犯了这个毛病,犯了这个戒。呃,所以因此贪欲是非常难舍。一般从表面上觉到,自己已经同这个事情没有关系。乃至入山专修的,当然不一定是出家,在家也很多人入山专修。但是入山专修避开了城市,离开了家属,能不能“永舍贪欲”呢?绝对没有。只要做到了永舍贪欲,就可以证声闻乘的罗汉果,这是非常难的。
实际上真正所谓舍除贪欲,那么我们严格来讲,谁能够舍了啊?!没有。不是舍的问题,是个转化的问题。所以讲到这里,有个大问题我们要了解。我们普通讲到佛学,提到人类人身,同一切有灵感、有灵知性的生命的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的目的是什么啊?离苦得乐,这是共同的目的。不但是人,一切生物都是这个目的。虽然它没有思想,它本能向这个路上走。呃,饿了要吃,吃饱了舒服,饿得很难过,都是为了离苦得乐。
所谓学佛、所谓修道也是为这个目的。但是苦跟乐是相对的东西,舍掉苦能够求得乐吗?做不到,是转换。哎,都把转化、升华,把苦升华到最高,变成好像无苦。无苦那个境界才是乐,乐的开始。真得到大乐是纯粹无苦。
所以“永舍贪欲”,怎么舍呢?把贪欲转化了,转化成大喜乐的境界。所以在佛学里头有菩萨,佛的修法,称为大喜乐金刚。尤其修密宗的,当然,此地没有真正的有系统的密宗。据我所知,都是东一下、西一下,乱七八糟的,号称密宗。真正密宗就晓得大喜乐金刚的修持的方法,是专为针对断除贪欲而得到大喜乐的境界。那就是佛境界,所以成佛境界永远在大喜乐中。所以显教经典,佛在…释迦牟尼佛在最后涅槃的时候,说出来四个字的目标,涅槃的境界,所谓“常乐我净”,就是大喜乐的境界的演化。呐,是常乐我净。
我们现在的我是假我,找到那个生命的真我。他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恒存在。常的,不是无常,啊。不是苦,人生是苦的,他毕竟是乐的,大喜乐的境界。那是真正的我!那是真正的清净,也就是净土。所以真正永舍贪欲,是成佛的境界。
现在这里所提的是成佛境界的初步。这个永舍贪欲,(是)还有限度的永舍。等于我们普通一般授三皈五戒的,一定问一句话就是,“尽形寿”,你能不能守这个戒?尽形寿是讲这一生,这个肉体存在的,在欲界中;尽你这个形体还存在,寿,你这个肉体生命还存在,一口气还没有断以前,你能不能守这个戒?是问到尽形寿。这所谓声闻戒,啊,也叫做别解脱戒。属于特别一路的,啊,走解脱路的。
菩萨戒就不一定是尽形寿喽!呃,等于说,我们这个梦中在做了罪恶的戒,戒律;譬如梦中犯罪,我们在人世间的法律并不一定判你的罪,那是做梦。甚至梦游杀人还不够到犯罪,那是精病的方面。梦游,梦游有些人有这个病,睡觉睡睡他会起来做事,做完了又去睡觉,他根本不晓得自己出来做了什么。
过去在我们乡下,吃水要挑水吃的。像我们晓得隔壁有些乡下人有好几个会有夜游症,梦游症。大概都太勤劳,很专心,他夜里会开了门去挑水。挑了几次挑水,把家里水都挑满了,又睡觉。睡醒了,早上起来看,“呦,什么人帮忙把我水都挑满了?”自己统统忘记了。哎,这种属于梦游症。啊,梦游症做好事也不算数啊,犯罪也不算数,属于精神病症的方面。
所以这个,那么小乘的贪欲啊,像梦的境界有贪欲还不算太犯戒,哎,清醒的时候能够守。菩萨境界就不行了,那就更严重了,梦都算是犯罪。再进一步,所谓菩萨境界,不但梦中的行为算是犯罪,也不做梦坐在那里昏迷一下,偶然有一个轻微的念头想一下,就是犯了戒了。所以菩萨道看起很松,容易修,最难的。菩萨道是菩提心戒,这个心戒是非常难。所以比丘比丘尼戒几百条可以范围,菩萨戒八万四千条,还没有说完呢!八万四千条,起心动念都是戒,啊,所以这个“永舍贪欲”包含了那么多的内容。
那么现在佛说的“若诸众生永舍贪欲”,下面没有下注解,是不是说尽形寿,管这一生,还是管多少生。“先除事障这个事障刚才我们晓得佛学有个名词叫烦恼障。譬如我们在的很多念佛、很多打坐,有两个腿这个障,腿障就没有办法;当然这个障也包含了那个发胀的胀。打坐坐坐腿胀,也是这个腿障,坐都坐不住。这就是事障,事就是功夫。甚至有人学佛就…,一辈子学了几十年,也许坐几个钟头,两个腿不发胀,有没有障碍呢?干枯坐到,那叫枯禅,像一根枯木头那个,没有得乐、没有得喜乐,这都是事障。
所以,这里有一个科学的问题,人能够断除了自己的贪欲,狭义的男女之间的爱欲的性的行为,同广义的贪欲啊断除了一部分,才把生理能够转化得过来,这就很难了。
生理能够转化过来,就是现在流行的所谓讲,尤其是武侠小说上,把这个气脉所谓…,断除了。打通了,所谓打通奇经八脉等等,那么就能够断除了事上的障碍、功夫上的障碍,身体才能转化过来。所以,因此开悟,先除事障,这是属于第二步了。呃,简单的,佛现在说得很简单。这两句话怎么讲?真正做起就很困难。然后很多很多。断除了色界、欲界里头那一层的贪欲,才除掉了那一层的事障。
人生的境界都在病痛中,那佛说,都在生老病死这个痛苦中。我们普通大家在的诸位,或者同我们都一样啊,我常提到古人有两句诗,啊,“百年三万六千日”,一百年,活一百岁,算日子啊,只有三万六千天,活一百岁只活了那么多天,“不在愁中即病中”。我常常念到这个诗啊,觉得这个人好可怜啊!一百年活了,活一百岁不过三万六千天。啊,拿台币来算算啊,不过那么一点点嘛。啊,一千块钱一张的,三万六千,很少。嘿,你看这三万六千天过什么日子啊!不在愁中即病中,都是愁这样、那样,年轻开始愁联考,愁这样、那样。哎,早上起来愁天气太热,啊,热了以后啊开冷气,又怕感冒,啊,不开冷气又怕流汗,愁不得了啊!不在愁中即病中。
所以你看,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多半每一天到晚,甚至坐在这里,头脑是昏昏的,后脑都在难过。是不是啊?我想这个投票,大部分百分之九十几会投同意票。呃,一天就是头脑昏昏难过,这里发胀。再不是啊,心里头啊茅草一样,一团乱。啊,就是这么一个人生。它是什么来的呢?
这种苦恼,生理上的痛苦哪里来?荷尔蒙的不平均,贪欲境界来的,贪欲境界来。哎,为什么是贪欲境界来?哦呦,那多啦!现在这个问题从这里开始讲,要推开《圆觉经》,一个礼拜两个钟头,由生理、医理一直讲下去啊,大概可以讲一年啦,是一部很大的论文。
那么转化,我们现在当然不讲啦,只讲这个原则。所以转化了这个生理上的障碍,人能够做到一天头脑都是快乐的,一身每一个细胞都是快乐的,生理上都是很舒服,轻灵、愉快。哎,当然不需要闭眉闭眼在那里装一个打坐相的,呃,那就是那么张开眼睛就在很愉快中间,一天活活泼泼的,比婴儿都还舒服。这样的境界,才是断除了事障。你看多难!
那么没有到达,修行没有到达这个境界以前,处处是事的障碍,烦恼的障碍。所以断除贪欲,先除了事障,到达这个境界已经是罗汉境界。至少在现生尽形寿这一生中间,既无欢喜也无悲。同刚刚这个相反的,刚刚讲人生境界“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到达了断除贪欲、除掉了事障的时候,既无欢喜也无悲,啊。所以一种平怀,一种平怀,平安的平,啊,随时都在清净中。这个境界算是断除了事障。详细的证修的功夫,就不详细讲了。
          
菩萨种性除障   
修到这样呢,断除事障。但是啊,功夫(境界)(对某同学说:哎,对对对,啊);“未断理障”所知障没有断除。为什么呢?叫所知障呢?认为这个清净、自在、寂灭才是道,才是佛法,稍稍有动心就不敢了。所以修道人不敢乱动任何一点心念,只能够守到清净的一面,不能动这个动乱的一面。只能向静态方面走,不能入世。只能入山,不敢入世。哎,只到(这个)。为什么呢?所知障。这个得道清净的境界他放不了。哎,未断理障。到达这个境界呢,叫做声闻乘的种性。才能悟入声闻圆觉,最初的境界,啊,是声闻乘的。四果罗汉境界。高一点,比声闻乘的,等于阶级高一点的(是)缘觉乘,独觉佛的境界。始终不能证到大乘菩萨境界,所以“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那么这一段是讲有一类的人,这个学佛的人天生根器。呃,这个根器两个字是佛学来的,后来中国经常用,就是来根。根从哪里来?前生带来的。所以唯识学上,根是过去生,多生多世、多生累劫,(对写板书学生说:多生累劫,哎,过去不要写嘛!多生累劫,啊,累字会写啊)呃,多生累劫的种子、种性。种性就是种子,种子生现在的现行,这一生现在的行为、个性,生理及心理。所谓种子生现行,是根器的关系。我们这一生的所作所为、所求的知识,是现行形成为来生的种子。所以在佛学唯识上有个名称,三生因果的关系,“种子生现行,现行又生种子”,又变成未来的种子。
所以这个这一节是讲五乘根器里头第一种,声闻缘觉乘的根器的人,他能够做到这一生的修持,永舍贪欲了。永舍贪欲的是因,是他修持的因,能够除掉了事障。虽然如此,没有断除理障。等于说,一般很用心学佛的人,看起来比不用心学佛的人啊,好像佛气味、佛的味道重一点。重很多了,俨然像一个佛一样,啊,住在深山中,万缘不管,啊,万事就是弥陀佛。世界上一切看也不看、听也不听。这一类人,这个以我们看起来很高了,但是真正的佛法看起来,只能算是声闻乘的种性。他不敢入世,入世他那个功夫也会垮,那个事障又会起来了。他只能够摆脱欲界的世界,逃避了这个现实。
所以佛在《楞严经》的最后,对于声闻缘觉,佛大加呵斥,在骂,“外道种性”,这叫做外道,佛斥为外道。所谓外道,还没有走上正路。这不是我说的啊,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你们这个要注意。他说这是一类的人。
但是我们要注意啊!刚才反复说了半天,是说明“永舍贪欲,先除事障”很不容易哟!八个字做起来,也许修个三辈子、五辈子还修不到哦!譬如说,假使人先能够断除了一部分的贪欲,一部分;一部分的贪欲断除了,这个部分贪欲叫什么呢?就是这个贪、嗔、痴、慢、疑,这个根本的烦恼,这个事障,能够到达了薄,不是那么浓厚,减轻了,薄了,柔软,到薄,这个习气。然后,才能够证得,还要定力才能证得初果罗汉,声闻乘的初果罗汉。那么初果罗汉呢,还分一个…,证果没有?没有。初果罗汉要几时证果呢?以经典上所谓讲,七返人间。就是说现在我假使修行,永舍贪欲其实做不到,不过是减轻,薄了、轻了。那么有一点定力了,死后这个我的精神灵魂升天,升到欲界以上,在欲界上一层同色界之间。啊,详细不讲啦,三界天讲起来很麻烦。
那么在那里就过一段天人的修持生活,然后天人也有寿命完了的,换句话上帝也要死的啊。那么天人的这个寿命完了,必须要再来到人间来做人,投胎做人。以我看起来世界上很多人,不少哦,都是再来人,是有修行再来。不一定出家哦,他虽然再来了,在家也好,一个人也好,呃,他的生活环境遭遇啊就是一个再来人。或者生来父母过世很早,变成孤单单一个人,个性也特特别别。
像我们有几位同学这样,一个人摆在街上啊,摆、弄条凳子,摆个书摊,吃一个馒头,吃几颗花生米。哎,这样过了几十年。像我送他衣服,决定给我送回来。哎,第一,老师的不要,我说别人呢?那么叫同学们别人送给他,也不要。这种人都是再来人。这样一生,他不断还在修行,有意无意之间个性生来自然喜欢修行。哎,死后再上升。如此往来出境入境七次,还要修七生才能证得初果罗汉。
二果罗汉是三返人间,还要三次。三果的罗汉是一返人间,这次死了还要上去,再来一次。大阿罗汉四果罗汉在这里了了就了了。你看都还如此之难。
所以这个经典告诉我们是简化说的,说大原则,不是说详细。说详细的,诸位要研究佛学的话,“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悟到声闻、缘觉的境界,怎么样才能做到他的心理的状况?他在生命的历程上,要死后,进修,同生前的进修,什么一个情况?在生理的变化是什么情形?那就要多研究各种经论了。
粗的呢,你们可以研究《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的意地,哎,意地。地就是这一部分啊。意地开始一直到声闻地,这有这个一、二十卷吧。这个论文、经论,弥勒菩萨讲的,那么你就可以了解。那如果详细所谓讲声闻境的修法,就很难出家的同学呢,还可以走一个贪便宜的路子,你们可以看现代的这个法尊法师翻译的,藏文翻译过来,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论》,由人乘,怎么样学,一个学佛的学做人,由人乘到天乘到声闻乘,这一部分是关于这个事。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啊,大家需要研究这一段就了解了。跟到,下来原文我们翻一页啊: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呃,佛又进一步告诉弥勒菩萨说,“”,若就是假使,假使将来末法的时代,末法到了最后了,一切的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这个泛是形容词啊,非常文学化。你想在佛的那个境界,佛的境界他有个名称叫大圆觉,圆满的,大彻大悟了,像大海的意思。你想在这个大海,佛的大觉海中游荡,游泳一番,逍遥自在。
他说第一个,学佛一条正路,告诉我们,先要发愿“勤断二障”,这就很难了,这四个字。很精进要断除这两种障碍,哪种障碍?事障同理障。所以我们在都在修大乘修法,呃,事障处处断不了。呃,不要说生理上的障碍这个事障,当然转过来很难咯,这个转过来已经是有、修道有望,有希望;外物就断不了,啊,外面的事情就断不了,想求一点清闲都做不到。将来工商业的时代,越来人越忙了,分秒必争。外物这个事障已经断不了。即使断了外物,生理的不平安,个个都在生病。哎,没有一个人不在病中。断除了一切病,生理绝对的健康,才能够去掉事障的一半。然后再除心理上的,啊,这个烦恼障去掉。所以应“勤断二障”,要如此。
这个去掉了以后,把你学识上的障碍都要丢掉。真正成了佛啊,就是成什么?成了一张白纸,一字不识。什么圆觉啊、扁觉啊都不要了!哎,那才觉了。你还坐起在那里打坐,那里看看,“哎呀,我跟《圆觉经》对不对啊?”在那里在研究,已经在理障中!所以一般学佛越学的、佛学越高的人啊,想打坐成佛越困难。为什么?理障跟烦恼障的严重障碍。
所以到“二障已伏”,你注意这个字哦,“二障已伏”,没有说断呐。嘿,就是降伏下去,就能够“悟入菩萨境界”。他没有说你是菩萨啊,这两个字是,“二障已伏”,比较伏下去了、压下去,石头压草一样,叫做伏下去。那么才能够悟到了,悟到不是证到哦!菩萨境界是怎么一回事!啊。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來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假定事障跟理障永远断了,比那个伏字进一步了,彻底断除,消灭了。再也不会起来事障,不会起来理障了。那么就会进入佛的境界,这叫成佛。“微妙圆觉”,微妙是形容之词。佛的大彻大悟境界是不可思议,不是用我们现在的智力去推测他的,所以叫做不可思议。啊,不是说不能思议啊,你到那个时候不要思议就知道了。这个时候才能够“满足菩提”,大彻大悟,证得大涅槃,本来清净圆明,常乐我净的境界。这是佛说的。

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赞赏 
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先生:一切众生不能成佛有两种障碍发布于2023-12-16 13: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