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

#南师讲《圆觉经

第十六讲
         
好,刚才正讲到啊,我们要注意,所谓虚空的境界,物理的空同心理的空不同,实际上是一体,两个现象不同。所以提到“虚空如是平等不动”
当知”,由此而了解,觉性也是“平等不动”的。最后又回到心物一元的“四大不动故”,地水火风“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呃,那么尤其我们在座的年轻同学们,受过现代教育,物质世界本身它也不动的,但是没有讲物质不灭。啊,是质能互变,它也是自性不动的。所以心物两方面一样。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这个时候,才真正说到证入圆觉境界。尤其现在所谓喜欢讲禅,真正禅宗开悟,到这里可以说是开悟了。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他说在这里悟了,真正说开悟了,了解到自性“觉性遍满”,无所不在,也无所在。“清净不动”,它本来清净不动。“圆无际故”,所以叫《圆觉经》,无所不在,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堂里头固然有佛性,厕所里头也有佛性,那不然不叫做无所不在啊!对不对?所以《华严经》告诉我们:一切处皆成正等正觉。一切处哦,你不能只把清净,山顶上白云里面才有佛法,啊,那么地狱里头没有?到处都有哦!一切处,随时随地都可以大彻大悟,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它圆满清净,没有边际的。
          
不厌生死 不爱涅槃   
由此进一步,“当知六根遍满法界”,这就更稀奇了。我们这个眼睛、耳朵、鼻、舌、身、意,它遍满整个的虚空。其实对不起,我们眼睛给那个门都挡住,给墙壁都挡住了,说我的眼睛遍满虚空?没有吧?但是你真悟道了,证得那个境界,六根互相为用,这个眼睛真是遍满虚空。但是不是这个肉眼,可是也离不开这个肉眼,它是无所不见。这个耳根无所不至,是真到这个境界。
为什么呢?不是你的功夫,(是)一切众生本性如此。他悟到了本来自性,所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地、水、火、风,亦“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任何一个地方,一点就是总纲,总纲就是一点。那一点方面悟到了,整个的都通达,所以叫做一通百通。这都不是理论,要实证!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善男子”,这样的境界到达了,才叫做妙觉境界。呃,妙觉境(界)。等妙二觉是普贤文殊菩萨的境界,等同于佛。妙觉,同佛一样。“由彼妙觉性遍满故”,大彻大悟觉性到了,这个妙觉遍满一切处,“根性尘性无坏无杂”。那么才晓得“心物一元”。我们的六根同物理的六尘,根性、尘性,本来就没有毁坏过,不死也不生,也没有杂乱过。“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陀罗尼门,一点总纲拿到了,一通百通。
这个道理,他的比方,如百千灯光,啊,“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譬如这个房间里点了一千支、一万支蜡烛,每一支都发光。光光互入,彼此各有各的范围,彼此没有妨碍。但是每个光照亮了,照亮了别的光,别的光也照了你每一个光。所以一切众生自己悟道了,啊,跟诸佛菩萨、跟一切众生,性命都是相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物质世界、精世界没有阻碍,佛说:“如百千灯”,在这个境界多去体会,“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就是这个道理。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到了这个时候,是真正悟道了,大彻大悟。“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到这样大彻大悟以后,这个大菩萨才讲,他不用一切法了,也不管什么显教啊、密宗啊、净土啊、止观,一切都不要了。如果有一个法可修,有一个法可得,就是法执还在,被佛法所捆绑了,所以菩萨们不为法缚。你说,那他什么都不要,那就得解脱了?啊,他也不要解脱,用不着解脱。本来没有绑住,你解脱个什么?呃,有绑住你,才有解脱嘛!没有绑住,你解脱个什么?
啊,“不厌生死,不爱涅槃凡夫,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怕生死,厌恶生死。其实我们人很有趣,“你为什么怕死啊?你有死过啊?”“呃,没有。”“为什么你就怕呢?”庄子就说过这个话,他说你为什么讨厌死啊?庄子说一个比方很有趣,你们看庄子就知道。他说晋国啊,以前所谓晋国是山西啊、陕西一带,那个地方出一个美女皇帝晓得了,选她去做妃子,讨她当老婆。这个女的呀哭得不得了,离开家里到皇宫里头去,永远回不来了。啊,又不晓得受什么罪,啊,哭得一塌糊涂。结果去当了皇妃了,当了皇帝的太太了,哈呀!那个之享受啊!她高兴。她后来想想,当年离开乡下,那个哭啊哭得实在没有道理。谁晓得现在环境那么舒服,她这是……
万一我们人现在怕死,死了以后看看,比现在还好一点的话,那不是很后悔死的时候那个痛苦,那个哭得很冤枉吗?庄子这个话说得很滑稽。但是他的话有没有道理?想想我们也没有道理。我们人为什么怕死?哎,你死过啊?对不起,我没有死过。那你怕个什么?那我可以答: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我害怕。哈哈。只好这样说,对不对?其实人随时在生死,昨天死掉了,你当你一躺上床睡觉已经死掉了,你再醒来是重生。不但是昨天今天在生死,我们前一秒钟、后一秒钟都不同,都在生死中。
所以菩萨悟道是不厌生死,并不讨厌。那么不厌(生死),我们修道是讨厌生死,因此想修道啊求一个涅槃。啊,涅槃是个代名词啊,涅槃很难解释,不是捏一个盘喏!嗯,那捏盘就到厨房去了,就不要修道了。所以涅槃,我们的翻译啊中文叫做“寂灭”。没有对。因此有人不同意,又把它重新翻译,叫“圆寂”,也不对。“涅槃”,所以没有办法翻。真正的涅槃境界,就是啊、极乐。极乐也不对,所以不能翻译。
那么就是《涅槃经》四个字,佛自己说的,“常乐我净”,这还只是描写涅槃的一面。那么再加上啊“常乐我净,清净圆明”,这才是涅槃的境界。这个涅槃境界就是悟道的境界、成佛的境界。也就是自性,我们一切众生本来自性就是涅槃境界。涅槃在哪里?就在每个人自性中,本来在这里,涅槃。啊,所以我们学佛为了求得涅槃。所以真正悟了道的菩萨,“不厌生死,不爱涅槃”,有一个涅槃就不对。
不敬持戒,不憎毁禁”。我们学佛的人就犯这个毛病。啊,不但学佛哦,世界上人有个大毛病啊,尤其是…,每个人啊自己手里都拿一把工程尺,不晓得你们诸位有没有?我就是有的。这一把工程尺都来量人家,看到这个量一下,嗯,他够不够这个菩萨?这人不行。为什么?态度不好,不是学佛的;哦呦!他不吃素,不是学佛的;哦,他这样不对,不是学佛的;哎,他衣服穿得不像样,不是学佛的。都拿一个圣贤的尺码要求人家,从来不量一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对不对?尤其是信了佛的人,哦哟!到处看庙子上,噢哟!这个人,这个人不学佛。好像他很学佛,其实他最不学佛。他讨厌人家,都是人家不对,天底下只有他自己最好一样。他都没有量量自己有多高、多长。你看每一个宗教家,啊,每一个信宗教,不但信佛,信基督教、那个基督教信了的人,看你们不信基督教,“哎哟!那个是魔啊,不得了啊,那个人入魔啦!”啊,信佛的也一样,“哎呀,那个人不信佛啊,好可怜喏!”他不晓得自己已经够可怜了。对不对?
那么所以一般学佛的人不敬、敬重持戒,不尊重人家,“哎哟!这个人守戒,好啊!”戒是个什么?他也不会讲。以为吃素就守戒喽。那个人一天到黑看到人,啊,“弥陀佛!”“哎呦,这个人守戒啊!”一天看到人,“哎呀,你发心啊,出个功德。”“哎哟!好啊,你这个守戒啊!”听人家“毁禁”,看到人家,“哎哟!这个犯了戒,这个人。”好像犯了戒这个人啊,人都不应、不要跟他俩坐在一起。好像坐在一边,哎呀!害怕,自己犯了罪一样。都不是学佛的人。
所以真正学佛的人,“不敬持戒”,“不敬”并不是看不起他啊,跟道德好不好有什么关系啊?做人不要说学佛,应该道德好的。道德好,应该。道德不好的人,更值得同情,你更要帮助他。
“不憎毁禁”,因为他做坏了,我看不起人家,那不对。哎,他也做坏了,够可怜,你还看不起人家,你学个什么佛啊?你的慈悲到哪里去了?所以真菩萨“不敬持戒”,不特别,“不憎”,也不讨厌毁戒。
不重久习,不轻初学”,真正得了道的菩萨,啊,你是老修行,老修行怎么样?老修行是骂人的人哎,哎,他是老前辈,老修行,他修了好多年都不能悟道,那很倒霉嘛!“哎呀!你是老修行。”我们以前怕人家叫这个名称哦!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准叫我老修行啊,不要看我不起。这个老修行、老参菩萨,老油条嘛,这个永远参不通的才叫老参嘛!呃,所以“不重久习”。
“不轻初学”,这个人从来不懂的,“哎呀!看不起他,他怎么有资格?啊,佛怎么解释他都不懂。”就看不起他了,不对的。所以既不轻,贵重学问好,也不轻视任何人,一个字不认识的人。平等、慈悲嘛。
“何以故?”他说什么理由呢?“一切觉故”。因为真正觉悟了的人,大彻大悟了,他看一切众生平等,而且他尊重每一个人。一切众生平等啊,他今天不过没有悟,他如果悟了,不但同我一样,同佛一样。所以尊重每一个众生,都看他同佛一样,“一切觉故”。
所以佛做了个比方,“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他说譬如我们的眼睛看了前面的东西,一看,知道了。知道了以后啊,晓了前境,“哎呦!前面是什么东西看到了。”看到了以后啊,这个眼睛譬如看到佛像,看到了。看到了以后,你眼睛不会盯到那个佛像。你看到了以后,晓得前面是佛像啊,已经不管这个光了,这个眼睛到处都是看,看到这里到处都看见;所以悟道了的人,彻底悟到了、他不分别这个众生,有悟没有悟都一样。今天他没有悟,他总有一天悟,悟了以后同我一样,同诸佛菩萨一样。他“其光圆满,得无憎爱”。所以他看到了前面以后啊,他对于前面好坏、善恶没有分别,但是他是明白人,看清楚了。
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能够看到光的这个体性,它没有两样。我们看到墙前面,摆在这个后面,上面摆着三尊菩萨。哪个看到都是三尊菩萨。我们好人看到是三位佛,坏人看到也是三个佛。这个“光体无二”,是一样的。“无憎爱故”,所以他就是佛,他没有说坏人“你不要看我啊,我挡住”,他三个人没有这样讲;好人看他说“你来你来”,他也没有叫来。他就那么静静地在那里。哎,所以光体无二,“无憎爱故”。有憎爱,是凡夫众生的分别心,悟道了就无此分别心,自然清净。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善男子”,佛讲到这里又说,“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这个,他告诉这位菩萨。注意哦!这段话很长啊。他告诉这个菩萨,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位领头带领我们走路的,叫什么菩萨?普眼菩萨。对!呵,你们的耳朵蛮灵光,还记得眼睛。嘿,这一位是普眼菩萨,到处都有他的眼睛,千手千眼,都看得见,无所不见。
所以他告诉普眼菩萨说,这个菩萨修行等末世众生,将来末法世的一切人,要“修习此心得成就者”,那么怎么样能够达到圆满觉性境界?要观心,修心。明心见性以后,“于此无修亦无成就”,悟了以后,无所谓修与不修。因为一切众生本来自性就是佛,可惜我们被蒙蔽了。不蒙蔽了,回转来,还是佛。
你们这个就是禅宗的故事了。啊,所以我们讲中国的禅宗就是密宗,大密宗。西方西藏修密宗这些活佛们讲:真正的佛法在汉地的禅宗。因为禅宗是大密宗。他明明告诉(你)、你不知道,啊。
所以你看百丈禅师,说百丈禅师,马祖的下面这个系统下来,最有名的这位大弟子,啊。他那个时候跟他修行的有五百多人。那么这个和尚带领大家,这个这个,呃,出坡。庙子丛林规矩,什么叫出坡啊?这两个字?大家一起去劳动,种地,到山坡上种地。
那百丈禅师这个人了不起哦!年纪同虚云老和尚八、九十岁一样。一个命令下,今天大家种红薯,他自己老人家背个锄头在前面。所以他后来到了,这些弟子们不忍心啊!老和尚那么大年纪,师父天天教我们修行,教我们打坐,自己做事情还带头。徒弟们把…叫他老人家不要做,“你年纪那么大,我们来种。”他不干。最后把他这个锄头藏起来,不准他。他要出坡,跟着大家去种地,找他那个锄头找不到。徒弟把…,徒弟爱他嘛,不忍心,那么大年纪了。他就一天不吃饭。哈,人家问他什么?哎,说“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我今天没有做事,我不应该吃饭。害得徒弟们没有办法,只好把锄头又拿出来给他。啊,他做了。
所以,他是开创丛林的大祖师。啊,这个上面写的丛林制度就是他的。啊,这个道理。虚云老和尚活着也是一样,他一百多岁,我们看到,那个盖庙子抬那个木头啊,他九十几了,我那时候看到他快到一百岁,老和尚啊比我还瘦一点啦,比我还高,人都比我还高的人,高得多了,瘦;他还在前面扛一个木头,力气大得很欸!年轻人还扛不过他。呃,他是背起来就走了,那么大一个精神
百丈也是这样。他有一天出坡啊,大家都在种地,种得好好的。那个和尚规矩呀,丛林规矩跟部队一样,老和尚没有下命令,不能归队啊。下命令说:“收坡!”下一个命令叫收坡,大家停止工作,回去吃饭。
这个有一天他正在种地,庙子上啊,当然管事的人好几个也没有出来的啦,庙里还是人看家的。打钟了,“咚”一声钟响。打钟是本来通知啊,要吃饭了。哈!那么这有一个和尚,其中有一个和尚,还没有听老和尚下命令,拿到锄头一背,头都不回就回庙子了。这个很严重哦,犯规的哦。呃,你们当过兵,这样在部队岂止关禁闭,很严重哦!要送进军法审判的,啊,不听命令。哎,这个百丈啊平常很严格的,对于这个和尚不同。他不听命令拿到锄头回去了。听到钟打一下“咚”那一声,那个人挖地,就拿起锄头就回去了。也不向老和尚报告啊,“我肚子饿了,先回去”,这句话没有讲就走了。百丈和尚告诉大家:“此乃观音入道之门。”你看这个老和尚多厉害!别人那么做他要处罚的。哎,这个和尚那么做,他说他悟道了。“此乃观音入道之门”,这个是什么道理?这叫密宗。
等到回来,收坡回来吃了,后来老和尚上堂,喔,那个丛林下,现在没有这个丛林。老和尚上堂那个威风很大,那我们年轻看的就是那皇帝上朝啊。前面,哦哟,恭请啊,搞了半天,烧得乌烟瘴气的,一大堆,大家站在那里,学密宗人是跪到了,显教站,站到比跪到还辛苦哦!合掌,衣服,站好,等了半天,影子都没有。那真是咳嗽也不敢咳,放屁也不敢放,就是规规矩矩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也不敢东看、西看,做怪相,没有这个事哦。
然后看到慢慢地出来,老和尚那个一出来,嚯,好几个,那个锡杖前面拿到,云拂(拂尘又叫拂子或是云展)拿到的,前面一个小和尚端个香盘,哦,那个檀香。那个威风大了。然后那个讲台高高的,皇帝上朝一样。慢慢看到坐下来,这样一坐下来,开始;大家站在那儿,两序站,大众中间是过道,两边站到的,都不敢动。等到老和尚坐好了,正面转过来坐下了,那个叫上堂。那威风大,谁都不能犯规的。哎,你说你,像我,你们这里同学一样,“哎哟,生病了躺一下。”躺一下就迁单,出去!除了送到病寮以外,统统要站到,出来闻法。
这个老和尚升堂,本来他在山头地里、野外就讲了:“此乃观音入道之门”,他也没有说这个人开悟了没有,只是告诉大家,等于许可他他可以走。可是犯规还是犯规啊,他上堂出来:“中午做工时,没有收坡,有一个出家人没有听命令的,就回来了。站出来!”这个和尚一站,他当众出来站。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一站就行了啊,和尚。老和尚百丈问他:“你悟个什么道理啊?”你这个样子,看到大彻大悟成佛,你悟个什么道理啊?你说他悟个什么道理?嗨…嘿嘿,他说:“我肚子饿了,要吃饭”。就那么简单,他真悟道了。这句话我们平常都知道,哈!肚子饿了回来。所以因此……
(附公案:普请镢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镢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景德传灯录》)
还有他的师兄弟眼归(赤眼归宗禅师)会下,眼归也是个大师;所谓会下,这一代都是有好几十人、几百人跟在一起学,禅堂里打坐。你看大家很严肃,一天打坐。诶,忽然有一个和尚,不晓得坐了十几年了,好多年了,坐在那里。有一天他坐着,大家规规矩矩打坐嘛!他忽然说:“哎,我悟道了。悟了,悟了!”这也犯规的哦!这个老和尚问他:“你悟到什么?”嘿,他说我才悟到:“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你说他悟了没有?和尚是男人做的,尼姑是女人做的。那么简单的道理,他绝不是开玩笑哦!他真悟道了。
(附公案:五台山智通禅师,初在归宗会下,忽一夜连叫曰:“我大悟也。”众骇之。明日上堂众集。宗曰:“昨夜大悟底僧出来。”师出曰:“某甲。”宗曰:“汝见甚么道理,便言大悟?试说看。”师曰:“师姑元是女人作。”
五灯会元》)
啊,之所以禅宗是大密宗。那么这个什么呢?你说尼姑是女人做的,肚子饿了要吃饭。那你说,“我也会讲啊!”但你讲就不是了。在他没有讲以前,你讲这句话还差不多。在他讲过了以后,你跟到说的都不是了。所以念佛是谁啊什么,都不对了。
          
◎ 犹如昨梦   
那么这个中间,那么明心见性是个大秘密,这个秘密要修习它,才悟到。这一点都没有错。这个时候才是“圆觉普照寂灭无二。”寂灭到、寂灭无二啊,哪里找个清净?到处都清净。寂灭无二,啊
【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他悟了道以后“寂灭不二”,这个时候才看到,一百、一千、一万、一亿,乃至不可说,所有恒河沙数,看到阿弥陀佛、药师如来,这些佛的世界啊,他都在玩花样,都在玩把戏。看到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都是空中的花朵一样。什么观音菩萨大慈悲了,文殊菩萨的大智慧了,普贤菩萨的大愿力,都是空中花朵一样,乱起乱灭。这个时候,他可以有资格骂诸佛菩萨“一概都是神经病”。哎,不要乱骂哦,骂了会长疮的哦,嘴巴立刻给你长疮。真的哦,这就是禅宗密宗。啊,你看有个***祖师,他把十方八十八佛写在裤裆里穿。裤裆里啊,把八十八(佛)的名字写着穿。他大彻大悟了。他徒弟有一次也学他一样,他看到,“不得了,你敢做这个事情啊?你不得了!”半身都烂了,烂死了。
那么他悟了道,为什么把八十八尊佛的名字破掉放在裤裆?他看到这些人太…那个学得那个佛相,一身佛气,满身佛味,诶,那个佛(味)的讨厌,他破这个相,他可以。你没有到达那个境界,你可要…;不要说是诸佛菩萨要恭敬哦,一个护法、一个鬼神你都要尊重。不要说一个鬼神,一个、任何一个小孩你都要尊重众生。你没有这个资格呀!到达这个境界,他可以说,根据《圆觉经》一样的,看百千万亿世界犹如空花是乱起乱灭,一概都是神经病。
“不即不离”,哎,但是神经病也是道,道也是神经病。“不即不离”,就是它,也不是它。“无缚无脱”,也没有一个人给你捆起来,也不需要解脱。
【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这个后来我们中国文学经常用。这个大彻大悟了以后,你才晓得一切众生个个已经成佛了的。可是你不要看了《圆觉经》就这样乱来哦!到这个境界,你看他跟普眼菩萨一路说,说到怎么样用功,怎么修行,怎么……一路说到这里,说了好半天了,啊,到这样,到这个时候才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什么叫了生死?生死不要了。什么样叫证得涅槃?都是空话,都是昨天夜里的梦话。“犹如昨(za)梦”,注意哦,不是昨(zuò 做)梦哦。昨梦,昨天夜里的梦。你这个引用文字不要引用错了,犹如做(zuò做)梦,那味道差得太远了。这个字特别看清楚哦!犹如、我们特别用、用扬州口音来念,犹如昨(za)梦,嘿,昨(za)天夜里的梦。哈,昨(za)天,诶,夜里的梦。呵,昨天夜里的梦。所以“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这个时候才大彻大悟。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啊!这一下才大彻大悟。昨天的梦,昨天梦现在醒了,悟了。当知生死也好,凡夫在生死,诸佛菩萨在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同《金刚经》佛也告诉你:所谓如来,什么叫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也跟我们说了,《金刚经》上也说了的。这个时候才晓得无去无来,是无来无去。
“其所证者,无得无失”,那么悟道了、证道了这个是,“无取无舍”,其所证的境界。啊,所证的境界,你说你悟了道,得道没有?得道了。得个什么?得个没有得的东西。你说:“那不是空话?”没有空话,(是)真话。就是没有得的东西,你才得不到呢!呃,“无得无失,无取无舍。”
“其能证者”,所证的,这个里头注意哦!所证的是境界,能证的是道果。“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没有作,也没有叫做…什么叫做定,也没有说任运自在,也没有说生灭法门。“于此证中”,在这样的真正证悟当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上面讲到无修,这里讲到无证,“亦无证者”
那么我们记住啊,再翻这个原文。他讲到无修的结论,真正悟道了,用不着修了。修行到此最高处,无所谓修与不修。这个大家都没有提过,我现在我给你们提一个秘密啊,诸位千万记住、记得。佛讲到最后无修的结论,是两句中国最美的文学的话:“生死涅槃,犹如昨梦”。现在讲到无证呢?两句最美的话:“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啊。千万记住哦!呃,这是我帮忙诸位找出来哦!你们至少要送我一毛钱吧?哈,要记住哦!你不要佛学《圆觉经》这个文字太好了,你轻易就读过去了,它有“点眼睛”的地方我告诉你。
我再说一道啊,千万记住啊,年轻朋友们!等我死了,你照着再找我讲一道,我说不出来了。哎,他讲到无修境界最后两句结论,高明得很哦!“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讲到无修。无证呢?“一切法性,平等不坏”。记到了吧?好!记到了我替你高兴。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善男子”啊,到达了无修无证,才是真正悟道菩萨境界。“彼诸菩萨”,他不是问、开始问,普贤菩萨要佛告诉他,怎么样修行、怎么样进步的程序,啊,怎么样得定、怎么样方法,他一路佛都答复完了。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就照到我上面这样讲来修行,“如是渐次”,照到修行,一步一步的经过就是这样。这个有一步一步经过的哦。“如是思惟,如是住持”,你就要这样观察、观心、反观,去思惟,“如是住持”你照这样定在那个修持境界里头。“如是方便”,方法也告诉你了。这个方法是什么?观心。对不对?只有自己观心,如是观……,“如是开悟”啊!怎么叫开悟呢?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一切法性,是本来不坏啊。“如是开(悟)”。
要我们一切修大乘道的人,“求如是法,亦不迷闷。”求,尽管求。你说听了以后,“哎哟,不懂诶!好像都懂,听完了以后还是青蛙跳井,不懂。”当场听的时候都懂,书本一合,下了楼,嘿,圆觉在哪里啊?就圆觉了。那真是圆觉上楼、犹如昨梦啊!哈,都过去了。不要害怕,“亦不迷闷,佛吩咐你,不要迷,也不要闷。你反正细水长流慢慢走去,懂得这个了,总有一天会到的。
你看佛最后慈悲,吩咐我们一句话,啊,“求如是法,亦不迷闷”,对不对?你看他老人家会鼓励人吧?呵,不悟也不要紧,总有一天悟。啊,所以我们听了他的话很安心,啊,绝不迷闷。不要紧,总有一天悟。啊,那么讲到这里,他长话告一段落。
下面,他把长话短说,作了一个偈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眼汝当知”,你应该知道,“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这个我们不要解释了。
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所谓身相,这个肉体都是假的,四大:肉呀,骨头啊,地、水、火、风兜扰来的。总有一天用完了,这是租来的,我们向妈妈爸爸租来的。可是我们啊,所以我经常告诉大家:“哎呀,赶快修啊!什么账都可以欠,就是这十个月的旅馆账不能欠”。在妈妈肚子只住了十个月,嗨,这一辈子,哎呀,我们到老了都觉得对不起,没有还掉。永远还不掉的这个账。所以这十个月旅馆账不能再住了,赶快修。虽然如此,靠父母那里借来的这个,住了十个月旅馆这个四大兜拢之身,虽然不属于我的,但是的确用了它几十年。啊,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我们这个心理作用、这个思想、精神作用,都受外界引起用。用了几十年,我们在座的(即)使你再年轻也二十多岁了,你也用了一、二十年了。你说你那个心在哪里?到现在都没有。所有的事情用过了,犹如昨梦,昨天的梦一样都过去了。过去的永远把握不住。诶,未来呢?世事茫茫难自量。你晓得明天怎么样?谁有把握啊?就是那么茫然。所以“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地、水、火、风这四大,每一样各有各的范围。这个中间这个生命活到这个东西作用是谁呢?谁呢?你把这个东西是个什么东西?要把这个找出来,就是明心见性。
如是渐修行”,你天天去找,这是谁啊?这个东西作主是什么东西啊?这样渐渐修行,“一切悉清净”,你反找自己的心,找来找去,身心上面找去。找了半天,原来没有。最后归到清净。
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最后找一切毕竟空,缘起性空。这个性空的东西啊,本来没有动摇过,无去亦无来,“无作止任灭”,也没有哪个在修,哪个不修。也没有生灭,也没有说哪个悟道、哪个不悟道。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不但人世界是虚空花,佛的世界也是虚空花。“三世悉(平等)”,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毕竟无去也无来。就这样一个道理。它把那么多道理又归纳起来,变成诗一样、歌一样给你唱,就这几句话。
然后吩咐我们,“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他吩咐我们,末世的时候,刚刚发心学佛的人怎么修。你把这一段,对普眼菩萨,反复看。你不要认为“哎呀,我都看过了,也听过了,文字懂了”。你错了,你要回去,我讲的话都靠不住,连憨山大师注解也不管,你就专看佛说的原文,你看它一千遍决成功。我给你保证。不成功,你来把我嘴巴打歪了。你把我打歪这一面,我再自己打过来歪正一点。哈,哈,再给你说一遍。那你又去看一千遍,然后一定成功。真的啊!好,一定要自己看,每一个字深入。不是看书哦,不是看佛经。你看了以后,“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闭到眼睛放到心里头,自己来此心体会一下。一定会证得。希望诸位早早成佛来度我,啊!

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赞赏 
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先生:我给你们提一个秘密,诸位千万记住发布于2023-12-16 13:15: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