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住在山里与世隔绝,吃着朴素的饭食,穿着破烂的衣服,住着简陋的茅棚,过着简单的日子。他们不愿意与时代同步,却牢牢紧跟季节的步伐,亲自耕种,自我收获,一切都自给自足。

历史的脚步从来不曾停留,历经岁月的沉淀,他们默默无闻,但他们孕育了精生活之根,逐渐成为这个古老的民族最神秘的的人也是最受尊重的人。

中国崇尚隐士精神由来已久,几乎是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就有了隐士。往往是在某个神秘的山头或者谷底,飘出几缕淡淡的炊烟,或者干脆连炊烟也没有,偌大的山上,你仿觉察不到有人迹的存在,但他们又确确实实存在。

库峪的山路向西蜿蜒曲折攀升而上,行走大约六七个小时的脚程,你便来到了翠云岭的深处,这个时候你便也能看到库峪的最高峰太兴山。太兴山位于翠云岭以东,海拔2340米,在这里也大约住着十多位修行人,郝长就是其中的一位。

拜访郝道长着实不容,虽然有回观吕道长的介绍,但是我还是前前后后去了三次,幸运的是在第三次去的时候,郝道长才肯现身,接见了我。他的茅棚处在半山腰,这个地方格外清净,由于树林茂密,从外部你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寻找起来,格外的困难。旁边是用树枝茅草搭建起来的一个堂。我见到他时,斋堂里的火塘里火烧的正旺,显然郝道长已经准备好了午饭。

我抱拳施礼,说明来意并双手递上吕道长的手札。他看了之后,脸上凝重的表情这才轻松下来,很热情的招呼我坐,并且倒了一杯水给我。他的热情顿时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笑着说:“你这是第三次来了吧?本来不想见你,但念你心诚,想想见下也无妨,没想到还有吕道友的推荐”。

在拜访他之前,我就听吕道长说过,郝道长毕业于四川大学,正牌大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在青城山出家,后来在中国道教学院毕业以后,去了云南的一个小道观做了主持,潜心修道。三年之后,离开云南,前往终南山,已经住山修行十年了。和大多数全真道士一样,郝道长蓄着长发胡须,头发被他打理的整整齐齐用一根玉簪盘在头顶,浓密的胡须直抵胸部,一身洗的发白的蓝色道袍让他看上去格外的精神。

在他住山的这十多年来,遇到过很多虔诚之士不远万里奔赴终南山寻访得道高人,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只叹自己福薄缘浅。其实寻访得道高人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寻访只是单方面的意愿,但是修行人愿不愿意被寻访确实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寻访不止靠毅力,还要看因缘是否具足。

古语云:相随心生。既然是高人岂有不懂相人之术。这里所说的相,非独指面相,有身相,吃相,坐相,走相,声相,包括德相。待人接物,洒扫进退皆有相。如果求道之人,言语狂傲,声粗音高,旁若无人,或坐中挽衣搂袖,高翘二郎腿。或行走之间敞胸露怀,搂肩搭背。或饮食间,咕咚如牛饮,吧嗒似猪吞食。或谈吐间,挤眉弄眼,唾沫乱飞。或站立时,倚门靠墙,脚踩门栏,摆衣弄裙。如此之辈,别说世外高人,就连俗人也会躲你远去。

午饭过后,我和道长跏趺坐在他的茅棚里,他很热心的为我们沏好了,然后细说起了他住山的寻常。郝道长认为按着道来生活才是最自然的、最健康的,这个道就是自然而然的规律。在郝道长看来,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而一天的春天是从三点钟开始的,春主生发,所以这个时候起床是最好的。

早课过后,就开始练功,他的功法是跟随终南山百岁道长张至顺老道长学习的“金刚长寿功”。对于张至顺老道长,我早有耳闻,只是一直以来,无缘得以相见,成了我终生遗憾。

在说起张至顺老道长时,郝道长言辞之间充盈着敬佩与尊敬。老道长修炼九十余年,练就了金刚长寿之躯。他在百岁高龄的时候,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肌肉结实,肢体灵巧,语音洪亮,步履稳健,其体格之健壮为世所罕见。在他的身上生动的显现了道教的"斗柄在握,我命在我不由天"的伟大思想和"长生久视之道"的修真妙谛。

遗憾的是2015年7月28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三,张至顺老道长羽化,享年104岁。炼师预知时至,以沐浴,穿新净衣。嘱咐门人,虔诚修行。说罢,元神迳返清虚。升天得道天尊

得到老道长的指点之后,郝道长勤加修炼,不曾一日懈怠,至今已经七年了。

我向他请教如何修道之时,郝道长敞开胸怀对我进行了开示

修道,即非修道,只是假名为修道。因为不是我做主而修道,而是我无为而道自为之。任道自然运化于身中名为修道。《悟真篇》曰:“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入药境》曰:“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道德经》曰:“天地所以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至于世人常说的道家五术:山、医、命、相、卜。郝道长继续开示,道医中医之源,想要学医,就必须看《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外台密要》、《傅山女科》、《四圣心源》、《温病条辩》、《金元四大家》、华佗的《青囊经》,《喻嘉言医学全书》、《清代八大名医医案》。掌握中医四诊法和八刚辩证,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配伍的君臣佐使,轻重缓急。

如果想让高人指点命理学,郝道长说那你就要知道如何排八字,如何选用神,如何排大运天干的生、克、治、化,地支的刑、冲、和、害。用神的有情无情、有力无力、有根无根。如何分析格局、是身财两停格、还是伤官配印格,是从格还是食神生财格等等。对于这些,我也是略微知道一些,所以他说的我也基本都能消化的了。郝道长说现在出版的书五花八门,大多花而不实。古书有《三命同会》、《命理探源》、《千里命稿》、《子平真诠》,至于《滴天髓》需要修行到一定层次后方可以看。

有关相学方面书有《水镜相法》、《柳庄神相》、《麻衣神相》、《达摩相法》、《金较剪》、《大关刀》、《公笃相法》等。其真谛妙法在于:妙相之法在何方,观人神气在学堂,若人认识神与气,富贵贫贱足审量。

一句话,书从浅处读,道向深处悟。这里的浅指的是厚积薄发,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和“行”相结合,实证实修,方能得大道

告别了郝道长,沿着太兴山向东,从莲花洞下面的山谷下去,路基本上湮没在草里。盛夏的草中,你得像游泳一样拨开一人多高的草丛才能移动,移动的过程中你要时刻小心,一不留神可能就迎面飞来一条蛇或者其它小动物,由此带来的惊吓会让你感觉到极度的不适。

在山谷的中央,我找到了一眼从山崖下汇聚起来的泉水,泉水里有水管通往下方。中间有一块菜地,我想这大概就是我要找的白云洞了。但这样的一个地方会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么?我一路想着白云洞的情形,在半山腰或者山顶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下面有一个洞,一位衣衫褴褛的僧人在洞前打坐

终于,在靠近山腰的地方,白云洞出现了,它是一块有两间屋子大小的巨石,巨石朝南有一个洞口,洞前有茅草棚,院子里种着西红柿和茄子,白云师在洞门口的石桌前静坐。他似乎早知道我要来,已经准备好了茶具

白云禅师几十年前出家,曾经住过云居山和鸡足山的祝圣寺。他说凡是虚云老和尚待过的地方他都住遍了,前段时间刚从卧龙寺打禅七回来,以前他们在禅堂坐香连续坐24个小时后还可以跑十二支香。

早年他来到终南山,想为自己找一个修行的地方,因缘巧合的是他来到了白云山,发现了白云洞,他自己法号又是白云,所以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当年虚云法师最终选择常住云居山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和他的名字里都有一个“云”字。因此白云禅师甚至说这个地方注定是为他而存在的。

年轻的时候他练过气功,曾经亲近过著名气功大师张燕生、庞鹤鸣等。还曾经给人教授过气功。

关于气功,曾经有人用它治病,它的确也可以治病。练气功的人不能去医院,到了那儿,他会和病人一样没了精神。

那么对于气功你说它究竟算不算是一种神通?狗的嗅觉比人的灵算不算?

它们是开发了你自身无限功能的一点点潜力。

曾经有位师兄功夫用的不错,他可以不思而知,一切都是如此。比如他蒸馒头从来不看时间,馒头熟了自然就知道了。这种情景是佛教唯识宗讲的现量境界,如同你刚睡觉起来眼睛睁开,看见一切物体不用思考分别你就知道他们的存在和名称。

这是因心清净而福至慧生。

为什么现在修行有成果的人相对少了?因为我们的心太散,从小受到的干扰太多了,那些习气很难去掉。修道就如同发力,你的力量太分散了,着力点不集中,力道就差远了。人的根性有差别,比如古时的人射鼓,一般人只能射穿一面,那些根性好的人一箭可以射穿七面鼓。佛家讲的破三关,我们一般人是一个一个破,有的人一口气可以破三关。

白云禅师刚来这里的时候,与他相隔一条山谷的邻居是一位练气士。此人有好几位师兄,其中一位练气练出了大境界,可以达到阳神出窍。当他的阳神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哥哥正在看电视,他搞了恶作剧,将电视机的遥控器藏了起来。半个月后回到家,他问哥哥是否丢了东西,最后他从储物柜的箱子里拿出了遥控器。

前些年的时候,总有人来这里寻找百岁隐僧,没有找到。他认识的一位师兄也前后几次上山来寻访过。这位师兄比较幸运,一次他在白云山后山遇到了一位老僧,据说是和虚云禅师同一年出生的(大约有一百八十多岁),这位师兄请教如何立话头?老僧说明天这个时候你在这里等候我的弟子,他会告诉你方法。

第二天,这位师兄又早早的等在这里,可等了半天一个人影也没见,他正要离开的时候,耳后有了动静,回头一看,是一头身材魁梧的棕熊。一时间,这位师兄早已吓飞了魂,立在原地屏住呼吸,心想今天算是彻底完了。没想到棕熊并没有伤害他,两只前掌微微合什,算是给他顶礼了。可这位师兄愣是没敢动一下,棕熊盯着他看了一会,转身离去。

白云禅师比较清瘦,说话很慢,听他讲话容易打瞌睡。他问我因何而来,我说来讨个心安。

他拨动念珠幽幽问道:“什么是真经?”

我答曰:“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盘。” 

他:那什么是佛教呢?

我: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现,即障即尘蔽,无障不现,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像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者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慈悲

他:你非佛门中人,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也难能可贵,依贫僧看来,你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我:多谢禅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究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于佛而言,我还不能算得道,我是几等货色,禅师也能看明白了,此次来拜访禅师,只为讨一个心安。

临行前白云禅师让我背上他种的西红柿路上吃,一路上回想着和白云禅师的对话,我无比的轻松。我重新站在白云山旁的溪水边,这水清澈的可以照见自己的表情。两千年前,渔夫唱着一首歌谣: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水能洗涤我心上的一切凡尘。我久久地矗立在这水旁,不知不觉忘了归期。(完)

文源:文丐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爱与觉悟终结一切业力


延伸阅读(儒释道古本民间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行走终南:白云山下发布于2021-04-20 10:03:26