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

#南师讲《圆觉经

第五讲

本起清净 因地法行   
呃,《圆觉经》今天是我们手边本子第十五页第一位文殊菩萨提的问题,上次原文正式讲到文殊菩萨提问题。我们对于原文,重新念一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他要提问题。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诸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呃,我们都晓得大乘佛学,大菩萨们以文殊菩萨为上首,所谓第一位,啊,首席菩萨。那么文殊菩萨本身的因缘大家都很熟悉的。他本人是成佛久远,比释迦牟尼佛的资格老得多了。呃,我们这一劫里头所谓第四位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五位,将来是弥勒佛。那么,过去前劫末劫的时候有三佛,三位。这七位佛都是文殊师利菩萨弟子,那么都受他的影响而成佛的。但是所谓大菩萨,这个等到别人成佛了,自己都来护法。所谓化身为菩萨再来护法,辅助这个教化。所以文殊菩萨又名诸佛之师,一切佛的老师,呃,根本的老师教育来的。这是这个佛教里头说这个佛的前因,这个历史的说法。
如果讲这个,推开这些历史说法,那么文殊菩萨所谓是诸佛之师,不一定是七佛之师了,(是)所有佛的老师。何以他会成所有佛的老师呢?因为这位菩萨代表智慧第一,智慧的成就。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讲,一个真正的学佛,大乘佛法,不是盲目的迷信。光靠迷信,那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学佛是智慧的开发。呃,因为学佛要想求个利益,我们看到很多人学了佛以后,常常碰到这种事,“哎呀,我学佛那么久还生病。”“啊,我学佛那么久还是死掉了。”“啊,我学佛那么久还做生意失败。”好像学了佛以后啊,就进了保险公司一样,一切都要赔偿。一般人信佛,或者信任何宗教,以这样动机去信别的宗教,以这样动机来信佛,那都是很可怜的事,很愚蠢的事,是迷信,真是盲目的迷信。不要说佛菩萨是如此,即使我们的父母也没有办法照应你永远不失败,也没有办法照应你永远不生病、不死亡,更没有办法照应你说永远发财。这是都不可能的。
要想那些可能,靠谁呢?只有靠自己。也就是我们中国文化常提的一句话,自求多福。所以我们靠上帝帮忙,靠佛菩萨的帮忙,我们自己文化基本有一个观念,什么是自求多福呢?自助天助,自助才人助。要靠人帮忙,也要自己站得起来,别人才能帮你忙。自己站不起来,光想靠人帮忙,做不到的。
所以我常说一个朋友的笑话,这是个真实的笑话。就在台湾这个四十多年五十年之间所发生的一位朋友,现在这个人还在。那,当年三十六年,三十四年吧,他就已经到了台湾。那我们那个时候,老实讲啊,在这个大后方,在重庆抗战一胜利,大家谈论,“唉,朋友们谁肯去台湾啊?”“唉唉唉,你不要、不要挖苦我好不好?那么远,谁去啊?”那么所以大家都不肯动。那一班动的人啊会讲福建话,就是闽南语、广东话,或者日文的肯动。这位朋友啊他什么都不会,那个时候还年轻,我们看到是很年、很年轻人,“诶,年轻人要去闯闯啊!应该去走一走,好好替国家做一点事。”他来了。那时候很威风啊,那威风得很啊!
后来到了三十八、九年以后啊,出了事情,后来还是去坐牢。等我们倒转来找到他,牢里已经出来了。我说,“怎么搞的?你来台湾搞成这样?”嗯他就讲这个经过我们听,我们就笑,听了就笑。他倒也很坦、胸襟很坦荡,“没有关系,啊。”我说,“那你坐牢坐完了以后,有什么心得呢?”一个人不要白坐牢了,坐了牢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啊,这是一个大、比大学教育还严重,有什么心得?他说有心得。他说,我有首好诗,就在牢里做了一首好诗。那我说我听听看啊。呃,他说我这个吊脚诗。吊脚诗,做诗七个字一句,下面还吊两个字,所以叫做吊脚诗。
呃,他说这个第一句啊,他说,“你听,我要向你请教,你给我打分数啊!”他说,世故人情薄似纱,世态,啊,世态人情,世界上的人情,世态人情很薄啊,薄似纱。这个是这一句话。啊,我说,很好啊,世态人情薄似纱,真的啊。下面是吊脚了,真不差,他说真的,世态人情薄似纱---真不差;自己跌倒自己爬,第二句。嘿,我说打油诗也不错。所谓打油诗啊,就是乱搞的啊。我说也不错。他把下面吊脚三个字,莫靠拉。自己跌倒了不要靠人家拉你。啊,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也不错。第三句呢?交了许多好朋友啊,第三句,吊脚的是烟。诶,我说好,好,好,好。那么出了事情以后啊,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嘿!所以这个,世界上事情。他说,我当年在这帮了多少人忙啊,外省人、本省人,他都拜托我事,没有……就因为帮忙太多了,有时候公文办得很马虎,因此出了事情。哈,现在……世态人情薄似纱啊,这个真不差。这个这一首诗很好啊,自己跌到自己爬---莫靠拉,靠人家拉你一把做不到的。交了许多好朋友---烟酒茶,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哈哈,永远也没有人帮忙。
那么这个道理,这是一件事实啊,我不讲我这个朋友名字。这个刚才我们说的什么呢?自助天助,自助人助。一切求之于己,不要求之于人,也不要责备别人。啊,说某一个人不肯帮我忙。你有事情求他帮忙,是意外,不帮忙是应该。问自己的本心。啊,这个为什么我们不能帮人家的忙?一定靠人家帮忙呢?这个观念就错了。所以世俗观念如此。信宗教观念,靠佛菩萨给你解决一切问题,这个观念超过了常理,对人世间的道理都不懂。
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搞清楚。这个搞清楚说明什么?学佛是自求解脱。学佛的目的是自求解脱,不是靠信仰来帮我忙。真正学佛就是一句话,为什么学佛?自求解脱。解脱一切烦恼、一切痛苦,都是在于我自己。因此说明,大乘佛法以文殊菩萨为首,是代表大智慧的成就,自求解脱。
那么我们了解了这位文殊菩萨的历史,所以在教像、佛教的形象上,文殊菩萨是骑狮子。那在密教呢,有时候塑的手里拿一把宝剑,这个手里拿一本经典,有时骑个狮子、手里拿把宝剑。文殊菩萨不是教你武功,呃,也不是教你飞剑杀人。这一把慧剑,智慧之剑。所以我们平常经常说一句文学的话,“拔开慧剑,斩断情丝”。那么这就是文殊菩萨的精。所以有时候手里拿一把宝剑,一切,智慧的锋利。锋利的智慧能够破除一切疑惑,这是文殊菩萨这个宝剑的表法。锋利的这个慧剑能够破除一切的疑惑、一切的问题,就是靠智慧来解决。
所以有时候塑像的菩萨手里拿一个这个经典,经典就是书本,也就是代表智慧的成就。那么他骑的,几位菩萨骑的坐骑,就是他的交通工具,各有不同。文殊菩萨骑的是狮子。在古代这个狮子,在佛经里,狮子有时候不一定用 “犭”(反犬旁),就老师的师,师子。所谓狮子的这个动物,它是代表百兽之王。所以佛经经常提到狮子吼,狮子叫叫“吼”啊。这要注意了,我们中国文字,文学现在都乱用了,没有关系了。好像没有关系,我觉得很有关系。中文有很多字不同,狮子叫叫“吼”,老虎叫就叫啸,虎“啸”,狼叫叫“嗥”。虎啸、狼嗥、狮吼。猴子叫不叫…也不吼也不啸,叫“啼”,啊,好像哭一样。虎啸、狼嗥、狮吼、猿啼,各种不同的。就是说,每个用字不能差。为什么呢?它代表了一个兽,一个生物,一个动物,啊,它发音不同一个现象。或者描写它的形态,或者说明它的声音不同。
所以这个狮子我们在佛经上经常看到,“狮子吼,无畏说。”所谓狮子一吼百兽脑裂,头就痛了,害怕了。(注:《证道歌》云“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有这么一个代表性的。就是说,智慧成就文殊菩萨是代表这个,不同。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塑像,大海茫茫,站在一个鱼头上;那个不是鱼头,是鳌鱼,又像,又像鱼。大海茫茫,在苦海中间四面不着边,回头、回头是岸,岸也看不见。在这个苦海中、痛苦中,他站在这个中间,站在这个中间。那么为什么是鳌鱼呢?又是鱼,又是龙,是变化无穷。所以大慈大悲在茫茫苦海中站在中间,昼夜站到。所以学佛的人学观音菩萨的精神是利他,不是求利。
我们学了佛,先求佛菩萨保佑我是自私自利的心情去学佛,已经错了。观世音菩萨的所表相,学佛这种牺牲自我,昼夜在大悲心情中,在苦海中垂手救一切众生。所谓垂手,都在拉人上岸。那么这个几大菩萨的表法表相各有不同。这是介绍文殊菩萨,简单地大概这样说。
那么现在他提出来,他在菩萨中居首席的位置,也同时说明学佛第一求智慧,因此他提出来一个智慧的问题。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诸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第一句话,“大悲世尊”,赞叹大慈大悲,佛。啊,我们叫佛,等于这个在佛经上往往称世尊。这个世不是指这个世间,天上天下为人天师表,世界上最值得尊敬、值得尊贵的,大悲世尊就是这样的。他说,希望你为我们现在,他当时讲的话,“愿为此会”,为我们现在在会的人,“诸来法众”,“诸来”是那么多,各方面来的,诸来。啊,很多方面来的,叫诸来。“法众”,为了求佛法的这些大众。
他说,请你“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如来也是佛的代号,这个佛是广称。如来是广义,佛也是广义。凡是成了佛的人,都可以称如来,也可以称佛。所以加上他的名号,譬如释迦牟尼佛,那是特称了,不是广称。只对释迦牟尼佛这位菩萨成佛了的特称。释迦牟尼如来也变成特称了。
所以这个如来,单称如来、佛,这个不是特称,这是广义的,啊,普遍的称呼。凡是诸位在座我们大家哪一位成佛了,也都称如来,也都称为佛。佛的意思我们都晓得,是觉悟的意思,大彻大悟的梵文翻译,我们叫佛。那么我们(叫)佛,因为中文喜欢简单,一个字就可以。实际上他是两个字,要翻成佛陀
佛陀嘛,现在在国外,在外国英文Buddha,佛陀,就是代表佛。那么这个佛陀的意思,翻译啊就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诶,你还是写一下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佛陀”的意思。
“如来”的意思呢?虽然也代表佛,广义的,这就很难解说了哈。那么这个我们最好的自我解说,你们诸位在座很多研究佛学的,《金刚经》有所说明,什么叫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凡是成了佛的人,表面上看这几句话,啊,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金刚经》的话。表面上看,《金刚经》这几句话,好像这个成了佛,如来是来去自如这么一个意思啊!生死来去自如,也可以照这样解释。
但是这样解释《金刚经》所谓如来是生死来去自如,称为如来,这个意义还是不恰当的。啊,真实讲不恰当,这是我们给他加上的解释。那么在《金刚经》的本文讲到,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他是讲什么呢?什么东西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那么我们现在手边拿的是《圆觉经》,用《圆觉经》拿来注解《金刚经》,或者把《金刚经》拿来注解《圆觉经》,就清楚了。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讲“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
那么什么是如来本起?怎么样成佛,每一个成佛了,“本起”,成佛拿什么成佛?譬如我们做生意,要做生意还要拿钞票来做本钱了。我们要做工,欸,我们的文化里头,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做工的人想做好一个工程,先要把工程的机械要具备呀!譬如做个木工,锯子啊、斧头啊、钻子,总要有嘛!唉,你做什么总要…啊,要写字也要有支笔嘛!笔就是工具啊。
那么成佛的工具是什么呢?啊,说念个子,咒子也要工具啊,如果我嘴巴不能念咒子,喉咙开了刀念不出来了,怎么念啊?没有工具了。所以成佛总有个根本,“本起”,他本来靠那个东西。这个起来,本起是什么?如来本起。本起是什么?本句、这一句里头本文已经有答案---清净因地法行,使我们身心怎么样能够得清净。清净是个大问题,啊。“如来本起”,这个根本来的,从本以来,清净。
再回转来说,一切成佛先要做到这样,本起清净。我们人生最困难是清净,求不到清净。啊,这个,我们一天的清净的相对面是不清净,不清净啊就是烦恼。或者叫烦恼,或者叫散乱,或者叫妄想。啊,就是我们的思想啊不能宁静,永远不能宁静。所以因此说,我们学佛的第一步,这个因地是什么?你不要求什么,如何得到身心的宁静,这是学佛的第一步,目的在此。
假使我们要求佛菩萨保佑,你是求得如何使我身心,身体、心理能够清净宁静下来。所以他这里讲,要求佛说,一个成佛的人怎么样能够做到本起的清净,清净心,心能得清净。当然心清(净),身也要得清净。这个清净啊就是因地,成佛的第一步,基因,基本的因。就是如来本起的因地,就是清净。
清净这一法门,这个修行的方法,所以叫法行。怎么样做得到?换一句话说,我们了解了本句的经文的意义,文殊菩萨,我们借用现在白话把他转一转。他起来,翻译我们用白话,这个经典,经典就是对话的记录。释迦牟尼佛跟弟子们讨论问题、对话,互相相对讲话,这个记录叫做经典。所以我们现在看经典,是他们的很明显对话记录,很清楚。当时是文殊菩萨站起来发言,跪下来向佛行礼、合掌,然后跪在那里,“大悲世尊”,拿我们现在讲,白话文,我们大慈大悲的师父啊、老师啊,世界上最尊重的,我们大慈大悲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尊重的师父,我希望你老人家为现在各方面到此集会的大众们讲一下,怎么样成佛,这个本来清净的这个基本的法门啊,请你传授一下。是讲这么一句话,引出来这个问题,第一个。它一个问题是两面啊,第一个。
附题,是主题了,主要一个题目,附带一个题目:“及诸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菩萨等于跟佛俩个,差一截。等于我们的文化里头,中国传统文化讲圣贤两个字,合起来的,圣(贤)。在我们文化里头,圣人,佛、老子孔子这些都算是圣人,得道者、成道者谓之圣人。贤人,正在学道,有所得、有所成就,没有大成就、还没有完全圆满的谓之贤人。
譬如以儒家来讲,孔子当然是圣人。呃,假如说孟子还只能称亚圣,差一点。从孟子以下,譬如曾子、子思这些都归到七十二贤人里头。但是这个贤不是咸甜那个咸啊,也不是清闲那个闲。这是一个分类,修道的一个成就的分类。
那么佛法是不是一样呢?佛教也一样,佛教的成就的圣人称佛,正在、有所成就,而未有、还没有圆满成就的称菩萨。菩萨是梵文的翻音,啊,菩提萨埵四个字合起来。因为我们中文喜欢简略的称呼,把四个字取两个出来就行了,菩提萨埵叫菩萨。那么梵文为什么不翻成中文的名词呢?翻成中文的名词,菩萨叫什么呢?所以我们中文的翻的,大士。啊,白衣大士这个大士,开士。所以我们看古文,有时候一个大法师写信啊,写给在家居士的,某某开士,就是称他菩萨,在家菩萨。大士、开士都是菩萨的这个称呼。
那么,大士跟开士两个不足以概括菩萨这个意义,所以宁可翻音,不翻这个意义。菩萨的意思包括有,觉悟有情,这个大家都知道。觉悟者,自己已经悟道了。虽然悟道了,是未免有情啊!要度尽一切众生,功德还没有圆满。所以真正佛菩萨是世界上最多情的人。你说哪里找个多情人啊?只有找佛、找菩萨,他是最多情。他是大慈大悲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可众生哪里度得完?度不完的啊。偏要自己找麻烦。你的痛苦我来挑,这是菩萨行为;你的烦恼我来给你解决,这是菩萨的行为;你的困难我来帮忙,这是菩萨行为。所以觉悟有情,有情就是萨埵,叫做菩提萨埵。
那么在我们中文,这个意义演绎起来就很远了,所以我们也平常经常提到,中国文学有两句诗,谁做的我现在也都忘了,不过从小到现在念得很惯的,“不俗即仙骨”啊,古人写,这个人长得很不俗气,啊,这个可以修道,有神仙之骨。这个俗气不俗气很难分标准了,这个里头尺码就是难办得很了。“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啊,世界上最多情就是佛菩萨,明知道众生度不完,偏要度尽一切众生。啊,所以菩萨这个意义是如此。
我们了解了菩萨在佛教的圣贤这个队伍里头,他便仅次于佛。等于我们儒家刚才提到,孟子是亚圣,次于圣人。这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也都是亚圣。但是菩萨的修法怎么样修呢?第一个问题,一般人要成佛,成佛是什么?现在我们晓得,文殊菩萨一讲,他已经给我们指、点题点出来了,要想成佛,要得到本起清净因地,身心随时在清净中,如此修就可以成佛。假使我们心里头身心有所求,有所企求、有所希望,乃至有一个修道之念,这一念还是企求,还是不得清净。连这一念都摆脱了、解脱了,才是毕竟清净,可以谈佛法。不过这个问题太远,讲得太高了。
          
远离诸病   
因此,文殊菩萨退而求其次,说道,菩萨们,说大乘菩萨,走菩萨道的,怎么样发起清净心……啊,碰到佛教的到庙子上去,或者碰到佛教的人、朋友,“唉哟,你发心嘛!”我们一听晓得,化缘的来了,发心嘛,出两毛钱,很简单。啊,或者是看到他在很辛苦的时候,说,“唉,老兄啊,发个心。”诶,我知道了,衣服脱了,赶快来给你帮忙,反正发心啊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个啊,普通发小的心。
真正发心,什么叫发心?现在给你说了。那么别的经典叫做:发菩提心,那叫发心。什么是菩提心?自己大彻大悟而成佛,开悟了,这叫做真发心。那么菩提心,又发什么心呢?菩提心也叫发大悲心。真开悟了成道的人,没有不大慈大悲。说我悟道了,非常自私,没有这回事。那你悟你的,那也是误,那是言旁一个口天吴那个误,耽误了的误。真的悟了的时候,他可以无我,牺牲自我,然后度一切众生。所以啊发菩提心也叫做发大悲心。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菩提心是大悲心的体。
那么,这个大悲心、菩提心的相呢?它的这个面、相貌怎么样?清净心。就是现在提的清净心。一切诸大菩萨虽然在大悲中,大慈大悲,他自性清净。虽然是大彻大悟,是自性清净。
现在我们晓得啊,可以归纳起来。所以真正佛法就是,哎呀,你发心,发什么心?菩提心。菩提者觉悟,觉悟是大彻大悟,是它的体。大慈大悲是它的行,是它的用。那么在这个体用上,呃,这个相,菩提心的相貌是什么?清净心。得了清净心,就证入菩萨道。
所以说,文殊菩萨替一切修大乘菩萨道的人问,怎么样发清净心。为什么呢?发了清净心有什么重要、有什么好处呢?远离诸病”,远离一切病。什么病呢?当然癌症也在内了,伤风感冒牙齿痛都是病啊。这些是四大,这个肉体上啊这个生理上有形相的病,这还不算数的啊!要佛法的道理,病从哪里来?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学佛要了解的,病从哪里来?病从业生,业力来的。这个业,包括身体的健康与不健康,各人业力不同,前生因果报应带来的。
有人天生啊,身体很衰弱,一天“健康”得要命。诶,你看我很多老朋友,我看有些老朋友六十几、五十几,哎呀,那个骨头顶壳壳了,啊。那个眼睛也老花,可怜的那个样子。我还有些朋友,八十几、九十几,嚯哟,年轻人都比不过。啊,像我们那个老朋友,我昨天还笑他,我看你一天,“诶呀”,我说“你真要命呀,一天一个年轻人都跟不上。早上一起来,然后很多事办完了,去高尔夫球场打球哦”我说“你今天打几个洞啊?”“十六个洞。啊,十八个洞。”打完了以后,“中午呢?”我说,“你休息没有啊?”“没有,休息三分钟。”然后叫起来打太极拳,打两个钟头。太极拳打完了,我说“你又跑哪里去了?”“呃,两个外国朋友来找我,陪他们到阳明山哪!逛了一圈呐,吃饭,我现在又来上课了。”八十几哦,不晓得有多轻便,这也是人。
何以如此呢?这就是他的福报哦,牙齿好,身体好,样样好,没有哪样不好。啊,我说“你真好玩啊,这个人生。”“嘿”,他说“人生啊长寿,就要健康。长寿不健康还有什么玩的啊?那就不需要活到了,没有意思。”“嘿”,我说“你可以吹这个牛啊,别人不敢吹呀!”,病从哪里来?学佛的人,病从业来,业报之身。
同样肉做的肉体,有人是那么健康、那么舒服。嘿,有人啊,一天到黑在病。那个病对他是就像妈妈一样,就像孩子妈妈,什么?妈妈的道理,这个就是土话了,“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啊,这个孩子一碰到娘,没有事情都要哭一下的,小孩子啊。那个属于身体不好、业重的人,那个病就像对他这个身体,就像孩子见到娘,无事都要哭三场。诶呀,不是头痛就是牙齿痛,再不然呢?没有病自己也找一点病来生生。然后说,恐怕我明天会有病吧?啊!会这样。心理。
业从哪里来呀?病从业来,业由心造。业是心来的。所以呀,学佛为了生死,先了病。佛,学佛,是了生、老、病、死,学佛去了病,生、老很难讲,病如何去了的确很困难,这个是有形的病。心理病啊,那多了。没有成佛以前,一切的思想、妄念,一切的希望、一切的要求、一切的烦恼都是病。所以佛眼看世间,一切众生皆在病中。所以佛的眼睛看这个世间,这是个病态的世间。这个世界是个病态的世界,这个世界一切众生是病态的众生。佛眼看这个世界,物理世界是一个变态的世界。这一切物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是个变态的现象。啊,这一切众生心理、思想、行为、学问等等,那都是病态。
同样,我们想到一位人,就是讲到这个病。老子,道家所代表的这个老子也讲到。老子说,啊,这个…一个人多知、多欲就是病。呃,知不知,老子说,一个人“知不知,上”;一切都清楚,就是大彻大悟了的人一切都明白了、觉悟了,等于什么都不知道,一切无知这是第一等人,心地清净。“不知知,病。”一切众生呢,凡夫诶,什么都不懂,还自己认为学问好、头脑聪明、很能干,不知以为知,这就是大病。老子也说病,说这个心理病。
所谓这个病,以佛眼看来,一切众生没有悟道成佛以前皆在病中。所以文殊菩萨提出来,说“及诸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换一句话,这个经典我们注意去读它,它已经有了答案了。我们想心无病、身无病,怎么样做得到呢?很简单,发清净心,就做到了。就是心不能清净嘛!心真清净了以后,喏,病也不病。            
这个我们看中国禅宗的这位,这个这个几位祖师公案。一个是我常讲的慈明禅师宋代非常有名的。我们这个每一个禅宗的祖师,每个人教育法不同,教育的方法不同。譬如说有名的德山棒临济喝,喝就是吼了,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这是很有名。还有呢?慈明的骂,慈明的骂,喜欢骂人,啊,慈明的骂人。
还有一派啊,叶县省禅师的刻薄,那刻薄得不得了,啊。这刻薄是,像你们是过午不食,他连锅巴开水都把你锁住,不准喝的。啊,那可是很刻薄,那不得了。他一个徒弟啊,在常住上公物啊破损了一点,马上赔,这是公家的东西,你不能……没有钱赔,和尚卖了,卖了以后;卖不出了,迁单,赶出去。徒弟不肯走,把大门关了,这个徒弟就在门外打坐。风雨那么冷,他也不开门。啊,叶县省,很有名的刻薄,就是他的教育。这个徒弟还是不走。最后啊他自己涅槃了,打开门时候,大家跪下来,“师父啊,你传法、你这一代法传给谁了?”“诶,在门外呀!”啊,打开门,原来赶出去那个徒弟,冻得一塌糊涂,还坐在门外打坐。他说已经传法给他了。他能够这样,当然是个传法的法器呀。
(附:叶县省禅师公案,与南师故事略有出入)
(叶县省和尚严冷枯淡。衲子敬畏之。浮山远天衣怀在众时。特往参扣。正值雪寒。省诃骂驱逐。以至将水泼旦过。衣服皆湿。其他僧皆怒而去。惟远怀并叠敷具整衣。复坐于旦过中。省到诃曰。尔更不去我打尔。远近前云。某二人数千里。特来参和尚禅。岂以一杓水泼之便去。若打杀也不去。省笑曰。尔两个要参禅。却去挂搭。续请远充典座。众苦其枯淡。省偶出庄。远窃钥匙取油面作五味粥。粥熟省忽归赴堂。粥罢坐堂外令请典座。远至首云。实取油面煮粥。情愿乞和尚责罚。省令算所直估衣钵还讫。打三十拄杖出院。远舍于市中。托道友解免。省不允。又曰。若不容归。秖乞随众入室。亦不允。一日出街次。见远独于旅邸前立。乃云。此是院门房廊。尔在此住许多时。曾还租钱否。令计所欠追取。远无难色。持钵于市化钱还之。省又一日出街,见之持钵,归为众曰。远真有意参禅。遂呼其归。——大正藏 No. 1998B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譬如慈明的骂,骂出了名的。这个在宋朝很有名的。但是慈明的佛法是了不起的。那有一次,宋朝一个驸马参禅,驸马哦,皇帝的女婿,官也很大,太尉,这也参禅开悟的,跟他是同参道友。这驸马要死以前,要走以前,都了了生死了,先写封信通知他,说师兄啊,你赶快来,我要走了。这个和尚跟居士两个好朋友,哦,就渡个船赶快从湖北一带呀,坐船那个就到洛阳,水路赶去。驸马等他一到,就走了,死了。死了以后啊,他把丧事也参加了、办完了,回来。回来路上,还没有回到这个湖北啊,这个中风了,在船上,嘴巴歪了。这个嘴巴歪了中风,很难看。这个徒弟说,“师父啊,糟糕了。都说你悟了道的啊,就不应该有病嘛!”他说,“你看,现在我们回去,你是大……皈依的人,比虚云老和尚名气还大了。现在回去,徒弟们看到嘴巴歪了,师父啊,都是你爱骂人的果报啊!骂出来嘴都骂歪了”。这个徒弟给他讲。他说,“真的啊?有这种事啊?”这个师父说。徒弟说,“不是这样,怎么你歪了呢?嘴巴?”他自己拿起手,他说,你看到啊,自己在这个脸上,“你给我正起来!”嘴巴就不歪了。他何以有这个本事?这是一个故事。
所以刚才讲到德山棒,临济祖师呢,差不多,当然不经常打人了。可是你要问,平常对你很好,你真问到佛法,先吃棒。那打下来很痛哦!啊,这个德山棒、临济喝。喝,你还没有问话,先给你就是骂得,喝得你昏头昏脑,你问题都给他喝掉了。啊,你还问个什么?啊,这些都是他们的教育法。
有个天王悟禅师也是这样。这个天王悟啊,没有悟道以前,参禅呐,天天打坐,很好。得罪了那个地方上的行政首长,得罪了县长。那个县长不信邪,你这个和尚有道,我就不信。找警察下个命令把他抬起丢到河里去。就把这个和尚丢到河里去了。诶,和尚给警察丢到河里去了,河里头就出一个莲花,他就坐在上面。喔……这些派去的人说,县长,不能乱干呐,这个和尚有道的呀!哈,真的吗?那河里头没有莲,怎么出来呀?也没有一个机关,现在是什么电动的玩具出来呀,没有这回事嘛!把他……因此感化了这个行政首长,也皈依他、这个做了徒弟,这个威风大。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悟道哦,光修行同你们一样,一天打坐啊,把港脚打出来,头也打痛了,啊,这个阶段很有功德的嘛!至少香港脚就是功德,头痛也是功德,腰痛也是功德嘛!
啊,后来悟了道,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本事大了,应该更好了。最后啊生病,生病躺在床上,“啊呦啊,啊哟啊,啊呦啊!”痛啊,难过得叫,他的名气大得很哦,皈依他的徒弟也多啊。他旁边徒弟说,“师父啊,你叫轻一点好不好?不要丢人嘛!”他说,“怎么呢?”他说,“你……你看大家都晓得你悟了道,悟了道、生病还哎呦哎呦!”这个象什么话?所以你看一个人名气大了,生病的、生病的自由都没有。真的呀!一个人名气大了,并不舒服的啊!那痛苦得很诶。这个师父,而且还有个徒弟跟他讲,他说“师父啊,你一天到黑,哎呦、哎呦”,他说“当年的威风呢?丢到河里去都有莲花给你承上来,现在病得还哎呦哎呦,你的道……”他说“都悟道了,师父,你究竟这个道悟的什么?”这个徒弟当时是昏头了。天王悟一听:“哦!不对呀?”徒弟说“当然不对了。诶,这个大家一听到,给这些居士们听到,我们这里就…缘法不来了,就没有、不信仰了。”他说,“你晓不晓得?我叫啊呦在痛,有一个不痛的,你知道不知道?”这些徒弟没有悟了,当然不知道。他说,“你们要不要,我传给你?”呵,徒弟求之不得。出家为了求道,哪个人不要?好,你准备啊,我传给你。徒弟们很诚恳了,这一下,诶!师父大概一传就开悟了。他说,“你啊,我传给你啊,‘哦哟、哦哟’,这个是不痛的。”啊呦、啊呦是痛的,那个哦哟、哦哟这个是不痛的。他说,“你懂不懂?不懂!”他躺在那里定到,两腿一盘就“咄!”就走了。我们参参看!那个“啊呦”是不清净的因地,“哦哟”是清净的因地。所以我们听了这个禅宗故事啊,将来叫啊呦时候不叫“啊呦”,叫“哦哟”就好了。啊,这是清净因地这个道理,我们要参一下。

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赞赏 
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先生:我们参参看!那个“啊呦”是不清净的因地,“哦哟”是清净的因地发布于2023-12-16 13: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