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

#南师讲《圆觉经

第四讲
         
刚才我们讲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要想达到平等本际,必须要做到,修持到身心寂灭。“寂灭”不是我们要修持到,是一切众生本来都在寂灭中。只因为我们被散乱、昏沉、烦恼妄想所阻碍了,因此不能像本来的寂灭,所以我们的身心都不平安。真做到了,恢复本来的寂灭,身心自然平安了,是平等本际。“到此境界,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不二就是一,处处皆有
          
隐山禅师公案   
因此,所以有一个,有一位禅师啊悟道了。那么在我们禅宗的史上、中国文化史上,始终到现在也查不出他的名字。不过后人也考证出他出家的名字,但是以我看来也靠不住,只好叫他是隐山和尚这个隐山和尚的故事,就是当年禅宗就在宋朝以前,唐末五代的,这个有两位禅师行足。行足是禅宗佛教名称,就在外面到处跑,啊,穿草鞋到处跑。为什么跑?就是千里求师啊,万里求道,找名师善知识
这两位后来也悟道了(洞山禅师与密师伯)。有一天两个同参道友到了一个山边,湖南一个山边。两个人,天气热了,哎,在溪水里洗把脸吧。啊,两个人就是拿溪水扑扑、洗洗脸。正在洗脸的时候,看到这个溪水流下来有一片菜叶子,一片菜叶。这位同参讲:哎,老兄啊,不对,这个上面一定有人。”这就是智慧。没有人,上面山上水流下来,怎么有一片菜叶子呢?可见有人洗菜嘛。说:对,上去找,一定有高人。”他们就上去,上去找到这个和尚,一个人在那里打坐。那么行足参访家人,看到这样,不管如何,先顶礼,膜拜。他也不回礼,很傲慢的。他也不是傲慢,哈,他坐到也不回礼,叫他也不理。那这个两人一看呢,真的修行人。他们也不管,你不理他们两个也不理。呃,看到有东西有菜就煮菜吧,哈,有米就做饭吧。哈,反正十方的嘛,都一样,这叫十方丛林啦。哈,住下来。
后来住了三天,中间谈了几句。说问和尚…,和尚是很尊称哦!所以真正和尚是梵文翻译过来就是大师啦,就是法师啊,就是佛啦。“和尚,住山久如啊?”我们先看禅宗语录,“久如”两个字,就是现代白话文“多久了?”那么他说:“这个只看到树叶开了,树叶掉了,好像一、二十年了,好像是,啊。”后来谈完了,这个就分手了。
再去找他,没有了,人也走啦。啊,走开了。已经给别人发现了,免得啰嗦,恐怕第二拨人又来访道啊、谈道啊,又来问怎么打坐啊,怎么样身心寂灭啊,腰酸背痛的啊,麻烦!哈,他就走了。只看到这个茅蓬墙壁上留了两个偈子,就是两首诗:一池荷叶衣无尽”啊,一池荷叶,啊,荷花的叶子。身上衣服破了,拿荷花的叶子来盖一盖。啊,同密勒日巴……;“半亩松花食有余”,啊,半亩松花食有余,吃松子,种一点菜,种一点洋芋;“刚被世人知住处”,住在山上隐到蛮好的,刚刚被世界上的人知道住在这里;“更移茅屋入深居”啊,就不晓得搬到哪个深山去了,另外到别的地方搭一个茅蓬。这就是修行人。(对写黑板同学说:一池荷叶衣无尽,半亩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更移茅屋,入,进去了,啊,深居)啊,第二首,忘记、刚才一下想起又忘了啊。第二首,第二句话是,“一道清光万境闲”,第一句我记不得啦,第二句。第一句、哪一位记得告诉我,“(三间茅屋随缘住),一道清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第一句想不起来啦,到此。(对写黑板同学说:来辨我,辨别那个辨,办事那个办。啊啊啊,辨我。啊,来辨我。浮生穿,水滴穿了的、穿衣服的穿。凿,那个打石头那个凿。“浮生穿凿”,呃,这个是“鑿”字了,不是凿。下面一个金字那个,黄金的金上面。浮生确凿,对。啊不是这样,这一边写错了,差不多了。有边认边,没有边认中间了。哈,啊,不相关。)
诶,这是什么境界啊?啊,一道清光,第一句一下想不起来了啊,第一句想不起来,欠到在那里啊。“一道清光”,我们为什么引用这一个呢?就是说,一道光,大神通光明藏的境界里。一道清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啊,浮生穿凿是不相关啊。啊,也是中国文学上的名诗,也是禅宗祖师很高的境界。
这个讲到不二随顺,到了这个境界之下,自然就是净土了。所以大家念佛,念南无弥陀佛,一定要念到这个程度,净土现前。
所以本经告诉我们,“于不二境现诸净土”,这才是真净土。真净土如何?一道清光万境闲。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是万缘顿断,一念清净。到此境界是“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呐。这个人生都是浮生。啊,所以形(容),文学上形容这个人生叫浮生。浮在水面上几十年,假的。这个假的浮生啊,几十年一飘就过去了,所以浮生穿凿不相关。
          
圆觉法会十二上首   
那么我们现在,大致简略解释了佛说《圆觉经》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境界里头讲这个经。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下面我们不想一个一个解释,把它念过去了,大概做个说明。那么每一本佛经都说明有多少人在一起。这一本经不是小经,是大经。啊,“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菩萨”大家都知道,不要解释了啊。“摩诃”,知道,“摩诃”,就是现在、那么现在英文根据后世的梵文,十七世纪以后巴利文,梵文翻译是“maha”。啊,“Mahayana”就是大乘,大乘。啊,摩诃就是maha,maha的意思就是“大”菩萨,倒装文句。他说这个时候与大菩萨,大大的菩萨等,这些大菩萨,有十万人以上的大菩萨都在一起,佛要说这个经。那么十万人,好了,我们《圆觉经》不要讲了,慢慢来,过了一年慢慢讲。
呃,这个故事大家知道啊。有一个人,这个小孩子叫大人说故事,这个小孩子天天要说故事,这个大人很烦。他说:你要听故事啊,我有事情很忙欸!”“不行,你先讲了去做事。”这个大人说:我告诉你,曹操带领百万人马下江南,打东吴,啊,一百万人马要过长江,打东吴…”好了,他做事,不讲了。这个小孩子紧催,“诶,你不说?”“慢慢来嘛。”他说实在不行,还是慢慢来。他说:一百万人马过河欸,一个一个慢慢来,你等一百万人马过完了,我再给你讲。”嗯哼,现在我们《圆觉经》也不讲了,有十万大菩萨一个一个报名,报完了要一年了。
所以本经翻译也不做如此翻译。照印度的翻译啊那真麻烦,那每一个菩萨名字写出来,那真要十万,佛经记载很老实。所以我们经典翻译成中文,简化又简化,浓缩又浓缩,因为我们中国文化中国人脑子喜欢简化。
所以玄奘法师翻《大般若经》翻了六百卷,真麻烦!我们当时看《般若经》呀,麻烦!这个心里,一方面看经呀,一方面对玄奘法师很“不佩服”,给你老人家简单一点不是,我们早懂了,偏要啰嗦!啊,他这么翻。那《心经》翻得好,啊,受、想,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四个讲完了一句,色是讲完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同这个一样,就完了嘛。照《大般若经》翻法,“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就是那么翻,啊呀,我的妈,那个看的人又着急,急得一身流汗。这样所以翻了六百卷。
那么我们再翻玄奘法师的传记,他当年也不想这样翻,也想走《金刚经》的路线、《心经》的路线,照中国文章的办法简单,四个字,过去了,都懂了。可是他正想那么翻,夜里做梦,梦到很坏,各种境界坏的都出来。啊!他晓得诸佛菩萨不答应,不叫他不要,还是老老实实翻。所以他只好起来,“受不异空,空不异受。色即是空。行不异空,空不异行”吧。慢慢来吧,木鱼一敲,如此地翻六百卷。
所以我们的《华严经》最后的翻译,到这里八十卷还没有翻完,十万偈。树菩萨当年到龙宫看佛经,走马看经题,骑在马上快跑,只看题目。哦!这是《大藏经》,这是《圆觉经》,这样看过来,三个月,只看了经题。他一下吓住了,呵,他本来想自己当教主啊,龙树菩萨大彻大悟啊,何必释迦牟尼佛?我来。因此感动得龙王,哈,就把他…,你不要傲慢,也没有说明啦、请他。可以,你当教主可以,请你跟我到龙宫图书馆看看,那个中央图书馆大了,啊,请你去看看。他一进去看那个无穷无尽的经书呀,龙王说:你不行,这样看,来不及的。你骑在马上快跑,看题目就行了。”看了三个月,走马看经题三个月,因此他吓住了。傲慢心下去了,不想当教主了。哈,然后他想把《华严经》带到这个世界上。
《华严经》啊,他取十万偈,一个偈子一个偈子,十万偈取出来,翻译了一部分。那么一部分,我们中国后来取回来,翻译还没有全。他翻译一部分当中一小部分啊,已经八十卷了。全体《华严经》翻过来啊,我们台北市整个变成平地,统统重新盖过,台北市区那么大,都盖成图书馆,不够装一部《华严经》,有如此之多。所以那样翻下去太啰嗦了。因此把《圆觉经》,就是《华严经》这一部分,也不能那么翻了,所以浓缩,只翻领队的菩萨。
现在我们报名,哈。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诸位一边念一边数了没有啊?走马看经题。啊?十二位,对了,不错。你可以学圆觉了。呃,一边念一边就数嘛!啊,这跟念佛一样,掐指一算。结果念下去,几个菩萨忘记了,是脑子不定。不定就是散乱,散乱就不能学佛。所以心要宁静,一定、一念,十二位菩萨。
所以本经针对十二位菩萨的答案,叫十二圆觉,就是十二位大菩萨开始。所以在大陆上,有许多大地方盖的大庙子,叫圆觉寺,就是这本经。一进去一看,我们一看这个庙子,什么庙子呀?圆觉寺。哎哟!先拜菩萨。旁边两排,一边六个,两边十二个,十二圆觉菩萨
啊,“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十二位。那么这些大菩萨带领那些小菩萨,小菩萨又带领小小的菩萨,啊,小小菩萨又带领孙孙菩萨。啊,多啦!“与诸眷属”,小菩萨们要听这个经,不是随便听哦,“皆入三昧”,都进入大神通圆觉定,都入定,进入大神通大光明这个境界,全体进到这个境界来。
“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大菩萨、小菩萨、一切诸佛,平等平等。都无我相,不是以我相听经。什么是平等性智啊?我们学过唯识,无我才能达到平等,有我就非平等,平等性的。所以大家无我是同一法界没有个我的,所以叫做同一法界。那依《华严经》道理,就是一真法界,啊,同一法界。也刚才提到隐山和尚的诗,“一道清光万境闲”呐,啊,就是这个,就到这个境界了。“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大家都无我,念念放下,一念清净,这个才是圆觉境界。有这个境界才能听《圆觉经》,研究圆觉法会。
好了,这个经文我们了解,我们再提出一个问题:请问我们在座的诸位大菩萨、小菩萨、小小菩萨们,这十二位菩萨排行次序,有没有道理啊?有没有道理啊?”
呃!噢,对了,从智法师去找出来啦,他不甘心。啊,现在他就平等啦!找出来(偈子),“三间茅屋随缘住,一道清光万境闲。”好!哎!你们真做到这样就好啦!你们现在呀,哦哟,啊,四十平的公寓,还不、不愿意随缘住呢。最近还想卖了,再去买一个好的,四百万,啊,一半是贷款。哈,因为随缘住得不舒服。
人家呀,人家你看“三间茅屋随缘住,一道清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多好!你说我们看到这么一个和尚,诶!我们诸位两个膝盖头发不发软啊?就我啊,老远看到,我两个膝盖头就发软,就爬进去了,非要跪的。那是好啊,呃,这个境界就值得皈依了。啊,“三间茅屋随缘住,一道清光万境闲”。啊,这个,现在从智法师把这个偈子也补圆满了,诸位也知道了。
我们现在恢复本经,刚才我提出问题,年轻小菩萨们答答看。看看看!不要光听我讲,没有用,你们自己用用脑筋看。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有没有道理啊?读经,所以我们,你看庙子上的神像佛像你们看到吧?这个地方有一只眼睛。你们认为这个是天眼,不一定,这一只代表慧眼。竖的,照天照地,这是慧眼,菩萨有慧眼。天眼、慧眼、法眼都代表了。
我们读书要有这一只眼睛,靠这两只眼睛读不通的啊!这个在脑里,这一只眼睛,你发现了就照天照地。尤其是看佛经,呆呆地看下去,呆板地看下去,没有用。所以我们大家看看看,用这一只慧眼来看看。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有没有道理?非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佛经,我们在听《参同契》都知道,“论不苟造啊,这个文字不是随便著作的。
啊,大家注意,经看一看!想一想,稍稍用一下心。啊,功德无量!啊,只要用一下心就功德无量!所以思惟修,这个道理就是思惟,读佛经要正思惟,有道理。他十二位圆觉菩萨给我们排列,已经告诉我们证入大乘道的修法
第一,求智慧成就,文殊师利菩萨。大乘佛法,文殊师利,大智文殊师利。智慧成就,不起行,不行哦。你光是慧成就,没有真入世修菩萨行,光想管自己。像这个隐山和尚一样,呃,“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看到很好,小乘罗汉境界。所以古人骂,“禅宗是了不起!但是禅宗有个毛病,容易流入小乘境界,偏空之果,不敢入世,非菩萨道也!”骂得蛮有道理哦,不是没有道理哦。真的,所以达摩祖师的禅就不一样了。达摩祖师真正传禅宗是两个路线,由理入以后,智慧成就,要行入,行入就是菩萨道,要入世。
所以这里,第一文殊菩萨,智慧成就悟进以后,第二位跟到来是普贤菩萨,是大愿大行。要大愿力起大行,入世的,不是出世。要入世不容易哦!普眼菩萨,不只这里有一只眼哦!啊,你们说学密宗,我现在把密宗都抖给你们听嘛!密宗修天眼通,修十眼法。但是我只能告诉你这个,怎么修法我没有告诉你啊。那么一般也求不到的。两只眼睛,这里修一只,后面也这样三只,两边两只,头上一只,心中一只,十眼。叫你们观想都观想不出来,在这里拿个刀也雕不出来一只呀。何况后面?后面有头发遮住,嗯,没有错。哈,要修十眼。还没有修到千眼去,千手千眼是普眼菩萨。
什么是普眼菩萨?光起大愿入世还不够,要手眼通天,处处是手段,处处是眼睛。所以千手千眼,一只手里一只眼睛,一只眼睛里一个手,一只手里又有一个眼睛。这代表什么?手眼通天。怎么叫手眼呢?手是手段,眼是眼神、智慧,看得到就做得到。方便多门,归元无二。
所以大乘菩萨,魔道外道道、妖道、菩萨道、小乘道无一不通,法门无量誓愿学。因此他有很多的方便,手眼通天。啊,就是《法华经》上说的,“先以欲勾牵,渐令入佛道”。他有那么多方便法门。同时,一个人不具备那么高明的眼光,没有办法学佛。这是普眼菩萨。
有了普眼菩萨的境界,修持成就,才得金刚藏,颠扑不破,金刚藏。呃,所以学密宗的有胎藏部、金刚部。金刚藏,颠扑不破。
再然后,才代表未来继承佛位的弥勒菩萨境界。这把修持次序,大乘修持次序都告诉我们了。那么弥勒菩萨现在,是等妙二觉菩萨。故等妙二觉菩萨,一生补处,他菩萨的位置是这一生的,下一生不来了。下一生成佛了。这一生在哪里?在欲界的中心兜率天中为天主。欲界兜率天是五欲,五欲俱全呐,同我们一样哦,声色犬马、吃喝玩乐样样都来哦,并不清净哦!啊,五欲俱全的。但是兜率天中享人天福,他是天主。
可是在他天中有弥勒内院,他十方丛林书院一样,十一楼是内院。那些也不准进来,啊,声色犬马都不准进来,里头是说法道场。他是一生补处菩萨。所以他说《师地论》,就在弥勒兜率天中弥勒内院说的。那么我们人世间这位印度菩萨无著菩萨,哎,夜里入定,上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说法,说《瑜伽师地论》。白天早晨出定,做记录记下来。所以一百卷《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的,无著菩萨记的。
这样的菩萨,叫做一生补处,这一生还是菩萨境(界)。菩萨境界可以入世出世,不二随顺。下一生下来,他不好玩啦,成佛了。成佛只好剃了光头了,以出家相为代表,表相。
因为到人世间来,人世间欲望太重,他必须以出世法表相,那没得他玩的啦!啊,他老人家这一生,所以我们多供养他,要好酒呀什么多供养,多给他喝一喝呀,玩个够。他过了不久要下来,也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也要在雪山饿肚子啊,饿扁啦,这一套都要玩过。呃,完了成佛。下一生,那距离现在还早。
那么这个所以到这里,由大智悟道,悟后起行没有悟,悟后不能……,不行的。所以你看禅宗的许多记录啊,像牛头融禅师在修道以前,在牛头山上百鸟衔花供养。啊,有些人啊天人送食、百鸟衔花,那多神气呀。那个修持的时候,并没有悟道哦等到悟了道以后啊,天人也不来送食了,百鸟也不来衔花了。同我们一样,还要自己去挑米供养这些弟子。啊,他的弟子,座下经常有一百人跟他参禅学道。呃,那么有时候他自己每一天要走八十里路挑米回来,给大家吃。大家还在那里打坐啊,呃,那些家伙都是贪、贪图享受。
这个他老人家,还不如在当年没有悟道以前,在山上住到,还有天人、天人送食。天女诶,到了十二点钟就送饭过来,天人送食。百鸟衔花,多舒服啊!呃,每天花瓶啊,还不要到东门菜场买,买还要好几百。呃,百鸟给他衔来。悟了道反是没有啦。哈,所以悟后必须要起行,普贤行。
啊,起行啊,入世很难哦!必须要手眼通天,普眼。然后才能成就出世入世,颠扑不破的金刚藏相,才能在来生成佛,弥勒菩萨一样,上半段。
成佛以后做和尚。怎么成佛啊?要清净慧。得到了清净智慧,才能威德自在。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爱骂人就骂人,爱笑人就笑人,爱慈悲就慈悲,爱威猛就威猛。啊,所以文殊菩萨把捶、木鱼一打,释迦牟尼佛出来上座,佛都没有开口说话。他当维那,啊,引磬、这个这个捶一打、鼓一打,大家上殿,一来了。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听到一号令,等于部队来吹号响,释迦牟尼佛把袈裟一搭,也出来上座,这个地方,还没有开口说话,文殊菩萨(疑口误为“弥勒菩萨”)再打一捶:说法竟!”佛只好看看他,又进去了。要听号令。你看文殊菩萨威风大吧?他说了两句话:我为法王,为法自在。”这就是大威德,“我为法王,为法自在。”
那么这个境界,何以有那么伟大呢?其实我们都一样,一切众生本来都在神通大光明藏中,你到达悟道、到达如此境界,就是“我为法王,为法自在”。所以这个时候,清净慧以后,(是)威德自在菩萨。然后辩才无碍是法音清净,因为多生累世说法的功德而成就的。辩才无碍不是乱求得来的,呃,求不到的。辩才不是嘴巴呀,他的智慧如海,所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所以叫辨音菩萨。
如此修持才是菩萨,才能大乘菩萨真正清净自己无始劫来的业障。你以为业障那么容易清净啊?哎呀,我拜一拜消消业?业消你差不多,你还消业?呵,到这个时候才能清净业障。所以成佛要多大功德累积拢来。
这个时候才真正是等妙二觉,等同于佛,普觉菩萨圆觉菩萨。那么成了佛,到了圆觉境界就是佛,对了没有?你说佛做些什么事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还来不来呀?诶,你们年轻人大胆说一说看,来不来?看见了没有?(某人答:看见了”)看见了?好。他们来了干什么?只做一件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你说成了佛做些什么?(南师对写黑板同学说:诸恶莫作,你怎么搞的?众善不奉行啊?哈,还瞪到眼睛。所以他到底不是菩萨啊,啊,蛤蟆依然瞪眼睛啊。啊,诸恶莫作)你说成了佛再来到人世间做什么事?就是这一件事。
所以你看,第十二位菩萨是贤善首菩萨。这个懂了吧?《圆觉经》十二位菩萨,排队给你看。你一个一个看懂了,等于看电视看电影,看懂了你才有资格去念《圆觉经》啦!他每一个菩萨出来表相,就代表一个法门。这十二位圆通了,我们就成就了。我们也有十二位菩萨欸,哪十二位?六根六尘,眼耳鼻舌身(意),色声味触法。要把自己这十二位菩萨悟了道,你也成了佛了。啊,要懂这个。这是第一段。现在本经好戏开锣了: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叉手不是这样哦,这样不是叉手哦!合掌,就是合十。叉手就是合十。长跪,就是跪在那里请求;叉手就是合十。所以第一个出来代表问法的,代表智慧成就真正的佛法第一步是求智慧,最后还是智慧的成就。所以学佛,什么叫佛?不是迷信,智慧成就。
因此龙树菩萨著一部论叫《大智度论》,有大智慧,般若智慧才成就。啊,大智慧怎么样成就?《金刚经》告诉我们,福报够了才智慧开发,福德不够,智慧开发不了。世界上最大的福德,就是智慧。纵然当皇帝,纵然你财富到了可以买来整个的地球那么首富,买不到智慧。智慧不是财富、不是权利所能够买到的。
所以啊,成佛者,不是迷信,也不是功夫,(是)真智慧。真智慧到了,功夫就到了,那么正信就现前,就不是迷信了。
所以第一位,《圆觉经》代表的菩萨,大智慧成就,七佛之师、诸佛之师的文殊菩萨代表出场,出来首先问道。这就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学菩萨道、学佛是什么?第一道怎么样上的。第一道菜是端什么上来,啊。
          
传统文化之跪礼   
那么这个原文,我们不加解释,每一本经上都有,是印度国的规矩。我们中国的规矩,见到长辈三跪九叩,三次跪下、九次叩首。那么,我们邝先生会。要不要啊?(南师对某同学说:啊,你快要走了,是不是啊?)我们中国人规矩,啊,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难得机会,他现在在家里对父母还是这样,他的孩子看到他还是这样的。啊,所以他以前看到我就这样,我说你以后不准。什么叫三跪九叩?你们正面看看啊,中国的规矩礼貌,这是一跪。看到吧?一叩、两叩首、三叩首;啊,这就是一拜,再起来,你看,哪一脚先跪?左脚先上,一拜、二拜、三拜。好,他拜得最标准,因为他家教啊。呃,很自然,三跪九叩。诶,这是我们五千年文化传统。
他的家属到现在,连他孩子对他也是这样,所以我也怕他的孩子啊。他孩子要看到我,“爷爷”,就跪下来,我说“免免免……”,啊,然后在街上我最怕看到他的孩子,我看见就装作看不见。他也是,他也很高明,呵,看到南爷爷也这样、也看不见,他也装起向那一边,看不见。免得在街上要跪嘛!……给他教的。
所以我把他爸爸叫上,我说你啊,教孩子很…,这个礼数要保持啊,过分不行诶!尤其不能对我。我这个人看人家跪拜,一身毛孔都立起来。尤其我也喜欢穿白的,不管男女老幼出家在家一众跪下,我一定还礼,这是我的戒律。任何人给我跪下,我一定还礼。啊,乃至我的儿女给我跪拜,我还弯个腰啊。因为算不定儿女还是前生的长辈投胎呢!啊,所以我的老师、我的太老师,他的儿子一过来,他就站起来。等儿子走过了,他再坐下。哦,那是…他十二岁就开悟的。人家问他,老师,你怎么?他说,“你不知道,你们不知道。”后来给人家逼狠了,他说,“他不是我儿子啊,他是我前生的爷爷投胎的呀!所以我看到他,我当爷爷在拜呀!”他说。他站起来…啊,这是真实的故事。啊。
所以我告诉邝智成(音),我说你吩咐孩子不要看到…,你,我说你也不准,免一点了,少一点了。他不然放学回来看到爸爸妈妈、婆婆也要这样。所以出门,这些中国古礼在他家里还有。这个叫做入必面。你要讲中国文化啊,你们在家里还…,回到家里,一定给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给他看一下,使父母放心,你回来了,入必面出必告,出门了,你说,爸爸我到哪里去了,或者我去上学了。譬如我们孩子当年在这里读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搞习惯了。一出门这个上学去,“爸爸,我上学了。”“好,你走吧!”回来,“爸,回来了。”虽然不是像他一样。我说,你现在搞得受不了,啊。尤其我这个人要还礼的,你这个受不了。
印度规矩呢?不是三跪九叩,就是五体投地。这个是印度礼,我们是这个礼,这个,啊。印度规矩是这个。一个是合拢来作揖,叫打躬作揖,一个是十指合拢来、合十,这都是东方文化,所以叉手作礼。那印度规矩呢?啊,拜要五体投地。我们现在不叫拜,叫五体投地。五体,两手、两脚、头沾地。
那么在西藏更过分,这是南印度、北印度、东印度、西印度、中印度不同,是大拜。一来一块板,啊,整个人趴下去了,起来再收起来。这个是五体投地。所以学密宗的人,你们说这个也学密宗,那个也学密宗。学密宗条件,第一,拜佛大拜有没有拜满十万大拜。先拜佛拜十万磕头,磕十万个头再来,才有资格给你俩个谈谈。所以学密宗人有一块木板,长板,都拜得光滑的。那个手“嚓”这样跪下去,“嚓”抽上来,两条印子。啊,你们大概呀半个头还没有磕过,密宗嘞!啊,什么叫密宗?随便在头顶上弄一下,啊,我灌顶了…,那很容易。嘿,不是那么简单。
那么印度的规矩,古代见到长辈、见到师长,这个三拜以后,合掌转三圈,围绕三匝。那么还有,还不止,嘴里还要唱歌、还要赞叹,“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不得了!真正不得了!天上天下不得了!”还要赞叹一番。我们中国人不习惯。啊,中国人只有三呼万岁,只有见到皇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已经了不起了。呃,再那么唱起来是疯了。可是印度人啊音乐很喜欢。所以音乐很喜欢,他还要一边…这个叫作啊,赞佛、赞叹。所以佛经上经常有赞叹,赞叹就是歌咏、歌唱。等于我们看到老辈子,你老人家好啊!哎呦,最近气色好啊,脸发红光啊!假话尽管说。呃,他那个要唱起走,围绕三圈以后才正面跪下,跪下、合掌,叫作长跪,顶礼佛足。那么拜下来拜到长辈前面,两个手要趴到长辈的脚趾头沾到,头磕他脚趾头上,才算礼貌周到。
那我们现在拜佛呢?因为佛不在这里,我们把手翻转来。干什么?表示现在佛不在这里,我两个手翻转来,佛的脚趾头踏在我的手指头上。我现在那么磕下去中间有点距离,刚好碰到佛的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右绕三匝,啊,顶礼佛足,就是这个意思。“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赞赏 
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先生:他十二位圆觉菩萨给我们排列,已经告诉我们证入大乘道的修法发布于2023-12-16 13: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